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译: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
子游说,对待君主过于烦琐,就会招致侮辱;对待朋友过于烦琐,反而会被疏远。
愿意把自己看到的分享给大家,一定会有很多人追随你
关于人生幸福快乐的很多研究版本都显示,良好的亲密关系是幸福人生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也就是说,在一个幸福之人的心理账户里,好朋友所占的比重是最高的。无论是有钱的人还是没钱的人,概莫能外。
有些人误以为自己有钱就会有很多好朋友,其实他不知道,自己招来的也许只是关心钱财的狐朋狗友。也许短时间内会让他舒服,但长期而言,他在内心仍然会隐隐地感到些许悲伤。
所以,如果一个男人仅仅靠钱,一个女人仅仅靠魅力获得朋友,总是不长久的。
对此,孔子的看法是“德不孤,必有邻。”这句话是说,如果一个人的德行很好,而且不会把自己的德行作为碾压他人的工具,或者愿意把自己的德行分享给别人,他的身边必然会聚拢很多人——他有释放灵魂氧气的能力。
什么是“德不孤”呢?小梁认为可能有两个意思:第一是有德,第二是不孤。有德之人,必然想着如何让别人获得他们想要的东西,同时也是合乎道的。
在古代为什么有些人能成为酋长、君王?正是因为他能看见某件事的发展方向。每次他的预言其实是自己看见的东西,因此能带领大家走向更好的生活,跟随他的人也就越来越多。
你相信世界上有某种隐含的规律吗?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必然会朝一个方向行动,而且拥有某种周期性。如果你在2015年的时候能够精准地预测到大国在崛起的过程中导致的地缘政治冲突;从货币的释放到货币的收缩;从产能的过剩到去产能化、优化产能的种种需求;从人口结构进行推演,清晰地描述2018年、2019年的状态,那么也许你就是一个有德之人,因为你了解了道。
其实,许多事情都是自然而然地朝着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方向流动的,正是因为它具有周期性,才让我们看到了预测的可能。
有这种得道的能力,并且不孤寒(吝啬的意思),愿意和亲密的朋友真诚地分享,这样的人即使短期内不被了解,稍过一段时间,也会有人聚集在他身边。
当人们回顾他在五年前、八年前、十年前讲的东西,发现他如今做的事越来越有价值的时候,跟随他的人就会越来越多。
这件事的背后,其实是孔子对有德之人的两个话题的讨论。第一,你是否具有足够的智慧和洞察,了解趋势,预测趋势;第二,你是否具有足够的慈悲,把自己的努力和预测的方向分享于众人,如是,一定会有很多人追随你。这就叫“德不孤,必有邻”。
如果对方对你多次提出的意见并不接受,就不要再提了
孔子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学生子游。子游深得孔子的喜欢,算是孔门十位比较著名的代表性弟子之一。
他延展了孔子“德不孤,必有邻”的思想,讲到不仅仅要“德不孤”,更关键的是还要不啰嗦。
所以我常常在想,一个人的学生很可能在某些时候并不差于老师,只不过他恰好成为了学生而已。
子游也对有德之人发表过看法——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子游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你是下级,告诉上级要小心这样、小心那样,讲多了他不接受,你就不要再讲了,否则一定会遭到羞辱。
因为他很烦你,你以为自己是为他好,但在言语中,传递的全是“我比你聪明”“我看到的比你多”“我比你优秀”“我比你更得道”……所以他一定会在自己的权力和能力范围内,给你足够的难堪。
如果你看见一位朋友走在不正确的道路上,你反复地劝说他这样做不对,时间长了他也会离你而去。
所以,无可无不可,佛渡有缘人。如果你觉得自己提的意见是对他人好,但对方不接受,请你不要太过强烈地分享。
哪怕你是对的,也不要太啰嗦了
《论语》中的这两句话很有意思,第一句是说你愿意把自己看到的分享给大家,就会有朋友;第二句是说如果分享过度,朋友就会离你而去。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像弹簧一样,如果距离远,弹性就大,你具备的好德行,就会把周围的人“拉”回来;如果距离太近,对方对你的建议无动于衷,你还非要靠过去解救他,就会被“弹”出去。
有时我们知道父母被楼下推销床垫、按摩椅的人骗了一万元,感到很生气,于是破口大骂:“我早就跟你说过了,那人是骗子,这样的床垫最多卖五千,他却卖给你一万,我给你的钱难道就是用来买这个的吗?”
其实老人家什么没有见过啊,他只是用额外的五千元买了一个“干儿子”,天天陪他聊天。
亲生儿子给五万,他便拿五千作为额外消费买一个“干儿子”来做亲儿子该做的事儿,“中间商赚差价”,有何不好呢?
