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里仁》1—美好生活的向往

《论语·里仁》1—美好生活的向往

00:00
10:01

(一)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注释】

里仁:里,居的意思,居仁为美。

焉得知:知同智,怎么能称得上是智慧呢?孔子说仁,通常都会说到礼,说到智。

【解读】

孔子说:“和仁在一起是美好的。如果不选择和仁在一起,怎能称得上智慧呢?”

【感悟】

美好生活的向往

孔子的“仁”是人世间最美的境界。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生命状态,是人生的方向,是心灵的归宿。

孔子提倡的“仁”,没有固定标准和模式,不同的弟子问起仁,仁就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孔子说过:“刚毅、木讷,近仁”,也说“巧言令色,鲜矣仁”。子贡有一次问仁,孔子告诉子贡:“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仁就在每个人身边,能够从自己开始做起,那就是仁。

孔子在教导颛孙师(子张)时,就根据这位弟子的特点,告诉他行仁的方法:“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孔子认为对待自己要修养严谨,对待别人要恭敬包容,又能宽厚待人,那就是仁。

颜渊是孔门弟子中的模范生,颜渊问仁,孔子说到:“克己复礼为仁。”接着说道:“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认为,用礼来约束自己,调整、规范社会生活秩序,也可以通达仁的境界。

弟子冉雍政治才干出众,问仁时,孔子的回答就倾向于执政层面,孔子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待人恭敬,宽厚对待百姓,不让大家怨恨,那就是仁。

还有很多类似这样的,以例举方式或者否定方式来说仁:“当仁,不让于师”、“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特别是“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更是希望每个人时刻朝着仁的方向,处在“仁”状态,达到“仁”境界,孔子一生都在践行。

这就是“里仁为美”,美好的,那就能够也应该是我们坚定不移努力的方向、状态、境界,这是最高的智慧。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