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经3 | 宗密禅师与《圆觉经》
 10.25万
试听180

圆觉经3 | 宗密禅师与《圆觉经》

00:00
16:29

69-圆觉经3 宗密禅师与《圆觉经》


一、知识点


1、禅师:


禅师,指和尚之尊称,语出《善住意天子所问经》卷下:“天子问文殊师利言‘禅师者,何等比丘得言禅师?’ 文殊师利 答言天子‘此禅师者,於一切法,一行思量,所谓不生,若如是知,得言禅师。’”


指和尚之尊称。


《善住意天子所问经》卷下:“天子问 文殊师利 言‘禅师者,何等比丘得言禅师?’文殊师利答言天子‘此禅师者,於一切法,一行思量,所谓不生,若如是知,得言禅师。’”即比丘能得禅定波罗蜜者曰禅师。又 南朝陈宣帝称 南岳慧思和尚为大禅师, 唐中宗 赐神秀和尚以 大通禅师 之号,皆寓非常尊崇之意。后用为对一般和尚的尊称。 唐 李范 《江寺闲书》诗:“钓叟无机沙鸟睡,禅师入定白牛闲。”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郊遇》:“禅师既然不罪,我要个上头光。”



2、儒学:



儒家思想,是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之一。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1],最初指的是从事丧葬行业的司仪,后来以此为基础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深远。它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


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儒学”、“儒家”、“儒教”这些概念要分清。儒学作为一种学说,儒家作为一个阶层,儒教作为一种信仰,三者相同也不同,需要区分开来。





3、大德:



高僧大德的意思是指修行高深的僧人。
高僧大德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ɡāo sēnɡ dà dé。高僧是指阅历高的僧人。而大德是指佛和高年比丘(和尚),与“高僧”同义。
高僧亦为对佛门比丘之尊称。虹化就是得道高僧在圆寂时出现的一种神秘现象。第三代生根活佛桑王澳登出生于公元前710年,曾亲自赴峨眉山、五台山等地传播佛教,将佛法传到了汉地,是最早在汉地弘扬佛法的高僧,历史上他是汉地第一位虹化身大成就者




二、金句/精华笔记



1、这就是一个重要纪元,它开始形成了一种宗教或者佛学门派,甚至包括和儒学会通的观念。




2、在那个时候,道元禅师当时的高僧到达了绥州,宗密就去拜见他,一言之下,心地开通,心性相投,所以就决定跟从道远禅师出家,皈依了禅宗。所以宗密大师是最早皈依禅宗的。




三、全文逐字稿



领悟波惹智慧,远离颠倒梦想,找回内心平静,获得清净境界。欢迎收听前文中讲佛教十三经。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您好,我是钱文中,今天咱们接着讲读佛教十三经之圆觉经。在前面两讲当中,我已经不止一次的提到了这样的一个名字,宗密禅史。这位蚕食和圆觉经的关系非常的特殊,我们前面提到过圆觉经的译者叫佛陀多罗,对于这位译者我们了解的并不多,圆觉经之所以盛行,之所以享有那么高的地位,固然和他这部经里边宣说的佛理有第一重要的关系,这是没有问题的。然而同时也离不开终密禅师的红娘。


佛陀多罗不像鸠摩罗什,不像玄奘,不像真谛,不像意境,这样的易经大德不像他们那么著名,很多佛经之所以有名,在很大程度上要么是因为译者有名,要么是因为作者有名。然后圆觉经除了它所存在的佛教经义以外,它之所以重要,之所以有名,离不开宗密战事。宗密禅师是在讲说圆觉经的时候离不开那个人物,当然同时他也是中国佛教史上、唐代文化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物,所以我想他是值得占用我们很宝贵的篇幅来为大家做一个介绍。宗密,也叫归封宗密,他出生于公元的 780 年,公元 841 年,元寂享受大概这么 60 岁过一点,他是唐代的一代名声,佛教华言无主华言中的第五位祖师孰姓和,是四川西充县人。它之所以叫归风宗密,是因为它在生命的很重要的一段时间里边,常驻在归峰、兰若,就是这些寺庙,小寺庙。他曾经是一个文人,诵读儒家经典,参加过科举。然而在元和二年,也就是公元 807 年,他 27 岁的时候,在睡周碰到了稻原蚕食,受了巨足戒,出家为生。他在圆寂以后,他的嗜好是定会禅师。


