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怎么选:不想做但机会好的事,还是自己想做但现在机会还不成熟的事?

133.怎么选:不想做但机会好的事,还是自己想做但现在机会还不成熟的事?

00:00
18:01



枕着论语,睡出更好的自己,这里是小梁为您带来的《睡睡平安之梁注论语》。本文内容节选于喜马拉雅音频节目《睡睡平安之梁注论语》163期。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

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译:孔子对颜渊说:“如果有机会可以让按我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我就去干;如果没有机会,不用我,我就隐藏起来,只有我和你才能做到这样吧!”子路问孔子说:“老师您如果统帅三军,那么您和谁在一起共事呢?”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徒步涉水过河,死了都不会后悔的人,我是不会和他在一起共事的。我要找的,一定要是遇事小心谨慎,善于谋划而能完成任务的人。”


当我们生命的愿力与业力不匹配的时候,应该如何是好? 


随着不断学习《论语》,小梁越来越坚信自己开始理解孔子了,理解他的洒脱、坚韧和信心来自哪里。


今天这篇我们讨论的话题是,当我们生命的愿力与业力不匹配的时候,应该如何是好?也就是说周遭的环境、自己与生俱来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导致你呈现出的生命现象,和你受到教育后想做的事之间呈现出困难、矛盾和冲突时,我们应该如何选择?


相信大家都会纠结一个问题——面临一些选择时,我到底该选择不想做但机会好、很容易做的事,还是选择自己想做但现在机会还不成熟的事?


面对这样两难的境遇时,孔子会如何选择呢?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有一天,孔子对他最爱的学生颜渊说:“哎呀,颜渊啊,如果老天给我机会,让我发挥自己的能量去做我喜欢的事,我会很努力地去做;如果老天不给我机会,给我一堆烂人、一堆烂事,我就把自己藏起来。像现在这样无怨无悔地每天准备着、学习着、修炼着,有机会就上,没机会就藏的豁达心态,就只有你我师徒二人有了。”


孔子有几千名学生,却只对颜渊一个人说:“你和我一样。”这已经超越了普通的师徒关系,孔子在心里把颜渊视为自己的朋友、知己,所以才说当外界环境让我们做自己不想做的事,当我们想做的事又没有机会的时候,我没有选择随波逐流,去做那些机会好、轻松的事,而是等待着机会做自己想做的事。如果没有机会,我这辈子就把它藏着,写成书,或者分享给你们,然后影响后世。但我不会因此而扭曲自己,苟且生活,我觉得这样也很好。


这是孔子借由与颜渊的讨论,抒发自己对生命业力与愿力关系的思考。


总觉得怀才不遇,会把自己打成内伤 


当时在场的还有孔子的另一个学生,也是他的保镖——力气很大、武艺高强的子路。


子路一听老师这样说就有点儿不高兴了,便问:“子行三军,则谁与?”子路说:“师父啊,如果你现在要带兵打仗,你带谁呢?你带这位哥们儿吗?”


子路是一个武功很好的人,他问这个问题基本上是为自己问的,言下之意就是“老师,吹牛的时候你跟他,打架的时候你肯定还是带着我吧”。


你知道孔子怎么回答吗?他的回答很有意思。


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什么叫“暴虎冯河”呢?“暴虎”是赤手打老虎,“冯河”就是没有船,甚至连根木头也没有就想渡河,这两件事都是非常危险且鲁莽的。孔子说:“这种很牛的人,我是不会和他在一起的。你不是死而无悔嘛,我可不去。”


这其实是孔子用这种方法表达对那个没有进退心,缺乏生命智慧,只有勇没有谋,缺乏仁的学生的担忧。这个学生天天跟着他,很亲近,甚至打架的时候用身体帮老师挡箭,总之是孔子非常倚重的人。


但哪怕是对待这个贴身保镖,孔子仍然用一种坚持真理的心告诉他:“你不可以这样鲁莽,不可以这样轻率地使用自己的生命。生命很宝贵,不一定什么事都要上。不给你机会、不合适的事,就不要上;要学会保护自己、藏好自己,有机会的时候再去做。内心甚至连愤恨都不要有,因为那种觉得自己怀才不遇的感觉,会把自己打成内伤,实在不值得。


