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人工智能时代,记忆力还有那么重要吗?

11-人工智能时代,记忆力还有那么重要吗?

00:00
12:45

大家好,我是邹丽娜。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你是不是有过这样的体验,以前还能背的滚瓜烂熟的手机号码、生日还有各种密码,现在都快忘光了?不仅如此,几乎生活中的大小琐事,好像我们都不需要特别记住,无论是每日行程,还是生活记录,似乎用手机都能完成。

 

以至于很多人认为,有了U盘、搜索引擎之后,大脑就不用死记硬背的储存知识了,反正你能在任何需要的时候,找到自己想要的知识。真的是这样吗?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聊一聊,什么是记忆,以及,为什么人工智能时代,记忆依然很重要。特别提醒一下,今天这节课的内容,非常硬核,但无论对你还是孩子来说,记忆都是一个特别重要的话题,各位爸爸妈妈,一定要集中注意力认真听啊!

 

记忆为什么很重要?

 

展开这个话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在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记忆为什么很重要。

 

想象一下,远古时代,一个没有记忆的人,每次在森林里遇到老虎,老虎追他,他就逃跑。但下一次遇到老虎时,他还是会跑过去找老虎玩,“喔,好大的猫呀”。你说,这不是找死吗?所以,心理学家认为,按照进化论来说,记忆能够让我们记得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哪里有食物,哪里有危险。记忆好的人,在野外更容易生存下来。

 

下面,我们再将时间拉得近一些。在文字出现之前,人们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传递信息。这时记忆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没有准确的记忆,信息的传递就会发生变形乃至错误。到了文字产生之后,书籍承载的信息虽然可以穿越时空,一定程度上消减了记忆的作用,但由于书籍查找起来并不便捷,大量的记忆仍然不可或缺。那些大学问家,一定程度上,都具有超人的记忆力。

 

记忆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以至于古今中外谈记忆重要性的名言,比比皆是。比如,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曾说,人如果没有记忆,就无法发明创造和联想。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一切知识的获得都是记忆,记忆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基础。

 

确实如此,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很羡慕那些记性好的人,我们也都希望自己能够过脑力过人,过目不忘,轻而易举就能把所有知识记在大脑中。

 

那究竟记忆经历一个怎样的过程,怎样才算是好记性呢。下面我们就一起聊一聊记忆的过程。

 

记忆是什么?

 

按照通常的理解,“记忆”无非是两个字,“记”和“忆”。如果把大脑比作一个存储器,“记”就相当于“存储信息”,把东西放进去记下来。而“忆”就相当于“提取信息”,将某个信息从中拿出来。

 

但是,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记忆的过程不只这么简单。记忆在“存储”和“提取”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步骤,叫做“编码”。也就是说,我们的感知觉接收到一个信息后,大脑网络会经过一系列的活动,先把它做编码处理,然后再存在大脑中。所以,记忆分为编码、存储和提取三个阶段。但整个过程,大脑具体经历了什么,是如何记住、如何想起的呢,下面我会举例具体说一下。

 

我们先来看看记忆的编码和存储是怎么回事,也就是人们是如何记的。如果我们把记忆打个比方的话,更适合把它比喻成一条河流,而不是一个刻录机。因为记忆绝不是过去经历在头脑中的重新浮现。

 

下面,我们来做个小测试。你肯定见过一元硬币,但如果让你闭上眼,你能回忆出一元硬币上的图案吗?上面都有什么文字?具体在哪个位置?怎么样?是不是还挺困难的?所以,记忆并不是准确刻录生活的刻录机。我们每天接触的事物有千百件,不可能都记住。人们倾向记住的,是对自己最重要、最有用的信息。

 

所以,记忆是一个动态选择的过程,会受到人的偏见、印象、态度的左右。这些决定了哪些事轻易就被记住了,哪些事不容易记住。比如,一个球迷就比别人更容易记住球赛的比分,一个象棋大师能比别人更容易记住棋子的位置,就是因为他们在相关领域有更丰富的知识,所以记起来更得心应手。

 

了解了记忆的编码和存储,我们再看看记忆的提取方式,也就是人是如何回忆的。就像记忆产生的本身,不是简单刻录生活一样,回忆也不是重新激活大脑中过去的痕迹,不是机械重复,而是一个二次创作。也就是说,人们在回忆时,并不是再现已有的记忆,而是运用想象力对记忆进行重构。比如,两个孩子同样去了一趟博物馆,他们对博物馆的描述有相似的地方,但肯定会有不一样的地方。这是因为他们的兴趣和参观时的关注点不一样,对展览的理解也有所不同,回溯的时候,他们会根据以往的经验,跟这次新的体验做联结,重构自己的故事版本。

