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如何通过提问让下属更关注行动

13.如何通过提问让下属更关注行动

00:00
09:47

image.png

你好,我是老光,欢迎来到我的《职场说服课》。


节课开始,我们进入第4个篇章——说服结构。前面我已经解释过了,这是最重要也是最需要学得扎实的技能。


今天这节课的主题是:如何通过提问让下属更关注行动。这当中有两个关键词,一是下属,二是提问。


说服下属,这种说法很多管理者觉得太多余了,他都是我的下属了,我还需要说服吗?我直接指挥要求就可以了。

   

对60后或70后来说,他们至今相信“官大一级压死人”,而对90后来说,即使官大三级,也很难再让他们从心里面完全信服你。所以,操控式的方式对于90后已经很难凑效了。   

   

第二个关键词——提问,这是这节课要讲的重点。  

  

从职权的角度,作为上级,你可以直接以下达任务的方式要求下属做事情,但往往就是这种思维惯性,容易让你的问题变成追究和质问,而无法引导下属关注下一步的行动,这样很容易造成下属的逆反心理,不利于你的管理。而好的提问的方法,就可以帮你在这个层面做出很好的改善。

   

你也许会说,我现在还不是一名管理者,这节课是不是就不用听了?在我看来,即使你现在是一名员工,学会提问依然可以帮你在不经意间,收获惊喜。   

   

(一)习惯于追究  

   

职场当中,我们经常听到如下问题:


为什么你没有按计划实现目标?


为什么桌子这么乱?


事情为什么会这样?


谁该为此事负责?   

   

这些话,一听就是上下级之间的交流,每当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很习惯地问why或who,因为从小老师就教我们,有问题的时候,要先分析问题,找出原因。而分析原因,最直接的提问方式就是why。

   

   

可是你发现了吗?

   

上学的时候,我们可以问why,因为那些问题的原因是确定性的,比如你期中考得不好,一定就是因为哪个章节的知识学得不够扎实,这个原因很确定。把这个章节找出来,并且查缺补漏,就能解决问题。

   

而现实的工作和生活中,问题的原因是不确定且复杂的,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依然习惯性地问why和who,你可能只会得到一些似是而非的原因。

   

   

这样不仅没有引导团队成员关注下一步的行动,反而在做相反的事情,分散了大家的精力  

   

一旦你问why,这就叫追究,而人的大脑,面对追究,会有压力,进而,最习惯的反应不是找到真实的原因,而是做好自我保护。人们会回答一个让自己受伤最小的答案,而并非真实的答案。   

   

比如:

   

你问“为什么迟到?”

   

你几乎都能想得到,你得到的答案十有八九就是堵车。  

   

你问孩子,“为什么和同学打架?”   


你几乎能料到,他回答的会是:“他先打我;他先骂我;他拿我的书不还给我。” 

   

这些都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因为已经过去,而且无法证实,于是,被人们拿来当成一时的借口。

   

大脑的本能,是要做好自我保护。这本身没错。错就错在于,你问了一个错问题。 

   

(二)没有问题,只有机会,没有过去,只有未来

   

那么怎么才能更好地提问,让下属不觉得我们在追究,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到目标和行动上呢?

   

在这里,我想给你的方法论很简单,但很实用,而且一击即中。这个方法论包含16个字:

   

没有问题,只有机会;没有过去,只有未来。


意思是,不要急着去指出下属的问题,而要把存在的问题看成机会;不要只关注过去发生了什么,而应该把注意力放在未来怎么做上。

   

这个方法要转化成说服的结构,就是:多问how和what,少问why和who。

   

这是一个有别于我们过去习惯的说服方式。 

   

与其问:

   

老张,为什么不能按计划实现目标?   

   

不如问:


老张,接下来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才可能更快地赶上进度?   

