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身中的造化之理

041.身中*****

00:00
22:30


本性有一个自然往复的道理,能够跟感受若即若离,不再有任何贪嗔罣碍的时候,就可以开启内在生生不息的造化机制。在造化推进的过程中,内在的“物”不可胜数,懂得各归其根,将不属于你的通通还掉,就能让本性里应当发生的一切都具足地发生。

第十六章 复命

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归其根

吾以观其复,自然循环生灭的现象,它就是性的作用,性自然有一个循环的作用。好比说:如果我们盘腿而坐,血液循环比较不好,那刚开始你的腿会慢慢变很麻,对不对?越来越麻、越来越麻,然后非常非常的热,热到了极点, 里面就很像子弹打来打去。


然后你都不管它,它待会很冰很冰,你会很怕,是不是?快死了!然后你都不管它,待会它又很热很热,然后又很麻很麻,它就这样一直循环。它有一个自然的循环生灭现象这个是来自于内在有一个本性的作用。性的妙用不好说,我们从现象来观察它、来体验它。


这段是说,能够静观其内外万物的自然作用,外面跟它若即若离,不跟着它走,发生什么就看着它发生;里面不论什么感受兴起,什么感受灭去,不论如何周转,不论造化如何大进,不论产生什么样玄奇玄妙的感受,它有一个自然往复的道理。面对这一些内外之物的自然作用而不动二心,这个便是启动内在本性造化的基础。


要有这样的知见:不论感受怎么动,不论外物怎么动,当我们静静的、虚极静笃的时候,为了就是启开这个生生不息的身内的造化机制


那如何启动呢?就是在内外任何变动的情况下不动“二心”。“二心”就是对待的心、贪嗔的心。不要贪、不要嗔、不要讨厌、不要贪恋,那么守久了,内在的造化机制自然发生。所以这个观复,往复循环之理,本性自有的,这就是见性之道。


虚极静笃,正考验着你能不能明心。所谓明心,就是不再被攀附在我们心头上所有的贪嗔念头所捆绑,这一点则考验着我们明心的能耐。而心明了之后,静笃了,阳气慢慢发生,内在的真阳就开始走它的先天的循环的道路。


而这个循环道路能不能精化气、气化神、神还虚,而后炼出来的这一个真精,再进行精化气、气化神、神还虚,再更精粹再精化气、气化神、神还虚......它有一个往复之理。


就像蒸馏水一样,初次蒸馏,然后水化成气,凝结成干净的水,而这个水并非百分之百干净,对不对?再拿回炉子里面来再蒸馏,然后它又遇热又化成气,遇冷又凝结,再下来。是不是比第一次更干净,对吧?就是修炼的过程就好比这样,这就是吾以观其复的往复之道。


而这个“复”,正蕴含着本性生生不息的自动净化机能在内。所以能够观复,即是观照自己的性的造化,不断地往前运行。而能否虚极静笃,则关系于这个往复之道能不能在你的身中发生。


我们看《医学易经》里面这段话:必先于不摇不动处立定脚跟,然后于可动可摇处认斯真。所以修行一开始就像静坐,像蹲马步,静坐就是修行的蹲马步。练功夫蹲马步的目的是为了蹲马步,还是为了以后要能够去打仗?是为了要能够动,在动中要能够很稳,所以才要练这个蹲马步,是不是?


那修行也是一样。修行的静坐就像是练功夫的蹲马步。是为了静坐而静坐,还是为了要动而里面还能够依然保持真静而静?动里面还依然非常非常的虚极静笃!所以说,先于不摇不动处立定脚跟


这就是为什么要提倡静坐的关系,原因就在这里。然后可以在可动可摇处能够认得这个真,什么的真呢?内在还有一个真性的造化在,认得内在的心头气机永远不被贪嗔所捆绑,造化路线永远不改变认斯真


邵尧夫不语禅曰∶请观风急天寒夜,谁是当门定脚人。说谁是有定脚功、定力功夫的人。你看那个风急天寒夜就可以知道,那个考验最大的时候,那个风正强、雨正烈的时候还能安安稳稳的、安处其间的,这个勉强说是一个定力过人的人。在风和日丽的时候可以保持很安静的,一定在风强雨骤的时候也能够安定吗?那是不一定的。


所以从这个修炼之初,为什么要从“虚极静笃”作为他的一个起头,而后以“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作为他的收尾?原因它是划分成两个阶段来说,要让初学的能够入手,必也在虚极静笃处来培养,而当内在工程造化大进的时候,或者是喜怒哀乐并发的时候如何还能够观到他的清真、能够中他的本性的造化的节度,那这要考验“风急天寒夜,谁是当门定脚人”。


看《仙佛合宗》这一段,学生问:如何辨水源清浊?这是我们在谈为什么要虚极静笃,而后才能够“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伍子说:水喻真精,清属先天,浊属后天。源者,精之所由生者,殊不知先天之精欲静极而自动,可谓真药物矣。什么样叫做水源清浊?


