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个人成长】卢维斯定理——谦虚,不是把自己想的很糟

29【个人成长】卢维斯定理——谦虚,不是把自己想的很糟

00:00
10:45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满招损,谦受益。」相信这些话,你肯定从小开始就听到很多。相比于鼓励自我表达、自我肯定的西方文化,在保守、谦逊的东方文化下长大的我们,似乎从小就被教育说,做人要谦虚、要温和、要懂得韬光养晦,而不是锋芒毕露等等,因为这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会被打上“炫耀”、“自大”的标签。


毫无疑问,谦虚它是一种美德,但是可能你在生活中也发现了,在中国这个推崇谦虚的社会氛围下,我们有些时候可能会做过了头,超越了它原本的度。就算自己有这个能力,也硬是要掩盖、或者是否认这个事实。举个你们在读书时候经常会碰到的例子,比如说,在上一次的考试中,你明明完成得非常出色。这个时候,面对同学、老师们的夸赞,你心里面也很开心。但是嘴上却和大家说:“诶呀,没有啦,其实我的能力很一般,昨天晚上也根本没有复习”等等类似的话。在这种情况下,你可能会觉得,如果自己直接承认了这些优点,就有可能会受到别人的抨击、或者是批评,说你傲慢,不懂得谦虚。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谦虚呢?谦虚就真的是,什么事情都放低姿态,然后把自己想得很糟糕吗?我们又要怎么做,才能把握好“谦虚”的尺度呢?所以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关于「谦虚」的话题。


在网络中,以及国内的很多心理学书籍上,一直存在着一个心理学效应,叫做「卢维斯定理」。据传啊,这个定理是由一位叫做H.卢维斯的美国心理学家提出的,我们能够查到的关于这个定理的解释是这么说的:谦虚不是把自己想得很糟,而是完全不想自己如果把自己想得太好,就很容易将别人想得很糟。关于这个定理的解释也相对比较好理解。


那么,为什么我们说是「据传」呢?因为后来,我们也试图在谷歌、维基百科上去找这位叫做H.卢维斯的心理学家的更多的信息,但是却几乎搜索不到,所以这位卢维斯可能事实上,真的并不存在。当然了,如果有哪位听众知道、或者是了解关于这位心理学家的更多的信息,也欢迎给我们留言。


那虽然这个心理学家可能是杜撰的,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今天来探讨「如何谦虚」这个话题。其实呢,之所以推崇「谦虚」为一种美德,是因为我们真的很难做到时刻都保持谦虚。在前面的课程里,我们提到了“达克效应”和“优于平均效应”,也就是说,我们通常会认为自己比一般人优秀,在对自己进行评价时,也常常会用“中等偏上”这样的词语。


在美国一份针对80多万名学生的调查当中,有95%以上的人都认为,自己拥有高于平均水平的社交能力。而我们也知道,事实上能优于平均水平的也只有49%的人。所以说,有超过一半的人都陷入了认为自己“优于平均”的错觉当中。而就算你真的是人群中那优秀的49%,不懂得谦虚,依然会阻碍你继续前进的步伐。


古今中外有太多太多这样,因为骄傲自满、目空无人而功亏一篑的例子。比如说,楚霸王项羽就因为高傲、自负而惨败,自刎乌江。广为人知的寓言故事“龟兔赛跑”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原本胜券在握的兔子自以为是,看不起爬得慢的乌龟,于是最后就大意输掉了比赛。


所以说,如果我们稍微获得一点点的成就,就沾沾自喜,那么,我们很容易就会失去进一步奋斗的动力。所以在这个时候,时不时地用“三人行,必有我师”敲打一下自己,提醒自己要时刻保持谦虚,还是很有必要的。


那接下来我们就来具体聊一聊,在日常学习、工作中,我们应该如何保持谦虚呢?那在说应该怎么做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两种常见的错误的谦虚方式。


第一种就是像“卢维斯定理”里讲的那样,真的把自己想得很糟。想象一下,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说,在其他人的面前要保持谦逊的态度,当取得成绩的时候,他的智商和能力完全被忽略。那么久而久之,这个孩子可能就真的认为,自己确实没有什么长处,甚至可能会产生低自尊的情况,或者是患上所谓的“负担综合症”,也就是说,习惯于把失败全部归因于自己的错误,而把成功归因于外部环境。


曾经有心理学家做过一次调查,调查结果就表明,70%的人至少有过一次“别人眼中的自己的成就并不属实”的想法。奥利维娅•福克斯•卡巴恩,是一位曾经写过畅销书《精英的人格魅力课》的美国作家,她每年都会去给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新生们讲课。在讲课的时候,她总会问一个同样的问题:你们当中有多少人认为,自己被录取是招生委员会的一个错误?每次,都会有大约三分之二的学生举手。对于这个结果,你是不是很惊讶呢?