就像我们上一篇讲的,如果孔子今天没有去参加别人的追悼会,那就弹琴唱歌,孔子会用这样的方式,不浪费每一天。


你以为他是在娱乐吗?不,他是在等待。


这就是同样在发呆的人有什么区别?同样在唱歌的人又有什么不同?人家唱歌,那是对生命的等待;我们唱歌,那是对生命的浪费。中间的差别在哪儿?不在于唱不唱歌,也不在于发不发呆,而在于你是否念兹在兹——你心里是不是一直有种对自己生命的尊重,你是不是一直小心谨慎地呵护着自己的身体和身体里面那团对自己生命尊重的火苗。


后来,子路因为喜欢打架,被卷入政治纠缠中死于非命。孔子反复提醒他,最后却看着他一步步走向早已命定的结局,你可以想象他有多么难过。


如果一个老人家早就知道将来你会出这样的事,给你很多次提醒,然后一步一步地看着你朝那个方向走去,你可以想象这有多么令人伤感,令人感到无奈。


一个优秀的知识分子应该具备的三种能力 


有一天,小梁和一位朋友吃饭的时候讲起一件事,说中国文化还是很看重一件事的——读书之外要读人。


你哪怕和一个人交往、过手三五分钟,要像放电影一样,看到他过去是怎么来到这里的;知道他将来会走向何处;知道他处在什么样的周遭;又知道他如何会吸引贵人。这些东西表面上看是偶然的,其实有必然性。


一个严格意义上的中国知识分子,不仅应该明道,还应该拥有以下几种能力:第一,能拥有在阅读里获得快感,并且与道同齐的能力。能通过书本与背后的作者形成一种隔空相望的哈哈大笑的快感,这是他日常的快乐源泉。


一个优秀的中国知识分子还应该有一个能力——学会读人,他应该通过与人过手,迅速了解这个人他未来的生活会怎么样、孩子会怎么样、父母会怎么样、人生会怎么样……


有经验的老中医几乎都有这种能力,走进来一个病人,还没有摸脉,看他的神态、举止,大概就知道这位哥们儿活得有多悲催,病大概在什么位置上,都能知道。


这没有什么神奇的地方,一个老公安干警走在广场上,一看就知道谁是小偷;一些女人在饭桌上,五秒钟就知道谁喜欢她,谁妒嫉她;一些男人在饭桌上,一分钟就知道谁是大哥,该给谁敬酒,这都是生命的本能,但也是可以通过后天的练习开发出来的。


知识分子应该具备的能力,一个是读书之乐,一个是读人之能。还有一样东西其实是很好玩的,中国知识分子也应该拥有这种能力——隐忍和沉默,事情看破不说破。


为什么?因为他知道人心叵测,知道交浅言深是很危险的,知道临深渊而看见深渊中的鱼是不祥之兆。所以很多时候一个中国的知识分子,可以借由对细节的分析看见事物深处的逻辑,但他保持沉默。这种保持沉默能力的核心是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同时也是对自己充分自信的表现——你不需要表达某些人都看到了没有说出来的话,匆忙地表达而彰显自我的意愿。


我想,以上这三件事——读书与作者隔空相望,读人知来去状态,并且能保持沉默,都是做人的真正艺术。也许这没有什么大用,但也许很有用,有用和没用,都是当下对那个人来说,偷着乐的事儿。


绝不努力地让自己成为一个达人 


世间最大的快乐是默默地微笑,只有自己知道的笑点,偶尔碰见一个知己,俩人在同一时刻,同一状态下,感受到了这个有意思的点,相视一笑,全然了解,不用多说,这种感觉太精妙了。


有一次,沈宏非沈爷跟我说了一件事,有一档养生节目在上海很流行,有一天他看见两位领导在吵架,马上就要掀桌子了,突然俩人站起来,各自回头按着自己的内关穴,心想绝对不让那孙子把自己气死,把自己气成高血压太不划算了。然后回头一看,两个本来正在吵架的人,一下子相视一笑了。


哪怕两个互相讨厌的人,如果这一刻你们在同一个频率上,也是可喜可贺的,同为道友。


说回来,孔子借由和颜渊说的话表达了自己对人生中最重要的问题的看法——能被用则用;不能被用,则愉快地藏,绝不努力地让自己成为一个达人。就这点而言,你不觉得很有意义吗?


当然它有个前提——你真的是一个有用的人,如果自己真的没什么用,就不要思考这个问题了,想来也是多余。


你此生的愿力是什么?

它和你现在做的事冲突吗?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F伏龍L

    該用則用,不該用則藏。說的就是養“精”之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