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人的行为,总有动机解释【推测动机】

12. 人的行为,总有动机解释【推测动机】

00:00
14:37

人的行为,总有动机解释丨推测动机


本课思维导图:




开头引入:

今天是我们的第12节课,在开始之前,我想出一个谜语。谜面是微信摇一摇,谜底是一个心理学词汇,你能猜到是什么吗?答案是动机。


概念理论:

所谓的动机,其实就是我们去做一件事情,它的驱动力到底是什么?当然满足我们的需求可能就是驱动力之一,比方说我们之所以做出喝水这个行为,是因为我们口渴了。

一般情况下,整个动机的过程会包括这么几个部分,首先是从需要,也就是内部的一种缺乏状态开始的,比如我们寻找食物的这个行为是因为我们身体内能量的缺乏,然后需要会导致内驱力,这个内驱力其实是一种被激发的动机状态,比方说饥饿,就是一种内驱力,继而内驱力就会引发反应,也就是一个或一组的行动,最后推动我们去实现特定的目标。当目标实现之后,这个动机的过程就结束了。

总的来说,关于动机的概念解释这部分可能比较简单,我就不多做介绍了,关于动机我想提的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的动机唤起水平和行为表现之间的关系,是不是动机唤起水平越高,我们的行为表现就越好呢?答案是不一定。

心理学的研究就发现,动机的唤起水平和行为表现之间是一种倒U型的关系,也就是说,中等程度的动机水平,他的行为表现最好,人们在这个状态下,发挥会最出色。举个例子,如果你明天要考试,唤起水平太低的话,你就会感到提不起精神,于是就很难考好,但是如果头唤起水平太高的话,你可能就会过于焦虑,影响正常发挥。

但是这个最佳的动机唤起水平,也并不是固定的,它会因为这个任务难度的变化而变化。对于哪些比较简单的任务,要求的动机水平就要高一些,对于那些复杂的任务,要求的动机水平低一些会比较好,当然,这个高低其实是相对的。比方说,如果是这种短跑比赛的话,相对来说它就比较简单,你只需要尽快跑到终点就行了,所以运动员的动机唤醒水平就需要高一些,但是如果是打高尔夫球这种运动的话,它相对来说就复杂很多,如果运动员的动机唤醒水平很高的话,就往往会出现失误。


内容细化:

我这样讲,是不是觉得有点无聊?我们下面来听一个故事吧,这个故事可能它会有不同的版本,但是大同小异。有一群孩子在一个老人家人门前,总是非常的吵闹,叫声连天的,几天过去了老人非常的难以接受,这个时候他的儿子说我去把他们给赶跑,但是老人说不用赶,你越赶他们还会来的,你看我有办法,于是他就出来给每个小孩十个美分,就对他们说了,你们在这儿把我家门口变得很热闹很开心,然后这点钱是表示对你们的感谢,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依旧来了,一如既往地闹,老人再次出来还是给他们十美分。

第三天,孩子又来了,这个时候老人出来了,愁眉苦脸的说,我现在退休金也没有那么多了,我也没法给你们那么多钱了,所以我可能只给你们五美分,五美分,还觉得还可以接受,于是他们还是兴高采烈的继续。第四天又过来了,但是到了第四天他们来了之后,老人说了,很不幸的,可能我没法给你们钱了,因为我真的得留下钱自己吃饭了。这个时候这些孩子一听,非常生气,一分钱都不给,还想让我们在你家门口玩,头也不回地,就从老人门口离开了,你看,没有费什么功夫,老人就把一群吵闹的孩子给打发掉了。

其实从这个故事当中你就会发现了,小朋友们在老人家门口玩这件事儿,他可能原先并没有受到金钱的影响,更多的可能是发自己内心的想要去玩,当然去找到老人家门口可能只是一个偶然的现象,但是逐渐的这种想要玩的这样的一个动机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我要为了十美分,我要为了五美分而继续在这里玩。你看到什么差异没有?其实这就是我们在心理学当中把动机分做的这样的一个分类,称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所谓内部动机,它指的是一个发自内心的,我真的是出于兴趣去做的一件事情,这个叫做内部动机。而外部动机是我是为了一些外部的奖励,或者是为了避免一些外部的惩罚而去做的一些事情,这个称为外部动机。

说到这里,其实我想举另外的一个例子,这个例子可能大家曾经听说过。北京大学咨询中心的徐凯文老师,他在一次演讲当中曾经提到过所谓的大学生的空心病,当然空心病的现象到底怎么样,我也没有办法评论,是不是像徐凯文说的那么严重,我不好说,但是这种现象确实是客观存在的,而且这个现象的背后其实就是动机的问题,而且和我们刚才所提到的内部动机,外部动机是互相关联的。