他这个是比喻,比喻譬如说我们做馒头,或者做豆浆,那你正在做正在做的时候,然后慢慢加水,你正在磨豆浆是不是要慢慢加水,对吧?那水源如果很清,再开始磨豆子,然后就慢慢加,出来的豆浆是不是很香,对不对?


那如果你的水源不清,不把水源搞定,然后你却把炉子搞得很漂亮,然后把豆子买得也很一流,可是一勺一勺加上去的水却是有怪味的,那这个豆浆做出来呢,就是有怪味的。


现在是把磨豆子正在磨的过程,比喻为我们身中在转,剥阴取阳的造化。把我们的心比喻为正在滴进去的一滴一滴的水,到底干不干净?是在做这个比喻,来问这个水源怎么辨清浊。


那这边谈到先天之精要静极而自动,不是你动的,内在的造化内在的,你只要一直守,守着那个静,虚极静笃,跟感受若即若离,不再有任何贪嗔罣碍的时候,可以欣赏它的自在的时候,阳气自己会生发出来。那个时候所产生的精化气、气化神,把那个结晶比喻为药,治病的药,把它比喻为药,那么这个产出来的药才是真药,而不是假的。


而元神灵觉,即能和合,这是自然的效应,精神如何和合。是谓以觉合觉,随而采取,随而烹炼,不作世缘念想。用工一刻,即长一刻黄芽。黄芽就是丹,阴阳化合的结晶,一丁点一丁点慢慢地累积,就是我们身外法身的基础。


而金丹可就,这个慢慢的修炼内里可以结一个身外法身出来,万劫不坏的。若念想尘缘,拟议习染,而后天之精因之以生,则纯是后天思虑之神所致。此源浊者不可用。


这就是为什么所有修行里面,功夫的部分很少谈,都把它隐藏起来了,都不谈。怎么样炼精化气、气化神的部分都不谈;如何转动、炼阴阳和合不谈;如何采药结丹也不谈。为什么呢?因为水源不清啊!


一个妄想纷纷的人,一个尚玄好奇的人,带着贪跟嗔来做这个定静工夫,等于他加这个豆浆的时候,这个水一滴一滴已经加了墨汁了,一直往里面滴,而那个磨浆机快速地旋转,做出来这个豆浆可以喝吗?可以啦,是有怪味道的。


说他有造化吗?有的,但不是我们所想要的,不是天地之正,不是我们所想要的,所以这个炼成妖炼成魔的是不是也炼来的?也是炼来的。当时也是像这个磨浆机这样一直磨一直磨,磨出来的结果,还有磨歪的,天仙、地仙、鬼仙、人仙,在天界之道而不入圣流的,这些也是磨歪的。


为什么会歪呢?因为念想尘缘,拟议习染,贪这个,嗔那个,这个干扰那个干扰,当我们心在奔驰的时候,我们的气就跟着在动,在后天八卦的规则里面正在跑,而我们妄想、导引、造作,去助长我们的,就是那个磨浆机正快速用你的力量正快速地在运转,这出来的结果都不是圣贤所想要的,所以说“水源浊者不可用”。


以其真炁不足,不产黄芽,而生死可必者也!这就是修成天仙、人仙、地仙、鬼仙之类,还是仙,也可以灵通,也可以预知未来,但是离开了炁,他就死。这就是他有他的炁数的枷锁。这边就是在谈为什么要先“致虚极,守静笃”,而后再来谈“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然而在丹经道书里面,偶尔你会看到一些记载一些“万物并作以观其复”的道理。如何产圣胎?如何产一个仙童?如何炼丹?如何还本返原?如何剥阴取阳等等。偶尔你会看到这个一鳞一爪的只字片言的记载,可是却很难拼凑。原因在于,要拼凑这些东西,就要等待一个什么呢?等待一个“虚极静笃”


那虚极静笃在哪里有谈呢?《金刚经》就是,《心经》就是,《中庸》的发而中节就是。这个孔子的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这个就是,全部都是一个同样的道理。只不过我们后世的人妄分宗派,所以引发了很多不必要的争议。


再往下看: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夫物芸芸”这个“物”,就是造化,是你修炼的功程,也可以说是内在的感受,也可以说是攀附的心思,这些通通都可以称为物。物不一定是指外面的东西,胸中无物,有没有?不是椅子桌子跑到胸中来,胸中里面的思虑、胸中里面的想法、胸中里面的情感,还包含我们的修行过程中所有的造化。


