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致加西亚的信|这本书太可怕了,它把一切都讲了

001致加西亚的信|这本书太可怕了,它把一切都讲了

00:00
27:30

观蒙书话,比萃精华。


缘起


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分享一本跨越时空的畅销书,这就是《致加西亚的信》。我手上有两个版本,第一个版本是哈尔滨出版社在2003年出版的完全版,这本书里面不仅收录了《致加西亚的信》的原文,还收录与《致加西亚的信》有关的其他文章,尤其是收录了送信人安德鲁·罗文的回忆录,详细讲述了送信的艰难旅程。我是在2008年春节寒假期间阅读这本书的,当时我博士阶段的第一个学期结束,回老家过年。当时我没有参加工作,也没有过多的社会实践,说实话,读完这本书后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和体会,不仅如此,还在我内心种下了一颗“畅销书不过如此”的种子。今年2019年双11期间,我买了不少书,一个商家送了我一本《致加西亚的信》,也就是第二个版本。这个版本没有出版社,可能是商家印刷的小册子,排版非常稀疏,但翻译准确,语言优美。我一口气就读完了这本小册子,突然觉得这是一本“人人需要读的书”,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更是如此。于是,我又翻箱倒柜找出来这个多年前的版本,花了一晚上时间重读了一遍,我蓦然感觉到这本书的思想跨越时空,很多句子真是金玉良言,产生了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这再次印证了我的一个观点:当我们读一本优秀的书时,如果感觉读不懂,或者读完之后没什么体会和感觉,那么很可能是因为我们自己知识积累不够或者人生阅历不够。现在我已经工作十多年了,到体制内工作也有七八年的时间了,给别人打过工,也雇人打过工,读这本小册子的体会自然不一样了。


真人真事


《致加西亚的信》是根据真人真事写成的一篇文章。18984月到12月,美国与西班牙之间爆发了争夺殖民地的战争,史称美西战争。战争初期,美国总统麦金莱需要与古巴起义军首领加西亚取得联系,与古巴起义军相互配合,共同打击西班牙军队,还可以获得关于西班牙军队的更多信息。可是,没有人知道加西亚在哪里。


“到哪里能找到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总统麦金莱问情报局局长阿瑟·瓦格纳上校。


“如果有人能把信送给加西亚,那就是一个叫安德鲁·罗文的年轻中尉。”瓦格纳回答道。


“派他去!”总统下达了命令。


罗文于189848日从华盛顿出发,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在52号把信送给了加西亚,成功地完成了这个貌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并安全地返回了美国。


广泛且持续的影响力


1899年222日,出版商阿尔伯特·哈伯德在劳神费力的一天之后,花了不到一小时的时间写下了这篇文章——《致加西亚的信》,并在三月份出版的《菲士利人》杂志上发表,《菲士利人》是哈伯德自己的罗伊克洛斯特出版社出版的刊物。1899年三月份的《菲士利人》杂志很快告罄。请求加印三月份《菲士利人》的订单像雪片一样飞来。当美国新闻公司订购1000份时,哈伯德才弄清楚是《致加西亚的信》引起了如此轰动。纽约中心铁路局的乔治·丹尼尔订购10万份以小册子的形式印刷的《致加西亚的信》,哈伯德按照丹尼尔的要求重印了那篇文章,最后的结果是,丹尼尔居然销售和发送了近50万册这种小册子。与此同时,这篇文章在两百多家杂志和报纸上转载刊登,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全世界流行。


正当丹尼尔发送《致加西亚的信》之时,俄国铁路大臣西拉克夫亲王受纽约政府的邀请前来访问,丹尼尔陪同西拉克夫参观纽约。西拉克夫看到了这本小册子,并对它产生了兴趣,回国后,让人把这本小册子翻译成俄文,发给俄国铁路工人人手一册。


日俄战争期间,每一位上前线的俄国士兵人手一册《致加西亚的信》,日本人在俄国士兵的遗物中发现了这些小册子,他们断定这是十分有价值的文章,于是有了日文版的《致加西亚的信》。日本天皇居然下了一道命令:每一位日本政府官员、士兵乃至平民都要人手一册《致加西亚的信》。


