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在健康人脸上动刀:医疗整形
 3.88万
试听180

30 在健康人脸上动刀:医疗整形

00:00
33:19

欢迎来到吴京平讲通俗医学史!


上次我们讲述了梅毒这种极端狡猾的疾病到底是怎么流传开的。梅毒可以说是新大陆对旧大陆的一个报复。谁让你从旧大陆带来了那么多传染病呢,来而不往非礼也。


三期梅毒造成了大量的毁容,因为三期梅毒的某些发作形式就骨骼出问题,首当其冲就是鼻梁塌陷,还有满脸长瘤子的,也有面部溃烂的。说实话,我查资料看到这些梅毒病人的照片的时候,恶心死我了,弄得我起鸡皮疙瘩。当然,现在有抗生素,病人一般不会恶化到那个地步才跑来看病,古代可就麻烦了。


古代有些梅毒患者,尽管被毁容了,但是命保住了,没死。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没脸见人的问题,这是生理意义上的没脸见人,脸中间凹进去一个坑,没鼻子,多吓人啊。伏地魔虽然鼻孔长得奇怪,好歹人家脸中间竖着有一道杠啊,人家没空着。


既然有需求,当然就有人来满足需求,整形手术也就应运而生。其实啊,医学整形的起源远比梅毒要早。古人也是爱美的,最早的整形术,就是从人的鼻子开始的。为什么是鼻子呢?谁让鼻子高出一截呢,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往往是会高出一截的比较倒霉嘛。


要往前追溯到第一个做脸部整形手术的人,往往很难。目前发现,最早是印度人开始搞整形术的。因为古代的而印度和我国都有一种刑罚叫做“劓(yì)刑”。这个“劓”字就是一个鼻子的鼻,右边加个“刂”,看这个字,你就懂了,这是一种割鼻子的刑罚。《易经》里面就有这个字,可见这种刑罚是很古老的。至于效果,你去埃及看看斯芬克斯像就知道了。

据考古发现,世界上最早有整形美容手术就是印度的割鼻再造术。古印度的医学大师苏鲁塔在他的那本《苏鲁塔汇编》中提到,可以用额头或者脸颊上的肉为受劓刑的人重塑鼻子。因为印度人记录的历史经常和神话搅合在一起,时间年代比较模糊,所以古印度史基本就是一锅粥。这个苏鲁塔到底是公元1世纪的人还是公元前6世纪的人,现在有点搞不清楚。因为可能有重名的现象。这个苏鲁塔到底是哪一位苏鲁塔,还是一笔糊涂账。总之,很古老就是啦。


古人搞整形无外乎就是拆东墙补西墙。用这里的皮肉,补到那里。但是皮肤移植的风险是很高的,有可能导致感染。而且皮肉离开身体很快就失去了生物活性,变成了个死皮,移植到脸上有可能造成排异反应。所以,不能把死皮移植过去,面积也不能太大,印度人在再造鼻子的时候,是从鼻梁顶端脑门上切一块倒三角的皮,鼻梁这块不切断,皮往下一翻,刚好就是被割掉的鼻子。离得近,血脉没断,这还好办。古印度人的这种方式被称为“古印度方法”。


不过印度人仅仅解决了鼻子的形状问题。起码不会直接看到一个窟窿眼儿。但是从额头上或者脸颊上取一块皮,鼻子倒是能凑合看了,脑门儿完蛋了,这张脸还是不能看。而且当时古印度人没办法再造鼻梁骨,所以那个鼻子也就是一坨肉罢了,先凑合着吧。在那个年代,能搞脸部整形已经够可以的了,你还要啥自行车啊!


到了中世纪,战争非常多。当时是冷兵器时代,刀剑伤特别多。贵族之间流行决斗。这边是一位公爵,对面是一位伯爵,两个人一场决斗,公爵把伯爵给宰了,不过公爵鼻子没了,这多丢人啊。不行,要想办法弥补一下。


文艺复兴时期,有一个叫加斯帕雷·塔利亚科齐的意大利医生发明了一种新的鼻子再造术,他是博罗尼亚大学的教授,他的办法和古印度人是不一样的。同样还是拆东墙补西墙。但是他是从人的手臂上移植一块皮肉过去,而不是从脸上取,这就好多了,起码这张脸能看了。