“芸芸”是生生不息的意思,多到不可胜数,叫“夫物芸芸”。“各归其根”这个“根”是本然应有的去处,叫做根。本然应有的变化、本然应有的造化、本然应有的感受、本然应有的清真,这些都是根。


归根就是什么呢?归到你的本性里,在你的本性里应当发生的一切都俱足,不应当发生的一切通通不存在,就是所谓的归根。


归根就是还,还给你的还。将光明还给太阳,还给它,那是属于它的,将黑暗还给黑夜,将身体各部位的感受还给各部位,脚的麻还给脚去承受,不要让它演变成非得要你的心来承受,对不对?


这个胸膛的热还给胸膛,就让它热,不要让它变成愤怒,不要让它变成哀伤,还给它,就是归根。将你自在地还给心,将后天的造化把它通通还给先天,因为它不属于后天,它自有一个先天的机制在内,这个就是归根。


楞严经》说佛陀告诉阿难,说:阿难,汝看此诸变化相,吾今各还本所因处。明还日轮,为什么明要还给日轮呢?明应属日,它本来属日,故还给日。暗还黑夜,把这个暗还给谁?还给晚上。暗是属于晚上的,白天它是不在的,它应该呆在晚上。


通还户牖,通畅还给门户,那是让你进出的地方,通畅的地方,不要还给墙壁,对不对?墙壁不是通畅的地方。壅还墙宇,阻塞的地方还给谁?还给那个墙壁吧,那个墙壁不通的地方,把不通就还给墙壁,把通的还给窗户,还给那个出入的门。


缘还分别,尘缘的心、分别的心。顽虚还空,郁孛还尘,这个郁孛就是昏暗,脏、污垢还给尘。清明还霁,非常明亮,还给那个明亮的天,清明还霁。诸可还者,自然非汝,说可以还的,就表示不属于你的,对吧?那就还给他们吧,不属于你的。


不汝还者,非汝而谁?一直还,还到不能还了,他竟然还存在,那不是你那是谁?那就是你!为什么谈归根?就是还。不该属于你的通通还掉。那这是在比喻什么东西?是比喻你静观的时候、回观返照的时候,你这里紧,松松看,松得掉的就是还它,一直松一直松,松到它竟然还一坨的,那是谁的?你现在应该发生的,你就让它在


这样了解意思吗?可以还的就还掉,你检验,我现在攀附的一个贪念一个嗔念在气机上;检验,气本来没有意义,一直还一直还,还到真的最后只剩下气机清真,往复的循环的。还给它,不要让它存在不应该在的地方,物物都归根。


我们看《性命圭旨》这一段:参同契曰: 耳目口三宝,闭塞勿发通。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说把往外的心思通通抓回来,妄动的东西,你既然没有办法在动中静,那先让他先不要动,这样总可以吧?所以耳目口三宝,闭起来,我们往内来,而我们的真知、我们的真性就好像在深潭里面游动一样,它已经展开自我的规则。


一个这么大的鱼、这么大的龙就应该待这么大的水,对不对?就要让它在里面自由地悠游,不是死在里面,在里面自由地悠游。好像潭水包容那个龙、包容那个鱼。那我们在闭上眼睛往内觉观的时候,是不是也很像这样呀?把身体想像成潭,里面有没有龙?有啊!那就是气,那是感受,那是能量,它有没有自在循环的道理?有的,这是“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守着我们本性的规则。


其法是以眼观眼,以耳听耳,以鼻调鼻,以口缄口。就是该眼睛的还给眼睛,眼睛看只是眼睛看,不要变成你的贪嗔好恶。以耳听,听到什么就是只剩下那个声音,不要再进入你的心田又变成贪嗔好恶,还给它。


声音的还给耳朵,光线的还给眼睛,黄庭的共振还给黄庭去承受,只还给一个频率一个共振,其他的通通还掉,不要再另外加东西。潜藏飞跃在正一心。这就是要定静我们的一心,让它那么样的精纯、纯粹的道理就在这里。


则外无声色臭味之牵,内无意必固我之累。自然方寸虚明,万缘澄寂,而我本来赤子怡怡然安处其中矣。你本来的赤子之心怡怡然非常自在的,因为该还的都还了,你已经不再受到任何的拘累了。


这一段说,本来赤子怡怡然安处其中,我们的本心本性就是发现的时候,我们的气机正盎然,造化正激昂快速地前进。这一段是在鼓励虚极静笃、万物并作,以观其复,是在鼓励我们学子要常常静坐,待真阳之发生,才能检验说到底我的本心本性为何?我的功程造化为何?风强雨骤的时候我立定脚跟的这个定力到底是为何?


