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科学地说,孩子识字、写字的正确方法是?

17-科学地说,孩子识字、写字的正确方法是?

00:00
11:20

大家好,我是邹丽娜。

 

上节课,咱们一起学习了用绘本培养孩子阅读能力的方法,你回家有没有给孩子读绘本呢?听说读写的能力是循序渐进发展起来的,所以这节课我就接着给你讲讲孩子识字和写字的正确方法。

 

告别死记硬背,掌握科学的识字方法

 

咱们先来说说识字。

 

你肯定听到过孩子才三四岁,就已经识字上千的新闻。回头瞅瞅自己家的娃,跟人家孩子一边大,可大字还不识一个,心里这个着急啊。于是你就赶紧买了一堆字卡回家,天天摁着娃让娃背。

 

我之前也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望子成龙的爸爸,在家里拿着教过的字卡考孩子,“这是什么”,孩子说,“是瓜”,爸爸问,“看清楚,是瓜吗?”孩子皱皱眉头,说“不知道……”爸爸气儿不打一处来,“果,念果,不是瓜,是果,糖果的果!”孩子跟着读“果”,爸爸叹了口气,打起精神又一遍一遍地教孩子,“果,再念一遍,看着字儿念,使劲念,大点声,你要认识10个字了我们就吃糖果!”

 

看完这个视频,我真是哭笑不得。一方面我特别理解这位爸爸,但另一方面也想说,教孩子识字,真的不用这么累。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想请你先思考一个问题,文字是怎么产生的呢?文字有什么作用呢?我记得以前学历史的时候,老师曾经讲过,文字就是一种符号。咱们之前也提到过,几千年前,当文字还没有出现的时候,人类的知识和经验就是靠着口口相传保存下来的。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祖先发现,如果用符号来记录,可以更好地保存经验,传递信息。所以,人们就逐渐地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各种各样的符号,并固化成文字,文明才得以被传承下来。

 

今天,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无时无刻不在接触字。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孩子吃的辅食包装上印有配料表,密密麻麻的都是字;你抱着他去遛弯,各种各样的招牌广告,满街都是;再大一点,他看的书上,动画片里,玩具说明书上,无处不是字。应该说孩子从生下来开始,就是被文字包围的。

 

所以如果你问我,孩子应该什么时候开始识字?我只能说,其实他从生下来就开始了。只是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他的认知能力有限,所以他对于字的理解是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开始的。他看到物品上写的字,听到爸爸妈妈说出的字,摸一摸叫做积木的东西,尝一尝叫做苹果的食物。孩子的思维方式是直观性的,形象性的,亲手摸到,亲眼看见,亲耳听到,亲嘴尝到,在多感官的刺激下,他们的大脑才能把事物和话语、文字对应起来。

 

「瓜果」「糖果」「苹果」这些词,对于没见过没吃过它们的孩子来说,没太大区别,如果你像上面那位爸爸一样,只是让孩子照着字卡死记硬背,那么孩子肯定会混淆,会傻傻分不清楚。但如果你带他去超市,给他看看哪些是瓜果,哪些是糖果,让孩子尝尝它们的味道,再看看货架牌子上对应的汉字,他们才能理解,原来这些词都代表什么,原来它们是不一样的。当孩子对这些词有了一定的了解,你还可以带他再比较下,「瓜果」「糖果」「苹果」这些词里,哪些字是一样的,哪些字是不一样的。这种有意义的、体验式的、真实情景中的学习与比较,才能让孩子分清楚,记得牢。

 

当然了,日常生活中科学的识字方法还有很多,比如我上节课说的绘本,就是一个好方法。学习识字,最主要是要孩子理解字的含义,而绘本,有大量的图画和生动的故事情节,可以让孩子在边看边读边讨论的过程中,对文字留下深刻的印象。

 

为了进一步加深这种印象,你还可以在孩子不反感的情况下,指着绘本上的字把故事讲出来,或者和孩子聊聊他随意涂鸦的作品,和他一起给作品起个名字,甚至编成一个短小的绘本故事,然后你再帮助他用文字写出来,讲给家人或小朋友听。这样一来,孩子亲眼见证了想法转化为文字的神奇过程,对文字的理解更深刻了,同时给别人分享自己的作品,也获得了成就感,对文字也会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我在家就经常这样做。所以慢慢地,孩子对字敏感起来,也有兴趣了。记得有一次,我带她走在马路上,她看到公交车车站的广告牌,就停下来不走了,我刚要问怎么了,她就对我说,「妈妈,看,可,口,可,乐!可口可乐是什么?」听了这句话,我肯定是高兴啊,可心里也偷偷想,「完了,识字了,以后没法糊弄她了。」哈哈,这当然是开玩笑了,我想表达的是,识字对学前的孩子来说,和学习吃饭,走路,穿衣服一样,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多了解字的作用和意义,激发他们的兴趣,是最关键的。相反,机械的记忆和强化训练,只会事倍功半。

