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2 论语丨“鸟兽不可与之同群”,人禽之辩

7-12 论语丨“鸟兽不可与之同群”,人禽之辩

00:00
15:03




正文

孔子在当时的社会地位是什么样子的,不知道大家想过没有。孔子是从鲁国的中都宰(今天汶上县县委书记的位置),一直做到大司寇(相当于鲁国的政法委书记),代理国相,代理国相类似于国务院总理,虽然是一个代理的,但他的位置非常高。


我们会发现,夫子他从小那么爱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的改之”,一步一步的学习成长,从中都宰开始服务社会,一步一步成为大司寇,成为代理国相。可是他到50多岁的时候,突然他把这些放下来去周游列国,这里面就引出一个问题。我问大家,我们今天的很多人,如果科长当不上会伤心好多天;200块钱的加班费不报销,可能内心里面都会很失落。可为什么孔子能够放下大司寇,放下代理国相,放下(的)不仅是这些位置,而且(还有)背后非常丰厚的待遇,夫子说放下就放下,去接受凄风苦雨。


“周游列国”我们今天看来仿佛是一个故事接着一个故事,实际上在春秋乱世的时候,诸侯国之间互相的征伐、杀戮,当时一旦离开自己的父母之邦,那真的是岌岌可危。请问夫子不知道吗?所有在周游列国过程中的风险,他都知道。可夫子为什么要去周游列国?放下这么优厚的生活,原因是什么?是什么样一个内在的东西让他去坚持,能够放下这么好的个人生活去周游列国,推行仁义道德于天下?这是我们理解孔子思想的重要的一个环节,或者说下面的这个课,如果大家不听的话,就很难知道一个真实的孔子,内心里边到底思考了什么,做出了一个什么样的选择。


《论语》的第十八篇叫《微子》,记载了这么一件事,“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也就是说在周游列国的时候,就碰到两个人,两个人叫长沮和桀溺,耦而耕就是一起来耕。长沮和桀溺两个人一块儿来耕地,孔子从旁边过,让子路去问长沮和桀溺过河的渡口在哪里。这个时候长沮就问子路,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问子路坐在车子上的那个人是谁?子路就回答说“为孔丘”,他说那是我的老师,叫孔丘。然后长沮就问“是鲁孔丘与?”长沮就问是不是鲁国的那个孔丘?大家一听就知道孔子是名人,很多人都知道他。子路就说“是也”。这个时候长沮就说了一话,“只是知津矣”,原来那是鲁国的孔丘,他不是什么都懂吗?既然一个什么都懂的人,还来问我路口在哪里,不必要嘛。大家一听就知道长沮不友好,借着机会讽刺孔子,而且不愿意告诉子路,路口或者渡口到底在哪里。这个时候,子路怎么办呢?就问另外一个耕地的叫桀溺,“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这次桀溺就问子路,他不问他老师了,问子路,你是谁?“子为谁?”子路说“为仲由”,仲由就是子路的字。那么我,我叫子路,也叫仲由。“桀溺又问,是鲁孔丘之徒与?”说你是不是鲁国孔丘的学生?“对曰,然”,子路说是的。这个时候桀溺就不失时机的,对孔子的学生子路进行思想上的教育。桀溺怎么说?他说“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耕而不辍”。那么这个话其实就是现在天下乱糟糟的,都是这样一个局面,谁能改呀?你老师孔子带着你们周游列国,凄凄惶惶,到这里去推行主张,到那里推行主张。可是生活在乱世,诸侯王称王称霸、追名逐利、尔虞我诈,谁听的进去你们这一套,没有人听的。下面“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这句话的意思是,子路你跟着你的老师躲避那些不喜欢你们的人,哪像我们一样,在个安静的地方,找上几亩地,边耕边生活,来躲避这个乱世,求得一个清净多好。桀溺说完之后继续耕田,连对子路看都不看。这个时候子路回去,“子路行以告”,子路回来就给老师说,把刚才的情况就一五一十的给孔子做了报告。夫子听了以后那种很怅然若失,表情不可名状,然后说了下面的话,这个话是我们理解孔子思想的一个关键。夫子说“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这个话翻译过来就是“鸟兽不可与之同群”,人和畜生不一样。我们要问为什么不一样?大家如果去对生活进行观察的话,畜生往往是只顾自己,一个狗或者一个狼,吃到一个猎物的时候,自己霸占着。如果说一个动物,比如说一个狼吃到一个猎物以后,经过切割给周围的邻居,那它就不是一般的狼了,那就真是个菩萨了。动物吃了猎物以后,紧紧的霸占着不让别人一起吃,鸟兽就是这样。那么“鸟兽不可与之同群”,孔子说人和畜生不一样,那言外之意就是,人绝不能只为了自己求得清净,过一个所谓安稳的生活,那么人应该怎么样?那就应该有仁爱天下,利及天下苍生的那种情怀和使命。下面“吾非斯人之徒而谁与”,孔子说正因为这是乱世,老百姓那么苦,我孔子如果不出来救这个时代,“而谁与”,谁来救?这个话就非常清楚的,把孔子内心的世界展示给我们。孔子认为人有人的高贵的地方,人有和动物不一样的地方,那就在于人有一个大我,有一个超越性,有一个能够把自己融入到天下苍生进而对天下苍生,有一个拯救的责任和使命担当,这是人特有的。孔子说,如果我不去承担这个利及天下苍生的责任,谁来做?下一句话,孔子讲“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如果说今天天下太平,老百姓安居乐业,每个人都过成幸福的样子,每个人都过得特别自然,特别安逸,这个时候夫子讲“丘不易也”,说我孔子何必出来周游列国凄凄惶惶,在风风雨雨中间,推行仁义道德于天下?没必要。