修真捷径》有这一段:太上有云: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就是我们现在谈的这一段,所以静坐时间要长、要久。静而又静,虚而又虚,乃静于刚健中正,纯粹天良。


易经》里面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自然的刚健不息在我们身体里面也有一个,要让它自己发动,叫自强不息,生生不息的。那这些都有待于我们的静坐时间要长要久。


所以为什么我们总是劝初学起码静坐一定得一个小时,起码一个小时、一个半小时,能够两个小时差不多完成一丹是刚刚好。那如果不行呢,一个小时、一个半小时。初学可以以三十分钟作为开始,第一天三十分钟,第二天一个小时,我们就决定这样做。


没有说第一天三十分钟,第二天三十三分钟的,这样要坐到什么时候?第一天三十分钟,第二天我们就一个小时,第三天就一个半小时,我们就这样做。为什么要这样长要这样久呢?因为虚极静笃已经用掉了你二十分了,对吧?


再来,这个万物要并作、真阳要发生,然后你的心意又会微动,这中间再虚极静笃还要一段时间,而后它不断地循环往复都是那些感受,造化正在推进,而后你还要再跟这些感受自由地相处,丝毫不给它紊乱不给它干涉,让它一丹一丹黄芽慢慢产,而后化为甘露落入黄庭,这需不需要时间?这都需要时间的。这是这段话的主要意思。


为什么要虚极静笃呢?我们看《南华经》里面天地这一段:黄帝游乎赤水之北,他到外面去游玩。登乎昆仑之丘而南望,到很深很深的山,然后看尽了所有好的风景。还归遗其玄珠,一个最重要最宝贵的珠给掉了。


使智索之而不得,叫一个最有聪明智慧的人去找去找,找不到,找了半天总找不到。这是一个寓言下的名字,不一定真有这个人。


使离朱索之而不得,离朱是古来最明察秋毫之末的人,眼睛最为锐利的人,百米之外看秋毫之末,厉不厉害?非常厉害,叫他去找,眼睛这么锐利找不到。


使吃诟索之而不得,这个最聪明的也找不到,最明察的也找不到,最能够辩驳是非的他也找不到。


乃使象罔,最后找象罔去找,象罔去找,找到了。象罔得之。皇帝曰:异哉,说奇哉奇哉。象罔乃可以得之乎?象罔就是浑噩无知的一个人,他没什么智慧,也没什么知识,找他去找,竟然给找到了。


这在讲什么意思?这只是一个寓言,寓言什么呢?说你现在要找的你的本心本性,把它比喻为一个最珍贵的玄珠来讲,或者是你要炼的这个丹把它比喻为最珍贵的玄珠来讲,你要用你的聪明锐利去找,找得到吗?你找不到。


因为你分别越明,你内在后天的气越强,先天的气就越弱。你的阴气越强,阳气越弱,你怎么采得到?永远也采不到。你越是明察秋毫,你越是明辨是非,对待越强,然后这股真阳离你越远。


找得到吗?找不到,必使象罔象罔就是所有的相通通离了,所有的相通通灭了,离一切相,用这样的人去找,才找得到。所以这边为什么谈虚极静笃呢?因为没有虚极静笃,没有达到象罔,黄芽不可得矣!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言观观言

    感恩!20210123

    言观观言 回复 @言观观言: 202104191609

  • ellen128

    虚极静笃考验着能否明心,关系着造化工程的能否发生。

  • 果有果爱Peter

    感恩老师的解读,开了一扇读道德经的大门

  • 青青毛豆

    原来要用不二的心,也就是没有对待没有贪嗔的心才能启动内在的造化~ 而且要用上归根的办法,把各部位的感觉归还给各部位 静坐时间要长,2小时刚刚好

  • 罘小白

    眼睛看只是眼睛看,耳朵听到什么就是只剩下那个声音…不要入心变成贪嗔好恶…

  • 笨笨的素素

    静坐就是修行的蹲马步。 静坐真是体察“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的好时机,麻~热~像子弹打来打去(我感觉是抽动呢,要再体会一下)~冰~热

  • 暖aaaa

    在静坐中体验“万物并做,吾以观其复”

  • 罘小白

    明还日轮,暗还黑夜,郁孛还尘,清明还霁,缘还分别,自在还心… 各归其根

  • 1569375orjm

    沉淀一段时间再来听,进一步认识到讲师的国学功底的深厚!遇到讲师是我们的幸运,感恩讲师精准的讲解🙏🙏🙏

  • 綗綗有神

    3,闭

您访问的内容已下架,将为您查找相关内容
5秒后将为您自动跳转
立即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