但是,那个时代是没有麻药的,那还是理发师主导柳叶刀的时代。做这个手术是需要非常大的勇气的。那年头贵族老爷都很勇敢吗?倒也不是,那个时代是很看重颜值的,那真的是颜值即正义的年代。长得好看不好看不是一个审美问题,有没有鼻子也不是一个伤残的问题。那是一个道德问题。假如你面目可憎,那就说明你是个道德败坏的人,这哪儿行啊。冒再大的风险,也要把鼻子修好。


首先用羊皮纸和皮革做个假鼻子,先在脸上比划比划。高矮啊,宽窄啊,先做个模型测试一下。这个鼻子不错,高度宽窄都合适。那么把皮革做的这个假鼻子展开,贴到上臂上。按照这个展开图在上臂的皮肤上切一圈。最后留下一点连着。把这一块连皮带肉掀起来。鼻子部位的伤口也做好处理,这块掀起来的皮肉就这么对到鼻子部位。鼻子是三角型的,左右两条边把这块皮肉缝在脸部事先规划好的位置上。人的上臂就必须高高举起,贴着鼻子。因为还连着一条肉呢。因为这块皮肉没有和手臂彻底断开,还能有血液供应,所以不会成为一块死肉。拿绳子把手臂和脑袋捆在一起,千万别动。保持着个姿势20天,皮和鼻子长到一起了。再把这块皮肉和手臂之间的连接部分切断。把鼻孔这部分构造好,缝上就行了。


你想象啊,这位可就遭了罪了,疼的要命啊,而且吃饭还张不开嘴,打喷嚏咳嗽都不行。是啊,您这儿一个喷嚏,手臂一动,鼻子给拽下来了,那就白缝了。这种方式叫做“意大利方法”。这个办法听着让人恐怖,其实在当时已经非常先进了。起码,这张脸是能看的,尽管还是没鼻梁骨,鼻子还是块软肉。重度的梅毒患者可是开心坏了,起码脸部的缺陷与办法弥补了。


这种整容技术被完整详细的记录在了一本叫做《生理缺陷移植手术》的书里。这本书的作者就是加斯帕雷·塔利亚科齐。这本书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有关整形医学的书籍。从头到尾是由拉丁文写成的,里面还记录了很多特殊的手术工具,配有详细的插图。这本书不仅具有医学价值,排版印刷和版画插图也相当精美,代表了16世纪印刷术的最高水准。这本书最后在英国多米尼克·温特拍卖行被人以1.1万英镑的价钱拍走了,换算成人民币大概要十几万呢。


但是教会当时认为梅毒是上帝对人的惩罚,因为你是坏人,所以上帝才会毁掉你的容貌,说白了上帝还是认为颜值和人品必须匹配,如果不匹配,那就是手动操作给他搞匹配了。既然如此,这事儿就不能作弊,整容手术当然是受到打压的。不过真正麻烦的是,这个方法造就的鼻子不太结实,擤鼻涕稍微用点力,就能整体掉下来,所以后来也就不流行了。


从古印度方法到意大利方法,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在没有止血方法、麻醉药和无菌术的时代,这也就算是很了不起了。等到外科手术成熟起来,各项技术都已经齐备。整形外科的技术障碍就已经不复存在了。毕竟整形手术,也不过就是一种手术罢了。


1901年,“皮肤特征”公司(Derma-Featural)在英文杂志《时装世界》(World of Dress)上刊登了它们的一种“治疗方法”,他们可以修复鼻子畸形、招风耳和皱纹,还能制造酒窝。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技术,他们没有透露。后来发现他们仍使用手臂的皮肤进行鼻整形手术,这不是什么创新。真正创新的是他们把石蜡注入假鼻子,石蜡加热一下就是软的嘛。你要什么样的鼻子,让大夫给你现场捏一个。不满意,咱重新捏,保修期半年。不过石蜡这东西不听话,医生捏来捏去的,可能会挤压到其他的部位,造成石蜡瘤,甚至致癌。这家美容医院的老板据说没有行医执照,不是从医学院毕业的,纯粹是江湖游医出身。所以他的胆子格外的大。


但是,我们要关注的不仅仅是他在技术上的创新,一家医学公司居然在时装杂志上登广告,这是怎么个意思?实际上,这时候的整容需求不再是创伤造成的,而是审美造成的。别忘了那个时代,那正是一个强盗大亨的时代,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种族歧视盛行。你也配是白人,你算哪门子白人。白人长相是有标准的,看你的鼻子就不是这么回事儿,长得不够格。尤其在美国,大鼻子、扁鼻子,明显被视作丑陋的象征。如果一位白种人不幸长出了大鼻子,为了不被人看成“劣种人”,便会选择手术。


