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伊尹谈为君之道:敬天保民|伊尹传奇下

04.伊尹谈为君之道:敬天保民|伊尹传奇下

00:00
19:37

为君的成功之道,是敬仰上帝,以德配天,法天之行,依法治国,行善保民。伊尹的思想在周朝被概括为“敬天保民”。一个不敬畏上天、不敬畏上帝的人,他不会去善待百姓;一个善待百姓的人,他一定是敬畏上天的。这是《伊尹传奇》下篇,敬请收看。


大家好,我是杨鹏,今天我们讲伊尹第二节。在上一节我们讲了伊尹生于空桑、从家奴厨师到丞相的故事,讲了伊尹的烹饪哲学如何转到政治哲学。本节课,我们讲他作为间谍鼻祖、分析他作为中国第一位思想家的故事。


间谍鼻祖伊尹


《清华简》、《史记》都记载,商汤和伊尹商议,为了灭掉夏政权,伊尹先入夏国了解情况,去做间谍。传说中夏王夏桀喜欢把人当马骑,伊尹进入夏国的时候,夏桀神志不清,生病了身体疼痛。上帝派神鸟指示伊尹,告知伊尹夏王的病情以及医治办法。伊尹就自称天巫,上天派来的巫师,进入夏宫治好了夏桀的病。伊尹作为医生帮夏王治好了病,取得了夏王信任。在以后的三年时间,伊尹和夏王最宠爱的妃子妺(音mo)喜联手从事间谍活动,共同颠覆夏朝。


妺喜与伊尹联手颠覆夏朝


有一件事令人寻味,妺喜是夏王的宠妃,但是她却成了反夏的得力间谍。


史书上说伊尹和妺喜是爱情关系。《国语》上说:“妺喜有宠,于是乎与伊尹比而亡夏”。这个“比”字就是很亲密的意思,“在天愿为比翼鸟”,“比”是关系非常暧昧、非常亲密、也有勾结的意思。意思是说妺喜有宠于夏王,但是她还跟伊尹非常亲密,他们联合灭亡了夏。


《竹书纪年》上说:“末喜氏以与伊尹交遂以间夏”,妺喜和伊尹交好,“间夏”就是成了商汤的间谍,负责颠覆夏朝。


《列女传》上说妺喜是“女子行丈夫心,佩剑带冠”。她有男性的心,像个大丈夫,喜欢佩剑戴冠帽。在伊尹那个时代,女性是不佩剑不戴冠的,但妺喜喜欢穿男装,佩剑戴冠,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女性。史书上说妺喜是个冷美人,也许是她并不爱夏桀吧。她成为间谍,除了跟伊尹的爱情关系,还有种说法是夏桀另有新欢,妺喜嫉恨就成了间谍。


这些都是猜测。我从《国语》看到的另外一条记录,可能对理解妺喜成为间谍蛮重要。《国语》记载,“昔夏桀伐有施”,过去夏桀讨伐有施国,“有施人以妺喜女焉”,有施人就把妺喜送给夏桀做女人。妺喜是被打败的小国、送给敌国首领夏桀的礼物,所以夏桀是爱上了一位来自前敌国的美女。妺喜反夏,应该也有国恨家仇的因素在内。


《吕氏春秋》记载了妺喜从事的间谍活动,上面这么说:“妺喜言曰”,妺喜透露,“今昔天子梦,西方有日,东方有日,两日相与斗”,天子梦见西边有个太阳,东边有个太阳,两个太阳在斗争,结果是“西方日胜,东方日不胜”。


对伊尹时代的人来说,梦很重要,梦传达神意。但是商人在东,夏人在西,这个梦境是不是意味商王要败,夏王要胜利呢?伊尹不这么看。伊尹一获得这个梦境的消息,立即指挥军队从东方出发绕到了夏人的西边,从西边发起进攻,伊尹这么做,把东边的商军转移到了西边,商王就成了西边的太阳,从西边进攻,最后轻松打败了夏军。所以一个梦境,一个神喻,就看人怎么理解,伊尹不是一般人物。一般人听到这种梦也许就不敢进攻了,但伊尹却迂回绕道,到敌人的后方发起进攻。


伊尹的间谍工作做到连夏王的梦境都知道,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妺喜把夏王的一切都透明化了给伊尹和商汤,这战争还能不赢?


