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
译:孔子对公治长(孔子弟子,后来成为孔子的女婿)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你。虽然被关押在牢狱之中,不是你的罪过。”(孔子)把他的女儿嫁给了他。
孔子说,南容此人,于国家有道之时,能不废政事,立朝堂之上为天下苍生效力;于国家无道之时,也能明哲保身,免于刑戮。(夫子赞南容是能伸能屈的真君子)便将其兄之女嫁之(可见对他很欣赏)。
如何找到既优秀又安全,并能长期与之相处的人
本篇小梁和大家分享的这段话来自《论语·公冶长篇第五》。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第一段话的意思是,孔子说公冶长(孔子的弟子),“这个人很优秀,有道,聪明,善良,温厚,可以将女儿托付终身。就算他曾经有一段时间不小心犯了事(‘缧绁’指绳索,‘虽在缧绁之中’比喻犯了事被人绑起来),但这不是他的罪过”。于是孔子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公冶长。
一个男人对另一个男人最高级别的认可,就是愿意把心爱的女儿嫁给他。我见过很多男人提起将来自己女儿出嫁时动容的情景,便说:“你女儿才五岁,你就哭成这样,说不定人家到五十岁还未出嫁,你都没有机会看见她出嫁,你这会儿哭什么?”他说:“不行,我不能忍受可爱的女儿嫁给别人。”
孔子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公冶长——哪怕他犯了罪。后来公冶长免于刑罚,成为一名大学问家。
孔子又说南容(也是孔子的学生,很优秀),“国家政治清明,合乎于道的时候,像南容这样的人一定能出人头地;国家政治黑暗的时候,他也能全身而退、明哲保身,不至于招惹杀身之祸”。所以,孔子把哥哥的女儿嫁给了南容。
这段话大致讲的是孔子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值得深交,值得长期维系关系。同时,他也提到了一个话题——如何免祸。
春秋战国时期,普通百姓的生命安全很难得到保障。许多人会因为不知什么时候得罪了官府,陷入了某些利益之争,或者站错了队,说错了话……总而言之,分分钟被“大卸八块”。轻一点的,也会被被抓进牢里,都是有可能的。
如何找到既优秀又安全,并且能长期与之相处的人,是一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智慧。
为什么有的女孩子长大后的生活总体不错呢?可能她在小时候,父母(尤其是有智慧的父亲)给她播下了一颗正确状态的种子,在她择偶的时候给予关键性指导,基本上能让她从小到大都活在父母和老公的照顾中。
当然,现在是男女平等的社会,反过来也是一样——母亲在儿子很小的时候就让他耳濡目染,不知不觉地铺垫好以后应该和什么样的女孩儿在一起的潜意识,以便将来吸引的都是好女孩儿。
在他结婚的时候暗中做推手(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在大家都不知道为什么的情况下,让自己的儿子娶到了终身“旺夫”的好女孩儿,并且能把这种福德传递给子孙后代。
我们做的事、说的话,都会在留存于宇宙中
小梁以前不读《论语》,从来没有认真想过孔子如此接地气。他不是教条主义、迂腐的人,他说的话都是指引我们如何寻找、持有长期优质资产的生命智慧。
一个人的钱,是他的财富。而他生命中的朋友、他倾注的时间、他的幸福感、他的健康,是他的另外一种资产——生命资产。生命资产这才是我们的“基础货币”,也是我们一辈子的总和。
判断一个人靠不靠谱,可以观察他的父母是不是有种种问题,再看看他的孩子是不是知书达理、敏而好学。“叩其两端而执其中”,你就能大概得知这个人是否值得交往。
因为孔子是长者,作为一个过来人,他知道什么样的年轻人值得培养,值得把自己的女儿托付给他。
有一天,南容读《诗经》中“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如果汉白玉有瑕疵,尚且能够把它磨掉;但如果说错了话,就很难收回来了。)这句话。
