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佛历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您好!我是钱文忠。
今天我接着为您讲述佛教十三经,在上一讲,我讲到我们所依据的这本《佛教十三经》选了这样十三部佛经,他们是《心经》《金刚经》《无量寿经》《圆觉经》《梵网经》《坛经》《楞严经》《解深密经》《维摩诘经》、《楞伽经》《金光明经》《法华经》和《四十二章经》。
对佛教略有了解的朋友们一下就会注意到,这十三部佛经里边最后一部是《四十二章经》,它跟前面这十二部经都不相同,不同之处在哪里呢?这《四十二章经》属于小乘佛教。佛教难道不是分大乘小乘吗?那么为什么在我们讲的佛教十三经里边,就选这么一部小乘佛经呢?这难道不是失去了平衡吗?
不是。我要说的是,这么选是有它的道理的。佛教发展到今天,它的历史已经超过2000年,从它的历史发展,还有思想内容、学说组成来讲,它确实有大乘小乘之分。为什么我们只选一部小乘佛经《四十二章经》呢?
道理是这样的。佛教从印度开始东传,也就是传到咱们中国境内,是大小二乘一起传的。但是小乘佛教在传入中国以后,不知道为什么好像是水土不服,发展不起来。在最早的阶段大概还有点声音,但是到了魏晋以后,那小乘佛教真的非常衰落了。
有的朋友会讲:不是啊,今天咱们中国南方不还是有南传的上座部佛教吗?这不是小乘佛教吗?您说的对。在中国南方,在今天确实有小乘佛教,南传上座部的佛教在流传,但是这个是要晚到公元十三世纪以后,南传上座部的佛教才在云南一带有所传播。而且即便如此,它的范围也很有限。因为云南我们知道,同样有大乘佛教,而且云南还有相当一部分的藏传佛教。
和小乘佛教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什么?就是大乘佛教。大乘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一路高歌猛进。他先是依托了魏晋的玄学,后来又融汇了儒家的人性、心性学说,成了大气候,对中国社会、中国文化、中国传统的方方面面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所以如果我们下这么一个决断,说中国佛教的主流是大乘佛教,或者说中国佛教的主体是大乘佛教,应该说是没错的,是毫无疑问的。
所以我们依据的这部《佛教十三经》,它以收录大乘佛教经典为主,收了十二部,而只收录了一部小乘佛教经典,也就是《四十二章经》,它是符合中国佛教历史发展的事实的。
根据佛经的学说,或者说根据佛经的思想内容,对于大乘佛教,往往又有一种其他的分类方式,比如分为空宗和有宗,所谓空有二宗。当然大成佛教可以有其他的分类方法,这种是最常见的。根据它的学理,大乘佛教分为空有两宗,空宗的代表性经典是《般若经》(bore),而这个经也有很多朋友念成“ban ruo”经。
那么这个字是来自于梵文的Prajna,那么像巴利语它叫paññ,那么这么一说大概念“bo re”似乎好一点。但是我个人认为,因为语言的发音是随着历史而流变的,也许在过去念“bore”多,或者有一段它真的是接近“bo re”这个音,因而今天念“ban ruo”也未尝不可。
大乘空宗的代表性经典是《般若经》。而《般若经》是一个大家族,里边有很多经,比如玄奘法师所译的《大般若经》就有600卷之多,篇幅很大,但是其他还有好多种篇幅比较小的《般若经》,称为小本《般若》。那么在小本《般若》当中,影响力最大的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金刚经》和《心经》。
对佛教文化比较感兴趣的朋友,大部分是能背诵《心经》的。因为它才200来个字,当然它有很多不同的译本,我们要在讲《心经》的时候为大家详细的讲述。
很多朋友对《金刚经》也是相当熟悉的。这两部经确实是大乘空宗般若类经典里最具代表性的两部,像玄奘大师翻的《大般若经》600卷,大则大矣。但是它篇幅太大了,所以反而就不怎么流行。
般若类经典的核心思想就是空。大家一定要注意,佛教里边讲的空,并不是说他的意思是一无所有。佛经里边讲的空是以缘起说空。刚开始接触佛教文化的朋友,可能会觉得专有名词很难理解。
什么叫缘起说空呢?就是大乘佛教的空宗认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条件的产物。缘就是条件的意思。它既然是条件的产物,它的产生出现都要有各种各样的条件。那么条件如果变化了,它也会发生变化。条件如果消亡了,它也会消亡。
从这个角度去理解,那么世间的一切事物,当然就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不停变化的过程,因此它没有自性,无自性,就是空,是这样的一个意思。而《金刚经》和《心经》作为《般若经》的缩编本是浓缩了它的精华的,它的核心思想就正是缘起性空。
那为什么要选两部,选《金刚经》和《心经》呢?它们不都是讲缘起性空的吗?对的,这是它们的共同点。然而《金刚经》和《心经》又有不同。它们讲缘起性空的讲法不同,它们来揭示缘起性空这个重要的佛学理论的方式不同。
