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6.敬鬼神而远之

026.敬鬼****

00:00
31:48

提示樊迟问什么是治国的智慧。孔子老师说:“务使民众致力于礼义,敬重事奉鬼神,但要让鬼神祭祀与政治生活保有距离。这就是治国的智慧。”


孔子的基本观点是:执政治国的目标,是将民众导向礼义,鬼神祭祀活动要服务于这样的政治目标,同时要保证鬼神祭祀活动与政治生活的距离。详情请收听课程音频。




《论语》26课|敬鬼神而远之


 大家好,我是杨鹏,欢迎来到我的《论语》共读课。今天讲第26课,《论语》“雍也“篇第22章。


我先读一遍: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我先翻译一遍。樊迟问什么是治国智慧。孔子说:“务必使民众致力于礼义,敬重鬼神但要远离鬼神,这就是智慧。”


孔子这句话,非常著名,但如何理解,差异巨大。这句话对我们理解孔子整个思想体系,非常关键。


我先解释第一句:樊迟问知。就是孔子学生樊迟问孔子,什么是知?指治国的智慧。


樊迟是孔子学生中一位比较特别的学生。樊迟最有名的地方,就是他被孔子说成是“小人”。为什么孔子把樊迟说成是“小人”呢?


《论语》“子路”篇中记载,樊迟向孔子请教如何种庄稼。“孔子老师,您能教我怎么种粮食吗?”他把孔子老师当成农学院教授了。


 孔子老师就有点生气,说:“我不如老农民。”我种庄稼不如老农民。


 樊迟这学生,可能有点反应慢,他居然没听出来孔子这是气话。他很执着,还接着向孔子请教怎么种蔬菜。“孔子老师啊,能教我怎么种蔬菜吗?”


 这回孔子老师真生气了,孔子说:“你真是个小人,樊迟!上面的领导爱好礼乐之制,民众就不敢不敬重上面的领导。上面领导爱讲道义,民众就不敢不服从。上面领导重视信用,民众就不敢不讲实情。能这样,四方百姓会背着孩子来归顺,有必要去种庄稼吗?”


 言下之意,你从我这学的是治国之道,是做官之道。治国之道,就是要讲礼制、讲道义、讲信用,不是教你怎么种粮食、种蔬菜。


注意,孔子说樊迟是“小人”,不是从道德伦理上说他品德很坏,而是说他关心的是小老百姓关心的事。“小人”,就是指普通百姓。孔子办私学,不是培养农民,而是训练士,目的是训练职业官员。


孔子认为,种庄稼、种疏菜,不是这些作为官员后备军的学生所应当关心和学习的。孔子虽然说樊迟是“小人”,其实他很喜欢樊迟。孔子坐车,樊迟就是司机,樊迟给孔子驾牛车。


樊迟与孔子关系很亲近,《论语》中出现樊迟的地方,有11处,不少。樊迟问过孔子诸多重要问题。


例如,樊迟向孔子问什么是“仁”,就问过三次。每次孔子的回答都不太一样。


本章中,樊迟问的是“知”,什么是“知”?从孔子的回答来看,应当指的是治国的“智慧”。所以孔子是从治国的角度来回答的。


 孔子是怎么回答的呢?我们看第一句:“务民之义。”这句话注家们分歧不大,大意就是使民众致力于“义”。“务”指使人致力于什么。“义”,指礼义。


《论语》中提到“义”的地方不少,基本意思就是礼义,重礼守义。《礼记》中,把人当遵循的“义”,总结为十项。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弟、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


孔子说,治国的智慧,就是务必使民众致力于礼义,致力于父慈、子孝、兄友、弟悌、友信、君仁、臣忠、父义、妇顺这些内容。


讲完“务民之义”,我们看下一句:“敬鬼神而远之。” 学界对这句话的理解,分歧很大。


最流行的解释是:敬重鬼神,但远离鬼神。说明孔子并不否认鬼神,但孔子对鬼神的态度有些疏离,有些态度暧昧。


 这种解释也带来迷惑。说孔子不信鬼神,那他为什么说要敬重鬼神?说他相信鬼神,他为什么要让人与鬼神保持点距离?


