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怎样通过绘本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

16-怎样通过绘本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

00:00
12:03

大家好,我是邹丽娜。 


前两节课中,我介绍了孩子语言发展的特点以及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这节课,我们来讲讲语言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阅读,这也是现在很多家长都非常关注的能力。我身边就有朋友,宝宝还没出生,家里已经囤了好多书。今天,我就来跟你聊聊,阅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用绘本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


 他们都爱阅读

 

你肯定听说过很多名人对书痴迷的故事。比如,沃伦·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就这样评价巴菲特:“我这辈子遇到的来自各行各业的聪明人,没有一个不是每天阅读的——没有,一个都没有。而沃伦读书之多,可能会让你感到吃惊,他是一本长了两条腿的书。”曾经的央视一姐董卿,近两年也总在你的朋友圈刷屏。她带着热播节目《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强势回归,刷新了我们对于女主持人的固有看法。董卿的成功和她爱阅读的习惯有很大关系。她曾经说:“假如我几天不读书,我会感觉像一个人几天不洗澡那样难受。我始终相信我读过的所有书都不会白读,它总会在未来日子的某一个场合帮助我表现得更出色,读书是可以给人以力量的,它更能给人快乐。” 即便工作再忙,她都会保证每天一个小时的阅读时间。从电视主持人到国民女神,是阅读成就了董卿。


同样,在科学家的眼中,阅读的好处也说不完道不尽。神经科学家发现,阅读可以在各个层面上改善大脑功能,书籍给予大脑的刺激,可以帮助你提高记忆力,放松心情,提升注意力水平。另外,阅读还为你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有利于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通过阅读,你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感受,提升同理心。

 

而对于孩子来说,喜欢阅读的孩子和那些在爱书的氛围里长大的孩子,他们的词汇量更丰富,能更好地理解所阅读的东西,文笔也更好,拼写错误也更少。一个关于学生表现的国际性分析报告显示,那些家里有200本书的孩子比家里只有10 本甚至更少图书的孩子在学校里表现得更好,他们的平均成绩比后者高出了大约25%。


     说话是本能,阅读靠培养 

阅读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然而要想培养出一颗阅读脑,并非那么容易。如果说,说话是本能,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就能学会的,那么,阅读就像是一块难啃的骨头,想要获得这方面的能力,必须经过大脑的一番努力。 为什么这么说呢?相较于人类漫长的进化发展过程,文字的出现仅有五千年。认知神经学家发现,人的大脑并非为阅读而生,一个人想要把原始大脑改造成阅读脑,至少需要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回想一下,如果你或周围朋友不爱看书,那多半是因为从小没有养成阅读习惯。大脑阅读回路本来就不太牢靠,再加上长时间不用,就已经断得差不多了。因此,阅读习惯的培养,真的是要越早越好。而绘本,就是孩子开启阅读的最佳方式。 


绘本是人生的第一本书


为什么是绘本呢?我们说,阅读中最重要的原则就是悦读(这里,悦是喜悦的悦),也就是说,想要培养阅读习惯,最重要的是孩子能从阅读中获得愉悦感。由大量图片构成的绘本,有着鲜艳的色彩、巧妙的构图以及生动的形象,对孩子来说有着超强的吸引力。另外,绘本的语言节奏感强,富含韵律,幽默诙谐,童趣十足,这也符合孩子语言发展的年龄特点。绘本中的故事情节,很多也与孩子的生活经验息息相关,能够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而从文字的体量上看,绘本一般篇幅不长,文字也比较少,有的甚至没有文字。所以有人说,绘本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本书,可以帮助孩子认识图、文、意之间的关系,为之后的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亲子共读的三个关键点


  对还不识字、不能够独立阅读的孩子来说,亲子共读是阅读的主要方式。


下面我就给你讲讲亲子共读的三个关键点。     


关键点一,把阅读还给孩子。


我经常会收到爸爸妈妈们这样的问题,「买了一堆书,可是孩子总是看不了两眼,就扔在一边了,这么不爱看书,我家这个娃,一看就是个学渣。」咱们刚才说过,想让孩子爱上阅读,首先先要让他在阅读中找到快乐。所以,你要从选书开始,就多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及喜好。


比如,你家宝宝还小,处在到处摸到处啃的阶段,那就多买些有互动的书给宝宝,比如洞洞书、触摸书等等;如果孩子喜欢小动物,那你不妨多给他读和小动物有关的绘本;孩子喜欢小猪佩奇,那你就给他提供和小猪佩奇有关的书,爱屋及乌嘛,说不定这只小猪就能成为孩子每天阅读的动力;孩子在一个时期总喜欢反反复复地读一本绘本,那你就尊重他的意愿,重复读,读出书中的每一个细节,再和孩子开展讨论,甚至和孩子一起背然后进行角色扮演;孩子看书有时候不按顺序,而是拣自己喜欢的跳着看怎么办?没关系,你要明白,最关键的是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而不是一定要学会什么。 


