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周人始祖后稷

05.周人始祖后稷

00:00
13:13

后稷,这位无父而生,差点被抛弃的孩子,他一生的功业表现为两点:第一是开创了周人的上天、上帝祭祀传统;第二是开创了周人的农业经济。孔子把他一生的使命为继承和传播周文化,周文化传统通过儒家的继承,影响至今。


周文化堪称中国文化传统的基因型


大家好,这是“杨鹏评点史记人物”之四,我们讲后稷,后稷是周人始祖,农业的开创者。史记记载后稷在尧舜禹时期为农师,就是负责农业的人,所以他大约是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人,“后”是帝王的意思,“稷”是什么?稷就是小米,“后稷”就是“小米之王”,或者说粮食之王。上古中国,北方粮食以稷为主,以小米为主,南方以水稻为主,显然后稷,这个小米之王是北方农业的开创者,还不能说他是中国农业的开创者,民间传说神农是中国农业的开创者,研究神农的史料我们发现,神农开创的农业主要跟水稻有关,所以神农应当是南方农业的开创者。


后稷之后1000年,他的后代周文王、周武王,还有周公他们开创了周王朝。从后稷到周文王,周人的历史是一个连贯的历史吗?一说就是1000年,真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思考历史总让人体会到时间之长河的永恒性和个体之生命的短暂性,也许正因为体会到个体生命的短暂性,所以人性深处就在追求存在的意义,追求超越短暂的有限生命的终极永恒。这有点跑题了,我们回到后稷和周王朝。


后稷稼穑图,出自明仇英绘《帝王道统万年图》册页

《史记·周本纪》载:弃为儿时,屹如巨人之志。其游戏,好种树麻、菽,麻、菽美。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民皆法则之。帝尧闻之,举弃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


周王朝的时间跨度,西周从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东周从公元前771年到公元前256年,总共大约是790年,习惯上都说周朝800年江山,这是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王朝。周朝800年对中国文化影响极为深远,周文化可以称为中国文化传统的基因型。


周王朝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影响极为深远,而后稷又被周人奉为始祖,后稷对周人影响深远,所以,分析周朝我们还是得从后稷开始。


后稷开创了周人的上天祭祀传统


后稷虽然离我们今天很遥远,但幸运的是,史料对后稷出生的描写非常细致。因为有《诗经·大雅·生民》篇,这一篇史诗专门讲了后稷的出生和周人的形成。大家知道《诗经》收录了西周初年(公元前十一世纪)到公元前六世纪约五百余年间的诗歌,收入的诗歌跨度很大,主要是以西周为主,也有少量东周前期的诗歌。《诗经·大雅·生民》篇,这是一首后稷颂歌,或者说这是周人的民族史诗,是周人始祖的宏大颂歌。


这首史诗极其优美,但文字古老,如果直接念出来根本没法听懂,即使直接看文字也是比较难以理解的,所以这里我把我的译文念给大家听,大家耐心一点,我觉得值得全文听一下,家里面有小孩的朋友 ,可以带孩子一起念,一起听这首诗的译文。我念一下,《诗经·大雅·生民》篇第一节:


“我们周人出生,源于祖母姜嫄。姜嫄如何生育?虔诚燔祭上帝,祈求勿让自己无子。踩了上帝脚印,姜嫄怀上孩子。胎儿时动时静,腹中孕育生长,后稷降生人间。后稷满月而生,无难产无剖腹。上帝赫赫之灵,带来无比安宁。上帝享受燔祭,姜嫄居然生子”。


我估计姜嫄生不出孩子,向上帝祷告,祷告后踩上了上帝脚印,马上就怀孕了。这是一个非常神奇的传说,也说明胎儿后稷是上帝送来的。



这首诗很长,我们看第二节,“抛弃婴儿在狭巷,牛羊呵护他”,这个无父而生的婴儿给妈妈带来很大的压力,所以她把孩子抛弃在狭窄的巷口,但是牛羊都不践踏他。


“抛弃婴儿到树林,伐木人来救他。抛弃婴儿寒冰上,鸟儿飞来翼护他。鸟儿飞去了,孩子哇哇哭。哭声洪亮辽远,响彻宽阔道路。他匍匐爬行,他聪明有识,他会找食物。他种植大豆,大豆繁茂。他种植禾苗,禾苗旺盛。他种植麻麦,麻麦茁壮。他种植瓜儿,瓜儿丰硕”。


我们接着看第三节,“后稷种地耕田,善辨土壤。清除繁茂杂草,种下金黄之种。发芽结苞,禾苗成长。花开秀美,坚实茁壮。果实饱满啊,累累下垂,就在有邰的家室。上帝降下良种,有黑黍有黄黍,有红米有白米。黑黍黄黍丰收,背负红米白米,前去祭祀上帝”。你看后稷有良种,他种的粮食非常丰收,粮食丰收以后,后稷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带着这些粮食去祭祀上帝。


那我们看第四部分,“如何祭祀上帝?舂黍舀麦啊,簸粮筛糠。淘米沙沙响啊,蒸饭热气腾腾。虔诚筹划啊,杀牛取脂肪,杀羊剥肥肉。熊熊柴火燃起,烈烈燔祭上帝,祈求岁岁丰收。祭品装在碗里,祭品放在盆里。牺牲香气上升,上帝享受馨香,馨香啊美好!后稷开创祭祀,从此无罪无悔,后稷开创祭祀,一直沿袭至今”。 


谁说我们中国没有史诗,这就是史诗,这么壮丽的史诗,细节描写且如此生动的史诗,我们的学校为什么不教学生呢?