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商军和夏军在鸣条决战,商军轻松取胜,夏桀被放逐到南巢。伊尹很受夏王信任,但他仍然反夏。而且,他以医生和厨师的身份接近夏王,有很多机会对付夏王,但他并没有用下毒等阴毒的方式,说明伊尹的目标不是夏王本人,而是夏政权。留着一个残暴昏聩,沉溺在淫乱之中的夏桀,更有利于消灭夏政权。


很多真相都沉入了历史的黑幕之中。夏军战败,夏桀被俘,但商军并没有杀掉夏桀,伊尹把夏桀放逐到了一个叫南巢的地方。


还有一个现象多少令人伤感,伊尹与妺喜联手灭了夏,后来伊尹继续留在朝廷当政,妺喜则随着夏桀到放逐地南巢,陪着夏桀了此残生。大家知道美女西施的故事,她其实是被范蠡派到吴国去做间谍的,伺候吴王夫差,越国灭吴之后,范蠡并没有去继续当政,他放弃权位,带上西施泛舟江湖,与西施结婚生子,而且因为范蠡很能干,做生意成为大富翁,给了西施非常安逸富裕的生活。西施和妺喜,她们都是传奇的美女间谍,但西施的命运似乎要好得多。


商王导师伊尹


讲完伊尹的间谍故事,我们讲讲伊尹的信仰,还有他的治国思想。

伊尹放逐太甲


伊尹是中国商朝、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位政治家和思想家。商汤在世的时候,伊尹是丞相,是二号人物,商汤去世以后,伊尹就成了一号人物。而且商汤之后连续三代商王都短命,朝政其实是由伊尹掌握。


《史记》对伊尹管理朝政有一个记录:“帝太甲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汤法,乱德,於是伊尹放之於桐宫。”就是商朝的第四任皇帝太甲,被立为王三年,“不明”就是不贤明,“暴虐”指行为暴虐,“不遵汤法”,不遵守商汤以来的传统,“乱德”就是德行败乱,于是伊尹就把第四任商王放逐到桐宫这个地方。去干嘛?去停职反省,学习伊尹写给他的学习材料。三年伊尹摄政当国,这三年中,实际上伊尹就是摄政王,掌管整个国家,“以朝诸侯”,诸侯来朝都是朝拜伊尹。直到三年以后,伊尹觉得太甲已经懂事了,才把太甲迎接回宫,让太甲当王,伊尹自己回到丞相的位置。伊尹与太甲与商王,完全是师生关系,导师与学生的关系。其实是一个掌控者和被掌控者的关系。从桑树洞中出生的一个孤儿,一个家奴厨师,到丞相、摄政王,从政治的角度看,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说没有人像伊尹这样,有这么大的控制力。


伊尹谈君臣之道:为君爱民,为臣恭命


史料记载伊尹是一个思考问题非常简洁非常务实、而且很有思想的人。我们来看一下《清华简》,商汤曾经问伊尹,怎么才能叫做珍惜自己?伊尹的回答很朴实:不吃山珍海味,不要偏食,要五味杂食,不要穿奢华的衣服,不要用奢华的物品。当然更重要的是,珍惜自己你就不要去虐杀百姓,而且要把利益分给别人,“分利于人”,这就是对自己最好的珍惜。


商汤问伊尹,如何才能够稳定夏民和商朝的新政权?伊尹回答说,这很简单,把夏朝王公贵族的金玉财宝土地都分给夏国的民众,再给他们美好的承诺就好了。非常简洁,而且确实抓住了要点。


商汤又问他,应该怎么做君主,怎么做臣子?伊尹回答,“为君就是爱民”,“为臣就是恭命”。什么是“恭命”?“恭命”就是不避生死地,去执行君王的指令,这是当臣子的本分。商汤再问“爱民”是什么意思?伊尹讲的爱民也非常简洁,“要让百姓饥荒的时候有饭吃”,厨师出身他懂得粮食的重要性;“劳动以后可以休息”,劳动强度不要使百姓崩溃;“劳役离家不久”,就是服劳役离开家不要时间太长了,要让百姓有时间回去照顾家。


什么叫“爱民”?爱民就是让老百姓有饭吃、能够休息、而且能够跟家人在一起团聚。这就是爱民,很简单,很具体。


为君成功之道:敬畏上天,关爱民众


伊尹的思想在《尚书》里有非常详细的记录,他的思想体现在哪里?主要体现在他给太甲写的文章里,教导太甲怎么当君王。当太甲老师的时候,他留下了三组文章,一组叫《伊训》,一组叫《太甲》,一组叫《咸有一德》。都是针对太甲的讲话。从这些文章我们能看出伊尹系统的治国思想。


我们先看《尚书·太甲》的一部分:“惟天无亲,克敬惟亲”,什么意思?就是上天不会去偏爱谁。那么上天亲近谁呢?亲近那些敬畏上天的人。上天不会亲近谁,不会偏爱谁,上天喜欢那个敬畏上天的人。“民罔常怀,怀于有仁”,老百姓也不会永远的去怀念谁、思念谁,老百姓怀念那些有仁德的人。在他的思维中,第一是上天,第二是百姓。做君王要面对上天,面对百姓。面对上天就是敬畏,面对百姓就得仁。


大家再看:“天位艰哉,德惟治,否德乱”,有德就天下治理,“否”就是无,无德就天下大乱。君王的位置是上天给予的,所以叫天位。守这样的位置好艰难,你有德就天下治理,无德就天下大乱。大家看,“以德治国”是不是从伊尹来的?