1913年末,《致加西亚的信》印数高达4千万册。后来,西点军校将《致加西亚的信》作为教材,给学员讲授主动性。1998年,小布什参加总统竞选,长期效力于布什家族的律师赖特向小布什推荐这本小册子,小布什的反应是:“我不会对这些东西感兴趣!”在赖特的劝说下,小布什读了《致加西亚的信》,评价说:“这本书太可怕了,它把一切都说了。”于是,《致加西亚的信》成了小布什的案头书,对布什家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禁不住要问:《致加西亚的信》这篇文章到底讲了什么?它为什么会有如此广泛且持久的影响力?作者哈伯德为什么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安德鲁·罗文为什么能够把信送给加西亚?我们能够从这篇文章中得到什么启示?在探讨这五个问题之前,我认为有必要把《致加西亚的信》原文读给大家。


《致加西亚的信》原文


在所有关于古巴的事件中,有一个人常常令我无法忘怀,仿佛像近日点上的火星那样始终脱颖而出。


美西战争爆发以后,美国必须要马上与古巴起义军首领加西亚将军取得联系。可加西亚将军当时在古巴的大山深处——没有人确切知道他在哪里,也没有任何邮件或电报能够送到他手上。而美国总统必须要尽快地与他建立合作关系。怎么办?


这时,有人对总统推荐说:如果有人能找到加西亚将军,那么一定是一个叫罗文的人,他可以帮你找到。


于是,他们将罗文找来,交给了他一封信——写给加西亚的信。至于那个名叫罗文的人是如何接过信,把它装进油皮纸袋里,打封并绑在胸前藏好;是如何划了四天小船,在夜幕降临的古巴海岸上岸,并消失在丛林中;以及是如何在三个星期之后,徒步穿过危机四伏的国家,达到古巴岛的另一端,将信交到加西亚将军的手上——这些细节都不是我要说的。我要强调的重点是:麦金莱总统将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交给了罗文,罗文接过信后,并没有问:他在哪里?


像罗文这样的人,我们应该给他塑造一座永垂不朽的雕像,放在每一所大学校园里。年轻人所不仅仅需要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也不仅仅是聆听他人的谆谆教诲,他们更需要的是积极向上的敬业精神,绝对的忠诚,并忠于诚信,以及行动果敢,全心全意完成任务—— 把信送给加西亚


当然,加西亚将军已不在人世,但是,还有其他的加西亚。没有人能经营好这样一家企业——虽然人手众多,但是令人惊讶的是,大部分人碌碌无为,要么没有能力,要么根本不愿意专心做事。


工作上拖拖拉拉、漫不经心、三心二意似乎已成常态;这样没有人能够成功,除非你苦口婆心、威逼利诱让他们帮你做事;或者,请上帝创造奇迹,派一名天使相助,否则,你什么也做不了。


读者朋友不妨做个实验:此时,你正坐在办公室里,有六个职员正等待你安排工作。你将其中一位叫过来,吩咐他说:请查一查百科全书,把柯勒乔的生平做成一篇摘要。他会静静地回答:“好的,先生。”然后立刻去做吗?


我敢说他绝对不会。他会用怀疑的眼神望着你,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


他是谁?


他去世了吗?


哪套百科全书?


百科全书在哪儿?


这是我的工作吗?


你不是指俾斯麦?


为什么不让查理去做?


急不急?


为什么不让我帮你把这本书带来,然后你亲自查一下?


你想了解些什么?