有学者讲它分为两类两个方法,一个叫对外扫相,一个叫对内破执。相就是空相,相貌的相,执就是执着的执。《金刚经》就是对外扫相这一路的。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金刚经》的一个偈子,也就是佛教有这样句子,一般有五字一句五字一句的这样的偈子。《金刚经》里边非常有名的偈子就是: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所有世间万物,就像梦幻像泡影,又像朝露,又像天空的闪电,瞬间它会改变的,甚至会消失的,所以应作如是观,应该这样来观察。
而对内破执,我们就可以举《心经》里边大家耳熟能详的句子了。《心经》讲: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它是对外破五蕴生,以心无挂碍,来破心执。什么叫挂碍?就是你心里有执着,你心里有放不下的东西,这叫挂碍。所以这两部经典是大乘空宗代表性经典,般若类的浓缩,它们的精华。《金刚经》讲的是对外扫相一路,《心经》讲的是对内破执一路,所以佛教十三经里边既选《心经》,又选了《金刚经》。
我们这讲的是空宗,那么空宗和有宗有什么区别呢?在否定境外法,也就是否定这些万事万物的客观性的方面,有宗空宗没什么分歧,是一样的。只不过有宗虽然主张外境非有,也就是外面的事情不是有,但是他同时认为内识非无。从内部的角度来讲“识”这个字很难翻译,我们在后面会跟大家讲到不同经典的时候进行一些详细的阐释。
意识、心识、神识,这样的一种“识”,有宗认为是有的,不是没有。所以它叫有宗。所以它的口号是“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认为外界的一切都是内识的反应。
其实在印度佛教当中,有宗一直比空宗影响要大。但是在中国佛教史上,空宗的影响压过了有宗的影响。在中国有宗的代表性学说就是玄奘、窥基创立的法相唯识宗。这个宗呢,后来因为它太印度化,太繁复,分析得非常非常的细致,当然也有一些它在融入中国人的意识,不像空宗融得那么好,反而没有空宗的影响大,但是它依然很重要。所以在我们所依据的这一部《佛教十三经》里边,就选入了《解深密经》。《解深密经》就是对唯识宗影响较大的。
天台宗是中国的一个佛教宗派,说中国佛教的主流并不在纯粹的空宗,或者有宗,而是在大乘佛教的基本精神和中国传统文化交融而形成的一种思想。这种思想叫妙有。奇妙的妙,有无的有。那么弘扬这种妙有思想的就是智者大师创建的天台宗。而天台宗的立宗,也就是开宗立派的根本经典,就是《法华经》,所以在《佛教十三经》里边,也选了《法华经》,或者叫《妙法莲华经》。
那么《佛教十三经》为什么还选了其他那些经典呢?我留待下一讲,为您进行介绍。
感谢您的垂听。
欢迎加入《钱文忠讲佛教十三经》官方社群,分享你的听课感受,与佛友们读经、抄经打卡学习,学佛路上不孤单。【添加课程小助手:xptmemeda,回复“学佛”进入学习交流群】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蒙GW清风 回复 @冬之雪_d0: 开经偈,武则天说的,一直传承到今天,传颂最广的开经偈,目前没有人能超越的
购买成功了可还是不让听,(为什么
钱文忠 回复 @半亩元: 小助手:请用购买课程的账号进行登录购买。
干嘛要说钱呢?这是否违背了佛教的本意?是普度众生。还是只度有钱人。
顽主_nr 回复 @杭州华燕平: 西游记如来说: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
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如同魔业。 没有了灵魂的讲经,佛法不只是文学著述,这样讲欠妥当,怕误人子弟。建议钱老师可以反复读下《劝发菩提心文》。 其他想学正法了解佛法的不建议通过大经大论来学习,无上胜深微妙法,一般根器是读不懂的,读懂了也非佛法的真相。可以通过读索达吉堪布,希阿荣堪布等等这些真正法师的讲经说法来了解。 评论内容或许会让人产生不悦,表述不妥之处请多包含,本人之前也同大家一样的方法了解佛经,后来偶遇正法,才觉得这样讲经实为不妥,请钱老师三思。
佛学和佛法是两码事,再说以佛经讲解收费,又如佛身血,不太合适。佛法历代传法都是免费,这样收费已经失去传法效应,佛身血因果是很大的。
18606612jsg 回复 @打小就很吊: 出佛身血
从知识付费角度,钱教授收取知识回报无可厚非。而从弘法角度,且收不低的价格,难免给自己的心性蒙垢。个人建议,平台听众者居多信佛,也认同钱教授的讲解有所裨益。建议钱教授和平台经营者从结善缘本性,象征性收取费用。费用标准最好别超过50元,薄利多销,吸引更多听众。
是熠熳呀_ 回复 @富仁228: 官方应该也收钱的阿
佛教的真正源头是中国。一切法,一切宇宙真理,一切自然。源于易经。一阴一阳之谓道。
冷静静静_ 回复 @清净心198: 佛教源头在中国的话,还用玄奘法师不远万里去天竺国求经请法吗?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一念悟时,皆可成佛,参禅悟道,顿悟人生。
钱文忠 回复 @听友187895409: 小助手:VIP可以畅听《钱文忠说佛》,佛教十三经需要单独购买。
讲经竟然要收钱…
购买以后可是永久免费听了
钱文忠 回复 @和宝贝一起成长_it: 小助手:一次购买整张专辑就可以永久收听。课程持续每周一三五更新,至20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