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 道德经丨人人皆说圣人有大慈悲之心,为何老子说: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6-7 道德经丨人人皆说圣人有大慈悲之心,为何老子说: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00:00
19:03



正文

我问大家一个问题,天地有情呢还是无情?圣人是有情呢还是无情?那么如果天地有情的话,那么多饥荒,那么多贫苦的人,生活的那么艰难,包括有的地方大旱,它为啥不下雨呢?如果有情的话,我相信我们每一个人,可能普通人可能看到这么一个贫苦的地方,或者一个大旱的地方,心都很心疼,希望下一场瓢泼大雨,可是有时候它照样干旱。比如有的地方是发生火灾了,这个时候如果来一场大雨的话,痛痛快快的把它浇灭多好,可是有的时候大火烧了好多天,它照样不下雨。那么这天地有情呢还是无情?圣人有情呢还是无情?这就是我们今天想给大家分享的内容。


在《道德经》的第五章有这么一句话,叫“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当然下边还讲了“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这里我主要给大家解释“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我通过对这个话的解释,不仅要回答天地有没有情的问题,而且要告诉大家,天地是非常公平的,我们每一个人在天地宇宙大道的面前,应该怎么样去生活、去工作,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面临的问题。


我们先看这句话“天地不仁”,仁义道德的仁。我们经常说一个人的德行高,叫德配天地,但是恰恰老子在这说德叫做“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刍狗”是什么呢?大家见过那个在庄稼地里面,为了赶那个鸟用草扎的草人,大家看小鸟儿要在地里去吃庄稼了,这个时候有个草人在那里,可能吓得有些小鸟儿就不敢去吃了,这个时候就把我们老百姓或者农民兄弟们辛辛苦苦种的庄稼保持下、保护下来,这就是讲的刍狗。下面讲的“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就是说它这讲的就是天地和圣人,都是把这个万物和老百姓就跟当那个草人一样。这个话,从表面上讲,似乎不好理解,那么我这里要给大家把表层的意思背后,需要传达的智慧告诉大家。


天地是什么?天地其实就是客观地摆在我们面前的那些规律,那么这些规律对万物是一律平等的,谁遵循规律、在道上,谁就可以发展的顺利。反过来讲,任何一个事物如果不遵循这个规律,它必遭惩罚,这就是一律平等。今年的冬天,这是在春节之前的十二月份,我去公园散步的时候,我看到一个现象,就是这个迎春花,在北京这个地方,这个迎春花开的黄花比较早,一般来讲,在二月份可以盛开了,花开完了之后又是那个绿色的嫩芽出来。可是我告诉大家,我在十二月份我就看见这个枝条,那个嫩嫩的那个尖儿已经冒出来了,我当时就有一个感觉,我说这非常危险,为什么?因为天地的这个规律春夏秋冬,让你二月份开花的,可是十二月份就已经抽出这个嫩芽来,这是非常容易出问题的。果不其然,十二月份之后,经历了几次寒潮,前几天我又去公园散步的时候,我又看到这个花,你知道吗朋友们,都已经冻僵了。那个枝条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状况?其实就是,它在十二月份实际上不是它盛开的时候,它竟然抽出这个枝条,如果嫩芽到二月份寒潮已经不太能来的时候,这个时候它去抽枝、去开花,这叫属于它自己的季节。所以天地不是非得打压谁,天地也不是非得照顾谁,天地对宇宙万物都是平等的,那么宇宙万物谁在道上,谁遵循了规律,谁就会顺利,谁就会发展的好。实际上其背后反映的是天地宇宙对万物的一律平等,而不是主观的喜欢谁不喜欢谁。