我敢以十比一的赔率跟你打赌,就算你回答了全部的问题,解释了如何去查找资料,以及为什么要查的理由之后,那个职员会走开,然后吩咐其他职员帮他试着找柯勒乔的资料,再然后回来告诉你,根本就没有这个人。当然,我也许会输掉赌注,但是根据平均率法则,我不会输的。


此时,如果你很聪明,就不应该对你的职员解释,柯勒乔的资料应该在C字母打头的索引中查找,而不是K字母。而你会面带微笑地说:算啦。然后自己去查。这种无能的独立行为,这种道德上的后知后觉,这种脆弱的意志力,这种姑息养奸的作风,有可能将这个社会带到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境地。如果每个人都不为自己而行动,他们又怎么可能会为服务于他人而付出努力呢?乍一看,任何一家企业都有可以承担工作的员工,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广告招聘一名速记员,应征者中十有八九不会拼也不会写,他们甚至认为这些都没必要。


这样的人能把信送给加西亚吗?


“你看那个会计。一家大工厂的领班对我说。


“看到了,他怎么样?”


“他是个不错的会计,但是,如果我派他进城办事,他或许能完成任务,也有可能他中途会去酒吧。当他到了市中心,他甚至可能忘记自己是来干什么的了。这样的人值得信任让他送信给加西亚吗?


近来,我们经常会听到许多人对那些饱受血汗工厂的压迫者”以及“寻求诚信雇主的流浪者”深表同情,同时将那些雇主骂得体无完肤。


但是,从没有人提到,有些雇主是如何到白发苍苍也都无法使那些不求上进的员工变得勤奋;也没有人提到,有些雇主一直耐心地帮助那些当他一转身就投机取巧的员工变得振作。


在每一家商店和工厂,都会进行常规性的调整。公司负责人经常送走那些对企业未来发展无法贡献的员工,同时也会招收新的成员。不管企业的光景如何,这种整顿一直在进行。只有当经济不景气,就业机会稀缺时,这种调整会更显成效——那些没有能力和缺乏价值的人,都会被摈弃在大门之外。只有那些最胜任的人才会被留下来。为了自己的利益,每个老板都只会留住那些最优秀的员工——那些能“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


我认识一位非常聪明的人,但是却缺乏完成任务的能力,对其他人来说,他也毫无价值可言,因为他总是偏执地怀疑他的老板在压榨他,或是意图压榨他。他既没有能力指挥他人,也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指挥。如果你让他送信给加西亚,他的回答极有可能是:你自己去吧。


今晚,这个人走在大街上寻求一份工作,大风吹过他那件磨得薄旧的大衣。认识他的人,没人敢雇佣他,因为他就是那个经常因不满而挑起事端的人。他对任何理由都无动于衷,唯一能使他印象深刻的是一双9号厚底靴子尖。


当然,我知道,与那些四肢残缺的人相比,这种思想不健全的人更不值得同情。相反,我们应该对那些用毕生精力去经营一家大企业的人表示同情和敬意:他们不会因为下班的铃声响起而停止工作。他们会因为努力去使那些做事漫不经心、拖拖拉拉、不懂感恩的员工有一份工作而日增白发。这些员工不去想一下,如果没有他们老板的付出,他们将饥肠辘辘、无家可归。


我是否说得太严重了?或许吧。即使全世界变成了一座贫民窟,我也要为成功人士说句公道话——他们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导领众人的力量,最终获得成功,但是最终除了获得食物和衣服之外,一无所有。我曾为了一日三餐而为他人工作,我也曾当过老板,我知道应该从双方的角度来看问题。


贫穷并非优秀,衣衫褴缕也不值得推荐;并非所有的老板都是贪婪的、专横的,就像并非所有的穷苦人都是善良的一样。我钦佩那些无论老板在或不在都认真工作的人,还有那些能够带信给加西亚的人。他们静静地把信拿去,没有任何愚笨的问题,更不会随手将信就近丢到水沟里,或者有任何乱七八糟的事情,而是全力以赴将信送到。他们永远不会被解雇,也永远不会为了要求加薪而罢工。 


文明,就是孜孜不倦地寻找这样一种人的一段长久过程。


这种人不管有何样愿望都会实现。在每个城市、乡镇、村庄,在每个办公室、商店和工厂,他们都会受到欢迎。世界极需这样的人才,能够“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


《致加西亚的信》到底讲了什么?