其实孔子喜欢什么?大家读《论语·先进》这一篇里面,孔子还讲过。有一次孔子和他的几个学生对谈,说你喜欢什么?有的学生说,假如说我条件允许的话,我喜欢管理一个小国家,把它管理的井然有条。有的学生说可以当个司仪,待人接物的时候特别周全。这个时候有一个孔子的学生叫曾皙,曾皙当时正在弹琴,曾皙给孔子讲,他说老师我和他们的理想不一样。夫子说各言其志嘛,别人说别人的,你说你的嘛。那么曾皙说我最喜欢或者向往的生活,那就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曾皙说,我最向往的生活就是有那么童子七八个,成人五六个一起,穿上夏天的衣服到沂河游泳,在河的高台子上吹吹风,然后大家兴致所致唱一唱歌,然后歌咏而归,多么潇洒的日子。孔子听了以后就特别感慨,他说你们说的那么多理想,而我个人最喜欢曾皙这个。所以孔子喜欢的也是自然的、恬淡的、潇洒的生活。可是孔子为什么没有那样去过?为什么非得周游列国,吃那么多苦去承担责任?在这里孔子就回答了,叫“鸟兽不可与之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


我今天特别跟我们的朋友们做一点交流,社会有各种问题,全世界的国家各有各的问题,任何时代各有各的问题。我们如果想找一个时代,找一个时空,或者找一个国家没有问题,痴心妄想。社会永远有问题,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一个挑战接着一个挑战。好比说有了非典,今年又是新的冠状病毒,未来还会有无数的挑战在等着我们,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抱怨、指责、情绪的宣泄都没必要。面对社会的问题,把抱怨放下,把情绪的宣泄放下,应该学孔子“吾非斯人之徒而谁与”,我不来帮这个国家,我不来建设自己的家园,我不去为国为民,谁来做?


所以这次在病毒性肺炎传播的过程中,个别的人隐瞒病情,隐瞒去过武汉,隐瞒自己的真实情况,某种程度上给社会带来了一些危害,给他人带来一些威胁。实际上就是某种程度上自私了。其实你是武汉出来也没有关系,你去过武汉都没有关系,诚实的向地方报告,真正的去隔离,这样的话减少对社会的危害,这是一种责任。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一方面要理解孔子,另一方面,我们每一个人要学孔子,面对社会的问题,面对这样那样的不足,我们少一点抱怨,因为抱怨对解决问题,几乎没有多少正面的意义。我们应该大喝一声,这是我的责任,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像孔子一样叫“吾非斯人之徒而谁与”,我不来救这个国家谁来救,我不来帮助我们的人民谁来帮助,我不去做利国利民的事谁来做。我相信朋友们,如果我们这样去想、这样去做的话,人人都是国家的建设者、参与者,哪怕我们这个国家有一些问题,会越来越好。