这首诗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呢?这首诗核心内容有三条:第一条诗里面有至上神,被称为上帝,姜嫄是向上帝祈祷求子,结果无父而生后稷;第二是后稷是农业天才,他后来成为育种和农耕的开创者;第三就是后稷开创了周人用粮食和牛羊祭祀上帝的历史传统。请大家注意这个细节,舂米、淘米、宰杀牛羊,用柴火燔祭上帝 ,这些都是后稷亲自去干的。诗歌里是对他做这些事的唱颂。他通过这种方式,在周人中间开创了上帝祭祀的传统。



在读《生民》这首诗的时候,我有一种跨时空混融的感觉,这首诗传达出的后稷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方式,跟亚伯拉罕在《圣经》中的表现非常相近。后稷生活的年代跟犹太人的祖先亚伯拉罕是同一个时期,都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你会发现后稷和亚伯拉罕的宗教信仰、行为方式是蛮相似的。会不会是来自同一个上帝的声音,被后稷和亚伯拉罕同时听到了呢?


孔子继承和传播周文化


孔子一生最崇拜的就是周,周文化,孔子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监于二代”就是说周的整个文化和制度借鉴了夏和商两代的文化传统。所以“郁郁乎文哉!”就是他的文化真的是好昌盛,繁荣昌盛。“吾从周”就是我追随周,我认周了。孔子把他一生的使命确立为继承和传播周文化。如果我们系统研究周文化,会发现其实孔子的“吾从周”,他追随周,继承周文化,传播周文化是非常有选择性的,也就是说,他有他自己的想法,这样去有选择性的传播的。



孔子“克己复礼”

孔子所谓的“礼”是周礼,孔子一生的梦想就是要复兴周礼,继承和传播周文化。


从刚才我们念的《生民》来看,毫无疑问《生民》诗篇中的上帝信仰,孔子是保留了。还有就是《生民》篇中对祭神的重视,孔子也保留了。但是孔子似乎弱化了周文化中的上帝信仰,他是保留了,但是他也弱化了,淡化了,他表现出了更多的人文性和世俗性。虽然他保有周文化的精神信仰,但是相对而言,他的信仰的坚定性和神圣性淡化了一些,他强化了一些人文性和世俗性。有人说孔子这样继承和理解周文化,是世俗理性精神的进步,但也有人认为这完全是中国信仰精神的跌落。也就是说,周人表现在《生民》诗歌里的虔敬的信仰精神,没有得到足够好的继承和发展,所以这是一种堕落。那么,到底是世俗理性的进步,还是神圣性的跌落呢? 本课留下空间给大家自己去思考。


周文化传统由儒家继承而影响深远


后稷的妈妈把后稷生下来以后就想把他给抛弃了,因为无父而生或者什么其他的理由,就是想把他给抛弃了。但是这个孩子可是有上帝护佑,抛弃不了,妈妈就只好把他收回来把他养大,给他取了一个字的名字“弃”。后稷的真名就是“弃”,后稷是被后人追封的名字。


这位差点被抛弃的孩子,他一生的功业表现为两点:第一是他开创了周人的上帝祭祀传统;第二是他开创了周人的农业经济。后来,他的名字成了粮食的代名词,国家社稷。“社”就是土地,“稷”就是粮食。后稷就成了粮食的代表,现在的人把他当成农神来进行祭祀。


后稷之后1000年,他的后代周文王、周武王战胜商王朝开创了周王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活得最长久的一个王朝,而且也建立了一个在中国历史上生命力最为长久的文化传统——周文化传统。周文化传统又通过儒家的继承,影响了整个中国,至今不绝。


后稷的子孙如此辉煌,是不是因为后稷敬畏上帝的缘故呢?是不是因为他在粮食生产上做出的伟大贡献呢?老子在《道德经》里面说“益生曰祥”,就是只要做了对生命有益的事情,这就是吉祥。后稷的子孙建立了周朝,如此的辉煌,如此具有塑造历史的力量,是不是因为后稷“益生曰祥”了呢?好,下节课我们讲后稷的子孙,创立周王朝的周文王和周武王的故事,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232443861

    ??? q? I??? Iw?I'm??? I name we have no no? not xjdididididdiidi cvcoaaraofuedideedXrqrr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