   

这么问,有两个好处:

   

一、设定了目标,就是赶上进度。

   

二、不给你找理由和找借口的机会,而是引导你思考这是不是个机会,就是可以做些什么  

   

我们把前面的四个问题都转化一下,你可以边听边体会一下,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与其问:为什么桌子这么乱?

   

不如问:下节课开始,我们怎么分工一下,桌子可以更整齐呢?   

   

与其问:事情为什么会这样?

   

不如问:事已至此,接下来我们可以如何改善呢?      


与其问:谁该为此事负责?

   

不如问:下一次,我们该如何规避这类失误呢?   

   

我在很多场合分享过这个方法,大部分人听完的第一反应是:

   

就是啊,同样一件事情,只是换一种问法,你几乎可以确定,能得到的答案会截然不同。  

   

从得到一堆的理由和借口,变成得到一堆方法和行动方案。   

   

先不论得到的这些方法是否是最好的。至少,因为你问的这个问题,让大家思考的方向完全不同了。   

   

问对问题,才可能得到你要的答案。   

  

今天,如果你是一位管理者,你要组织召开一次会议。   

   

有两种会议主题:

   

第一种,这次会议,我们要讨论一下,为什么员工不积极主动?   

   

你大概可以料到了,这个次会议的氛围会很沉闷,因为你的会议主题,就是让大家只能关注问题本身。   

   

可是如果你换一下:

   

第二种,这次会议,我们要讨论一下,我们做些什么,可以让员工更积极主动?  

   

听完是不是立马有不一样的感觉。这个会议至少会更有建设性一些。   

   

所以,有句话说得挺好的,一个会议的主题,几乎决定一次会议的成败。   

   

(三)生活延展

   

再举一个生活中的小例子。

   

今天你家孩子回家,很失落地说道,“妈妈,今天发了数学考卷,我考了55分,不及格,早上老师批评我了。”   

   

试想一下,孩子说完,你紧接着会问一句什么?

   

我想很多人,会问的问题是:

   

为什么会考不及格呢?   

   

听完这节课,你应该可以觉察到,至少,这不是一个最优的问题。

   

这个问题,不仅让孩子回答的压力变大,他还会会努力地想借口。   

   

你不妨尝试问这样的问题:

   

宝宝,如果下一次考试,我们要争取考70分,你觉得接下来这两个月,我们可以一起做些什么事情?   

   

这个问题中:  

 

一、有目标,如果这个目标一下子定个100分,那会吓到对方,这个目标得是一个踮踮脚尖可以够得着的目标。

   

二、这个问题,在引导对方关注接下来的实现这个目标的行动方案。

   

三、更重要的是,这个问题中,用的不是“你”,而是“我们”,这会给对方一种不一样的感觉,让他觉得你和他在共同面对这个问题。   

   

讲到这,我总结出两个简单的建议:

   

一、把问题的中心词放在动词上,也就是放在行动上。

   

二、问题中,尽可能包含“我”和“我们”,而不是“你,你们,他或他们”。

   

这两个简单的原则,能帮你有效地说服下属更关注未来的行动。


   

(四)总结

   

好了,总结一下这节课。

   

概括起来,就16个字:没有问题,只有机会;没有过去,只有未来。   


要只关注过去发生的问题,而要把存在的问题看成机会;不要只关注过去发生了什么,而应该把注意力放在未来怎么做上。


问how和what,少问why和who。

   

我给你打个比喻,如果有两只小狗,一只小狗叫“问题”,一只小狗叫“机会”,你的时间和精力,就相当于“狗粮”,狗粮(你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你希望哪一个小狗长得更茁壮?   

   

我想很显然是那只叫机会的小狗,那唯一的办法是什么?   

  

唯一的办法就是把有限的狗粮多给那只叫机会的小狗吃,问题自然而然就饿死了。当然,这里的“小狗”和“饿死”,只是一个比喻。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做过一个总结,很形象,八个字:喂养机会,饿死问题。


相信不久的将来,你将成为一位成熟的说服高手。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