我们今天带着科学家的心态,去探寻一下“敬鬼神而远之”这句话的本意。


首先,按照《礼记·表记》的说法,“敬鬼神而远之”的观点,并非孔子的发明,这本来就是周朝的执政做法,周朝是“事鬼敬神而远之”


孔子不认为自己是开创性思想家,只承认自己只是继承周文王、周武王、周公之道,他是遵从周朝礼乐之道的。那么,周王朝“事鬼敬神而远之”是什么意思?


《左传》上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周王朝治国有两大特点,就是两手抓:一手抓军事,一手抓祭祀。军事好理解,祭祀指什么?周王室通过推动一套祭祀制度,如祭天、祭祖、祭自然神,以人和神的关系,来确立人与人的关系,来建立国家制度。


周朝的祭祀制度,为分三大等级。一是祭祀上天、上帝,配以祖先灵位,这是周天子的特权,宗教上叫祭天;二是祭祀高山大川等自然神,这是周天子和诸侯都有权的。但在自然神中,又分出等级,祭祀太阳、月亮这些没有地域限制的自然神,是周天子的权利。诸侯只可以祭祀封国之内的山川河流这些地方自然神。神,主要指这类自然神;三就是祭祖。这是周天子、诸侯、士、庶民阶层都可以的。祭祖,就是祭鬼,又称人鬼。这样,周王朝通过宗教等级制来巩固政治等级制。


周王朝同时规定只能是宗子,就是嫡长子有权主持祭祖仪式,从而维护了嫡长子的权利。周朝的制度是宗法制,就是以家族统治为中心的,而家族的凝聚力主要就通过祭祖来实现。


对周天子周王室来说,治国哲学就是“敬天法祖”。所以,祭祀是周朝的制度,是政治-宗教-生活方式完全合一的制度。


 在这么一个背景中,我们来理解“敬鬼神而远之”这句话。“敬鬼神”好理解,就是要敬重鬼神。“鬼”就是祖先之灵。“神”就是自然神。所谓敬重鬼神,就是要按照礼制的规定去祭祀鬼神。敬鬼神,就指祭神祭祖。


 孔子对祭祀是高度肯定和重视的。这从《论语》《孝经》《礼记》《孔子家语》中都能看出来。孔子绝不会说不要去祭祀鬼神。


 孔子既要祭祀鬼神,又要“远之”,这个“远之”是什么意思?


 从周朝和商朝祭祀鬼神的差异来看,这个“远之”有两层意思:一层是思想上的远之,另一层是祭祀组织仪式上的远之。


所谓思想上的“远之”,商朝是一个以宗教立国的国家,王权是服务于祭权的,政治是服务于宗教的。商朝的上帝鬼神祭祀,是政治服务于宗教的,这就是《礼记》中说的:“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


灭除商朝后,改变以政治服务宗教的作法,而是以宗教服务政治。所以周人的礼乐祭祀宗教,目的是建立人间王权秩序,是宗教服务于政治的。


对周朝来说,宗教不再是根本,天子、公、侯、伯、子、男的权力系统才是根本。宗教祭祀是服务于宗法制政治秩序的工具,所以周朝在一定程度上远离了宗教的本质。这是“敬鬼神而远之”的“远之”的第一层意思。


要注意,这种远离并不是指不再用宗教,而是积极运用宗教,以神道设教,治理国家。《论语》之中,充满这种积极用宗教来服务政治秩序和社会秩序的思维。


孔子是相信天命鬼神的,他不否定天命鬼神,这与周公之道是一致的。但孔子这种宗教情怀又不太强烈,这是因为他把天命、鬼神祭祀视为治理天下的工具,这也与周公之道是一致的,这是一种“远之”。


本章孔子先说“务民之义”,是把民众导向礼义。敬鬼神的目标,也是为了把民众导向礼义,而要远离鬼神的宗教涵义本身。这是第一个“远之”,思想上的远之。


 第二个“远之”,是祭祀组织仪式上的“远之”。这怎么说?