所以,要解决的人不是什么梅毒患者,也不是鼻子受了伤,而是一个个普通的,健康的人。在健康的人脸上下刀,老革命碰上了新问题。美国耳鼻喉科医生约翰·奥兰多·罗伊(John Orlando Roe)发现了一种鼻内隆鼻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会留下明显的疤痕,是19世纪80年代一项重要的技术突破。原来做鼻子的整形手术也可以这么不显山不露水啊。

战争的创伤


在20世纪初,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进入工业化以后,枪炮的威力可比刀剑要强多了。而且机关枪和堑壕战也导致了双方大量人员的伤亡。现代整容手术技术的飞速发展就跟第一次世界大战紧密相关。


吉利斯本来是个新西兰人,他是个耳鼻喉外科医生,他一直在伦敦工作。后来一战的时候,他随军出征。他在巴黎看到有另外一位外科医生给脸上长了肿瘤的人去除肿瘤,然后从下巴颏上取了一块皮肤覆盖在去除肿瘤的那个伤口上,这就是当时兴起的皮肤移植技术。吉利斯对此非常感兴趣,他提出了面部修复的设想。吉利斯就在战壕里开始为受伤的士兵进行脸部修复。


不久之后,他为海军重炮手沃尔特进行手术。沃尔特在日德兰战役之中被炮弹弹片打中脸部,导致毁容。吉利斯从沃尔特的肩膀上切下一块皮肤,移植到脸上。这也被认为是首次基于现代医学理论的整形手术。1917年索姆河战役期间,吉利斯治疗了大约2000名士兵,其中绝大部分都采用了这样的治疗方式。


战后,吉利斯开设了一家医院,有成千上万的面部被毁的老兵在排着队等着他治疗,修复鼻子和下巴的手术他起码做了上万次,刷了这么多经验,脸部的整形手术开始逐渐成熟。


吉利斯是公认的现代整形外科技术的开创者。当然,萝卜快了不洗泥,他是以治疗为目的,脸部能凑合看,五官轮廓完整就行了,颜色就照顾不到了,从身体其他部分移植过来的皮肤,难免颜色有差异。后来,他的学生把这种技术带到了美国,美国也有很多的老兵需要脸部修复。


所以,整形手术一开始就是为了修复外伤,后来被用于修复人脸的缺陷,尽管这种缺陷并不是什么真的缺陷,纯粹是审美造成的。审美的背后透露着种族歧视。到了一战时期,对脸部伤残的修复需求大增。所以就呈现此起彼伏的发展历程。等到战争结束了,社会从战争状态进入和平时期。对美的追求就又一次冒上来了。

从脸到身体


这次的,整形的范围扩大到了身体,这不仅仅是脸上的事儿。上战场的主要是男性,当时脸部整形主要针对男性,等到这波风潮过去了,该修理的都修理过了。就该轮到女士们成为主力军了,一方面女士们都追求年轻漂亮,脸部拉皮去皱纹当然很重要。但是女士们可不仅仅满足于在脸上动来动去,她们对身材也很关注。


早在19世纪,塑身衣开始流行。你看电影《乱世佳人》里,就有这方面的情节,女士们都拼命去勒腰,要想把腰勒细点,大概也就是黑妈妈不动这个心思,那种水桶腰还是算了吧。其实这也好理解,勒腰是为了反向衬托出胸部的丰满,这才是女士们真正想要的。付出的代价就是长期挤压内脏。


在19世纪末,欧美出现以石蜡为原料的“注射式丰胸”,没错,又是石蜡,还混合一些其他的油,不用这东西用啥啊,当时没有什么其他更好的了。这是人类史上最早使用的医疗丰胸技术。但是很快,大部分接受了石蜡丰胸的女性出现严重的病发症:比如扩散感染、乳房变硬、诱发乳腺癌等,因此这项技术在20世纪的20年代被明令禁止。


在1895年,医生车尔尼就为一个因为慢性囊肿而切除双侧乳腺的女演员做了隆胸手术,用的是自体腹壁脂肪,虽然脂肪被吸收了,但是这也算是为后来的自体脂肪隆胸手术作了一个大胆的探索。不过局限于当时的水平,女士们想搞大点儿的愿望就一直也没实现。