宗密是非常重要和著名的佛教的思想家,他主张佛如意远,这个很重要,因为他有非常深厚的儒学的背景,他主张佛法员,而且他认为顿悟之于剑修,他把这个顿剑进行了很好的结合。很多人认为讲顿就瞧不起贱宗密大师不是这样的,他认为你之所以能够顿悟,还是因为你有剑修的基础。


他在唐文中大和二年,也就是公元 828 年,他 48 岁的那一年,得到皇帝的召见,皇帝向他请问佛法大义,那皇上非常满意,所以赐子义为大德。当时皇帝宫廷赏赐子义,是标志着这位僧人得到朝廷的承认,成为顶级的大师。唐武宗会昌处,也就是公元 841 年,他作灭于新福士大院。


宗密大师的一生非常的精彩,在他幼年的时候,有十年时间,他是学习儒学的,有的经典讲 7 岁乃至十六七岁为儒学,他广泛的研习儒家经典,所以他对儒家的学说和思想是有比较全面的了解的。裴修写的龟峰碑和赞宁的宋高僧传都说他少通儒书,而且参加过科举考试,不过宗密。他跟别人不一样,他好道不好意。什么意思?好意这个意是指这些诗词、歌赋、文章,这个称为义好。道不好意是指他对一些形而上的东西,对一些精神层面的东西有特殊的偏好和追求。他对当时重易倾倒的如雪产生了失望之情,感觉到在如雪当中,他没有办法安生立命,心灵无所归去,叫美绝无归就没有办法得到归一,得到宁静。所以他就自发地转向佛学,也就是在二十一二岁、十八九岁到二十一二岁之间,他就开始听习经论。


因为当时在唐朝佛教非常盛行,讲经说法的高僧大德是所在皆有,所以一般人有很多的机会去听了这个高升讲经。他接触了佛教的大秤、小秤的思想,都接触了经典的记载,说他自己讲的预先于大小秤法相教中发行学数年,但是刚开始的时候可能是因缘不到,机缘不到,他也没有在佛学当中找到安身立命之处。


在 21 岁的那一年,韩愈,这个咱们都知道,韩昌黎写了一首诗,叫宋僧陈官诗,也就是韩昌里为一位高僧叫陈官的写了一首诗。这个诗还很有名,因为这诗里边对这位陈官禅师称功才利用,当今无说,您这个才华是今天没有的。那么为什么我们会讲宗密突然插进韩愈和城关,因为这位城官就是后来宗密最重要的老师,所以我们在这里插一句,埋下一个伏笔。到了宗密大师 23 岁,也就是公元 802 年左右,他在习佛也难以解决心中疑惑的情况下,宗密大师又重新回归儒学,到了绥州,进了非常正规的学院,准备科举考试。这里边大概有两三年的时间,他一心一意是去学习儒学的,而且有的书里边也记载,比如景德路,他就说他这准备是参加科举考试。


而公元 804 年,是宗密大师 25 岁的那一年,这个对他很关键,在这一年,他彻底的吃既如像佛,乃至 25 岁过禅门,方出家矣。他出家了,他这是一个什么机缘?什么姻缘?在那个时候,道元禅师当时的高僧到达了绥州,宗密就去拜见他,一言之下,心地开通,心性相投,所以就决定跟从道远禅师出家,皈依了禅宗。所以宗密大师是最早皈依禅宗的。


而道元法师的法系,宗密认为他是道元的弟子,它是属于菏泽神会这个系统,这是 25 岁那一年发生的第一件重大的事情。 25 岁是宗密达,是一生很重要的一年。第二件事情是在当时的一个府吏,也就是一个小罐人罐的家里,偶然得到了圆觉经。宗密大师就是从这部经历边大有所得,化解了自己心中的很多疑惑。他讲一轴之中一天浪尿,这我好像在上一讲也提到这八个字的。当时的经是卷轴装的,而不是像今天的线装书这样装的,一天狼妖一下觉得马上就点亮了自己。所以在此后的几年当宗密大师就特别的留意去搜集和圆觉经相关的著书。


