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毛遂自荐(一)

26. 毛遂自荐(一)

00:00
14:45

毛遂自荐(一)

 

白起在长平之战大败赵军之后,派出王龁和司马梗两路军队攻占了武安、皮牢和太原,为一鼓作气攻打邯郸做好了准备。可就在此时,韩国和魏国派苏代游说范雎后,范雎建议秦昭王罢兵议和。秦昭王采纳了范雎的建议,使得白起攻打邯郸的计划落空了。

 

《资治通鉴》这样记载道:

周赧王五十七年,正月,王陵攻邯郸,少利,益发卒佐陵;陵亡五校。武安君病愈,王欲使代之。武安君曰:“邯郸实未易攻也;且诸侯之救日至。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秦虽胜于长平,士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王自命不行,乃使应侯请之。武安君终辞疾,不肯行;乃以王龁代王陵。

赵王使平原君求救于楚,平原君约其门下食客文武备具者二十人与之俱,得十九人,馀无可取者。毛遂自荐于平原君。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乃与之俱,十九人相与目笑之。

 

这两段话翻译成白话是这样的:

公元前258年正月,王陵进攻邯郸,失利。秦昭王征发更多士兵到前线支援王陵,仍然不能取胜,还损失了四千人。此时武安君白起病愈,秦昭王打算派他替代王陵。白起说:“邯郸实在是不容易攻下,况且诸侯救兵随时就会抵达。这些国家对秦国的怨恨已经积蓄很久了,秦国虽然取得了长平之战的胜利,可是自己的士兵也已伤亡过半。现在国内经济空虚,再要长途奔袭、翻山渡河去攻打别人的国都,到时候赵国在内抵抗,诸侯在外进攻,则秦军一定会遭到失败。”秦昭王见白起不听自己的命令,就让应侯范雎去请白起。白起始终以生病为由推辞,不肯率军出征,秦昭王于是用王龁代替王陵挂帅。

赵孝成王派平原君赵胜前往楚国求救,赵胜准备从门下食客中挑选出二十位文武兼备的一同前往,但挑来挑去只能挑选出十九位,剩下的就再没觉得有可取之人。这时,有位名叫毛遂的门客向赵胜自荐。赵胜说:“贤能的人才立身处世,就好像将锥子放入袋中,锥尖立刻就能显露出来。现在先生来到我赵胜的门下已有三年,左右随从没有谁称赞过你,我也没听说过关于你的事迹,这说明先生并没有什么长处。先生算不上贤能之人,先生还是留下吧!”毛遂回答道:“我今天就是请求被放进口袋的!如果您早些把我放入口袋中,我所有的锋芒都会展现出来,岂止是露出个锥尖呢!”赵胜于是带着毛遂一同赴楚,其余十九位门客都相视讥笑毛遂。

 

【姚论】

在姚尧看来,白起深知围攻邯郸的战机稍纵即逝,除非是在长平之战刚刚结束邯郸城内人心惶惶之际,秦军才有机会乘势攻克。一旦错过这个战机,等到邯郸百姓的恐惧情绪稍微平复,心中燃起救亡图存的战斗意志,再想要攻入就难了。可是秦昭王却不这么想,他把白起的拒绝理解为恃功抗命。同时,秦昭王又试图证明自己并非离不开白起,于是命令王龁代替王陵出任秦军主帅。

再说毛遂。毛遂能不能算贤才,对此姚尧先不做评论,但可以肯定的是,赵胜绝对不能算识才之人。赵胜居然说“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原来在他的眼中,发现人才竟是这么容易的事,不需要花费心思调查研究,只要站在高处俯视,看谁比较会向上攀爬就行了?其他古圣先贤就不说了,就单说与赵胜同时代的两位贤才,一位是齐国的田单,另一位是秦国的范雎。这两个人绝对都是不世出的贤才,然而田单最初只是临淄的市场管理员,是因为突如其来的乐毅伐齐,才给了他脱颖而出的机会。范雎最初只是须贾的门客,是因为遭逢大难后逃奔秦国,才在秦昭王的手下获得脱颖而出的机会。可见,世间原有许多贤才,只是因缺乏机会表现而遭到埋没。赵胜与这两位大贤都打过交道,怎么会不知道他们的背景?

即便是赵胜自己,也曾阴差阳错地向赵惠文王推荐过一位不世出的贤才,那就是名将赵奢。当初赵奢只是负责收租的官员,到赵胜家收租时秉公执法,处死了赵胜家中不肯交租的管事人员。赵胜得知后非常愤怒,想要杀死赵奢,结果听完赵奢一番慷慨陈词后转怒为喜,不但没有杀赵奢,还将他推荐给赵惠文王。赵惠文王命赵奢管理国家赋税,从此国家赋税得以顺利征收,百姓富裕而府库充实。从赵胜不用请示赵惠文王当场就能下令处死赵奢来看,赵奢当时的级别是非常低的。现在,我们都知道赵奢是位贤才,可试问在赵奢得罪赵胜而意外因祸得福之前,他已经当了多少年低级别的收租官员?赵惠文王用赵奢管理国家赋税就能使得百姓富裕而府库充实,用赵奢率领军队出征就取得了著名的阏与之战的胜利,那么,为什么赵奢之前不能脱颖而出?当然不是赵奢在一夜之间变得天纵英明,而是因为之前缺乏展现才华的机会,所以才被埋没在芸芸众生之中。田单、范雎和赵奢,堪称与赵胜同时期的最优秀的贤才,赵胜明知道这些贤才从普通人中脱颖而出的历程,却不知道以此为鉴,更加努力地挖掘贤才,反而认为“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对贤才的轻慢之心可想而知。不仅如此,赵胜的思维有严重错误,说话也非常不恰当。赵胜对毛遂说:“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首先,人都有自尊心,即便赵胜认为毛遂不能算作贤才,也该用比较婉转的言辞拒绝,怎么可以不加任何修饰地直言否定?其次,赵胜既然认定毛遂不是贤才,就应该及时将他送走。不是贤才却留在家中白吃白住,那让真正的贤才怎么想?王安石在批评孟尝君时说“偷鸡摸狗的人都出自他的门下,这就是有才能的君子不来的原因啊”,这句话放在平原君身上同样适用。再次,毛遂在赵胜门下三年,赵胜对他却毫不知晓,这显示了赵胜的组织管理存在严重漏洞。从赵胜和毛遂的对话可以看出,赵胜既没有给毛遂指定管理他的顶头上司,也没有给毛遂安排具体实务工作,就这样放在家里白养着。赵胜对待人才的态度,就好像富家女子上街买衣服,看到喜欢的漂亮衣服就买回家,之后扔在衣柜里不管不问,三年都想不起来穿,回头却反而指责衣服不够漂亮,说:“如果这真是件漂亮衣服,我早就穿它了,可连续三年都放在衣柜里不穿,表示这件衣服肯定不够漂亮。”问题在于,当初你不正是因为觉得它漂亮才买的吗?如果是买回来后才觉得不漂亮,那为什么不及早处理掉呢?更何况,人才究竟不等同于衣服,衣服买来后存放成本很低,而人才招来后却需要持续支付很高的人力成本。衣服穿得勤,会导致其破旧损毁的速度加快;人才用得勤,反而能让他学习成长的速度加快,成为更加优秀的贤才。平原君既无敬才之德,也无识才之明,更无用才之量,算起来他和孟尝君基本上属于同一档次,都不过是“一群鸡鸣狗盗的首领罢了”,赵国由这样水平的人担任宰相,也难怪国家会日益衰弱。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