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6:内心失控的、愤怒的人与无能的父母

026:内心失控的、愤怒的人与无能的父母

00:00
09:49

026.内心失控的、愤怒的人与无能的父母


我们和世界的关系,常常是和父母关系的翻版,

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改变。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胡慎之。


很多人以为“虎爸虎妈”的强势控制,会给孩子带来灾难性的伤害。其实,无能的父母,才真正会让孩子被迫暴露在没有保护的状态下,产生一种非常强烈的羞耻感。


我看过一部电影叫《无名之辈》,陈建斌在里面饰演了一名叫马先勇的落魄保安。因为贫穷,他没有足够的钱去交女儿的学费,所以只能拿些水果给老师,求老师宽限一下交学费的期限。


可他这副卑躬屈膝讨好老师的样子,令女儿觉得很屈辱,很生气。在那一刻,她很痛恨自己父亲的无能,同时这也让她的内心处于一种失控的状态里,以至于她把爸爸带给老师的水果狠狠地踩了一脚。


因为父母的无能而带来的这种羞耻感,会让孩子对未来感到十分不安,以至于会用本能的方式去表达和保护自己,就像马先勇的女儿一样。所谓本能的方式,就是孩子会以战斗的状态对待这个世界,遇到伤害,第一反应就是愤怒,然后用攻击的方式去回应一切。


1.无能的父母,会给孩子带去六个方面的伤害。


第一个方面,他们会把孩子暴露在充满危险的世界里,给孩子带去不安和危险的感觉。


我们经常听到一些父母对自己的孩子说:“你自己要好好的,我们没有能力给你提供比较好的条件”。因为父母没有能力去保护孩子,孩子自己要独自一人去面对这个危险的世界,所以这个时候孩子的内心中,会感觉到特别的失落和不安,特别是对于还没有足够力量认清未来的孩子来说,这种孤单无助感会更强烈。


第二个方面,无能父母大都是功能缺失的父母,这会让孩子对世界缺乏客观的认知。


每个父母都有自己的功能,比如养育功能,教育功能等。如果这些功能缺失或没有实现好,就会导致孩子缺少客观认知,以为世界是围着自己转的,可以没有规则,一旦发现别人并不会让着自己,世界不会围着自己转,就会责怪这个世界,愤怒、失控。


第三个方面,无能的父母很容易让孩子有一种自尊缺失的受挫感。


孩子的自我价值,是父母在其成长过程中赋予的。如果父母无法得到别人的尊重,那么孩子也会因为自己是某某某的孩子而感到羞耻和不被尊重。所以,当孩子看到父母很卑微很讨好的状态时,他们的心里是非常愤怒的。


第四个方面,因为父母的无能,孩子会被迫去扮演一个拯救者的角色。


所谓拯救者的角色,就是孩子认为自己要成为一个全能的自己。出于对父母的爱,孩子并不希望自己的爸爸妈妈会受到别人的欺负或侮辱,所以他会努力变成一个照顾父母拯救和帮助父母的角色。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孩子能力不够,实现不了他的想法,他就会自责,并体验到一种失控的感觉,就好像没有任何的武器和准备就被迫上战场一样。这种感觉会让他变得特别敏感,无所适从,愤怒。


第五个方面,孩子会变成承载父母过高期望的工具。


什么是期望过高,就是父母会因为自己的无能,而把渴望得到别人照顾的愿望,投射到自己孩子身上,所以有很多无能的父母,对自己孩子的期望是特别高的。


第六个方面,无能的父母无法帮助孩子建立稳定的自我。


我有一个来访者,她的爸爸在外是个老好人,但对她却要求很高。高到只要有一点小问题,她爸爸都会对她发脾气。但出于对爸爸的爱,她反而会经常自责,认为是自己做错了,所以才导致爸爸发脾气。


她一方面特别渴望自己的爸爸能够强大起来,能够给予她保护,但另一方面她又知道这是不可能。一次次的失望让她变得特别敏感,在她看来,这个世界是不可控的,周遭的一切都是会伤害她。在人际关系中,她不敢跟人太过亲近,同时她也认为自己身上没有什么值得别人去亲近的。


后来,她有了自己的孩子,每次看到孩子没有按照她的要求完成事情时,她都会很愤怒,甚至觉得这个孩子不是她的孩子,是一个仇人。


这其实是因为,她并没有从父母那里形成一个稳定的自我,导致她没有太多的能力去跟这个世界相处。


2、如果父母恰恰是这样的,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第一,我们要纠正自己对世界的认知偏差,以及对人际关系的认知偏差。


