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 30 第五章 陈寅恪对中国敦煌学的贡献

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 30 第五章 陈寅恪对中国敦煌学的贡献

00:00
05:35

陈寅恪对中国敦煌学的贡献

20 世纪初,陈寅恪在法国巴黎大学留学期间,曾经拜访过伯希和。他还去伦敦游学,是第一个看到国外敦煌资料的中国学者。陈寅恪开创了敦煌学研究的风气,他的贡献在我看来有以下几点:


首先,他第一次提出了“敦煌学”学科概念。1930 年,陈垣先生在《敦煌劫余录》一书中整理公布了北平图书馆收藏的敦煌藏经洞文献。陈寅恪先生为此书写了一篇序,在序中第一次提出了“敦煌学”这个学科概念。他在序中还最早指出“敦煌学者,今日世界学术之新潮流”,号召学者使用好遗留的敦煌文书,做好敦煌 学的基础研究,并指出中国敦煌学研究存在的问题,这是非常有眼 光的。陈寅恪最早全面肯定北平图书馆所藏敦煌劫余文献在摩尼 教文献、唐代历史、佛教文义、小说文学史、佛教故事、唐代诗歌之 佚文、古语言文学、佛经旧译之别本、学术之考证等九个方面的珍 贵价值。其次,是他对敦煌文献研究的开拓性贡献。陈寅恪的敦煌学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王国维的影响,他的研究成果很多: 撰有《大乘稻秆经随听疏跋》《忏悔灭罪金光明经冥报传跋》《有 相夫人生天因缘曲跋》《须达起精舍因缘曲跋》《韦庄〈秦妇吟〉校 笺》《〈西游记〉玄奘弟子故事之演变》《莲花色尼出家因缘跋》等 多篇论文;还在《敦煌石室写经题记编序》《元白诗笺证稿》等论 著中,利用敦煌资料补史、证史。大多数敦煌学论文收入《金明馆 丛稿》《金明馆丛稿二编》《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等书中,在其他 著作中也使用了一些敦煌资料。陈寅恪在研究唐代民族关系史、中古史、佛教教义的文献等方面,都提出过独到的见解,贡献过很 多敦煌学研究的开拓性视角。比如关于变文到话本再到小说的文 学史发展,陈寅恪在1930 年《敦煌本维摩诘经文殊师利问疾品演义跋》中就有过精彩的论述。还比如他指出在汉文经卷中有很多 是对中亚古文的翻译,其中不仅有意译,还有音译,这对于中亚古 文的研究是极其重要的资料,是对世界学术发展的一大贡献。他 对敦煌学的价值的认识涵盖了宗教、历史、地理、文学、艺术、语言文字、哲学等许多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思考和研究方向,不仅有传统的学术继承,也有西方的方法借鉴,几乎囊括了敦煌学研究的所有重要问题。


陈寅恪既能够看到未来中国学者在敦煌学研究方面的空间和作为,也能够看到我国对敦煌学研究的不足和差距,他强调学术不能闭门造车,应当和世界接轨。后来,敦煌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蓬勃发展起来,很多学者投身这个领域的研究,中国的敦煌学研究也逐步与世界学术潮流相融合。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言思葭

    按照方言应读作chén yín què,因为“恪”在义宁话(修水话)读【que】第四声,陈寅恪先生的小名叫“恪儿”,修水方言中“恪”与“却”,“雀”同音,翻译成普通话里的音就念què,陈寅恪自己曾表示应按照普通话发音,念作kè,其致电牛津大学时的署名TschenYinKoh,可以证明。但是陈寅恪先生的家人、亲戚、学生、助手和文史学界人士,为了纪念陈寅恪先生,都把kè故意念成que

    养心亭 回复 @言思葭: @喜马社区

  • 高原蜗蜗

    陈寅恪:陈寅克,陈寅却,到底读哪个音

    孔子问天 回复 @高原蜗蜗: 恪只有一个音 “克”,但陈寅恪先生这个恪字,可能只是亲朋好友的习惯音。我认为主播念的对。

  • 困a困a

    被主播劝退了,一个字一个字的蹦,怎么找了这么个念书的,太可惜了

  • SooYin

    敦煌是历史的见证,樊锦诗女士用一生的坚守让我看到了远在大西北的沧海桑田,让我看到了一位中国学者的信念,并且也带领着我找到了内心的归处。

    养心亭 回复 @SooYin: @喜马社区

  • 1527396gdby

    一本好书读糟蹋了

  • 主播田洪涛

    有,共100讲。由系统自动每日播出一集。

  • 言思葭

    陈寅恪先生的家人、亲戚、学生、助手和文史学界人士,为了纪念陈寅恪先生,都把kè故意念成que

  • Ace艾

    我听这个名字好难受,名字都不能查一下也没人审稿吗

  • 鹦鹉入海飞

    虽然ke也不能说是错....但是听的好难受呀

  • Xiao_6c

    名字念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