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6.外在营求终短暂,寻回本真证永恒

066.外在*************

00:00
10:06


第三十三章 尽己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在红尘中的贪嗔痴爱、名利恩爱,到生命的终点时,我们能够带走什么?若不懂得寻找自己的、我们身心性命的根本,哪怕就是像秦始皇那样再大的功业、再伟大的成就,终成嗟叹而已。


三十三章尽己: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道人的是非,我们称为,有智慧的。而明白自己的是非,明白自己的无明的本真,这样称为是的。这个意思是,自知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我们人不能够只有知人。


第二十七章里面是这样说:虽智大迷。不要智,不要明,不要太明。而二十章是说:众人昭昭,我独若昏;众人察察,我独闷闷。那要不要太聪明?那也是不要太聪明。俗语说,大智若愚,那要不要你太聪明?也不要太聪明。


而这一章却说,不止要有知人,而且要有自知。这就是矛盾,看起来似乎前后矛盾,但实际上是指体用的不同层面。不能在身中体证气的无名无相,那也表示无法分辨情识对你的污染的一个侵袭。你必须要对内在的气,它的无名无相到底它的本真是什么,你必须分辨得清楚。而后情识来袭的时候到底是什么样子,你也才有办法分辨清楚。


本原看不清,也是代表情识根本看不清,它长什么样子无法对比。能够反观心性清真本貌的人,一有情识入心便能清楚分辨,内心一有妄缘的攀附,嘀嘀咕咕产生这个产生那个,便能立即地觉知,这个叫做自知者明


要先从自知开始。能看清自己的污染才能看清别人的污染,自己的污染什么样子,每次来的时候都会有什么样子、什么感觉、什么动作、什么语言、什么表情,都知道。能够看清自己的污染和是非,才能够知道别人的污染和是非。因此,知人必须是由自知才开始的,这个叫作知人者智


知人的智,建筑在自知的明上面的,因为显然是重要得多了。能够掌握心性浑噩无知的清真本貌,才能够检验自己,也才能够去检验别人,才能够去教导别人。你不能检验别人你如何教导别人,你看不清他现在的内心是什么,你如何去引导他走入一个正确的方向,就没有办法。因此能够掌握你的心性浑噩面貌,检验自己去检验别人,进而能够明辨内内外外一切的是非,这叫明智


因此,常保昏昏闷闷是为了观照你的体、你的本性的纯真的体来说的,而知人自知是为了达用的,这个本身并无矛盾。我先知道它的体是浑噩无知的,是无名无相的,是这么样清真畅然的。而后情绪开始产生变化,情识开始产生变化,它又是怎么变化,我可以看到别人发生什么,我可以知道他的内心是如何,这是讲它的用。


但它这个用从哪里开始呢?从昏昏闷闷,从这里开始的,从大智若愚开始的。你能不能说当一个人事的局面发生的时候,他还大智若愚,一问三不知,那是不行的。那个愚就是愚,不叫大智,彻底的愚。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能够胜过别人的可以称为有力,能够胜过自己的,胜过自己种种名相的污染,才是真正的一个强。意思是,有力比较好还是强比较好?能胜过自己比较好。真正强者是胜过自己不是胜过别人,胜过别人只能称有力!这是告诉我们,真正巨大的威胁力量是发生在自己的内在,战胜自己才真强。


因此不断地往内观照、往内练习才是智者的要务。不要急着降服别人,你先了解自己,任何阶段都是这样。不管你修三年修五年走进多少道场都一样,开始反观自己,不管你现在什么名份什么地位、担任道场多少职务,开始往内观照,任何时间都这样。因为真正威胁的大的力量在哪里呀?在内。


知足者富。知道自己早已俱足一切的人是最富有的。这句话是告诉我们,说修行这件事情,它是外求还是内求?内求的。知足者富,在里面已经俱足了一切所有修行所必须的配备,都在里面了。


强行者有志。能够勉励行道的,称为有志气的人。这个话是告诉我们说,修行一开始,必要能够忍受那一丁点的勉强才能够渐渐达于自然,并非一蹴可及的。每一个人在修行之初就会说,我不喜欢这样,我崇尚自然,我不要有这种约束,我感觉我会有罣碍,大家都会这样讲。那是不了解,那是无志、没有志气的人说的话。