手术的方案看来不安全不成熟,物理方法总是安全可靠吧,20世纪初,法国妇女们被一个 「大吸盘」广告所吸引,还真的有人相信这样的东西,靠真空负压往外吸!还要靠冷水来刺激,看来那年头,为了好看,商家是什么都敢吹,消费者是什么都敢信。


反正是绕了一圈,身上搞不定啊,还是只能在脸上做文章。1924年,纽约《每日镜报》上刊登了一句广告:“谁是纽约最丑的女人?”这是啥意思?其实就是一则广告,广告承诺,被选出来的最丑的女孩会得到免费的整容服务。是不是这个营销手段前些年很常见,炒作起来挺有效果的。人家100年前就玩儿过了。人家广告上也写的清楚。为了防止各位最丑女孩暴露身份,招人笑话,报纸上刊登的照片都是修改过的,不用担心隐私泄露。你别说,人家考虑的还真的很周到哦,这可是1924年哦。


那年头就能修改照片?是啊,那年头虽然没有电脑软件。人家可以动用暗房曝光技术,可以用显影液定影液去涂涂抹抹。慈禧太后老佛爷的照片也有经过涂抹的版本,皱纹明显减少。改变脸型有点难,去皱纹还是做得到的。
很多人在怀念那个纯天然没有美颜整容和PS的年代。不幸的是,从19世纪末开始,所谓的纯天然的美,其实就已经名存实亡了。


民国时期还出版过一本《美颜整容新疗法》的书,上边可是图文并茂。眼睛鼻子哪里能修,如何修,都开列的很详细。北平天津哪家医院能做,具体的地址都写得清清楚楚。这就是一本医疗美容的推广手册。


当然,当时也有医疗美容的报纸广告。少不了刊登几张手术前后的对比照片。以现在的审美观来讲,整过以后还不如不整呢。开个双眼皮倒也不是不行,两层眼皮间隔大了点,都快赶上火车铁轨了。


民国时期很喜欢用名人明星做广告,也没有什么可以遮掩的。某位明星哪里动刀子改过,都是明确标注的。毕竟能享受到这种医疗服务的是少数人,物以稀为贵嘛。凭什么遮遮掩掩呢?不像现在。演艺圈里完全没整过的反倒是个稀罕物了。


一战以后有一段和平的时光,但是很快,二战就打起啦了,一旦打仗,整形医疗的重心全都转向了创伤修复。吉利斯的一名学生,也是他的表弟麦金多,第一次对因烧伤而导致面部严重毁容的飞行员进行了外科整形手术,这是外科整形的一次里程碑事件,麦金多为当时的外科整形和整复外科的研究发展奠定了基础。这种严重烧伤可就不是好看不好看的问题了,弄不好会丢命的。


所以,不管是吉利斯还是麦金多,他们秉持的理念还是救死扶伤。他们还是在为伤残人士服务。但是吉利斯的另外一个学生走的道路就不同了。伊沃·皮坦基是整形美容界的大师。他是巴西人,吉利斯的学生,他认为整形手术给那些被上天‘遗弃’的天使带来了新生的希望。这话啥意思?他的意思就是说,你为啥不自信呢?因为你长得有缺陷,没关系,修修好不就OK啦。所以他强调,整形手术还可治愈一些心理小疾病,例如自卑、自闭等。心理有问题,也可以靠整容提振自信嘛。有他的大力推动,巴西成了整容大国。


无独有偶,二战以后太平了没多久,朝鲜战争爆发,又是战争不断。就在这个时期,医疗整形技术涌入了韩国。很多美国医生来到韩国,帮伤残军人做容貌修复。其实三八线对面的志愿军也有一支“西南志愿援朝整形外科手术队”,在负责帮志愿军战士做脸部的整形手术。战争就是医疗整形技术的推动者,这是无法质疑的。


战后,很多韩国外科医生学会了整形技术,和平时期,战争的创伤很少。他们就帮着唇腭裂的孩子做修复。整形技术在修复唇腭裂方面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但是谁也想不到,后来韩国的医疗整形能普及到现在的这种程度,是老少皆宜,人人必备。韩国也成了整形美容的大国。


所以,这事儿就从救死扶伤,变成了提振自信。这意味着,在脸上动刀的人不一定有什么生理疾病,很可能是健康人哦。

心愿


女士们长久以来的改善身材的愿望,到了50年代终于看到了苗头。过去想丰胸,但是总是失败,石蜡油不听话,总是到处乱钻。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潘曼用一种多孔海绵,外面包裹一层聚乙烯囊以防止纤维组织长进海绵里面,有了这个技术,最开始的一年里,女士们都很满意。但是一年以后,海绵瘪了,体积缩水了25%,而且变得硬邦邦的。这个问题困扰了整形外科医生很多年。其实这不是一个手术的问题,而是一个材料学的问题。材料不过关,那有什么办法呢?


