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鸽子们的“迷信”--归因原理

26.鸽子们的“迷信”--归因原理

00:00
15:59

鸽子们的“迷信”

               --归因原理

26

思维境界有多高,我们就能飞多高。樊登读书的朋友,你好,欢迎来到志凌广告思维课。这一节课的内容,我们要讲一讲广告思维中的归因原理。

最难以拒绝的理由:所有的好都源于你

当一个人做某件事得到了鼓励,等于得到了正向的因果反馈,那么就会重复去做这件事。


比如,在平时的消费中,如果仔细盘算一下就会发现:


我们花的很多钱,其实都是在为别人对自己的“正向归因”买单。


这个世界上最难拒绝的东西,就是别人对我们的赞美与肯定,而赞美与肯定的最高级就是把所有美好的事情归因于你。


在广告与营销中,这样的规律是同样适用的。很多成功的广告案例,都是把广告主的商品与服务,与用户自身的某种优点或长处进行深度绑定,其中具体的战术打法,可以分为正、反两种类型。

广告归因原理中的两大策略:“正向归因”与“反向归因”

1、正向归因:告诉顾客——您是这样的人

由此可见,正向归因理论的内核,就是要先帮助你的潜在消费者建立某种自我认同。你要告诉他们:你在某些方面是非常优秀、非常特别的,而具备这种特质的你,就应该拥有这样优秀、特别东西。如果用户在你的广告影响下建立起了自我认同,并且感到很自信,那么他们下一步就更倾向于信任你、选择你。大量实践表明:人们似乎愿意接纳任何解释他们具有优秀品质的理由,而且,这些解释越没有目的性,他们接受起来越容易。


2、反向归因:告诉顾客——您不是这样的人

讲完正向归因策略,我们再通过多年以前的一个经典案例来看看反向策略。


现在的归因策略一般是以更温和的方式呈现的,比如某减肥药品的广告是一个瘦美女说“减肥是一种生活态度”,言外之义就是:不用这款减肥产品的胖友就是生活态度和我们不一样的人,用反向归因区分生活理念的不同。


其实,反向归因策略里面很多需要注意的关键点与我们在第21课讲到的恐惧策略相似,当我们想要通过焦虑、恐惧等相对负面的元素帮助潜在用户呈现需求时,一定要注意角度和尺度,不要触碰雷区。当你的广告中要表现与你的用户截然不同的“另一类人”的时候,为了不引起反感,最好注意三点:


第一,不要暗示与你的潜在用户不同的那类人,是毫无希望改变自身困境的人。那样的话,你的“反向归因”策略就带有一种无情嘲讽和奚落的意味,这会令同理心比较强的人感到不适。


第二,要避免表现一些敏感的身份属性差异,比如:贫富差异、城乡差异、以及一些特殊的身份属性。


第三,表现形式不易太过严肃、写实,尽量用一些夸张的、具有戏剧化的方法表现这种对比。

总结

好了,讲到这里,这节课的内容就差不多了,下面我们来把今天的主要知识点回顾一下:


首先,我们应该时刻牢记:这个世界上最难被拒绝的,就是肯定与赞美,人人都喜欢受人夸赞,当人们接受夸赞的时候,就会不由自主的将行为与特质进行归因,努力表现得和别人夸赞的一样,这是一种人之常情,适用于所有人。广告思维中的“归因原理”,就是基于这种规律总结出来的。


在广告与营销中运用归因原理,可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正向归因,一种是反向归因。


正向归因,就是通过给予用户正向肯定,先拉近彼此的情感距离,然后。将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定义为拥有某种优秀特质的人群的必然选择。一方面帮用户建立、强化自我认同,一方面满足他们的优越感。


反向归因,就是用一些反面例子告诉用户:只要用我们的产品,你就可以避免成为你最不喜欢那一类人,这种广告策略中,隐含着恐惧策略与自我表现策略的一些知识,想要用好,一定要注意三个关键雷区:首先,不要用完全无法改变自身困境的人群做反面例子,其次,不要碰触敏感的身份属性问题,第三,不要用特别严肃、写实的形式表现反面例子。适度的运用夸张的创意,传播效果会更好。


好,今天这节课的内容就是这些。人生征途上,广告思维36计是你的战斗机,我是志凌,是您有20年经验的资深机长。我们,飞得更高一点。下次课我们不见不散!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