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长平之战(三)

21. 长平之战(三)

00:00
07:51

长平之战(三)

 

【姚论】

那么秦国为什么又要费尽心思实施反间计呢?姚尧认为:因为持久战对秦国的物资消耗同样很大,如果一直是由廉颇驻守长平,秦国耗费的成本太高,得不偿失;而如果换成愿意主动进攻的将领驻守长平,那么秦国就可以用较小的成本取得胜利了。换句话说,秦国并不是一定非要赵括出任长平守将,只要长平守将不是廉颇就行。因为廉颇既有经验又有威望,还有个性,他会坚持己见而一再拒绝赵孝成王要求他主动进攻的命令。可是一旦赵孝成王换掉廉颇,那么新的长平守将就必定会主动出击。

先撇开秦国间谍的因素,只站在赵孝成王的角度考虑问题。他是因为不堪忍受持久战的折磨,为了尽早结束战争带来的噩梦,才下决心替换掉坚壁不出的老将廉颇。既然如此,赵孝成王必须换一个善于进攻的将领,那么该换谁呢?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换李牧。确实,李牧也是位非常优秀的军事家,与廉颇、白起和王翦并称“战国四大名将”。但李牧当时在北方抵御匈奴,职位也很重要,不能说换就换。再者,李牧抵御匈奴同样以防守为主,擅长的取胜模式是长期防守后的突然反击,没有太多主动出击的成功经验。另外,李牧抵御匈奴主要用骑兵,可是秦、赵之间的战场主要是山地,李牧过去的打法是否能快速适应长平战场等等……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站在赵孝成王的角度而言,最理想的将领,当然是要善于主动攻击,善于山地作战,最好还有曾经打败过秦国的成功经验。这样的将领赵国曾经有过吗?有,他的名字叫赵奢。赵孝成王立刻想起了十年前的阏与之战,当时赵国的国君还是他的父亲赵惠文王。在赵孝成王看来,阏与之战和长平之战是多么相似啊!都是对阵秦军,都是山地作战,甚至都是廉颇说不能打!可那一次,赵奢就敢说“狭路相逢勇者胜”,赵奢也确实打赢了,而且是速战速决!可惜的是,如今赵奢已经不在人世,不过好在他还有个儿子,据说兵法比他爸学得还要好。是的,赵奢的儿子名字就叫赵括。因此,即便没有所谓的秦国间谍,赵孝成王也自然会找到赵括。

在赵括接受任命准备出发前,他的母亲面见赵孝成王,说不可以令他为将。这段话历来被后人赞许赵母有先见之明,但姚尧却不以为然,因为这段话根本就没有说到点子上。赵母反对赵括为将的理由是:赵奢担任将军时,对下属非常尊重客气,不贪图君王赏赐的钱财,全部分发给将士,自接受命令后就不再过问家事;而赵括担任将军后,下属都很畏惧他,拿到赏赐全独吞,只想着哪里可以买到良田美宅,可见赵括与他父亲赵奢是不一样的。必须承认,赵奢的品格确实很高尚,但世上的名将有千万种,并非每个名将都必须有这么高尚的品格才能打胜仗。更何况,赵括又没有贪赃枉法、作恶多端,只是在下属面前树立权威,用自己合理合法获得的收入去买几套好房子,这算什么大错?怎么就不能当将军了?因此,赵母的这番言辞,赵孝成王是不可能听得进去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赵母最后所说的“王以为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这句,赵孝成王确实是因为赵奢的原因才想到起用赵括,结果赵母只是从品行的角度来论证赵括不如其父。换句话说,赵母等于默认了赵括的能力不逊于其父,而这正是赵孝成王想要的。赵孝成王只盼望着赵括有能力在长平重现赵奢在阏与时的神勇就好,对于品格方面并无太高的要求,赵母的劝谏反倒给了他更大的信心。

至于蔺相如等老臣的反对意见,赵孝成王就更听不进去了。他们反对任命赵括的理由无非是赵括年轻没经验,可偏偏赵孝成王自己也是个年轻人,年轻人最不喜欢的就是那些老臣倚老卖老,瞧不起年轻人没经验。再者,在赵孝成王看来,廉颇倒是有经验,可那又怎么样呢?他的那些经验只能死守长平,以至于虚、钱粮耗尽,已经没法再供他死守了。这些实际情况他们知道吗?他的那些经验,打不过白起也就算了,连王龁也打不过,这样的经验有什么用?只会拿经验来违抗我的军令,那我要这样有经验的老将干什么?我为什么就不能起用一些听我命令的、有冲劲的年轻将领?更何况,赵奢在阏与之战前有军事经验吗?他同样没有经验,可不也打赢了廉颇认为坚决不能打的仗?你蔺相如就因为廉颇当年负荆请罪就处处对他维护,究竟是何居心?因此,当赵孝成王认定要用赵括替代廉颇之后,别人越是劝谏反而越会坚定他的决心。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