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叁调而应,利道而动—调动耳眼心

52.叁调而应,利道而动—调动耳眼心

00:00
11:50

喜马拉雅的朋友,您好!我是兰彦岭。

每个人都有嘴,长个嘴干嘛用?两个功用。一是吃饭,二是说话。而要想吃好饭,必须说好话。除了哑巴,每个人都可以说话,但不是每个人都会说话。会说话的人把话说出去能达成结果,创造价值。不会说话的人出口伤人,祸从口入。真所谓“吉凶大命系焉”所以,说话绝对是个技术活,更是一门艺术。说话需要耳朵、嘴巴和心协调运作,这一讲我们就跟着鬼谷先生,学学这三者该怎么样的完美配合!


鬼谷子在《捭阖》篇里说“口乃心之门户”,是“谋之本,说之法”,即谋略之根本,游说之大法。所以,说话蕴藏着大智慧。那么,说话中最大的智慧是什么呢?就是“权衡”二字。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说:“不要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凡事必须三思而行。”在开口之前,你要经过眼睛看,耳朵听,察言观色而获取大量相关的信息,然后再经过内心的思虑和考量,权衡其中的利弊,选好说话的时机,想好该说什么话,怎么说,从而确保自己张口闭口都合乎捭阖之道。


关于这一点,鬼谷子说:“故口者,几关也,所以关闭情意也。”意思就是,口是人体用来言谈的机关,如同拴好门闩一样,是用来宣布或封锁情意的器官。在这里,他强调了口对人体的重要性,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就好像你家的房门没关紧就去上班一样危险。别人偷走你内心的实情犹如探囊取物一样容易。如果客人和好朋友来了,该开门的时候不开也不行,这会显得太不近人情了。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口”这个机关的作用呢?


鬼谷子说:“耳目者,心之佐助也,所以窥间见奸邪。故曰参调而应,利道而动。”

意思是说,耳目是心的辅佐,是用来探知、察知事物的矛盾,发现奸邪之人或邪恶之事。所以说,耳朵、眼睛、心三者要协调呼应,事情就会顺着有利的方向发展。在这里,鬼谷子特别强调了耳朵、眼睛和心要密切配合,这三者决定了你说的话是得体还是失言。


我们看聪明的“聪”是怎么写的?繁体的写法是“聰”,一半是耳,是告诉我们要懂得倾听,才能获知实情;另一半是囱门的“囟”和心,囱在古代为窗的本字,天窗之义。天窗意味着光线明亮,眼睛要看的清。下面的“心”即心里想得明白,说话做事前要懂得用心思考和权衡,这样才是聪明之道。


在简体字中,“聪”的意思更加明确,一半是耳,说明倾听是聪明人的必修课,占了50%的分量;另一半上面的两点代表人的两只眼睛,要懂得明察四方;中间一个口,下面一个心,说明说话必须经过耳朵听、眼睛看、心里想,然后才能说出口。老子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什么叫聪明?耳朵、眼睛、心,这三者与口保持统一,这样才合乎“守中”之道,才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聪明人”。关于聪明,鬼谷子及各位圣贤早就下了定论,中国文字里也藏有相应的密码,千万不要被某些作奸犯科、弄虚作假的小伎俩给误导了,这绝不叫聪明。如果非称其为“聪明”,那也只能是“小聪明”,迟早“聪明反被聪明误”。


耳、目、心三者合一,不仅是说话的大智慧,更是成功的大学问。南朝陶弘景在解读鬼谷子时说:“耳、目、心三者调和而相感应。则动必成功,吉,无不利。其所无则以顺道而动,故曰参调而应,利道而动也。”一个人做到了耳、目、心三者合一,可以助你吉利亨通、马到成功。不管是做官、经商还是处理日常事务,都是屡用不爽的法宝。


举个例子,古时候,有个县令是远近闻名的断案高手,不管多棘手的案子他都能找到破解之法。一天,两个人厮打着来到县衙,口里说着“是我的、是我的”,这到底怎么回事?原来这两个人为争一匹绢布打起来。他们两个都说这绢布是自己的,然而到底是谁的呢?两个人谁说的是实话呢?县令让他们各自陈述,自己在一边仔细听着,同时在心里反复琢磨着,在思忖着。等他们二人说完,这名县令给出了解决之道:“既然你们都说是自己的,那干脆把绢布从中间剪开,你们一人一半,这样不是很好吗?”就这样,绢布一分为二,两人各自拿着一半的绢布回家了。


不过,故事还没结束,如果这样,还算什么断案高手,分明是昏庸无能嘛?接下来,县令派密探说:“你们去监视这两个人回家以后的一举一动。伤心叹气的那个才是绢布的主人,心花怒放的那个必是诓骗之人,立即抓捕!”密探们前去监视,果然发现一个人叹气,因为自己的布一半分给别人了,另一个人得意洋洋,他们就抓了得意的这个人。经过审讯,这个人果然是贪婪奸诈之人。


这个故事里的县令就是一个真正的聪明人。他懂得运用鬼谷子的“耳、目、心”互相调和的智慧来断案,先是听,接下来用心分析和权衡,设下一个巧妙的圈套,让坏人无意中钻进去,然后再通过密探的监视,最后“窥间见奸邪”,从而让奸人伏法、正人昭雪。如果你是一名管理者,也要懂得运用耳、目、心调和统一的智慧,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心明如镜,这样才能把内部管理得滴水不漏,没有任何能够弄虚作假欺瞒你。为什么我们在说话的时候要充分调动耳、眼、心的功能?


鬼谷子说:“故繁言而不乱,翱翔而不迷,变易而不危者,观要得理。”

意思就是,言辞繁多而思路不乱;思绪飞扬而不迷失方向;情况多变,而不发生危机,关键在于能够发现事物的要旨并能把握其规律。在生活中,形势变化就像走马灯一样,如果我们不能明察其中的规律,就会陷入一团迷雾。之所以发挥耳、眼、心的作用,就是为了“观要得理”,把握暗藏的本质和规律。


这就是鬼谷子所说的:“参调而应,利道而动。”如此一来,你跟别人交谈,即使滔滔不绝三天三夜也不会混乱,更不会言多必失——因为你所要说的信息已提前经过耳、眼、心的审察和权衡,一切都围绕核心要旨进行,就像风筝飞得再高再远,牵制它的一根丝线始终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正是有“耳、眼、心”这三个好帮手呼应调动,我们才能自由自在地说话和做事,从而达到一种“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好的,我们这一讲就分享到这里,谢谢聆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3BI8BJCRYnBkpXJfBfYF

    听得懂!非常好👍

    兰彦岭工作室 回复 @3BI8BJCRYnBkpXJfBfYF: 您好 欢迎加老师线上群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