1963年,克罗宁和罗格发明了硅胶假体。其实就是一个硅胶囊,里面装进液体硅胶。手感非常好,一度很流行。但是随着使用人数越来越多,隐患也出现了。毕竟隆胸是仅次于做双眼皮的第二大医学美容方式,过去没发现的问题,现在冒出来了。1992年,美国FDA提醒大家谨慎选择硅胶填充物,这东西是有风险的。


我国90年代爆发过一个“奥美定事件”,奥美定就是一种丙烯酰胺水凝胶,也是一种填充材料。在奥美定引入中国期间,保守估计有30万青年女性接受了奥美定注射整形。后来,奥美定的毒性后遗症在后来频频爆发,包括乳房硬结,填充物稀释移位,诱发乳腺癌等等。一旦出现并发症,部分注射丰胸材料会和肌肉联成一体,想拿都拿不出来。奥美定后遗症甚至出现溃烂,造成终身不能哺乳。这是当年很出名的一起公共卫生事件。这东西,还是离远点儿吧。


自体脂肪隆胸就是从大腿或者肚子这些地方,吸取多余的脂肪移植到的胸上。安全性好,不存在排异反应,而且手感自然。但是,没多余脂肪的瘦子肯定做不了。你浑身刮不出二两油,让大夫怎么做啊?即便是不瘦,有足够的脂肪可用,吸脂过程也是有一定风险的。


整形都是有风险的,但是也拦不住爱美人士啊。特别是演艺界人士,人家吃的就是这碗饭嘛。

微整形


二战以后的整形美容技术变得很成熟,很多明星都做过整形手术。远的不说,成龙也整过容,其实也不怪成龙啊,他刚出道,他去求着古龙写剧本。古龙经常到片场来逛,成龙就天天陪着古龙喝酒,一直喝到吐。最后古龙还是没帮他写。打听一下原因,原来是古龙嫌他难看。让古龙给嫌弃了,你说成龙大哥窝心不窝心啊。没办法,不得不整容,要不然自信心老受打击啊。但是,我们是感觉不到成龙整过容的,他也就是弄了个双眼皮,眼睛看起来大一点。


玛丽莲·梦露也是整过容的,而且是实锤了。她的X光照片和医疗记录已经被公开了,她动过下巴、鼻子、双眼皮和发际线。但是一般人真的看不出来梦露整过容。


相反,迈克·杰克逊那张脸藏都藏不住,可以说是大型翻车现场。杰克逊1981年第一次进行了隆鼻手术,然后就刹不住车了,他把自己从头到脚大修了一遍。他接受过十几次面部整容手术,包括6次鼻子、3次下颚、2次嘴唇和1次面颊。他的对自己的长相有多失望,才会这么整得这么离谱啊。


杰克逊当年做整形的时候,还是要大动干戈的。毕竟他需要隆鼻子,他父亲对他的鼻子不满意,一天到晚数落他这个鼻子长得不像自己,他隆鼻必须要动刀子才行,极限是动3次,他动了6次,最后他的鼻子基本毁了,鼻尖的皮肤很薄,他的鼻子号称是最脆弱的鼻子了。


这种手术整形是不可逆的,而且价钱很贵。中产阶级是消费不起的,也只有这种明星能享受。只有价钱跌倒中产阶级能够消费得起,整形美容才能全面开花。所以,微整形也就应运而生,有谁会放着钱不赚嘛。这东西便宜多了,也方便多了。号称叫“午餐美容”,吃顿饭的功夫就搞定了。


微整形主要分两大类:注射填充和激光治疗。注射填充嘛,历史其实不短,早先丰胸用过的材料,也都往脸上打过一遍。现在最常用的是透明质酸,也叫玻尿酸。从化学的角度来讲,玻尿酸是一种线型聚合物,属于葡糖胺多糖类。是构成结缔组织的重要成分之一。它的主要作用是维持皮肤的弹性和紧致度。反正,这东西是可以注射的。人体本身就有,安全性不错。一般医生会给出一个处理方案的,该往哪儿打,人家有经验。当然,一定要找正规的医疗机构,脸上的事儿都不是闹着玩儿的。


