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讲 李叔同 | 人生不贬值的终极心法

第24讲 李叔同 | 人生不贬值的终极心法

00:00
58:25

这一期讲弘一法师、李叔同的故事。


他的一生,完美地诠释了什么叫做「非连续性」的人生。

 

作为压轴课程,这一期和大家聊一下本季课程的终极心法「非连续性」。所谓非连续性:就是企业经营,在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的时候,重新开始一条新的曲线,继续延续上涨的趋势。

 

这个概念是混沌大学的创办人,酷6网的创始人李善友先生最早提出来的。研究了大量案例之后,李善友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苹果,Google,奈飞这样的顶级公司,他们做对了一件事,在自己最辉煌的时候,选择放弃,重新开始。

 

作为创投圈高阶概念,「非连续性质」原本主要是用于解释企业发展阶段的,但我觉得它在个人的人生规划上也适用。那些一辈子都在成长的人,他们都是非连续性的,而那些大起大落的人,往往成功一次就再难续高峰了。

 

想要找到人生的非连续性曲线,就一定不能靠直觉思考,更不能胡(作)来(死),必须得先找到一个叫做「第一性原理」的东西,也就是你一辈子会坚持做的事情。

 

一切都在变,但是第一性原理是一旦找准就不变的东西。比如第一季讲到的奥普拉不管怎么转型都靠演讲这个核心技能,杜月笙混迹江湖的核心法宝是人际关系技巧。虽然行业变了,自己做的事情也大有不同,但只要清晰地知道自己的核心价值,让自己始终处在非连续性状态下,就能永远成长。

 

以上是心法,接下来让我们看看李叔同是如何让自己一生都始终保持非连续性进阶的。

 

李叔同的第一性原理和6条曲线:

 

李叔同的第一性原理是:不仅能快速学会新东西,而且学什么像什么,还能做表率引领风潮。但李叔同也不是一下子就发现自己这个天赋的。

 

李叔同从小就记忆过人,悟性还特别好,(说天才也不为过),在享受完周围人早期的羡慕后李叔同意识到既然自己「学习力」过人,为何不去尝试更多有意思的事?

 

于是「什么新学什么,用最快的速度学会(好),引领先风,成为众人的表率」成了李叔同不停跨领域的资本。这也是李叔同一生不断非连续的第一性原理。李叔同凭借这个第一性原理,开启了人生6条不断承接曲线的非连续跨越。

 

李叔同有个习惯,每次他要开始一段新人生,就给自己取个新名字。他一辈子除了本名李文涛,还有我们比较熟悉的李叔同、弘一法师之外,还叫过李息霜、李哀、李岸、李良、李广平、李漱桐、李婴。据悉,李叔同一生中换过235个笔名。

 

①第一条曲线:金石、书法、写作,年少成名

李叔同出生在天津盐商大户人家,作为李家最后的少爷,少年时过的是锦衣玉食的生活。从小熟读经典,等他十六七岁时,是个不折不扣的大才子,手握金石、书法、写作(诗歌)三大技能。这是富二代李文涛的畅快时光。

 

②第二条曲线:文学改变世界,「维新」开西风

在李叔同快20岁时,他主动选开始第二条非连续性曲线。从一开始的支持维新变法,办学社,组织活动,到后来意识到核心不在「变法」而是「维新」,于是李叔同紧跟时代潮流,积极「维新」。

 

1905年前后当时社会上正是留日狂潮高峰期,李叔同意识到自己的机会来了,在科举废除的那一年李叔同果断东渡日本,直奔维新变法最成功的发源地去了。

 

在去日本前,李叔同为其母亲举办的葬礼就是西式的,这也使他成了天津破除丧礼繁文缛节的第一人。

 

③第三条曲线:人体油画先锋

李叔同觉得艺术比文学高一个维度。画不仅表达了诗境、情境,也表达了人类灵魂的深思。

 

如果能进入绘画领域,站稳某个分支,就是一种新进阶。可当儒雅好静的李叔同发现油画更有张力更符合西方审美(关键中国还没有),果断选择了进修油画。不仅画人物肖像,还是裸体油画。李叔同是最早把裸体油画引入中国的。

 

④第四条曲线:音乐(钢琴)引领者

到日本之后,李叔同其实是双管齐下,在学画的间隙同步学钢琴,自己还创办了个32开的《音乐小杂志》,寄到上海发行。

 

后来李叔同的钢琴功力日臻完善,国内第一个用五线谱作曲的是他,第一个在国内最早推广钢琴的也是他。

 

