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讲 杜月笙 | 人际关系高手都是怎样炼成的?

第20讲 杜月笙 | 人际关系高手都是怎样炼成的?

00:00
01:00:38

今天想通过杜月笙和大家聊聊人际关系的话题。

 

有人说,杜月笙最大的本事在于他妙用人际关系做成了一些超乎别人想象的事。要知道他的传记现在都是和曾国藩、王阳明这些功成名就的大儒摆在一起的,而杜月笙本人只是当时黑社会的头领,一介草莽人物。

 

接下来,我会从五个方面提炼杜月笙是如何借助人际关系,从一无所有的小混混变身黑帮大佬最后又洗白成实业界大佬工商领袖这一看似不可能的惊险转型之路。

 

杜月笙一生,大致能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14岁,早年沦落成孤儿,四处坑蒙拐骗,好不容易去到上海谋生,从水果店做小厮,勉强温饱经常被人欺;


第二阶段,14岁开始加入青帮,机缘巧合进入黄公馆,开始发迹,取得黄金荣信任后帮其打理生意,在法租界里从事黄赌毒行业,大发横财,一直到40岁。


第三阶段,1927年,40岁的他逐步放弃黄赌毒行业,开始做实业,摇身一变成了实业界的大佬、工商界的领袖,一直到1951年病逝香港,他始终都是以这个身份在社会上抛头露面。

 

 


杜月笙从一个小混混成为大佬,有两步很重要:第一步是抱住了黄金荣的大腿,第二步是进入实业界。这是杜月笙起家两个关键节点。这里就得提到杜月笙的第一个重要的社交技能了。

 

第一:察言观色,见人下菜碟

 

这原本只是小混混为了活下去的基本生存技能,但杜月笙活用之后成了他扭转命运之门的开关。

 

杜月笙还是个挣扎在温饱底线上的小混混时,比他大20岁的黄金荣已经是法租界华人巡捕的头了。最初被引荐进入到黄公馆后,黄金荣压根看不上他。

 

但善于察言观色的杜月笙观察了几个月后发现这个公馆里真正做主的人其实是黄金荣老婆林桂生,接下来他就竭尽所能各种好生伺候林桂生,生病期间更是寸步不离的照料。有一次还单枪匹马帮她追回一批被盗的烟土,一来二去林桂生渐渐把杜月笙引为心腹,动不动就在黄金荣面前提点他,还主动帮他揽活。

 

本就机灵有魄力的杜月笙经手的事情都处理的干净利索相当漂亮,黄金荣慢慢也就放心把黄公馆更多的事情交给他去打理了。

 

就这样从落魄到差点去要饭的小混混,杜月笙摇身浑身了黄金荣身边的大红人。


 


 第二:「两面三刀」,巧妙调解人际关系

 

杜月笙早年间刚到上海时,游手好闲,还喜欢吃喝嫖赌。有时实在缺钱了,他就想各种方法骗路人,混口饭钱。


这小骗的伎俩当时是为了讨口吃饭钱,但等他登堂入室和「精英」混在一起之后,把这个手法稍微微变通下,就成了调解人际关系的「高级技巧」。


抗战胜利后四川发生水灾,四川省参议会议长向传义与何北衡去上海募捐,上海市长不管,他们就去找杜月笙。杜月笙拍着胸脯说:我们抗战时在四川吃了几年,今天四川有灾,不帮忙还算什么人!


杜月笙是这么处理这件事的:先去找四大家族的孔祥熙,让他请吴国桢,向传义,何北衡来家里吃饭。吃饭之前,杜月笙假装什么都不知道,但提前都教好孔祥熙怎么说了。


然后孔祥熙按照杜月笙教给他的话说了一遍,并加了几句四川是第二故乡,有难一定相助之类的说辞,然后指着杜月笙说:这件事我已经关照月笙马上去进行,一定要对的起四川同胞。杜月笙立马站起来表态:既然院长这么关心此事,月笙一定遵命尽力去办,也希望大家尽力协助我。那孔祥熙都说了,谁敢不帮,上还市长赶紧屁颠屁颠去办了。


如此一来,既卖了人情给孔祥熙,还高调的把募捐的事情处理好了。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每次杜月笙总能一副毫不知情的样子配合上演唱双簧的戏码然后为双方争取利益,凭借这个技能他先后趁行业乱象期间进入交易所和实业领域。


这些「伎俩」顶多能让杜月笙成为一个道上混得开的小人物,但杜月笙能在三教九流各阶层人士中间都吃得开的原因显然不止于此。


 

第三:喜欢给人主持公道,替人摆平事情(好为「教父」)


杜月笙,喜欢别人尊重他,找他出来平事,替人解决问题。

 

最开始他只是给社会上的混混主持公道,后来有了实力,就开始为所有人主持公道,有时甚至给大佬主持公道,这就让他在社会上有了很独特的价值。


 