再看“先王惟时,懋敬厥德,克配上帝”,“先王”是指商汤,商汤总是把敬畏上天的这个品德做得非常好,使自己能够匹配上帝的要求。


伊尹论为君成功之道


他讲的为君之道,首先是面对上天、面对上帝,然后是面对百姓。敬畏上天,德配上帝。你的德行,要配得上上帝的要求。这是作为君王的首要素质。上帝最核心的特征是创生生命、关爱生命,以德配上帝,表现出来就是爱民。


我们再来看,《尚书·伊训》说:“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这就更清楚了,“惟上帝不常”,就是上帝不会永远不变的对待一个人,或者说对待一个政权,你行善关爱百姓,百姓的生命得到保护,百姓的生活很幸福,这个时候上帝就把各种吉祥的事情降在这个政权上;如果你“作不善”,虐待百姓、盘剥百姓、管制百姓,百姓生不如死,这个时候上帝就会把各种灾祸,降到这个政权上,“百”形容很多。所以一个政权稳定的前提,是行不行善的问题。上帝决定政权的兴衰,上帝看什么,上帝看这个政权是善还是不善。所谓善还是不善,核心还是围绕着他所说的,君主的职责就是爱民,爱民就是让老百姓有饭吃、能够休息、而且能够跟家人在一起团聚等。


为君失败之道:漫神虐民


前面讲的都是正面的,一个成功的君主应该做到的内容。那么,一个君主会失败在什么地方呢?《尚书·咸有一德》上讲的很清楚:“漫神虐民”。“漫神”就是怠慢神,对神很傲慢。“虐民”就是虐待百姓。伊尹思考国家政权,总是从两个角度入手,一个是从上帝、上天、神的角度,一个是面对百姓。国家政权是处于百姓和上天之间,如果你“漫神虐民”,对上天、上帝缺少敬畏,而且虐待百姓,这个时候“皇天弗保”,上天一定不会保护你。


伊尹眼中理想的君主:法君


在《伊尹·九主》里,“九主”就是九种君主,他分层级提了九种君王, 认为最理想的君主叫“法君”,最差的叫“灭社之君”,所谓“灭社之君”就是把国家社稷给毁掉的君主。“灭社之君”只关心巩固自己的权力,只听从他自己或者小群体的意志,欺压群臣百姓。大家不顺从他,他就用杀戮和恐惧,来维持他的权力。最后群臣和百姓都离心离德,叛乱四起,这就是“灭社之君”。

“灭社之君”认为国家政权就是他自己家的,就是他自己的利益。他没有想到国家政权是拿来服务于百姓的。


最好的“法君”是什么呢?“法君”就是法天,“法君”就是效法上天的君主,以上天为自己榜样的君主。董仲舒在《春秋繁露》说:“人主所以法天之行也”,人主就是要按照上天的行为特征来做事。上天有什么行为特征?上天创生万物,“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上天是一个造物主,创生万物,同时维系着万物的运行,上天有“好生之德”。法君就是用法律来保护“好生之德”,用法律来保护民众的生命和利益。


伊尹的思想被概括为“敬天保民”影响至今


《尚书》、《伊尹·九主》、《清华简》这些都是战国以前的史籍,从不同角度谈到伊尹的思想。我们总结一下,伊尹论为君成功之道,或者说伊尹的治理哲学,他心中总是有两个出发点:一个点是上天、上帝;另外一个点就是民众。所有的治理都发生在这两个关系之中。


为君的成功之道,是敬仰上帝,以德配天,法天之行,依法治国,行善保民。既然你是法天之行,敬畏上帝,而上帝、上天是生命的创造者,是生命的保护者,所以你就得行善保民。伊尹的思想在周朝被概括为“敬天保民”,性质是一样的。“敬天”与“保民”,这成了中国古代的治国哲学里面的最核心的两个因素。现在我们到北京旅游,去看古建筑,你会发现北京最重要的建筑就两个,一个是天坛,那是敬天的地方,祭祀皇天上帝的地方;另一个就是长城,那是保民,用军事建筑来保护民众的生命安全。体现了“敬天保民”这两个核心点。


有了好的标准,差的标准也就出来了。面对上苍、面对上天、面对上帝非常的傲慢,慢待,同时对百姓是虐待。在伊尹的思想中,这两个东西是有内在关联的。一个不敬畏上天、不敬畏上帝的人,他不会去善待百姓;一个善待百姓的人,他一定是敬畏上天的。


伊尹的治国哲学和治国思想,潜在地影响着中国几千年来的治国哲学。今天的课到此为止,下节课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李鑫54

    讲人物,不讲这个人的生卒年和家庭情况吗?

  • 琳海峻涛

    给老师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