 

写字不简单,帮孩子在玩中练

 

讲完了识字的科学方法,下面我再来说说写字。

 

首先我想说的是,写字,这个在大人看来完全没有难度的事情,对低龄的孩子来说,可真不是一件容易事儿。特别是写咱们的汉字,笔画多,形近字也多。想想看,孩子要写一个字,他需要先仔细地观察文字,然后把文字分解成多种比划,再综合考虑字的结构,从何下笔,最后再由大脑将信息和指令传送到手中。在手、脑、眼的共同协作下,才能将各种笔划结合成汉字。这需要良好地手部肌肉能力、空间认知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实在是不简单啊!

 

国内有专家,把学龄前的书写阶段称为“前书写”。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孩子在进入小学,开始学习正式书写前,他是根据在环境中学到的知识,通过涂鸦、图画、像字而非字的符号、接近正确的字等形式进行的书写。前书写的目的,并不是要求孩子写出「正确」、「规范」的汉字,而是鼓励他尝试用纸笔表达自己的意思,在写写画画的过程中,初步对笔画有概念,了解书写的技巧。比如说,学习如何握笔,怎么写自己的名字,掌握写字画画时的正确姿势等等。这些都是在为他之后的学习做铺垫。

 

无论是在身体发育方面,还是认知能力方面,学龄前的孩子都还没有做好正式书写的准备。过早地逼孩子写字,只会让他对书写失去兴趣。与其拔苗助长,适得其反,你不如多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创造一些非正式的写写画画的机会。像我刚才提到的,你可以鼓励他给自己的涂鸦作品命名,然后带着孩子一起在字典中把字找到,鼓励他模仿着写出来。这时候,孩子不但不会排斥书写,还会特别感兴趣地去尝试呢。

 

在非正式书写的时候,还有两个小问题会经常困扰家长。一个是很多爸爸妈妈发现,孩子书写的时候,经常会写反。比如会把箭头的方向写反,把小写的字母b写成d,把站立的「立」上面的一点的方向写反。有研究发现,大部分孩子都会经历一个书写的「镜像阶段」,在这个阶段里读书写字都会左右不分。这主要是因为孩子的大脑还不能很好地区分向左和向右的符号,一般随着年龄增长,孩子可以慢慢学会正确的读写方向。但如果孩子在8 岁以后还经常反写字,你就要带孩子去检查下,是否存在阅读或书写方面的障碍。

 

另外,我刚才讲过,汉字笔画多,形近字也多,孩子区分起来确实不容易,在读写的时候,都容易出错。我有一个好方法,你可以和孩子玩「捉迷藏」的游戏。你在纸上或是电脑上,写出50个「大」字,一行一行的排列,中间穿插几个「人」字,然后让孩子把人字找出来。在游戏的过程中,通过寻找,孩子会对字形有更仔细的观察,下次再遇到相似的字,识别力会大大提升。如果孩子熟练了,你还可以让孩子出题写文字,然后你来找。你们还可以计时,给游戏增加点刺激性变得更好玩,或是加入其它形似的字,比如「天」「太」「犬」。这样一点点地提升难度,能让游戏保持新鲜度,孩子也不会很快玩烦。在玩耍中,孩子对文字细节的精细加工能力也会逐步提升。

 

 

小结

 

总结一下,今天我主要给你讲了识字和写字的科学方法。在识字的部分,你要明白,孩子其实每天都在识字,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在生活中创造机会,通过真实的有意义的体验或是绘本等方式,让孩子在理解文字含义的基础上,反复接触字。在写字的部分,我强调了,过早地进入到正式书写的阶段,对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但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你可以多鼓励他随意写写画画,产生对书写的兴趣。我还给你解释了「镜像字」产生的原因和区分形近字的游戏方法。

 

所以下次,当你听到孩子读错或写错的时候,千万不要一上来就批评他,而是应该鼓励他多开口,多动笔。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让我们一起带孩子发现文字之美吧!

 

做更好的父母,从理解孩子的大脑开始,我们下期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