强行者有志勉励的去奉行一个应该做的事,虽然我感觉到不符合我放荡的习惯,不符合我那个潇洒自由的习惯,但是我应该这样做,那是有志气的人说的话。


《论语》说: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乎。不必勉强就能做得很好的事,孔子说只有一件事,哪一件事?双亲死亡自己会哀伤,只有这件事做得很好。除了这件事情以外,意思是说要不要勉强?要勉强,不勉强做不来的。凡事的成功都始于一点勉强,也始于一股志气的鼓舞,想要修行却不愿忍受一丁点的不适应,这个是没有好好扩充自己的志气的结果。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不失了立身的根本才能长久,找到了那个根本,即使是色身死了,灵性也超然不灭,这个才称为有寿。谚语有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若不懂得寻找我们自己身心性命的根本,再大的功业、再伟大的成就,终成嗟叹而已。我们在世俗上我们能够有多少成就、能够多久啊?眼一晃,生命已经快到了终点,我们能够带走什么东西?当我们的身心性命毁了的时候,我们的功业要建筑在什么东西上面?没有,它丝毫没有办法建筑,一个都带不走的。


《齐物论》的这一段:一受其成形,人出生之后,不忘以待尽,还没死,可是混吃等死,不忘,但还是等着死而已。与物相刃相靡,中间过程我们做什么事,贪嗔痴爱,在红尘里面,为了我们的名利恩爱,滚来滚去,与物相迷,相刃想杀,互相都倒了,那个名利也倒了,人也倒了。


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没有办法止住!他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一直还是往名利恩爱一直冲,反正我停不住,叫你停一下,两三天来看看自己,我没有空,我没有办法,停两三天也没有办法。不亦悲乎!你看,悲不悲哀?


我们一出生我们有很高的智慧,我们有很圆满的本相,我们等着干嘛?“不忘以待尽”,我们等着跟万物“相靡相刃。我们没有走上一条应该走的道路,我们没有为我们的本性尽上一点力量。我们都说我们还很忙,我们说我等儿孙长大,我等我的事业安排好了,我等公司稍微稳固。可是有没有一天稳固?那个王永庆算不算稳固?到了九十岁才算稳固,但时间也都混过了。


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这是每一个人都可以看得到的,一生里面做了多少事情、多少努力,然后疲役不堪,可是没有一件是带得走的,所以叫不见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身心俱疲,不知道死了之后往那里去?可不哀哉!这不是人生最悲哀吗?


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说我们的形体腐朽了,我们的心也跟着慌了,我们没有一个定向,我们没有一个归宿,我们没有一个安全感,没有一个永久的归根,这不是很悲哀的事情吗?这个就是我们众生。


死而不亡者寿。圣人能够死而不亡,我们能够不寿,我们没有办法像圣人一样的。本章的用意是教人放下外在的短暂的追求,反求诸己,寻回永恒的本真。自古以来,好于强占的人所仗势的无非是这两项。我比你强我比你聪明,我比你有办法。能够智慧,能够料事如神,料敌如神,有能力可以百战百胜,所贪求的不外是什么呢?国家富强、强大,掌握国家大权的人不外是这样吗?所求的是他的功业能够永远长久。


然而,凭恃一己的智和利,又有几个人能够成功而又长久,你想想看,秦始皇够长久吗?他的万里长城也不是他在享受的!他筑万里长城就是希望很长久,然后又派了人去海外求仙丹,真的希望很长久,可他所做的事情跟长久、死而不亡者寿有关吗?是毫无关系的。所以不如反求诸己,能自知、自胜,能够死而不亡。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爱吃素的使者

    能够胜过别人只能称有力,只有胜过自己的才是真正的强。这句话让我很受启发。

  • 言观观言

    感恩!20210125

    言观观言 回复 @言观观言: 感谢讲师!20211005再来一遍

  • 笨笨的素素

    任何阶段,任何时间都是这样,最重要的是先反观自己!

  • 立平_LP

    感恩遇见讲师!🙏

  • 听友500673327

    感恩讲师传道受业解惑!!!

  • 潇凡666

    看起来矛盾,其实是体用的不同层面。检验自己,检验别人,不能只知人,从知己开始~

  • 听与道

    凡事的成功都始于一点勉强,也始于一股志气的鼓舞。

  • 冒牌孤独

    感恩!

  • 听友409075971

    感恩

  • 1356785ifxs

    感恩

您访问的内容已下架,将为您查找相关内容
5秒后将为您自动跳转
立即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