在宗密大师之前已经有几种圆觉经的著书,这个是第二件大事,得到了这部经以后,宗密大师读了以后深有所得,他就把他的感悟并告给了自己的师傅,道远法师就建议他,你应该出去寻访高僧,汝行矣,毋至一遇。当时这个读书人不仅是僧人,其实儒家的学者也是这样,都有这种外出游学的这种经历,有外出游学的这种风俗和习惯的。所以道元法师就跟他说,你可以走了,不要把自己圈在一个小地方。 28 岁那一年,公元 807 年,宗密受的巨足戒,并且外出游方,而他拜访的另外的除了道园以外的另外一个高僧就是靖南为一中,也叫南印法师,这个人也是当时名声很大的,而南印也就是靖南为中给了宗密很高的评价,并且顾虑他说你应该到当时的都城去,就你要到首都去,传教人也当胜于京都。


这句话有各种解释,我认为比较合适的解释是南印法师,也就是靖南维忠看到了宗密大师身上的这种潜质,说传教人也你将来是要红传佛教的,所以你应该让自己得到京都的帝都的高僧也好,或者帝都的这些高官也好,最好当然是得到帝王的认可。于是宗密就接受了建议,出川就离开了四川。他经过了很多很多地方,他到过很多地方,在这个过程当中,他继续研究圆觉经,并且搜寻有关的住宿,继续深入思考圆觉经带给他的所得,留给他的所获。 31 岁的时候,公元 800 十年,宗密就游方到达了湖北襄阳这一带,而在襄阳的辉绝时,宗密又有一次重要的机缘,他碰到了华岩中的僧人林峰发誓,而当时林峰法师病得非常重,已经卧床好几个月了,这林峰禅师好像冥冥当中就在等宗密,他在等候这么一个人,他在病床上病重,他起不来的宗密大师去拜见他,那么林峰大师就对宗密仔细观察了解了三天时间不长的,他就把自己珍藏的华研军 80 卷和陈关大师写的华研经书 60 卷,华延经书抄九十卷送给了宗密。


当然林峰大师还没有来得及向宗密说法,就在这个诗里圆寂了。经典当中记载说西门授予议论未周嫣然前使,就说林峰大师把这个很重要的华烟类的经典,特别重要的是城关大师写的著书都送给了宗密,还没有来得及讲说讨论,林峰大师就去世了。宗密对这些经典当然加以言喜。宗密是一个非常勤奋而且善于读书的人,一读之下,心中的疑惑全部解除。他讲一生于一荡露侠衣会所习已与此打通外径,内心豁然无格。那么这就是一个重要纪元,它开始形成了一种宗教或者佛学门派,甚至包括和儒学会通的观念。这一年宗密开始在襄阳,你看他就当年得到了陈关大师的书,他就在襄阳开始讲说城关的华研经书,讲了一遍,讲得非常的成功,因此他蒙升了拜师城官,皈依华言中的想法,所以这一年对于宗密来讲特别重要。宗密大师的介绍在今天我就先为您讲述到这里,感谢您的垂听


今日佛历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您好!我是钱文忠。今天咱们接着讲读佛教十三经之《圆觉经》。


宗密禅师 

在前面两讲当中,我已经不止一次的提到了这样的一个名字,宗密禅师。这位禅师和《圆觉经》的关系非常的特殊。我们前面提到过,《圆觉经》的译者叫佛陀多罗。


对于这位译者,我们了解的并不多。《圆觉经》之所以盛行,之所以享有那么高的地位,固然和它这部经里边宣说的佛理,有第一重要的关系,这是没有问题的。然而同时也离不开宗密禅师的弘扬。


佛陀多罗,不像鸠摩罗什,不像玄奘,不像真谛,不像义净这样的译经大德,不像他们那么著名。很多佛经之所以有名,在很大程度上,要么是因为译者有名,要么是因为作者有名。


然而《圆觉经》,除了它所承载的佛教经义以外,它之所以重要,之所以有名,离不开宗密禅师。宗密禅师是在讲说《圆觉经》的时候离不开那个人物,当然同时他也是中国佛教史上、唐代文化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物。所以我想他是值得占用我们很宝贵的篇幅来介绍。


