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刘备和曹操的战略水平谁高明?

45.刘备和曹操的战略水平谁高明?

00:00
10:20

不是在输出自己对于世界的判断结论,而是增进用户对事实的解释角度。
好,今天我们再聊一个地缘政治话题,同样是一个解释。
最近看了张文木老师的一本书,《中国地缘政治论》,这本书对比了曹操和刘备这两个人的战略水平。你可以先在自己心里掂量一下,他们俩谁的战略水平比较高?
张文木老师的排序是,曹操比刘备高。为什么这么说?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例子,就是汉中。
汉中,这个地方很有意思。如果你不是当地人,或者是对历史地理有深入了解的人,通常会觉得困惑。你看这个名字:汉中,顾名思义,那是汉水的发源地。汉水,很容易让人想起长江流域,在南方。
但是,你一看汉中的省级归属呢?是陕西省。这又是一个典型的北方省份,让人联想起西安、延安这些北方地名。但是在真实的地理上呢?汉中又和四川同在一个地理单元,这又是西部。你看,这汉中一个地方,和北部、南部、西部都能扯上了关系和联想。那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原来,汉中和西安所在的关中平原,中间隔了一个秦岭。汉中和成都所在的四川盆地呢?中间隔了一个大巴山。你别看都是山。大巴山虽然也不好走,但比起秦岭来,翻越要容易得多。秦岭不但险峻,而且东西绵延1500公里,南北宽100-150公里,面积很大,穿越非常困难。在古代的技术条件下,更是难上加难。
所以,汉中和四川的联系更紧密,别看汉中在地图上属于陕西,实际上就是四川北边的门户。站在四川的角度看,如果敌人占据了汉中,就能很容易地翻过大巴山攻击四川。如果四川占据了汉中,北边险峻的秦岭,会成为天然的屏障,阻止敌军南下进攻。
回到三国时候,刘备占据了四川以后,很快就出兵和曹操争夺汉中。当时汉中被张鲁占据。曹操和刘备,都有机会占据汉中。好了,到了双方较量战略眼光的时候了。
以曹操的军力,打败刘备,占据汉中,也挺难,但是拼了老命可以做到。更有利的条件是,张鲁选择了向曹操而不是向刘备投降。看起来,曹魏占据汉中,简直就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可曹操偏偏没这么干。他接受了张鲁的归降,但把张鲁一家人接到了中原。不仅如此,还把汉中的民众也大量带了过来。曹操战略性放弃了汉中。
放弃唾手可得的汉中,看起来,曹操简直是在冒傻气。占据了汉中,南下攻击四川,很容易。放弃汉中,隔着个秦岭,再想攻击四川,可就难了。曹操这是咋想的?
这种主动的战略放弃,正显示出曹操是一等一的战略大师。
汉末的战乱,破坏性非常大。曹魏的实力虽然在三国中最强,但也没强到哪里去,尤其是赤壁之战之后,它还在恢复期。主动出击占领四川的条件还差得远。既然如此,如果占据汉中,只能是给自己增加一个重大负担,要翻越秦岭给汉中驻军运送粮草。而且,就算费了老大劲把粮草运过去了,也还是要面临刘备随时会进攻的危险。
曹操主动放弃汉中,让刘备去占据。刘备要想翻越秦岭来进攻,千里迢迢翻山越岭运粮草的苦活儿,就落到刘备头上了。这时,险峻的秦岭,成了曹操的一个大助手。既然如此,把汉中让给刘备才是最优选择。当然,不能让给刘备一个富饶的汉中,所以,曹操才会把汉中的民众都撤到自己这边来。让刘备占据空荡荡的汉中去吧。
当然,对刘备这方面来说,没得选择,必须占据汉中,否则四川北边门户大开,夜不能寐。刘备这次进攻汉中时留下一句话: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男的都去打仗,女的后勤保障,意思就是有多大劲使多大劲,拼了老命也要拿下汉中。
当然,咱们不能说,因此就说明曹操的战略水平就比刘备高。为啥?因为刘备没得选。刘备值得被批评的,是另外一个选择,那就是定都成都。
你想,刘备要从汉中进攻曹魏,要翻越秦岭,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刘备还有另外一个选择,就是从东方的荆州,向北攻击河南。当年,诸葛亮给刘备出主意的那篇著名的《隆中对》里不就写了吗?“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这段话,说的就是刘备有两条战略进攻路线选择,一条从荆州向北进攻、一条从汉中向北进攻。荆州这条更可行。
当然,你可能会说,关羽后来不是大意失了荆州吗?后面这条路线不存在了啊。对,但是刘备定都成都是在关羽失掉荆州之前。定都成都,本身就是问题。
那他当年应该定在哪儿?应该定都重庆。成都在四川盆地深处。定都成都,再把汉中拿下,意思就是靠着秦岭的屏障过小日子,不打算出来杀伐征战了。
而重庆是四川东边的出口,从三峡出来就是荆州。定都重庆,才可以有效地协调东出荆州和从汉中北上这两条线。
这个协调,有两层意思。一个是实际的战术上的影响。
如果当年刘备定都重庆。那么对关羽在荆州的行动,就会有更大的影响和支持,关羽就未必能丢掉荆州。即使丢了,也可能马上能夺回来,因为距离大本营近。这是一个影响。第二个影响呢?是心理上的。
对比一下就知道了。抗战的时候,国民政府被迫退守四川,当时也是面临成都和重庆两个选择。那应该定都在哪里呢?表面看当时成都的安全环境要明显优于重庆,城市基础设施也更好,但是,蒋介石还是决定迁都重庆,哪怕因此要承受更多的敌机轰炸,也在所不惜。
为啥?把重心放在重庆,就是在保持战斗态势。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