有一次上海商业银行被挤兑,最开始行长觉得没事,我有的是钱,但是后来眼看挤兑的人越来越多实在顶不住了,只能来求助杜月笙。杜月笙和几个朋友商量,大家凑出来300万,自己开车去银行存钱。大家一看杜先生都去存钱了,觉得自己也不用着急兑现了,于是纷纷散去,一场挤兑风波就此化解。


 

银行家徐新六曾经委托过杜月笙一件事身后家事:自己在外面养了一房姨太太,还生了孩子。但家里大老婆比较凶横,他怕将来有一天自己死了,私生子分不到遗产,希望杜月笙到时候能帮着主持一下。


 

多年以后徐新六在一次出差的飞机上遭遇空难,机毁人亡。那时候杜月笙已经去了香港,自己的事情也是焦头烂额,但他还是拿着徐新六的书信去徐新六家里主持大局。

 

这类事情他管来管去,就真成了「教父」,很多人大事小情都来找他调解。


 

杜月笙有一套自己S安身立命的一套逻辑:为别人解决困难,获得别人的尊重,从而稳固自己的位置。

 

 


第四:撒钱有道,懂人性,留面子

 

前面这三样是杜月笙成为上海滩一号人物的关键,但如果只是会办事、会做和事佬影响力不至于那么大。

 

杜月笙有句名言:钱才用得完,交情吃不完。所以别人存钱,我存交情。

 

赌场赢钱之后给早前在困境在帮助过自己的朋友送钱,请朋友吃饭。在黄公馆发迹之后给家人亲属送东西,振兴老家,建小学医院。


 

杜月笙在给钱这件事上从来不吝啬。一些看起来失势的人,丢官的政客,落魄的文人等,他都能通过巧妙的方式解人燃眉之急额,而后请他们充当谋士,替自己捧场。


 

大律师秦联奎未成名前,托朋友朱如山去杜公馆打牌,转眼就输了四千大洋。懊恼的表情被杜月笙看到。他走后不久,杜月笙便问朱如山:你带来的这位朋友是做什么的呀?朱如山如实相告,是个开业不久的小律师。


杜月笙赶紧把那张四千元的庄票递给朱如山,说:当律师,用心血,摇笔杆,逞口舌,能有几个钱好赚?我实在不想赢他的钱,请你替我退还给他。收到钱后的秦联奎十分感激,从此成为杜月笙的头号法律顾问。


他就用这个办法收获了一大群拥趸在身边。他用过的秘书当中,有六君子之首的杨度,以及当过徐世昌总统府秘书的徐慕邢。


到后来杜月笙干脆学青帮组织了一个恒社。一时间发展了800弟子和三匹野马。全都是些高能人士。黎元洪的秘书长饶汉祥给他写过这样一幅对联:春申门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把他说成是战国时候养士的公子了。


他就是用这套手法,让流氓打手,达官贵人,自命清高的学士,都对他忠心耿耿。


杜月笙太懂人性了,他常说:花一文钱要能收到十文钱的效果,才是花钱能手。送钱给人必须给人留自尊。所以他撒钱,不是富一代盲目挥金如土,是夹带着「面子」撒钱。


他撒钱的境界越到后来越高,到最后干脆都不自己不出面,送人一笔钱财,或帮人解决一个难题后,不承认是自己做的。而代他出面的人,又往往会把他帮助别人而不肯出面的内情告诉对方,这样一来,受他帮助的人便更加感激,处处为他宣扬。


第五:把人当成经济动物


杜月笙小时候的经历让他意识到:理解一个人不需要多深刻的思想,只要明白:人都有基本的需求,吃饱饭,过的体面,获得别人尊重,满足了基本需求,没有人乐意铤而走险。但是你想活,得先想想能不能让别人活。


 

杜月笙一生都想洗白,他拼命砸钱,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在抗战的时候,戴笠找上门来,希望他组织忠义救国军。他拼尽了血本,把自己的弟兄10800人分成五个大队,当正规军一样和日本人作战。他给张治中买电话,给张发奎送汽车。还给八路军送过1000具荷兰进口的防毒面具。


 

杜月笙在一次对话中曾说过这样一番话:每个人都需要经济,但不一定需要政治。人是靠经济活着,不是靠政治。你喜欢的人,要吃饭,你不喜欢的人,也要吃饭。

 

他一辈子都从经济的角度来理解人,而不是从道德、政治,这些单一、抽象的角度来理解别人。


 

有段关于杜月笙的总结我觉得特别精辟:杜月笙一生的信仰是基于人的经济属性。他把每个人都当成人,无论对方是敌对还是友善。他并没有看透这个世界,只是他信奉的规则让他始终能把事情做对。事情做对了,他自然成为了一个让人尊重的人,一个如愿以偿得到经济自由的人。他就是那个特定时代追求自由、获得自由,并最终没有失去自由的人。


 

大道至简,其实与人相处最本质的一面没准大字不识几个的杜月笙比我们看的更透彻:尊重别人吃饭的权利、渴望被需要的权利,你不仅会对别人多一份谅解,说不定还会收获一份不错的友谊。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S17且慢

    老师看的传记是谁写的,想看看

  • S17且慢

    领悟到了

  • 金蚂蚁197058

    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