比较无能的父母带给我们的一种认知是,这个世界必须是公平公正的。如果我们没有如自己想象的那样,被公平公正地对待,就很容易认为对方就都是坏人。可是,无论是什么社会,公平公正只能是相对的概念,很难有绝对的公平公正。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重新调整自己的认知。


第二,我们要努力脱离内心失控、经常愤怒的状态,重新去选择新的方式。


当你内心失控、经常愤怒的时候,是在表达自己的无能感,也就是说你心里已经完全认同了父母的处理方式。所以改变的方法是,我们要相信这个世界是有规则的,有规律的,我们不会随意被任何人伤害到,我们也有能力去保护自己。很多能力是可以在后天去重新习得,或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学习的,所以我们还是有很多新的选择。


第三,不要责怪父母,责怪自己。


当我们体验到那种莫名其妙的羞耻感,或强烈的自卑感时,不要认为那是父母的错。责怪他们,并不会产生什么效果。而且我们并不能改变父母的生存状态,虽然我们很想改变他们。


同时更不要责怪自己,因为这一切和你无关。


第四,告诉自己,愤怒没有用,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很多。


我有个朋友,他是很容易焦虑和愤怒的人。有次他在坐网约车的时候,因为司机走神错过了一个路口,导致他差点赶不上飞机航班,所以他很生气,愤怒的模式马上要启动,但就在那一刻,他突然意识到,愤怒是没有意义的,并不会改变最终的结果。于是他改为平静地向网约司机表达了自己的感受,提出了一个要求。司机接受了他的要求,并向他道歉。在这个过程里,他意识到,每个问题的解决方法都是很多的,并不一定要像以前那样一点就爆。原来别人也是会听自己的想法的,也是会妥协的,这个世界并不是充满着攻击的。


总之,当你对他人有了比较客观的认知,你对世界的看法也会随之改变。


我是胡慎之,如果你有什么问题,欢迎你留言,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抽点时间

    感谢胡老师的精彩分享!听胡老师的课程很受益。更加了解自己过往经历和现在的心理状况。

  • 1503977szrm

    一节一节听下来,感觉每一种情况都在我身上有所表现。可这一节让我在兜兜转转的觉察自己寻根溯源的过程中,猛然间发现真正的问题在这里。从小,就觉得父母很多时候太过于老实本分,在受到一些欺负时,自然选择忍让。所以,一直以来自己都是像一个女战士一样,跟周遭关系很不和谐。这影响着自己的心情,影响着自己的小家庭。责备一直在进行,不能释怀,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也是一个道德欠缺的人

  • 路过的某人76

    孩子会以战斗的状态对待这个世界,遇到伤害,第一反应就是愤怒,然后用攻击的方式去回应 愤怒发泄不了,就慢慢把自己整抑郁了,好在我走出来了

  • 甲森林炳火

    非常好

  • 中悦高桂林

    非常认同

  • 听友57000527

    放下对父母的愤怒

  • 如月_9o

    无能,人格障碍,不负责任,自私的父母!

  • 咿呀学语123

    家里一直都很穷,我要上交学校购买寒假作业的钱,父亲就责备我,钱不够花的时候,父亲也责备我,他在潜意识中把无能为力的愧疚感转化为 对我的愤怒。生存关键也极其恶劣,邻居欺负我们家,亲戚也嫌贫爱富,导致自己对世界是存在恨意的。长大后,我害怕向别人提要求,害怕被拒绝。活的没有安全感,很焦虑,经常存在攻击性。学了心理学后,慢慢意识到自己在人际互动中戾气很重,存在攻击性,导致自己人缘很差。很讨厌这样的自己,一方面,体谅父亲的含辛茹苦,让我读完大学,有机会走出山里;一方面,很痛恨他,小时候没有过过几天开心的日子,每天都在责骂我,摧毁打击我,说我笨、无能,导致我很自卑。

    咿呀学语123 回复 @咿呀学语123: 所以,对父亲就是爱恨交加,心里很矛盾,很痛苦。但是不希望成为他,在外面是个老好人,回家后把所有对生活的不如意发泄在家人身上。但是自己心里不够阳光,每天都在挣扎,没有多余的极其去努力工作,体验生活的美好。

  • 卤蛋味道真好

    这样的爸爸太多了……

  • 花编绚彦

    胡老师圣诞快乐~感觉这节课信息量很大,可以有机会再展开论述无能的父母带来的影响,自己自己如何拥抱内心小孩的过程吗?谢谢~

    胡慎之 回复 @花编绚彦: 刚好有本书就叫《拥抱你的内在小孩》,可以阅读一下,更加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