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文稿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们好,我是费勇,今天是第六十六堂佛学修心课的解惑时间。在问题的探讨中我们不一定能够找到答案,但一定会越来越学会思考,在思考中一起走向觉悟。我们先来听一下提问的朋友提了一个什么问题?
问:
您好,费老师,我在听您的修心课,一个问题一直困扰我:我是农家子弟,是家里唯一的大学生,生活在广东,年近50,生活过得去。有两个弟弟,没能上大学,均人到中年,生活一直很艰难,我能力有限,总觉得有心无力,只能偶尔帮些小忙,因为兄弟感情很好,所以常常内疚,一直不能释怀。请问老师,如何才能走出这种心态?多谢回复!
答:
谢谢你的提问。
第一,看到自己兄弟姐妹生活艰难,一般人都会去帮助,这是人之常情。但有时候,这种生活艰难,不是暂时的,而是长期的,一般人能帮到的只是一些小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有心无力。就像你提到的,因为能力有限,不能从根本上帮助自己的弟弟,因而感到内疚。
这种内疚感,说明了你的内心很善良。它不应该是一种压抑性的情绪,而应该是一种动力。什么动力呢?一个是让自己变得更好,更有温情。因为只有我们自己变得更好,更温情,才能帮助别人。举一个不是特别恰当的例子,就像胡适先生说的,你要救国,首先要救你自己。佛教里也倡导自觉觉他,自己觉悟了,也要帮助别人觉悟。但首先如果你自己不觉悟,又怎么能够帮助别人觉悟呢?具体到您说的情况,按照我们世俗社会的常理,你一定是先照顾好你自己的家,才去照顾好自己弟弟的家。这也是人之常情。
第二,帮助别人,尤其是帮助自己的弟弟,这是毫无疑义的。别人有困难,我们都应该去帮助。何况是自己的弟弟。但是,我们一定要明白,不论什么人,我们可以帮助他一时,但帮不了他一辈子。根本上,每个人都要靠自己。每个人的生活,都是由他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决定的。
更重要的是,帮助别人,不只是金钱上的帮助。就像六度里的布施,不只是金钱财物的捐助,还有法布施、无畏布施。我们帮助一个生活艰难的人,不是一定要给他钱财,才叫帮助。给予钱财要根据自己的能力,量力而行。除了钱财,还可以帮助他有信仰,有正向的思考方式,有学习的能力等等,这些大概都是法布施。还有就是以各种形式给他生活的勇气,给他温情,也是一种布施,一种帮助。
第三,我想举一个王阳明的例子。王阳明一生信奉儒家的伦理原则,非常重视兄弟之间的相互爱护,在《传习录》中几次讲到舜如何对待自己的弟弟,说明兄长要有宽厚的德性。在现实生活里,王阳明对于自己兄弟的帮助,不完全是经济上的,而是在教育上的。王阳明讲心学,最早就是给他的几个弟兄辈的亲属讲的。
他四十四岁的时候,在京城当官,他的三弟去看他,他和弟弟彻夜长谈,谈了如何做人。这次谈话后来被他弟弟记录下来,叫做《示弟立志说》,用了很恳切的言辞,告诉自己的弟弟,如何做人,如何面对困难,如何修练克己的功夫。王阳明一生并不富贵,但他用自己的方式,给予了他的兄弟很宝贵的人生财富。
所以,归纳起来,我个人的看法是,我们帮助自己的弟弟,帮助生活艰难的人,不是简单地给他钱财,而是帮助他一起去改变他的艰难现状。就像古人说的,给一个人鱼,还不如给他捕鱼的工具和方法。给他一条鱼,他一餐饭就吃掉了。给了他工具,他一辈子就有鱼吃。给他一点钱,他很快就会花掉,给他勇气和信心,他一辈子都可以不再畏惧艰难,一辈子都会努力着在艰难中改变艰难,让自己活得更好。
也许,对您来说,可以尝试着换一个思路,不是把帮助只是看作钱财的施与,而是和自己的弟弟一起,去面对生活的艰难,一起去思考生活艰难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是可以改变的?哪些是无法改变的?一起去思考并且一起探寻在艰难中也要活出意义和快乐的生活方式,在行动中,也许能让您走出内疚的心态,而是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和自己的亲人一起去探寻生活之道。
请问亲人死后超过四十九天,超度还有用吗?
长期的习惯性的内疚感是一种非常低的能量,对自己对他人都没有好处!抑郁症患者往往会有比较多这样的情绪。所以让自己活得开心快乐并传染给他人也是一种非常非常有能量的帮助和布施。就如费勇老师所说的除了财布施,我们还有法布施,无畏布施!
想听老师说说:"佛有三不能"!身边的亲人朋友天天都在求神拜佛,既然把一切希望寄托于佛菩萨,而不是自己,真的劝不了!
正解,可悟得有点晚了
感恩老师。
让善良成为向上的力量,而不是压抑的情绪。老师讲得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