从祭祀组织仪式上,商朝和周朝的祭祀,都有一个特点,就是祭祀活动是围绕着“尸”这种特殊的宗教角色展开的。“尸”指的是什么? “尸”是祭祀过程中,选出来代替祭祀对象来享受祭祀的活人。好奇怪的仪式!以祭祖为例,祭祖的时候,是看不到祖先之灵的。要选出一个人来,让他作为祖先之“尸”,代表要祭祀的祖先。


周朝的仪式是这样的,按照一定程序,祭祀前三天选出“尸”,让他沐浴斋戒。祭祀时,祭祀的主人将“尸”迎入宗庙,巫祝开始实施降神仪式,召唤祖先之灵降到“尸”上,这样,“尸”就成了祖先之灵的活载体。


 “尸”会吃祭品喝祭酒,有时还说上几句话。在祭祀仪式过程中,就算是君主,也要以面对先王之礼,向“尸”敬献相关祭品。《诗经》《礼记》等著作中有不少关于“尸”的活动描写。


这种文化在今天的主流文化中消失了,但在边远地区的地方宗教中还有留存,比如,目前湘西地区还有保留的,跳大神、让鬼神附体的,这个“大神”会以你将要祭祀的对象的名义讲话,这就是“尸”这种仪式的变种。


在这个背景中,“敬鬼神而远之”的“远之”的第二层意思,就是指对这个被选出来的“尸”,要敬而远之。这是针对商朝的“尸”所扮演的政治角色而说的。


商朝时,从事祭祀的巫司们逐渐成了“尸”的职业候选人,他们介入政治生活很深,他们代祖先发言、代神灵发言,对沉浸在祖灵崇拜中的商王朝来说,这些巫司们的发言影响巨大。巫司们通过这种方式,有时甚至可以控制商王朝的正常运转。整个商朝,王权和祭权之间的矛盾一直很深。


而且,还出现一个问题。如果这些“尸”阶层拥有宗教、政治影响力,他们有欲望要满足时怎么办?就会出现酒池肉林的男女关系问题。史书上说,商朝的商纣王建酒池肉林,让裸女在其中跑动,其实质就是这种祭祀仪式到商朝后期已经腐败靡烂了。


商朝这种祭祀活动淫乱化的情况,到了周朝仍有影响,商人遗民还是周王朝人口的主体。所以过去的注家在注释孔子“敬鬼神而远之”的时候,经常暧昧地用“渎神”、“亵渎”、“淫祀”这些概念。因为这些祭祀活动与现实物质享受和男女关系太近了。


所以,看《仪礼》《周礼》《礼记》这些与祭祀礼制有关的著作规定,反复强调对这些被选出的“尸”要敬重,同时规定“尸”不是专业职业,而是从被祭者的孙子辈甚至一些贤臣中选择,过了祭祀仪式就恢复原有角色。


这就是“敬鬼神而远之”的第二方面内涵,祭祀活动虽然需要“尸”这种角色,但要让“尸”这种角色远离吃喝、远离男女生活,而且不能干预朝政,要远离朝政。


这是在思想根源和组织仪式上,从周朝的祭祀活动与商朝的差异来看“敬鬼神而远之”的意思,我认为这才是孔子的原义,因为孔子是继承周文化,传播的是周公之道。


 我再重新翻译一遍本章,并总结一下。


《论语》“雍也篇”22章: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樊迟问什么是治国的智慧。孔子老师说:“务使民众致力于礼义,敬重事奉鬼神,但要让鬼神祭祀与政治生活保有距离。这就是治国的智慧。”


孔子的基本观点是:执政治国的目标,是将民众导向礼义,鬼神祭祀活动要服务于这样的政治目标,要保证鬼神祭祀活动与政治生活的距离。


今天的课到这儿,我们下节课再见。



End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卜志道

    杨鹏老师的讲解非常好,获益良多。

您访问的内容已下架,将为您查找相关内容
5秒后将为您自动跳转
立即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