人就不是,我们看问题总是有自己的主观,比如我们喜欢谁不喜欢谁。就像这个病毒性肺炎一样,老百姓就把它当病毒,其实在宇宙面前,没有谁是病毒,谁不是病毒,大家客观的想一想,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和其他的任何一个生命相比,对自然界破坏最大的是谁呀?我们作为人类,咱们扪心自问,应该是人,我们以自己强大的科研能力征服和破坏自然的能力,应该说居于整个自然界之首,可是我们往往把人家那个微小的看不见的生命当病毒,也就是人类是有自己主观的。但是天地不是,天地是什么,它是一律平等,它愿意给每一个生命机会,但是你得在道上,所以春夏秋冬,每一个季节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就是天地的规律和道,那么每一个生命都要按照这个道去做,这个时候每一个事物都能得到它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否则就会出现打压。


比如说北极附近有一个棕熊,那么它到了这个夏秋之交的时候,它要吃大马哈鱼,为什么?因为天地的规律到了冬天是一个非常严寒的季节,夏天和秋冬之交的时候,如果它的营养跟不上,脂肪蓄积的不够,这个冬天是过不去的。所以这个时候作为生物钟就开始提醒这个大棕熊,它就要在夏秋之交的时候拼命的去吃,吃的整个皮肤下面厚厚的脂肪,这个时候一连几个月大雪封山的时候,它在这个树洞里边,能够安全的度过冬天,然后到了春天或者说天气暖和的时候,再出来觅食物,开始又一年的活动。再比如说很多小植物,春天的时候,这个小芽出来的时候,它的力量大不大?你比如说你搁上一个砖头,它会把砖头给掀开,你上边铺上路,它在砖头缝里也挤出一根芽也要出来,大家知道为什么?如果一个草或者一个植物在春天该生发的季节不珍惜这个机会,可能它一年生存的机会都没有。“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其实是告诉我们天地不是带着个人的好恶,而是对所有的生命一律平等,谁去认识了道,谁去遵循了规律,谁就能生活的好。


为什么有些好人过得不好,为什么很多善良的人倒霉,为什么有些恶人反而身体健康,今天大家明白了吗?天地对谁都是平等的,哪怕你是一个善良的人,如果你不遵循规律,我举例子,如果你一天吃三顿饭不及时,你这个人很善良,你也不锻炼身体,你也会得病。哪怕像咱伟大的周恩来总理,他那么辛苦的为国家操劳,有的时候一天二十四个小时连休息六个小时都做不到,他再善良,他再伟大,他身体也会得病,天地的规律在那里摆着。反过来讲,如果一个人很恶,就是人品不好,可是人家该吃吃,该喝喝,该拉拉,该睡睡,人家经常锻炼身体去爬山,这种遵循了健康的规律的人,饮食起居有规律的人,哪怕他身体不好,他也能长寿。所以我告诉大家,“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可是我们又有一句话,“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说天地不是格外的垂青谁,不是照顾谁,那么往往让好人沾光,你知道为什么?因为所谓的恶人,从大概率上讲他是一个不重视规律、不遵守道的人,我们称为恶人,那他的生活当然会遇到重大的挫败,或者会遇到重大的凶险。那么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他遵循整个宇宙的规律,这个时候他自然生活的会顺利、会吉祥。

所以我这里特别提醒,天地它对任何人,任何生命,任何万物都是一律平等,我们千万不要以为我心好、我善良,我就一定发财,我就一定是长寿,不是这样的,你心好、你善良这是从价值观的角度说的,你有没有遵循规律、遵循真理,这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所以我们人这一生应该有两个角度都做到,一个是价值角度,我们与人为善,心存善念、乐于助人。第二个在客观的规律面前,一定要认识规律、遵循规律、顺应规律,这是从真理的角度。我们这一辈子应该活出两个状态,从价值观上做好人,然后从真理的角度,我们遵循规律、认识规律、顺应规律,我们才能成为一个又是好人,又健康长寿,才实现二者的统一。