宗密也叫圭峰宗密。他出生于公元的780年,公元841年圆寂,享寿大概这么60岁左右,60岁过一点。他是唐代的一代名僧,佛教华严五祖,华严宗的第五位祖师。俗姓何,是四川西充县人。


他之所以叫圭峰宗密,是因为,他在生命的很重要的一段时间里边,常住在圭峰兰若,兰若就是这些寺庙,小寺庙。他曾经是一个文人,诵读儒家经典,参加过科举。


然而在元和二年也就是公元807年,他27岁的时候,在遂州碰到了道圆禅师,受了具足戒,出家为僧。他在圆寂以后,他的谥号是定慧禅师。


宗密是非常重要和著名的佛教的思想家,他主张佛儒一源,这个很重要,因为他有非常深厚的儒学的背景,他主张佛儒一源。而且他认为顿悟资于渐修,他把顿、渐进行了很好的结合。


很多人认为讲顿就瞧不起渐,宗密大师不是这样的。他认为你之所以能够顿悟,还是因为你有渐修的基础。他在唐文宗大和二年,也就是公元828年,他48岁的那一年,得到皇帝的召见。


皇帝向他请问佛法大意,皇上非常满意,所以赐紫衣为大德。当时皇帝宫廷赏赐紫衣,是标志着这位僧人得到朝廷的承认,成为顶级的大师。唐武宗会昌初,也就是公元841年,他坐灭于兴福寺塔院。


宗密大师的一生非常的精彩。在他幼年的时候,有十年时间,他是学习儒学的。有的经典讲,七岁乃至十六七岁为儒学。他广泛地研习儒家经典,所以他对儒家的学说和思想是有比较全面的了解的。裴休写的《圭峰碑》,和赞宁的《宋高僧传》,都说他“少通儒书”,而且参加过科举考试。


不过,宗密他跟别人不一样,他“好道不好艺”,什么意思?好艺,是指这些诗词歌赋文章,这个称为艺。好道不好艺,是指他对一些形而上的东西,对一些精神层面的东西,有特殊的偏好和追求。


他对当时重艺轻道的儒学,产生了失望之情,感觉到在儒学当中,他没有办法安身立命,心灵无所归趣,叫“每觉无归”,就没有办法得到皈依,得到宁静。


所以他就自发地转向佛学,大概也就是在二十一二岁,十八九岁到二十一二岁之间,他就开始听习经论。因为当时在唐朝,佛教非常盛行,讲经说法的高僧大德是所在皆有,所以一般人有很多的机会去听高僧讲经。


他接触了佛教的大乘、小乘的思想,都接触了。经典的记载说,他自己讲的:“余先于大小乘、法相教中发心习学数年。”但是刚开始的时候,可能是因缘不到,机缘不到,他也没有在佛学当中找到安身立命之处。


在21岁的那一年,韩愈,这个咱们都知道,韩昌黎,写了一首诗,叫《送僧澄观诗》,也就是韩昌黎为一位高僧叫澄观的写了一首诗。这个事还很有名,因为这诗里边对这位澄观禅师称:“公才吏用当今无”,说您这个才华是今天没有的。


那么为什么我们会讲宗密,突然插进韩愈和澄观呢,因为这位澄观就是后来宗密最重要的老师,所以我们在这里插一句,埋下一个伏笔。 


到了宗密大师23岁,也就是公元802年左右,他在习佛也难以解决心中疑惑的情况下,宗密大师又重新回归儒学。到了遂州,进了非常正规的学院,准备科举考试。


这里边大概有两三年的时间,他一心一意是去学习儒学的。而且有的书里边也记载,比如《景德录》,它就说他这准备是参加科举考试的。


而公元804年,是宗密大师25岁的那一年,这个对他很关键。在这一年,他彻底的弃儒向佛,“乃至二十五岁过禅门,方出家矣”。他出家了,他这是一个什么机缘,什么因缘呢? 