如果你明白了给父母钱,其实就是让他们开心,弥补自己不能经常陪伴他们的损失,内心就会舒服了。
楼下卖床垫的小哥,陪你父亲说了一年的话,平时帮他搬东西,处理各种事,最后感动得你父亲从他那买了一张床垫、一把按摩椅、一个洗脚盆,让人家赚五千元又有什么不行呢?
你有没有想过小梁之前举的例子,如果你天天喋喋不休地跟你父亲说这些事,不让他再买,防止上当受骗,最后可能会发展为他对你回家甚至都会感到畏惧。
反过来,父母天天追着儿子说该结婚了,追着女儿说该嫁人了,赶紧去谈恋爱。如果刚结婚,就催促赶紧要小孩儿。刚刚要了一胎,那就再要二胎……你会有什么反应呢?
很多年轻人就是因为这些原因,不知如何向父母打电话表示慰问,不知如何与父母共处,渐渐地彼此之间就会疏远。
因此,上下级、父母子女等很多人际关系都存在着“哪怕你是对的,但你太啰嗦了”的危险境遇。
看见世界的发展趋势,不吝于分享,不强迫分享
孔子真是人间世处理人际关系的“老司机”,他花了很长时间研究很真诚而朴实的人生幸福学的真理——首先,看见世界的发展趋势;其次,不吝于分享;最后,不强迫分享。这三个次第就是本篇小梁和大家分享的“德不孤,必有邻”“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疏”是数次、屡次的意思)的实际应用。
我觉得人生最美妙的事情莫过于很多年前,有一个很好的朋友告诉你他的预测,并且帮你具体分析。
比如有人在1998年、1999年的时候告诉你,在北京二环以里,看见任何一个出售的四合院,就把它买下来。但他后来出国了,没有跟你说别的,只是向你展示了很详细的推演:货币会增发、GDP会增长,人们最终还是会对北京二环以里的一块土地或一栋房子拥有不可抗拒的获得感。而且相较而言,其他很多努力产生的回报可能远不如这个高……走之前还说:“如果你需要的话,我可以借钱给你。”
1998年、1999年的时候,北京一个小的四合院大概是一百五十万;到了2003年“非典”的时候,南池子一个翻新的四合院,最低可以卖到四百万;到今天,一个四合院基本上得三五个亿。
如果有一位朋友告诉你要这样做,这叫有德;然后很认真地帮你分析,还表示愿意借钱给你,这叫不孤。后来他出国了,环游世界,回来看看当年买的四合院,算了一下玩了二十年,只用了一个亿,还赚了三个亿。
当时人家愿意借钱给你,但你觉得没必要,因为担心自己还不了所以就没借。后来朋友偶尔给你打电话时也不聊这件事,只跟你聊聊家长里短,或者在不同地方寄一份当地的橄榄油、面膜、文物、明信片等有纪念物,无谓高低贵贱,想起什么就寄给你。
当他回来的时候,你对他是什么样的心情?不是好友多年不见的亲密感这种简单的情感,而是“哥,你太牛逼了,你怎么当年就知道房价会涨,还表示愿意给我这么多支持,而且从来没有逼迫我,我要向你表示感谢。”这种很丰富的情感。
这位朋友再跟你说:“在2018年的时候你还可以做这件事,如果你没钱,我还愿意借你点儿。”你对这位朋友的态度会如何?这么多年,你们未必见过几次面,中间也没有发生什么事,但我相信你对他的信赖、忠诚、支持,那种他去哪儿你去哪儿,他指哪儿你打哪儿的决心全都在其中了。
这是小梁的一位朋友亲身经历的简化版演绎,我在这个故事里看到了“德不孤”的力量。
如果你是一个有远见的人,请做到后面两点;如果你连第一点都做不到,请在身边寻找能做到的人,并且深深地相信他,保证你每天都能睡好觉。
人与人之间是有界线的,就算是夫妻父子母女之间,越界只会带来反感。“度”要把握得好不好跟自身修为有关。
老师自己的故事吧
佛渡有缘人
每听一次都会有收获 感恩梁老师!
经典!感谢小梁!
自己得有怎样的德行,才能有这样的朋友呀!
感同身受啊,深受其害啊,嘚逼嘚的
小时候没有接触过庄子和论语,现在接触到梁老师品读中,开心,满足!
這樣的高端的朋友,可遇不可求吧
我深深的相信梁老师就是这样一位我们的朋友,2018能做什么事呢 让我好好睡觉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