据说南容在读这句话时,反复琢磨。孔子在旁边观察,觉得他有根器,对自己说的话很谨慎。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在万恶的旧社会,一个人说什么话不是为了快意恩仇,而是要意识到自己做的事、说的话,都会在留存于宇宙中。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都会在网上留下长久的记忆。
前些年,小梁对“中医革命”有种浪漫主义的热情,因此接受访谈的时候讲了许多似是而非、自以为是的话。
若干年后,这些访谈被人翻出来说这样不当,那样不当……我看了后也觉得讲得很不好,后来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梁冬反思录:关于中医,我说的都是错的》,对以前所说的话进行反思,纠正自己。
但之前说的错话已然留在了网上,以此为例,让大家吸取经验教训。言语、行为不可不慎。
小梁通过学习《论语》,慢慢地长出了一些觉察(尽管每次读书都感到很惭愧),等儿子长大后,我一定要告诉他:“爸爸说了太多不恰当的话,做了太多不靠谱的事,请你一定要引以为戒。”这是我读《论语》的真实感受。
虽然这样想了,这样看了,但行为和思维的惯性依旧很强,一不小心又会成为自己都觉得不合适的人。
孔子就像父亲一样,暖暖地看着那些谨慎、善良、审时度势,并且能安邦立国、明哲保身、著书立说,保持像玉石一样心性干净的人,才是真正值得长期交往的人。
把自己修炼成想成为的人,你就会看见类似的人,也会吸引类似的人
小时候,我们总以为跟什么人在一起有好处,就跟什么人交往;跟什么人在一起觉得开心,就跟什么人交往。
但小梁到四十岁后越来越发现,多余的朋友只能带来多余的烦恼,多余的热闹只会带来多余的悔恨。
因此,朋友不求多,做人也就淡然了,慢慢慢慢地,把自己修炼成想成为的人,你就会看见类似的人,也会吸引类似的人。
如果你对此感兴趣,可以看一下这几年自己朋友圈的变化。大致而言,我们每过几年都会发现与自己走得近的朋友换了一批,但你要觉察到这个变化在哪里。朋友圈的变化,其实就是你的变化的投影。
如果你对自己现在的状态不满意,就应该以觉知的方式改变自己所处的环境;改变自己所处的环境,从改变自己的心性开始;改变自己的心性,从改变自己的认知开始。
最重要的是认知别人的感受——别人妒嫉你、轻视你、不了解你……其实都是正常的,就像我们也会妒嫉别人、轻视别人、不了解别人……
有了这种“人不知,而不愠”的了解,你自然而然地就会发展出“忠”“恕”之道;自然而然地就会温和、不激进、不迫切;自然而然地说话语速就慢了,情绪反应就温和了,看人就不闪躲了,做事就不慌张了,与人交往也不会有种侮辱别人,或者隐隐地被人侮辱的可能了……这些都是很微妙,而且是有次第的。
孔子带领我们一步一步地成为一个安全的、温暖的人,每次我都能感受到他对不确定的外部世界的洞察,并且反省是不是由于自己做得不好而导致的。有了这种提问,孔子就变成了一个更真实、更温暖的人,而不是我们想象的那种刻板、教条的“老夫子”形象。
后世的儒家、儒生,可能真的修为不及,再加上功利性太强,把许多孔子的言行刻意进行了改造,以至于我们年轻的时候都默默地认为孔子不是一个可爱的人。其实他很可爱,他说的都是父母应该告诉我们,而我们大多数时候没有学会的东西。
本篇的话题就是这样,希望你能长出平和、不迫切的状态,你会发现血压自然就降下来了,睡眠质量也变得更好了。睡不好这件事,究其本质还是心病所致(无论是心脏的问题,还是心理的问题,心物一元,其实都是一样的)。
断掉多余的朋友,舍弃多余的朋友,离开多余的朋友
听梁老师的声音就觉得很舒服
最重要的是认知别人的感受——别人妒嫉你、轻视你、不了解你……其实都是正常的,就像我们也会妒嫉别人、轻视别人、不了解别人…… 全部都是正常的
慢慢慢慢地,把自己修炼成想成为的人,你就会看见类似的人,也会吸引类似的人。
最近吧觉得自己“不开心”但是又不知道哪里出现了问题,道理也懂看自己,但是沉不下来,今天听了这一集梁老师慢慢道来,情绪好了很多噢,好的开端一天愉快
君子不迫切
公冶(ye)长,而非公治长,老师
梁冬 回复 @文會1314: 谢谢你
听梁老师与夫子心灵契合的感悟,让自己也不断成长。感恩!
生命资产才是基础货币
听梁老师的声音总是暖暖的
非认证用户2021 回复 @旖旎_09: 所以他讲什么子无所谓 听了就感觉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