李叔同做这些不是为了炫耀,这是他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因为他对这个世界就是如此:凡是都做到极致,要做就做最颠覆,最难的,最大胆的。

 

⑤第五条曲线:戏剧开创者

在引领了绘画和钢琴先锋后,李叔同有一天突然感慨,之前研究的东西未必能体现自己的真实水平:诗词也好,音乐美术也好,都太阳春白雪了。这个世界真正需要的,是给苦难的人民的东西,是那种更有号召力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

 

190610月,李叔同(自己筹钱)一手操办了著名的「春柳剧社」,带着几个留日学艺术的中国学生,曾孝谷、陆镜若、马绛士、黄二难、欧阳予倩排演了斯托夫人名著《黑奴吁天录》(也就是汤姆叔叔的小屋),雨果的《孤星泪》。他还演了一部《茶花女》,在里面饰演茶花女。

 

在日本创立的「春柳社」是中国的戏剧运动的萌芽。很快春柳社从日本移到中国的南京和上海开花结实,「春阳社」成立,成为中国戏剧与爱国运动的根源。

 

民国大师大多是一人开创一个领域,但李叔同一人开创了四个领域:音乐、美术、戏剧、诗歌,全是开创者,这样的人在民国仅此一例。

 

⑥第六条曲线:艺术进入宗教,修成一代高僧

我在这一季讲过要做终身学习者,要认知升级,升维思考,其实目的只有一个:让自己进化。

李叔同是个富家公子,吃喝不愁,喜欢风雅,但是等他学成回国之后,他对名和利其实看得已经不那么重了。

 

尤其是在遭遇盐商风波后,几乎破产的李家不再是李叔同的避风港。但面对破败的家庭李叔同没有就此绝望,在上海短暂的停留后终于选择了杭州作为人生最后一站。七年的教授音乐和美术的时光,让他洗净铅华找到了自己人生的终极曲线:成为一代高僧,把艺术融入宗教。

 

李叔同自己想通了:一切世间的艺术,如没有宗教的性质,都不成为其艺术。但宗教如没有艺术上的美境,也不成为其宗教。佛经上的至理,足可说明它是一种艺术,一种精神界的艺术。所以,读书人应具有智慧与器识,他创造的作品,充满宗教气氛,才能传之后世;否则,会贻害千年。

 

当他想明白这一层之后,便开始身体力行地实践起来。先是断食辟谷,而后是素食、念佛。李叔同在断食期间刻了两个印章,一个是「一息尚存」,一个是「不食人间烟火」。这时,李叔同再次改名:李婴。这是道德经里的话,回归婴儿状态,其实就是回归最本质的自我。

 

李叔同的第一性原理,就是凡事都要做到极致,要给人做个表率。他在出家为僧之后的选择自然跟别人也不一样。用他的话说:自己要做的和尚必得一分一寸都是和尚,而不是那种庸僧,而不是沽名钓誉,离经背道有辱佛门。于是修了最严苛的律宗,自此成为一名严守戒律的苦行僧。

 

后来弘一法师(李叔同)在律宗衰落了一千多年之后,成了一代律宗大师。他那本《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也被收入中国《普慧版大藏经》。

 

19421013日晚,弘一法师圆寂,作为一个大书法家,李叔同生前留下的最后一幅字,是四个字:悲欣交集。

 

当我们回看李叔同一生的非连续性曲线,他真的做到了从一个圆满的人,到一个神奇的人,一个有德之人和一个最终成圣之人。正如《庄子·逍遥游》里说的那样: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非连续性和第一性原理其实不仅是一个帮助人成功的原理。我觉得在这个时代,不按非连续性方式生存的人,最可怕的是他们会陷入一种很恐怖的循环里面。


社会每一点进步,每一点创新,对那些坚持非连续性的人来说,都叫机会。而对那些无法非连续的人来说,这些进步和创新都将是一场灾难。接下来他们只会努力地抗拒社会的进步,后半生甚至是在阻碍社会进步,这会让人生进入一种极其之灰败的精神状态里面去。

 

李叔同的境界一般人难以企及,但大家可以学习李叔同利用第一性原理不断寻找非连续性的做法,做一个日益精进的人,最终成为自己人生的大赢家。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段华年

    从小就喜欢读人物传记,读名人的故事能够学习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他们身上感受到力量。但是人物传记真的都太长了,每次读到一半就放弃了。周末在搜张爱玲的时候,跳出来这门课,听下还挺有意思的,爱了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