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没有人看见的时候,才是我们人生的绝大部分时候

127.没有人看见的时候,才是我们人生的绝大部分时候

00:00
18:01


枕着论语,睡出更好的自己,这里是小梁为您带来的《睡睡平安之梁注论语》。本文内容节选于喜马拉雅音频节目《睡睡平安之梁注论语》157期。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译:孔子在家闲居,安详舒适,脸色和悦。


一个人在家时,孔子是什么样的状态 


本篇小梁和大家分享的这句话是,“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有人把“燕”解释为宴,广东人说中午是晏昼。什么意思呢?古代官员上早朝是很早的,古人说“去点个卯”(早上五点到七点叫卯时),就是五点的时候就要去打卡上班了。


五点到七点上早朝,八九点退朝,然后文武百官就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处理事务,所以以前做官员是很辛苦的,做皇帝也很辛苦。你可以设想一下,一位官员早上五点到七点上朝参与讨论国家大事,三点到五点就得起床洗漱,然后去上朝,站在大门外列队整齐,再往里走。


这样算来,差不多工作到下午两三点,已经超过八个小时了,就该下班了,下班之后回到家的这段时间就叫“宴”。


“子之燕居”,就是说君子在下班以后回到家。“申申如也,夭夭如也”的“申申”是什么状态呢?刘宝楠在《论语正义》里说,“申申”是整齐、端正、庄重的样子,一个人不会因为家里没有客人就懈怠自己,穿着睡衣晃来晃去,而是仍然保持挺拔直立的样子。


但他的神情又不像在朝廷上那样刻板、严肃、拘谨,而是有种桃花绽开的粉红、粉嫩的舒展感,这叫“夭夭。”《诗经》里说“桃之夭夭”,很多人听成“逃之夭夭”,以为是赶紧跑,跑得越远越好的意思,其实《诗经》说的是桃花的“桃”,“夭”指的是舒展而愉悦的状态。


一个人在没有朝廷监督的情况下,在自己的私人场所里,能既严肃又活泼,既庄重整齐又面容舒展,这难道不是一种“中”的状态吗?


君子怎样才能做到兼具庄重整齐和面容舒展呢?很难啊。


人生的绝大部分没有人看见的时候,也要保持自律状态 


有一年,小梁去台湾的食养山房喝茶,山风凛冽,流水潺潺,沏茶先生在给我倒茶的时候,我突然感受到了一种状态:一个人只有心不散漫的时候,倒茶才不会有多余的动作,取茶、入水、倒茶,整个过程行云流水、滴水不漏,连一个多余的眼神都没有,一定是在内在保持着充分的觉醒。但他的动作是舒展的,是不刻板的,甚至是愉悦的。


这种保持着清明的觉醒,头、颈、肩、身、腰、胯无不周正,无不放松的状态就是“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没人看见你的时候,你能做到这一点吗?


有的人以为,当别人看得见自己的时候能保持这样的状态,就已经很了不起了。是的,如果你能在别人看见自己的时候做到“申申如也,夭夭如也”,已然相当了得,很有魅力了,然而没有人看见的时候,才是我们人生的绝大部分时候,你是否仍然能做到呢?关键它是一种长期的习惯。


生活就是无休无止的、连绵不绝的禅定状态,行、住、坐、卧就是这种“申申如也,夭夭如也”的状态。


小梁以前打太极的时候(到现在也打得不好),老师总是告诉我:“你要有种既紧张又放松的状态,你的眼神要既坚定又柔和,身体要既有节律、有力量,又放松。你要做到随时可以发力,当别人推你的时候,发现推不到你,你好像哪里都是软的。一切念头完全在瞬息之间。”


我以前见过一个拳师,他的身体灵敏到什么程度了呢?“鸟不飞”。


我们都知道,一般鸟起飞的时候多多少少会用脚轻轻地在地上或者枝头上点一下,利用反作用力来推动。如果一只鸟在没有束缚的情况下停在你的手上,每次想要蹬你的手起飞的时候,你的手就把力卸了,让它踩不到,那这只鸟就飞不起来,这就是“鸟不飞”。


当时我看到这位拳师的手中停着一只鸟,每次扑扇翅膀准备起飞就是飞不起来,因为它一点儿力都借不到。但当这只鸟不准备飞的时候,它可以稳稳地停在拳师的手上。


小梁以前不懂其中的原委,现在越来越觉得这就叫“申申如也,夭夭如也”——它是随时可以勃发,但随时又可以放松的状态;它是既严肃,又放松;既不严肃,又不放松,似是而非的状态,是非常精妙的。


你看那些自在之人,跟你讨论牛津和牛街的时候,都非常惬意;吃涮肉和吃西餐的时候,都是那么恰当。


我们离这种贵族精神状态太远了,甚至我怀疑这只是一种理想的状态,也许个别时候我们在某些人的某些精神面相里捕捉过这些瞬间。


真正的自在之人,是什么样子的? 


你有没有想过,在人类历史上曾经就有一群人,他们生命的许多时刻都处在这种状态里,这得多么吸引人啊。


你觉得他特别简单,从来不与你争辩,你讲的每件事他都知道,却不反驳你,这种人拥有的自信真是太有意思了。


小梁曾经在《梁注庄子》里讲过一个故事,《世说新语》里说,一人参与一场饭局,众人讨论得上天入地,他始终未发一言。后来别人问他:“你当时为什么不说话?没有什么看法吗?”他只是轻轻地说:“他们说的我都知道,我说的他们都不知道,所以我不知道该怎么说。”


你知道如果一个人知道你知道的一切,甚至还知道你不知道的一切,他在你面前保持沉默和他什么都不知道在你面前保持沉默有什么不一样吗?其中的区别你说不出来,但一定可以感受得到。


我常常很羡慕那些既不玩手机,又不玩手指,还不发呆的人,只是安静地、有神地坐在你面前,没有目光呆滞,也没有试图压抑自己想要说服你的某种念头。


庄子说,那些得道之人,好像吃饱了就吃饱了,要走了就走了,读书了就读书了,喝水了就喝水了……既没有担忧,也没有自满;既没有想告诉你什么,也不拒绝听你告诉他什么。他就是这样坦然、欢愉,但不强迫地存在着,甚至如果你的心浪荡、狂野,你都感觉不到他的存在。关键时刻,他总能顶住一切。


小梁每读到《论语》《庄子》里对这种人物状态的描述时,就想起《心经》里说的“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的状态。一个人处在“般若波罗蜜多”这种精神状态、处在很深的禅定状态时,感受到了世界的真实与虚无同时存在的状态,这种状态就叫“观自在”。


我们只要想想,曾经有种人以活在这种状态里作为生命的常态,作为生命的手段,也作为生命的目的,同时也不以此为手段和目的,这是一种多么令人羡慕的状态啊。


他恍恍惚惚,清清楚楚,了了分明,如如不动,这种人怎么会失眠?这种人怎么会做梦?这种人怎么会有烦恼?这种人怎么会有敌人?这种人怎么会不快乐?这种人又怎么会有很强烈的快乐?


中华民族曾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许多人都以追求达到这种生命状态为乐,这难道不是我们的贵族精神吗?


一个人在家的时候,

你会保持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会做些什么呢?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