所以说,你会发现,这一种情况下的谦虚,其实是说这个人无法真正“内化”自己的成就,也就是说,他不能从内心深处,真正认同自己那些已经受到了外界认可的成就。


那这是第一种不恰当的谦虚方式,那第二种就是故作谦虚。故作谦虚在本质上,其实是一种炫耀。你可能常常听到这样的话,“我能力真的很一般,年薪才刚过百万。”“我这次考试考砸了,才班级前五。”相信你也感受到了吧,这样的谦虚、自夸,听着真的很难受。通过假意自嘲来掩饰自夸,表面上看着貌似是抱怨和自谦,但实际上却是为了炫耀和显摆。


一项最新的样本调查就发现,有超过70%的人都至少有过一次谦虚自夸的经历,而且这个大家惯用的套路比直截了当的自夸更招人讨厌。在这份报告里,研究人员们还对比了“谦虚自夸”和“直接自夸”,结果发现,人们不仅能一眼看穿“假谦虚”,并且还认为,假谦虚的人不够真诚,所以他们也更不愿意给谦虚自夸者提供帮助。


那什么样的人更容易采用这种故作谦虚的炫耀呢?有一类人群需要特别注意,也就是隐秘自恋者。什么是隐秘自恋者呢?他们不爱自夸,自我评价却很高;他们坚信自己与众不同,因此不需要别人来验证这一点。相比于咄咄逼人、争取外界关注的外向型自恋者,隐秘自恋者在他人面前更会对自己的能力,给予很低的评价,但是他们的内心却是自大、偏执的,认为自己被低估、忽略了。所以,对他们来说,以“抱怨”、“自我贬损”为手段的炫耀,其实是一种十分安全,但同时又能满足他们内心需求的方式。他们看似贬低自己的每一句话里,都充满了隐隐的得意,这就会让听的人很不舒服。


那刚刚提到的这两种谦虚方式,都是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尽量避免的。那正确的谦虚方式又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在这里也总结了几点。


首先,最基本的,对于自己不懂的,或者是懂得不够的领域,还是要谦虚学习,直面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虚心向他人求教,警惕“达克效应”。因为我们都知道,能力越是低下的人,越无法看到自己的不足,也越容易自我感觉良好。所以说,做到谦虚的前提就是自知,要知己所知、知己所不知、知己所长、知己所短,自知之后方能虚心、不自满。那在知己无知之后,再不耻下问地处处努力学习,时时积极改进。这是第一点。


那第二点,就像是我们之前讲到的,谦虚它不是一味地对自我价值的贬低,我们也要适当学会自夸。因为适当自夸,确实能够帮助人们提升人际魅力和竞争力。这样当有比较好的机会出现时,也不会因为我们不够自信,而白白错过。


最后还是想要提醒你,谦虚的前提,还是说,你对自己有深刻的认识,对于自己在集体中所处的位置,也有一个较为全面和客观的了解。在这个基础之上,不盲目地贬低自己,也不去故作谦虚。所以,还是希望你可以尽量客观地认识自己,然后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一种虚怀若谷的心态,积极接受他人的意见,但是同时呢,也能够做到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批判性地接纳他人的意见,从而达到一种不卑不亢、积极、自信的状态。


好了,以上就是这一节课程的全部内容了,希望听完这一节课程的你,能够对谦虚这个话题,有一些更新的认识。我们下期课程再见啦,拜拜。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慈悲即真愛

    也就是说自大或者自卑的最根本问题就是我们自己太过于执着这个“我”,把“我”看的太重要了,真正的谦虚是一种“无我”状态

  • 爱吃三文鱼的小橘猫

    我个人觉得"我这次考得很差,只考了班级前五"不一定是故意炫耀,可能ta本身对自己的要求就是班级第一,本身就对自己要求很高。我本身就一直是年级前十,班第一,考第二对于我来说都是考差了,更别说第五了 。每个人对自己的要求不一样,拿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是不是有些过火了?

    KnowYourself心理课 回复 @爱吃三文鱼的小橘猫: 是的,你说的也是一种可能性。我们这里讨论的,是那种故意炫耀的情况。

  • 光明磊落问心无愧

    加油!

  • 木子樱子

    加油!

  • _认识你自己_

    优于平均效应在哪集?前面没吧

  • 隐身守候_喵喵

    如果过度自卑,怎么办呢?

    KnowYourself心理课 回复 @隐身守候_喵喵: 抱抱你~ 想要修复你的自卑,我们可能需要回到源头,你需要看一看,你对自己的这些负面评价从何而来,是小时候父母的教养方式,还是童年的经历等等,然后再重新审视这些过去。如果你有需要的话,也可以在KY的平台上找寻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求助哦~ btw 圣诞节快乐 🎄

  • MaJiahui

    前面说:谦虚是完全不想自己,但是后面解释却说要对自己有深刻的认识,了解自己的位置,是不是矛盾了?

    KnowYourself心理课 回复 @MaJiahui: 卢维斯定理说的是,谦虚,不是把自己想得很糟,是完全不想自己。这里说的“完全不想自己”,是指尽量避免只从“自己”的视角去看待问题,而是要对于自己和他人、自己和环境,有一个实事求是的认识,也就是说,你要对自己有深刻的认识,也要对他人有客观的认识。这两者并不矛盾~ 圣诞节快乐呀🎄

  • 康桥溪月里的芦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