我们先来说一说这个现象,所谓的空心病指的就是很多大学生到了上了大学之后,发现一下子自己没有目标了,觉得生活好像都没有意义了,再提不起像高中准备高考时候的那样的一个动力了,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严重的心理问题。其实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一个问题,就是很多时候很多的大学生他们考上大学,他们的动机主要来自于外部,也就是是我父母逼着我的,我父母跟我说,只要考上大学,我就自由了,我父母跟我说,只要你考上大学以后,我就不管你了。

而他没有一个真正的我其实是想学到更多更深入的一些知识,所以我才来大学,我是为了去达成我的某一个自我实现的目标才来考大学的。我可以说那些没有空心病的孩子,一定是抱着非常强烈的内部动机在学习,他会说我学习真正学习让我快乐,而不是我是为了别人学的。这就是很多的高中老师经常会说的一句话,叫做真正的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所有的要我学,其实他更多的行为的背后是一个外部动机,而我要学这个行为的背后,那就是一个内部动机了。


方法应用:

当我们知道了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它的一些概念或者说重要意义之后,我们在生活中你可以怎么去灵活的运用这样的一些动机?

首先一个重要的点叫做外部动机的合理使用。并不是说我们不能够用外部动机,因为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的行为的塑造离不开外部动机,离不开一些外部的奖励和甚至是惩罚。举个例子来说,在马戏团里我们去训练一些野兽,我们通过什么?我们通过可口的食物,对吧?来激发他们的一些行为。在学校里老师可以通过发奖状小红花小奖品来促进学习的积极性,工作单位的领导可以通过提高工资或者说发奖金来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

但是过分的使用外部动机,可能就会适得其反了。因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他们之间是此消彼长的一个关系,你的内外部的奖励越多,可能你的内部动机就会越弱,就会变成一种说我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为了获得奖励,就会变成像我们开头的故事当中那些小朋友一样。

举个例子,有一位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他让大学生在实验室里去解决一些有趣的智力的难题,然后这个实验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所有的被试都没有奖励,接着第二阶段分做控制组和实验组,实验组的被试,每完成一个难题就得到一美元的奖励,而控制组他还是没有奖励的。

接着第三阶段就不让他们继续去做题了,是他们自由休息的时间,但是在这一阶段他们会测量说是不是被试还继续会去解题,结果发现了,在控制组,也就是没有奖励组的学生,他们更愿意在休息的时间去解题儿,实验组,也就是有奖励组的学生,则在休息的时间,他们绝对不会去解题。这个实验就证明一件事情,就是说,当人们进行一项他认为比较愉快的活动的时候,这样一个智力测验的时候,给他提供奖励,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他的内在的吸引力。

因此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就是外部动机可以施加,但是不宜过分。我们的外部动机的使用仅仅是为了提高或者激发内在的动机,而绝对不是为了去塑造或者说控制人类的行为。

第二个关于动机的应用就是在儿童教育方面。比方说我们怎么去表扬儿童?它可能也是有不同的需求的。Zigler Kanzer曾经在60年代的时候做过一个实验,实验对象是中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将这批学生分为两个等组,然后都要求他们做相同的一些练习,然后对一组的学生都进行一些故意的表扬,而对另一组的学生则着重于纠正他们的错误。

几周之后,他们再对这两组学生进行测验,结果就发现了在表扬组当中,低年级的学生有更明显的进步。但是在矫正他们错误的这一组当中,中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成绩有更大的进步。

其实这就表明了对于小朋友,比方说12年级的小朋友,可能要以鼓励表扬为主,以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但是对于中年级也就是34年级甚至45年级的学生来说,表扬可能是没有用了,而是更多的是要基于实事求是的这样的一种纠正。


概括总结:

关于动机就讲这么多,我们来总结一下。第一,动机就是促进我们去做一件事情的驱动力,中等程度的动机水平,它的任务表现最好;第二,动机分成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两种;第三,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是一个此消彼长的关系,不要过分使用外部动机,同时,针对不同年龄的儿童,采用的学习动机激励的方式也不同。


结尾互动:

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留给大家的问题是,你目前的工作,是内部动机多一些,还是外部动机多一些呢?我是张昕,我们下节课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237964886

    讲得逻辑分明有层次 通俗易懂 很有实用意义 谢谢

  • 水晶鱼灵

    很有意思

  • phoenix_pd

    这个钢琴曲背景音乐可以去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