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八佾》25—尽善尽美是方向

《论语·八佾》25—尽善尽美是方向

00:00
09:14

(二十五)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注释】

《韶》:舜时乐名。

《武》:周武王时乐名。

尽美:指乐之声调、舞之阵容等外在表现而言。

尽善:指乐舞中所蕴含的意义而言。

【解读】

孔子评价《韶》乐说:“十分的美,又十分的善。”评价《武》乐说:“十分的美,却不是十分的善。”

【感悟】

尽善尽美是方向

古代的“乐”,包括器乐、声乐,还有乐词,更完美的还有舞蹈,载歌载舞。《礼记》说;“王者功成作乐”,可见一个时期的乐,承载着时代的气象,有丰富的内涵。春秋时期,比较著名的,上古流传至今的古典音乐有六:一是《云门》,相传为黄帝时期的音乐;二是《咸池》,尧时代的;三是《大韶》,舜时代的;四是《大夏》,禹时代的,五是《大濩》,商汤时代的,六是《大武》,周武王时代的。其中《韶》和《武》是孔子最喜欢的。

通过对音乐的感知和评价,孔子对于历史上朝代更替的观点由此可见:舜由禅让而来,所以称尽善尽美;武王尽管是征伐无道商纣而得天下,毕竟是武力替代,相对于文王时期,稍显的暴力冲突,广大人群因此经受战乱之苦,伯夷叔齐就站出来反对,所以孔子称尽美而未尽善。由此我们可以感知孔子所认可、希冀的理想状况。

尽善尽美,可谓是最高的境界追求,应当是人类社会的理想指向。时间的事却是复杂多变的,只有在理想的指引下,才可以在基础层面保持正确的大方向。历史上很多风云人物,生前身后都曾经受过这样的思考或评价,自觉不自觉的,却都是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历史长河波浪起伏,我们却可以感知到中华文化所崇尚的精神价值追求,恰似中流砥柱,也就是民族精神的脊梁,这也是中华文化在今天仍然保持辉煌和强大生命力的基因密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