在那个时候,道圆禅师,当时的高僧,到达了遂州,宗密就去拜见他,“一言之下,心地开通”。心性相投,所以就决定跟从道圆禅师出家,皈依了禅宗,所以宗密大师是最早皈依禅宗的。


而道圆法师的法系,宗密认为他是道圆的弟子,他是属于菏泽神会这个系统。这是25岁那一年,发生的第一件重大的事情。25岁是宗密大师一生很重要的一年。


第二件事情,是在当时的一个府吏,也就是一个小官,任灌的家里,偶然得到了《圆觉经》。宗密大师就是从这部经里边大有所得,化解了自己心中很多疑惑,他讲“一轴之中,义天朗耀”。


我在好像在上一讲也提到这八个字的,当时的经是卷轴装的,而不是像今天的线装书这样装的。义天朗耀,一下觉得马上就点亮了自己。所以在此后的几年当中,宗密大师就特别的留意,去收集和《圆觉经》相关的著述。在宗密大师之前,已经有几种《圆觉经》的著述。这个是第二件大事。


得到了这部经以后,宗密大师读了以后深有所得,他就把他的感悟禀告给了自己的师父道圆法师。道圆法师就建议他“你应该出去寻访高僧”,“汝行矣,无滞一隅。”


当时读书人,不仅是僧人,其实儒家的学者也是这样,都有这种外出游学的这种经历,有外出游学的这种风俗和习惯。所以道圆法师就跟他说,你可以走了,不要把自己圈在一个小地方。


28岁那一年,公元807年,宗密受的具足戒,并且外出游方。而他拜访的,另外的(除了道圆以外的),另外一个高僧,就是荆南惟忠,也叫南印法师。这个人也是当时名声很大的。


而南印也就是荆南惟忠,给了宗密很高的评价,并且鼓励他说,你应该到当时的都城去,你要到首都去:“传教人也,当盛于京都。”这句话有各种解释。


我认为比较合适的解释,是南印法师也就是荆南惟忠,看到了宗密大师身上的这种潜质,说传教人也,你将来是要弘传佛教的,所以你应该让自己得到京都的、帝都的高僧也好,或者帝都的这些高官也好,最好当然是得到帝王的认可。于是宗密就接受了建议出川,就离开了四川。


他经过了很多地方,他到过很多地方,在这个过程当中,他继续研究《圆觉经》,并且搜寻有关的注疏,继续深入思考《圆觉经》带给他的所得,留给他的所获。31岁的时候,公元810年,宗密就游方到达了湖北襄阳这一带。而在襄阳的恢觉寺,宗密又有一次重要的机缘,他碰到了华严宗的僧人灵峰法师。


而当时灵峰法师病得非常重,已经卧床好几个月。这灵峰禅师好像冥冥当中就在等宗密,他在等候这么一个人,他在病床上(病重他起不来的)。


宗密大师去拜见他,那么灵峰大师就对宗密仔细观察了解了三天,时间不长的,他就把自己珍藏的《华严经》八十卷,和澄观大师写的《华严经疏》六十卷,《华严经疏钞》九十卷,送给了宗密。


当然灵峰大师还没有来得及向宗密说法,就在这个寺里圆寂了。经典当中记载,说:“悉蒙授与,议论未周,奄然迁逝。”就说灵峰大师把这个很重要的华严类的经典,特别重要的是澄观大师写的注疏,都送给了宗密,还没有来得及讲说讨论,灵峰大师就去世。


宗密对这些经典,当然加以研习。宗密是一个非常勤奋,非常而且善于读书的人,一读之下,心中的疑惑全部解除。他讲:“一生余疑,荡如瑕翳,会所习义,于此大通,外境内心,豁然无隔。”


那么这就是一个重要机缘,他开始形成了一种宗教或者佛学门派,甚至包括和儒学汇通的观念。这一年宗密开始在襄阳,你看他当年得到了澄观大师的书,他就在襄阳开始讲说澄观的《华严经疏》,讲了一遍,讲得非常的成功。因此他萌生了拜师澄观,皈依华严宗的想法。所以这一年对于宗密来讲,特别重要。


好,宗密大师的介绍,在今天我就先为您讲述到这里,感谢您的垂听。

精选用户评论
  • 1660901布衣

其他用户评论
  • 神交智者

    讲得太精彩了,尤其是找自己的“安身立命”这种说法,深表认同!

  • momojojodyl

    听得太过瘾,这种有营养的东西,越多越好

  • 自在C弦

    听的心潮澎湃,感谢钱教授

  • 周某人A

    感谢钱教授,让我理解了很多行为的来源!

  • 芳妮_n6

    读过几遍圆觉经,很多不甚明了。感谢钱老师的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