 

好,我来稍微总结一下,记忆是一个动态选择的过程,人们对接触到的信息会做出选择,整合后留下一部分,扔掉一部分。人们在回忆时,并不是再现已有的记忆,而是运用想象力对记忆进行了重构。

 

了解完这些,接着我们再来谈一谈,为什么人工智能时代,即使我们不用再死记硬背一些知识,记忆对我们来说,依然很重要。

 

人工智能时代,依然需要记忆

 

首先,学习是一个温故知新的过程。所掌握的“故”越多,在知“新”的过程中,就能更好地把“新”和“故”联系起来,就能收获更多。

 

这个“故”如果仅仅停留在书本、手机等智能产品中是不行的,必须要存储在我们的大脑中,随时随地根据需要,不断伸出“触角”与“新”相互碰撞,才可能有进一步的发现。如果“故”的触角过少,就很难和“新”发生联系,就谈不到更多的收获。

 

在这个过程中,“新”和“故”通常通过两种方式进行连接。

 

第一种是纵向连接。也就是说,当你遇到一个新场景、新事实、新信息和知识的时候,你能够迅速将眼前刚遇到的这些东西跟已经存储在你头脑当中,甚至存储得非常隐秘的东西进行快速连接。

 

第二种连接是横向连接。你已经存储了很多看上去毫不相关的东西,这时由于某种刺激,你把八竿子打不着,但实际上有潜在关联的信息和知识迅速连接起来,生成一种新知识。你好像并没有增加知识存量,只不过把已有的知识和信息连接起来而已。这就有点儿像玩乐高玩具:你的乐高砖数量没有增加,但你不断将那些积木进行组合,形成一个个你从来没见过的、别人看了以后很吃惊和赞叹的新形状。

 

不管是哪一种连接,如果想要有新知识的生发,必须要依靠头脑中的存储,依靠记忆,依靠这些内容在头脑中的不断碰撞,才有可能得出更为深入的结论。

 

其次,虽然有了互联网搜索,我们想了解的信息,根本不用记住,去网上搜索就好了。但美国畅销书作家威廉·庞德斯通在《知识大迁移》一书中却认为,在获得信息特别容易的今天,记忆事实性知识仍然十分重要。

 

原因就是,事实性知识是构建知识城墙的基石。如果我们把一个人掌握的事实性知识看作一块一块的砖,把方法性知识看作是水泥,学习的过程就像是用砖和水泥建起一面知识城墙。要衡量这个人的学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看的就是这个人构建的这面墙有多高大和多牢固。如果我们只重视方法性知识,就会导致在构建知识城墙的时候,水泥很富余,但砖却不够了。空有很多想法和观点,却没办法用丰富的事实呈现它们。而且,砖缺得太多,就没办法连在一起,墙面很容易倒塌。只有当我们掌握足够多的事实,才能知道哪些事情是自己知道的,以及自己在哪个方面有所欠缺。

 

另外一个关键点是,只有掌握了比较准确的事实性知识,才能更好地帮助你高效搜索。比如,你要搜索某一首诗,能记住诗歌的题目当然最好不过,如果没记住诗歌的题目,记住其中一两句有名的诗句也可,再不济也要知道诗人姓甚名谁。如果诗歌题目、诗句、作者全都不知道,那怎么办?简直没办法,无从下手。这就涉及到记忆了,你头脑中的存储,决定了你能否快速准确地进行搜索。

 

小结

 

好了,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这节课的内容。

 

一开始,我给你讲解了记忆的重要性和记忆的过程。记忆是人的基础认知能力之一。正因为记忆,我们个人得以成长,文化得以传承。记忆是一个动态选择的过程,分为编码、存储、提取三个阶段。


之后,我带你分析了,为什么即使在AI时代,记忆也不应该成为我们学习过程中的配角。我们在强调思维和方法重要性的同时,也不能忽略记忆的重要性。一个人头脑中存储了多少东西,所存储的内容质量如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了这个人成为什么样的人。

 

或许,在将来的某一天,真的可以给人体植入记忆芯片。到那时候,记住记不住或许将不再是个大问题,但给谁植入,不给谁植入,存储什么,存储多少,恐怕都会成为人类需要反复思考、需要直面的大问题。

 

既然记忆力如此重要,在接下来的两节课中,我将为你介绍提升记忆力的具体方法,还会邀请神秘嘉宾来做客哦。

 

做最好的父母,从了解孩子的大脑开始。我们下期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