那么“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其实讲的也是这个意思。圣人是觉悟的人,一个觉悟的人已经是大觉者,把自己内在的好恶给去掉了,把自己的主观给去掉以后,他能够非常客观的去看待这个世界,对待老百姓。那么圣人不仁,为什么以百姓为刍狗呢?因为每一个老百姓的生活都有他的道,老百姓的生活是由两个因素(造成的),叫因和果决定的,老百姓倒霉不是圣人让他倒霉,老百姓有福也不是圣人让他有福,老百姓倒霉和幸福的背后,是取决于老百姓种什么因收什么果,这是他的规律。所以老百姓的生命轨迹是由他自己决定的,每一个生命它想的什么,做的什么,决定了他自己的结果是什么。那么圣人怎么办呢?圣人很难改变他的结果。比如说,一个人经常的饮食起居不正常,结果他身体得病了,他身体得病这个事谁也没办法,取决于他自己的饮食起居非常不健康。比如说一个人违法乱纪,后来被逮捕了,被判刑了,这谁也没办法,因为这是他的自作自受,他的咎由自取。一句话,老百姓背后的这个规律,实际上取决于老百姓的言行,而不是外在的一个力量可以随意的干涉。所以圣人所能做的不是简单的给一个老百姓结果,那么圣人怎么办呢?他可以通过文化,通过教育,在这个过程中,让老百姓觉悟,然后在文化教育和智慧的启迪之下,让老百姓懂得了这个规律,这个规律是什么?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主人,每一个人想过幸福的生活,都取决于自己的言行,是老百姓自己觉悟了之后,叫自己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所以我做老师那么多年,我特别懂一个道理,就是话要讲给有缘的人听,道理要说给有缘的人、有觉悟的人去听、去执行。也就是一堂课,比如几百人几千人,那么真正改变命运的是谁,有的时候不取决于一个老师的发心,而取决于在场听课的那些人,谁领会了,谁真正照着去做了。一句话,老师的因素是个外缘,或者称为外部的因素,而真正决定自己命运,改变自己命运,让自己无论是变得好,或者变得不好的那个决定性的力量仍然是自己,为什么?因为每一个人都是生命的主人,这是规律。


所以朋友们,“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它告诉我们,天地对万物是一律的平等,谁遵循规律,谁就会顺利,谁如果违背了规律必受惩罚,老天对谁都一律平等。那么圣人也没有自己主观的好恶,他对老百姓一律平等,那么老百姓谁领会了真理,谁按照大道去做,谁就吉祥顺利,谁违背了这个大道,那么这个时候谁就受到惩罚,谁就倒霉,那都是自己的事,咎由自取。


那么我们如果懂得这个道理以后,我们以后怎么办呢?我们一个人不要有道德的自负,不要以为我是好人,我似乎就应该很顺利,应该很吉祥,其实不是,你是个好人只是价值层面,但是你有没有遵循规律,你有没有认识到道,你有没有按规律办事,大家一听就知道这又是另一方面的事。


所以我觉得通过这句话,我们这一生一定是在发心上、在价值观上替别人着想,替国家着想,替人民着想,同时在做事的时候一定要认识规律,顺应规律,按规律办事。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那么这里的橐龠其实就是我们老百姓讲的风箱。这个我在农村里生活的时候,这个风箱就是做饭的时候在柴火面前拉,一推一拉,一推一拉风就出来。那么橐龠一推一拉的时候,它体现了道。推代表什么,我给社会奉献;一拉是什么,你的收入就来了,那么我们给社会很好的奉献,把自己的精力、时间奉献给人民、奉献给社会,用最好的产品给人民做事,一拉,我们有更好的收入,或者说赚更多的钱,赚完钱以后,庄严自己,让自己的生活好、工作好、条件变好,让工人都变得好,这个时候更好的去推,给社会贡献,这个就是橐龠。所以有些做公益的人,我也告诉他,我说纯粹的公益几乎没有,因为租房子,借教室它都要花钱,没有所谓纯粹的公益。我们应该是像橐龠一样,很好的给国家做事,给人民做事,然后赚钱,赚完钱就是干净的,都是为人民服务赚的钱,赚完钱之后,然后更好的为国家服务、为人民服务。因为我们赚了钱以后才有更好的条件去提供给社会更高质量的服务,这就是一个橐龠。