注射除皱最常用的就是肉毒杆菌毒素,简称肉毒素。这东西是有剧毒的,听名字就知道。但是用于整形美容的肉毒素已经稀释了40万倍。肉毒素能阻断神经和肌肉之间的“信息传导”,致使肌肉松弛,这一松驰,皱纹就全都抻开了,这不就光滑了嘛。可惜,这块肌肉也不听话了,对表情有影响。脸上的肌肉群要是不协调,某些肌肉掉链子,那么表情就会显得有点怪怪的。这东西要悠着点。适可而止。


这种注射美容都会面临被吸收以后,逐渐失效的问题,这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说,注射微整形主要负责调整形状。那么激光治疗主要负责调整颜色,主要是针对不同的皮肤表面及浅层问题,比如雀斑、黄褐斑、皱纹、毛发、毛细血管增生、浅表瘢痕、脂肪堆积等。

风险


不管哪种整形美容技术,不管是动刀的,还是不动刀的,都是有风险的。


首先是医疗机构是不是靠谱儿,你别找个没有资质的店就进去了。医疗问题都是大问题,马虎不得。即便是正规的机构,也还是有一定的风险。比如:
隆胸手术中,填充物破裂乃至扭曲位移,都可能导致钙沉淀、僵硬、疼痛;
眼部整形,则可能造成视力模糊、感染、皮下出血,严重可能失明;


吸脂术可能导致“袋状”皮肤,因为没有脂肪支撑,显得皮肤松弛,更严重可能导致肾脏问题以致死亡;


我一定要提醒一句,整形美容最大的风险来自于一个基本的事实,这也是整形这种医疗服务最特殊的地方。因为你是一个健康的人,所以在你身上打的每一针,动过的每一刀,都会使你的健康打折扣。值得不值得,你自己考虑。


除了要承担一定的健康风险,还要承担一定的效果风险。因为最终的效果也未必就符合本人的预期。本来打算按照猫王的脸型来,出来一看,跟狮子王差不多,找谁去啊?本来想要一个白雪公主,结果出来一看,是白雪公主她后妈,这怎么办啊?这玩意儿也不能退货对吧。


即便是没出事故,一切都是按计划来的,乍一看很漂亮,其实也不是没隐患。


前一阵子大家把很多韩国明星的照片排列到一起,结果都分不清楚到底谁是谁,乍一看全都一样,估计都是同一家医院的同一位大夫给设计的。人都是有思维定式的,结果这脸也就成了批生产了。大家不妨思考一下,什么才是美啊?整过就一定比不整要美吗?这可就两说着了。因为审美是没有标准的,即便有标准,也是模糊的。


最麻烦的是,有些人的期望会节节攀升,会整形上瘾,她们永远对自己的长相不满意,所以就不断进出手术室。直到一发而不可收拾,有些女星,一直整到嘴唇像两根香肠一样,脸部完全僵硬,没表情,跟诈尸差不多少了。
何去何从,只有靠自己掂量了。


过去医疗技术的进步都是在为病人服务的,这一次讲整形美容,很大程度上是在为健康的人服务。下一回我们讲点特别的,有些医生,他们经常跟死人打交道。我们下次再说。

如果对节目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现在可以加入《通俗医学史》的听众交流群。微信请加:18964830410,我在群里等着大家。

精选用户评论
  • 1389682layy

    吴老师,迈克杰克逊有没有可能是白化病,只能整容漂白,毕竟他黑的时候已经是世界第一人,何必漂白

    科学史评话 回复 @1389682layy: 我印象里是白癜风吧,反正是皮肤有毛病

其他用户评论
  • 1810903dgiu

    老师,想要听口罩的历史。自己人类是如何摸索出预防瘟疫的有限措施的,比如,发现如何确定疫情,大展到什么程度要封城,什么的。总之这方面的事情还想知道更多。

    96号元素锔 回复 @1810903dgiu: 番外篇有

  • 酒色让藤泽守

    硅胶隆胸手术好像还分切口,腋下、乳晕、乳下。

    科学史评话 回复 @酒色让藤泽守: 办法多了,女士们真敢拼

  • 茉莉SQ

    感觉音频不完整,不知道找哪里反映

  • 皇天_xq

    听得毛骨悚然

  • 牧云李李

    请问,古代整容的鼻子还有鼻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