《致加西亚的信》到此结束。我们回头考虑第一个问题:这篇文章到底讲了什么?从这篇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强调两种老生常谈的道德品质:对自身工作职责的忠诚与工作中的主动性。只有忠诚才能建立信任关系,只有主动积极才能完成工作目标。故事刚开始,情报局局长瓦格纳为什么会向麦金莱总统推荐罗文中尉呢?文中并没有交代,我想一定是在之前交往中,罗文给瓦格拉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值得信任的印象。麦金莱总统与瓦格纳局长都表现出了对罗文的信任,罗文以自己的行动回应了上级领导的信任。罗文在得到这个似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以后,不仅没有拒绝,而且一个问题也没有,干脆直接上路了。这包含着对自身职责的绝对忠诚,还有对完成任务的绝对主动性。


正如这本小册子中所讲的那样,对于一项极为普通的任务,一般的职员即使没有推脱,也会问出若干个问题,这至少是主动性不足的表现,也可能是忠诚度不够的结果。罗文的表现不仅生动的阐释了什么是忠诚和主动性,也给成功者与芸芸众生划清了界限。根据罗文的回忆,在得知任务后和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他也曾心生畏惧,但绝没有退缩的想法,他首先想到的是忠于自己军人身份的职责,哪怕牺牲生命,也要完成任务。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每当遇到危险之前,他都能积极谋划,未雨绸缪,防微杜渐,遇到危险之时总能化险为夷,若不是主动作为、积极行动,这件似乎不可能的任务是无法完成的。


为什么具有广泛且持久的影响力?


这本小册子为什么产生了如此广泛且持久的影响力呢?


我认为,这本小册子所强调的忠诚与积极性这两种道德品质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最底层的基本品质,所以它具有广泛性、持久性。在人类进化的早期阶段,人类能够在于与其他动物的竞争中获胜,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人类能够进行更大范围的合作。的确,蚂蚁、蜜蜂这样的昆虫,狮群、象群这样的哺乳动物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合作行为。但是,这些动物的合作都是以血缘关系作为基础的,换句话说,这些动物不会与没有血缘关系的同类动物进行合作。人类则不然。现在的研究发现,在人类社会的早期,就存在着大规模的合作行为,这种合作发生在不同的部落之间。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们靠什么进行合作呢?靠的是共同的信仰、达成共识的行为规范,以及合作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信任关系。很明显,忠诚于共同的信仰,忠诚于达成共识的行为规范,是建立合作关系的基础,也是建立信任关系的基础。


在合作过程中,积极主动的人能够赢得更多声誉,能够取得更多人的信任,这样的人自然受到更多人欢迎。社会越发展,人类分工越精细,分工越精细,越需要合作,越需要合作,就越需要忠诚与主动。这本小册子成书于100多年前,那时候社会需要忠诚与主动。今天,我们同样谁都不希望自己的合作伙伴偷懒耍滑,更不希望合作伙伴背叛自己。忠诚与主动是伴随着人类社会进化始终存在,并且持续提供合作基础的优秀品质。这本小册子强调的就是这样的优秀品质,它能具有广泛且持续的影响力,也就不足为奇了。


哈伯德为什么能写出这样的文章?


作者哈伯德为什么能写出影响如此广泛的文章呢?我认为,这与作者的自身经历有很大关系。


哈伯德于1856年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的布鲁明顿,父亲是个农场主。哈伯德年轻时在巴夫洛公司任职,销售肥皂。1892年,他放弃自己的工作,进入哈佛大学读书,然后辍学,徒步旅行英国。在伦敦,他遇到了威廉·莫瑞斯,喜欢上了莫瑞斯的凯姆斯科特出版社。回到美国后,他写了一套自传体丛书《短暂的旅行》,找不到出版商出版,于是他创立了罗伊克洛斯特出版社,出版了这套书,还出版两份月刊《菲士利人》和《兄弟》。《致加西亚的信》就是他为《菲士利人》写的文章。随着罗伊克洛斯特出版社不断壮大,人们纷纷慕名前来访问他,慕名前来的人越来越多,周围都住不下了,于是他特地盖了一座宾馆,装修宾馆时,哈伯德让当地手工艺人做了一种简单的直线型家具,没想到游客们非常喜欢这种家具,于是他又创立了一家家具制造厂。哈伯德的影响力在《致加西亚的信》出版后达到顶峰。


