第十七讲 |《穷人》:悬念中的温暖
 1.07万
试听180

第十七讲 |《穷人》:悬念中的温暖

00:00
12:08

课本内外 

托尔斯泰的短篇小说《穷人》改编自雨果的叙事长诗《贫苦人》,刻画了底层劳动人民的穷苦生活,以及他们的勤恳善良的高尚品质。


郦师点拨 

今天我们继续来进行小说单元的学习,今天要学习的是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短篇小说《穷人》。这个单元所说的几篇小说作品,其实都是有着很强的悬念,读后往往令读者深思不已。


《穷人》这篇小说其实是托尔斯泰根据雨果的叙事长诗《贫苦人》改编而成的。与诗歌相比,小说更在场景设置,还有情节,还有细节安排方面体现出了无与伦比的优势,这就使得这篇作品焕发出不同于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我们先来看看场景的设置,因为它是一个短篇小说,因此小说的场景并不复杂,主要是桑娜的家和邻居西蒙的家,以及风雨交加的户外景象。一开篇托尔斯泰就把故事发生的地方桑娜家推到了前景中。屋内的岁月静好和屋外丈夫的负重前行恰恰形成了极好的对比,在巨大的反差中衬托出生活的不易,以及在不易的生活中,女主人桑娜竭尽全力营造的安全而又舒适的家庭氛围。桑娜的家和外面的风暴形成了一组很好的呼应关系,室外虽然是狂风巨浪,但屋内却有着难得的温暖,这种温暖其实也不是随随便便描写的,它为下面的情节做了很好的铺垫。桑娜一家虽然日子也很艰苦,但他们却努力向着美好前行,同时他们也尽自己最大的所能将那种美好传递给他人。


托尔斯泰的小说《穷人》将丈夫海上劳作的场景全部置于后景,桑娜是前景,把所有的焦点笔触都聚焦在了桑娜的身上,让我们通过她的心理和动作,通过她的视角去看待发生的一切。这样做的目的其实就更好的增强了悬念,也体现出小说更重情节,以情节来吸引读者。


小说的主角当然是桑娜,但他的丈夫同样展示出了令我们感动的光辉。从情节的叙述中,我们知道他在风雨交加的寒夜,仍然要出海打鱼,甚至过了凌晨之后才能回来,显然他是一位非常有责任心,而且有勇气的男子汉。尤其后面回家之后,在简略的对话和动作中,便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了这样一个勤劳又憨厚又温和又善良的男主人公形象。


桑娜点亮马灯走出门去,她想看看灯塔上的灯是不是亮着?丈夫的小船能不能看见?可是海面上什么也看不见。接着桑娜就想到了傍晚就想去探望身边的邻居,接下去场景就转移到了邻居西蒙的家中。同样是穷苦人,但因为是单亲妈妈,独自照顾两个孩子,要加上卧病在床,使得他们的家和桑娜家的温暖舒适截然不同。不过虽然日子更加艰难,但母亲对孩子的爱在生命最后一刻都是不变的,西蒙竭尽所能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用旧头巾抱住他们的小脚。小说通过对西蒙家的描写,不仅展示了穷人命运的凄惨,而且还暗示了这些家庭的脆弱。


我们读完这篇小说就会发现一个问题,这篇小说它不像托尔斯泰的其他作品,立足于俄国的社会现实,写出特定社会背景下,穷人的生存途径,它反而是在一个模糊的时空中写出了概念化的贫穷景象。为什么会这样?其实主要原因来自于因为这是对雨果作品的二次创作。


思考探究 

小说以“穷人”为题,却一字未提“穷”,请同学们仔细阅读全文,找找有哪些细节刻画让你感受到了主人公的贫苦与不易呢?

精选用户评论
  • 愿不枉此生的佳鑫

    弄错了

其他用户评论
  • 愿不枉此生的佳鑫

    小助手,这是五年级的文章,麻烦改一下,谢谢

    愿不枉此生的佳鑫 回复 @愿不枉此生的佳鑫: 弄错了

    林汐_挽歌 回复 @愿不枉此生的佳鑫: 🤔六年级的啊

    晓燕13964142801 回复 @愿不枉此生的佳鑫: ฅ՞•ﻌ•՞ฅ

    查看全部8条回复
  • 奔跑_ton

    这篇文章以前是精读课文,现在在部编版是六年级的阅读文。

    阳光子达 回复 @奔跑_ton: 不是啊,不还是精读课文吗。

  • 聆听者wanghanyan

    先生老师好!辛苦了!听先生讲这篇文章想起我上学学过这篇文章

  • Miss永红

    这是五年级的

  • 秋日私语1685

    人教版五年级 部编版六年级

    林汐_挽歌 回复 @秋日私语1685: 不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