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文稿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们好,我是费勇,今天是第六十六堂佛学修心课的修心法门。
修心的目的是回到本源,让心彻底安定下来。而让心安静下来的,最简单的方法,是关注呼吸。所以,我们每一次课都在提醒大家要回到呼吸。今天我们的佛学课里讲到,安世高翻译过一本佛经《佛说大安般守意经》,讲的安般念,其实就是呼吸的方法。据说,这种呼吸的修行方法,是佛陀教给他的儿子罗侯罗的。
呼吸的练习,有三个最基本的要点,第一个要点,就是我们每一课都在提醒的,就是每时每刻我们把注意力自然而然地放在呼吸上。
第二个要点,注意呼吸的过程,完整的呼吸是呼入和呼出,但当中有一个停顿也非常重要。有两种停顿的方法,一是呼入呼出之后,有一个停顿,二是呼入和呼出之间有一个停顿,这样的停顿很有意思,我们可以实验一下,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第三个要点,如果一下子不能做到关注呼吸,那么,试着每天用一定的时间,练习数呼吸,比如数到100,重新再数。数的目的不是为了催眠,虽然实际上,很多人在数息的时候容易入睡,但数息的目的是为了清醒地觉知呼吸的过程。知道我在呼吸,知道我在呼吸之中。
呼吸让我们安住在生命最自然的节奏里,随顺因缘。随着呼吸的节奏,不论我们在什么样的境况里,都可以很快安静下来;同时,也可以让我们在禅定里越过无数的障碍,看到无限的空阔。当我们在车站等车,当我们一个人在家里的客厅,当我们在一个无聊的会议里,当我们在街上行走……都可以尝试着迅速安静下来,回到呼吸,同时向着东西南北四面八方观看,用眼睛,用心灵,去感受无限绵延的空间,去想象与我们同时存在的无限的事物。
这种安住于呼吸的观看和观照,不仅开阔我们的心胸,更引导我们觉知到:存在的真相并非只是我们眼前所见到的,我们的眼睛无法见到的,以及我们无法想象到的,在别处,也真实地存在着。
人的身体只能处于狭小的空间。只能在厨房里,只能在办公室里,只能在教室里,只能在某个地方。大部分人在房间、汽车、商场等人造的空间里来来往往,在自己工作的机构和家庭之间来来往往。
但是,就像梭罗所讲的:谢天谢地,世界并不限于这里。世界并不限于这里,在我们之外,有着广阔的天地。而且,我们不一定需要时间和金钱,才能离开束缚我们的圈子,去领略不限于此的更广大的世界。梭罗肯定没有读过金刚经,但他的看法契合金刚经里的见解:快把你的视线转向内心,你将发现你心中有一千个地区未曾发现。
这确实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不论我们在什么地方,在做什么,都想一想梭罗的话:世界不限于这里。都试一试《佛说大安般守意经》里的数息的方法,试一试《金刚经》里佛陀引导须菩提观想每个方向的场景,最后止于空无的方法。
藏传佛教里的密宗,初步的修炼就是这样开始的,叫做“观十方虚空”。在某个点,某个办公室,某条街上,好像只能在困在这个点上,但是我们只要稍稍抬起眼睛,就能看到周围的广大,不仅广大,而且充满虚空。所有的事物,其实都在虚空里。所有的点之外,是更广大的世界;所有的点本身,就是无限的世界。离开了这个点,你会走得更远;在这个点上,你会走得更深。所以,永远不必害怕,没有一个点能够把我们困住,困住我们的,只是自己的心。
那么,回到呼吸,在呼吸中安静下来。今天我们要观察的是色法中的第七个:声音。声音特别能显示因缘聚合,显示无常。任何一个东西,都会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但不一定有听觉。比如任何一张桌子,它本身都一下子能让你感觉到视觉、触觉、嗅觉、味觉,但听觉一定需要一个外缘,比如一个杯子,放在桌子上,会发出轻微的声音。
关于声音的练习,我们可以找一个时间,坐下来。用十分钟时间好好听一下,看看自己听到了多少种声音?试着记录下来,从声音的来源,以及听到后的感受,去分一下类,看看你在十分钟里,听到了多少种声音?
然后,思考一下,为什么有些修行的人,在某一个时刻,听到了某种声音,比如潮水的涨落声,比如鸟叫的声音,比如自来水龙头漏水的声音,仅仅因为听到了这些声音,就觉悟了,为什么呢?
那么,回到呼吸,在呼吸中回到整体性,在整体性中获得内心平静的力量。愿我们都能远离人世间的噪音,愿我们都能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每时每刻都在平静喜乐之中。
世界不限于这里
关注呼吸,让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平静喜悦之中,随顺因缘~谢谢老师的开示~世界不限于这里🙏🌹
永远不必害怕,没有一个点能够把我们困住。
我听南怀瑾大师说数息应该是数一吸一呼后的息,而不是呼吸之间的,南无阿弥陀佛
没有一个点能够困住我们,能够困住我们的是自己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