由此可见,哈伯德既给人打过工,当过雇员,又雇人打工,当过老板,所以他能够从雇员与雇主两个视角考虑问题。有人批评说,《致加西亚的信》是站在雇主的视角来写的,是为雇主辩护的。可是,试想一下,如果没有敢于承担风险、具有创新精神的雇主来提供工作,现代社会将是什么样子呢?在雇主承担风险、锐意创新的同时,难道雇员不应该忠诚于自己的职责、主动地去完成任务吗?难道漫不经心、拖拖拉拉的工作风貌是值得追求的吗?无论是雇员还是雇主,都应该忠诚于自己的职责,主动积极地完成任务。


罗文为什么能把信送给加西亚?


我想,大家可能与我一样好奇:罗文为什么能把信送给加西亚呢?


除了罗文具有忠诚和主动这两项最优秀的品质之外,他还至少以下三项优秀素质:一是大胆心细,未雨绸缪。比如,当船快到牙买加时,为了防止万一西班牙人上船搜查,他提前把证明自己身份的文件藏在头等舱的救生衣里。这就体现了我们中国人的俗语“小心驶得万年船”呀。二是高度警惕,临危不惧。比如,在古巴起义军护送途中,遇到了西班牙间谍,罗文敏锐地觉察到了,西班牙间谍差一点就杀害了他,他还是按原计划行事。三是罗文热爱生活,热爱这个世界。在他的回忆录中,多次描写在充满危险的送信途中所观察到的热带风景与热带雨林景观,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仍有心情留意沿途的美景,这得有多么热爱生活,热爱这个世界啊!正是因为罗文热爱生活,他才有足够的信念生存下去,正是因为罗文热爱这个世界,他才有足够的信念完成这项几乎不能完成的任务。在我读罗文的回忆录时,其中对热带景观的描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热爱生活,热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生活得更加美好!


我们能够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读完了《致加西亚的信》,我们能够得到什么启示呢?读书是读者与作者跨越时空的一场交流。不同的读者具有不同的收获,这和读者自身的知识积累、生活阅历相关。


我读完这本小册之后,受到的启发主要有两点:一是忠于自身职责。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教书育人,传播知识,发现新知识。作为一名公务员,就要克己奉公,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名医生,就要救死扶伤,挽救更多生命,让生命更有尊严。作为一名快递小哥,就要按时送到货物,微笑服务。作为一名清洁工,就要把垃圾打扫得干干净净,创造一个清洁的世界。只要各行各业的人都忠于职守,世界就一定会更加美好!二是主动实现自身价值。现在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每个人的价值追求并不相同,但只要不违法乱纪,不违背伦理道德,自己认为有价值的目标都是值得追求的,追求自身目标的过程也是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只要主动前行,终有一天获得目标。


哈伯德把人分成五种:一是主动的人,不需要任何人的劝说和监督,就能主动地完成任务,这样的人受人尊重,受人欢迎;二是自觉的人,只要别人劝说一次,无需监督就能主动完成任务,这样的人能得到很高的荣誉;三是普通的人,需要别人多次劝说,在别人的监督下才能完成任务,这样的人能够糊口但得不到荣誉和过多的财富;四是穷困的人,只有当自己穷困潦倒的时候才会去做事,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盼望幸运之神降临到自己身上,这样的人将永远处在贫困边缘;五是无可救药的人,即使有人劝说他们并督促他们,哪怕他们自己非常穷困,仍然无法把事情做好,这样的人到处遭受蔑视的目光。朋友们,你属于哪一种人呢?


最后,以南宋爱国将领岳飞的一首《满江红》结束。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大光1559

    期待老师更新!!!

  • 肉肉_gb

    期待老师的下一个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