而且这个道,是无穷的,应该说在天地之间到处都有,所以说“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下面一句话叫“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多言数穷”是讲道它超出语言之外,道和真理它是一个人的身心证悟得到的境界,不是语言能够描述的,语言的描述不是道本身,所以“多言数穷”。一个真正悟了道的人说话简洁明快,没那么多闲话,说话都在点上,而不是很多的话。一个人得道的境界,他是身心到了一定程度以后证出来的,而不是语言能够说的,语言说已经不是道本身了。所以“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这个守中可以有两层,一层守中就是那个证悟的境界,另外一个守中是,就是外在的表现,他做任何事都能守中道。


通过这个第五章,我就特别要告诉大家,天地有感情吗?它没有自己的主观好恶,它对众生一律平等,圣人作为一个大觉者,也不是以个人的偏见和好恶去看事情。那么我们从中得到的就是一定要遵循道,我们不仅心存善念,而且一定要认识规律、遵循规律。一个真正认识了规律、遵循规律、顺应规律的人,才能生活得顺顺利利。




已购课程用户请添加助教微信:hzxt06,和郭老师群内互动交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靜心寂寂

    佛家有话叫“众生平等”。万物都有生存之道,人类不应以满足口腹之欲,而肆意妄为。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就是给人类大大的警示。《黄帝内经》里说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果为助,五菜为充;我们的祖先已经为我们指出了饮食之道,我们就应该好好的遵循。人类只有与万物和谐共生,才会长久安稳。谢谢郭老师的精彩讲解。

  • 听友200445065

    一个真正认识规律,遵循规律,顺应规律的人,才能生活的順顺利利。

  • 听风169

    一直不太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今天终于明白。价值观并不能改变规律,天地对待万物并没有什么仁与不仁,一律平等,遵守并善用规律才能生活的比较好,以仁且守道,才能心安长久。

  • 细雨_o9

    郭老师对橐龠的解读,提现的道:奉献——收获,也是非常不一般的,一推一拉之间尽显人生之道,和我们的生活原来如此接近!

  • 王雅丽_66

    感恩郭老师。三本毕业的我,在传统文化学习教书。自以为接触点传统文化,自己有德行,熟不知都是空架子。工资可观,提升的很快,自己没德行,所以很快就折了。自己没有领会道的含义,傲慢倔强,遇到考验马上就露出原型。自己看不到自己的毛病,还抱屈,认为领导不对,所以经过种种不正确的心态,不久就辞职了。辞职后,没有合适的工作,身体和心灵都受到不同的打磨,经历了不顺和打压,再加上听老师讲得,才开始反省自己。才慢慢发现自己有错误,自己没道,没有修正自己。心高气傲,心眼小,做事没有考虑大局。这次代价太大了,可是倔强的我不经历惨痛的教训不回头,所以老师说得对,领会道,一生学习修正自己才是正道。

  • 1594203gosf

    感恩郭老师辛苦讲解!一个真正认识归律、顺应归律的人,才能生活得顺顺利利!受教了!感恩感恩

  • 郭棉青

    我终于明白宽容也来自去掉主观判断,主观通常有偏见,有偏见就难以做到宽容……如果不能宽容就会痛苦,不能宽容不是别人的问题,是自己的问题,是自己格局不大,境界不高,向天和圣人学习,包容万物,等量齐观……

  • 自由人生588

    听君一席言,胜读十年书!

  • 细雨_o9

    我就是郭老师的有缘人,我就非常爱听郭老师的话!

  • 1354318wkxq

    谢谢老师 以前不理解,现在明白了,谢谢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