孔子说,“天下有道,丘不易也”,说如果天下太平,老百姓过得特别幸福,特别自在,那我孔子是不出来做这种事的,就不出来周游列国,没必要了。这里边就体现了人生的另外一个大境界,就是当国家需要的时候为国为民,甚至为了维护国家安全提刀上马,血雨腥风里面战它一场,为国家去捍卫国家的尊严出力。可是真正自己出完力了,尽完自己的责任了,那就是功成身退,潇潇洒洒,我们有一句话叫“功成不必在我”。所以我觉得孔子讲的“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由此我也会想到小平同志。有一次小平和他的弟弟聊天,曾经有人就问他,说你最向往的生活是什么?小平说了一句话,他说我这一辈子的坎坷和风雨,我最想过的日子是做一个富强大国的普通公民。我看了以后,就想起孔子这句话,小平同志为代表的那一代人,他们血雨腥风、救国救民,那是时代的任务,不得不那么做。如果说我们生在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人敢欺负,制度又好,社会风气又好,人民过的又幸福、又有尊严,在这个里边,自己作为一个最普通的公民,多好啊。这些大人物出来救国救民,不是为了自己的功名利禄,是为了救这个国家。可是当这个国家真正过的特别好、发展特别好的时候,无论谁去执政,谁去管理国家,我们都愿意去成全,我们都愿意去支持,这是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态度。


所以我们一方面要理解孔子为什么周游列国,因为面对春秋乱世,孔子大喝一声“吾非斯人之徒而谁与”,我不来救这个国家,谁来救这个国家?我们今天也应该学习孔子这种精神,面对社会的各种问题或者不足,我们作为中国人一起建设国家,一起参与国家的各项事业,在这个过程中,人人少一些情绪的宣泄,多一些建设性的努力,上下同心,同舟共济来建设我们的美好家园。




已购课程用户请添加助教微信:hzxt06,和郭老师群内互动交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至简的道

    “ ‘其身正 不令而行 自奉俭薄 上善若水‘他的一言一行感化着广大人民群众.无论何时我辈都不应将眼前幸福生活当做理所当然.今日中国之富强、和平、繁荣 源于一代代伟人带领人民的奉献 我们能做的除了铭记还需传承!” 感谢郭老师,阿弥陀佛

  • 靜心寂寂

    老夫子明知不可而为之,是人生的使命,也是替天行道。人有怎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就有怎样的抉择和担当。所以不必强求别人的认同,就像蚂蚁与人,维度不同,境界不同。做好自己认为该做的,无愧于心就好。感谢老师的精彩分享

  • 静静燃烧

    人是高级动物,有动物的本能,但是也必须有超越动物的社会属性! 那就是必须有利他之心,行利他之为。不能只想着自己,只想着占有,不愿意付出!

  • 听友194546933

    感恩郭继承教授给搭建这样好的平台,弘扬中华文化,传递正能量!我学习了并希望自己走在践行的路上。

  • 听雪梅花

    感恩老师的讲解,作为人,与鸟兽的区别在于仁,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责任担当!在乱世困难面前舍我其谁,如果天下天平了做一个普通的老百姓,与世无争,恬淡自在的生活!我也很喜欢孔子侍坐最后的吾与点也的生活!

  • 正义必胜zjk

    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而谁与? 人和鸟兽不同之处就是,人有远见,有担当,有责任,有使命,有胸怀,有为了人类、为了天下、为了他人而奉献自己的远大思想和“担当”!有“大我”,“无我”!而鸟兽只顾自己,只顾眼前。

  • 听友201156663

    感恩感谢郭老师的分享!孔夫子的‘鸟兽不可与之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人和动物不一样,人要有情怀、使命担当。春秋战国这个乱世,人心坏了,缺少正义正道。夫子不危艰难万险一肩担起传道弘道这个伟大使命。我们在这个物质生活极其丰富的时代,文化信仰相对没有跟上,所以我们一定要跟郭老师一起学习,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我们中华民族早日复兴走到世界舞台的中心。

  • 格格的额娘_00

    每一次听郭老师的课对我都是一种思想的洗礼,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却是大智慧的提现,正因为自己没有觉知,所以更愿意去学。希望能一直跟随郭老师学习下去,做好生活中的每个角色!

  • 清荷_3d4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不仅彰显了大国领袖的责任和担当,更传承了几千年来从尧舜到老庄、孔孟等一代代圣贤们绵延着我们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的魂脉,滋养着我们民族的不朽灵魂!直到永远!

  • 1351066zwyr

    感恩郭老师,提供好的学习平台,在求道的路上,从而真正地去践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