相反地,如果你不考虑孩子的喜好,一味地照着所谓的书单或获奖情况去买绘本,或者强迫孩子读他不感兴趣的内容,那么不光会费力不讨好,还可能浇灭孩子阅读的热情,剪断本就脆弱的神经元连接。 


关键点二,要注意跟孩子的互动和反馈。给孩子讲绘本的时候,你不光要读,还要注意跟孩子之间的互动与反馈,尽可能多地让孩子参与到思考的过程中,成为阅读的主角。比如,还是以小朋友喜欢的动物主题为例,日本著名绘本作者宫西达也的《赞成》讲的是五只有趣又有爱的大灰狼的故事。他们在讨论今天吃什么,刚开始,有的说要吃秋刀鱼,有的说要吃蛋包饭,最后他们一致同意要吃小猪。可是在抓小猪的时候,五只狼只抓到了四只小猪,于是,他们又开始互相谦让,要把小猪让给对方,结果呢,不吃小猪了,改成一起吃苹果。 


在讲这个故事的时候,你可以和孩子做各种各样的互动,你可以一边读一边问孩子「你觉得第二只狼会想吃什么啊?」「其他的狼也会把小猪让出去吗?」,读完整本书,你可以和孩子聊聊,「他们最后为什么又都不想吃小猪了呢?」,还可以用开放式的问题和孩子一起讨论,「如果早晨起来,发现我们家的鸡蛋不够吃了,三个人只有两个蛋,我们该怎么办呢?」


 如果在阅读的过程中,孩子对某个画面、文字或是其他细节产生了兴趣,主动表达,问问题,或者对你引发的互动做出了回应,那你记得一定也要积极反馈。比如孩子指着书上画的几只狼对你说,「它是蓝色的,那个是橙色的。」你可不要觉得孩子的话和书上的内容无关就不理他,因为孩子的信息加工方式和大人不同,每读一遍绘本,他们都可能有新的发现。你可以对孩子说,「是的,你说的很对,这里每一只狼的颜色都不同,他们每一只的名字也不一样呢,你看,这书上写着呢,这只叫比尔,那一只叫巴尔!」这样一来,孩子不仅接收到了你的肯定,还从你的对话中,获得了更多的信息,你边指边读,也让他进一步把语音、含义和文字连接起来。 


关键点三,要多创造亲子共读绘本的机会。


有研究证明,对于低幼的孩子来说,看动画片会给孩子大脑带来比较大的负担,因为这时孩子接收到的是被动的信息,而且信息传递的速度很快,这种情况下呢,孩子就没有办法充分地去理解故事,而光是听故事呢,大脑的语言区虽然被激活了,但因为依然是被动的,所以语言区和其他脑区的总体连通性较少,也不是孩子理解故事的最佳方式。而读绘本的时候,孩子是主动的,可以掌控信息的速度,并将图音义连接在一起,这时候孩子对故事的理解才是最好的,而且脑区之间的连接也在不断加强。


听了这样的研究,我想你一定会更重视亲子共读。你可以和孩子一起,培养每晚睡前讲故事的习惯,或是每个周末的清晨,来个家庭读书会。即便是在旅途中,你也可以让孩子挑选几本他喜欢的绘本,随身携带。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认为,母亲在阅读中更倾向于和孩子探讨真实具体的问题,而父亲则倾向于问抽象的问题,从而可以更好地激发孩子的想象力。所以,如果父亲和母亲能够都参与到亲子共读中来的话,对于孩子抽象思维和具象思维的全面培养是很有好处的。而在现实生活中,一般来说,可能妈妈陪伴孩子阅读的时间比较多。但其实亲子共读,不单单只是妈妈一方的事情,为了孩子更全面的发展,爸爸们也要更多地参与亲子共读呀!  


小结

 

今天的课程中,我用很多案例和数据,给你讲解了阅读,特别是绘本阅读,对孩子大脑的益处,对提升孩子各项能力的帮助。同时,也希望你掌握三个关键点,把阅读还给孩子,讲绘本的时候注意多给孩子互动和反馈,以及尽可能多地安排亲子共读的时间。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曾经说,如果你想要你的孩子聪明,那么请给他讲故事。如果你想要你的孩子变得更聪明,那么请给他讲更多的故事。我想,在这个终身学习的时代,没有什么比阅读更会让孩子一生受益的了。心动不如行动,今天晚上,腾出哪怕10分钟的时间,来给孩子讲讲故事吧!做更好的父母,从理解孩子的大脑开始,我们下期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