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故事 273 曹山本寂 不变异处去

禅故事 273 曹山本寂 不变异处去

00:00
06:02

曹山本寂


不变异处去


抚州(今江西抚州市)曹山的本寂禅师,是曹洞宗的第二世。洞山奠定了曹洞宗的家法、宗风基础,本寂则在这基础上确立了曹洞宗的殿堂。曹山对洞山不仅是克绍箕裘,且有发扬光大之功。

曹山是福建泉州人,本姓田,十九岁以前习儒业,史书说他“文辞遒丽,富有法才。”惟其如此,才能作出《注释洞山五位颂》、《接受洞山五位显诀》之类的学术气浓厚的著作。

五家七宗中,曹洞一宗最重学问,从《易经》以及道家学说中吸收了不少东西,本来石头希迁就曾作过与道家同名的《参同契》,曹洞作为青原、石头一系的法嗣,最终形成了自己重理致的细密风格,也是渊源有自了。禅门中有“临济将军,曹洞士民”的老话。临济是北方文化的粗旷豪迈,曹洞则南方读书人气派,走的是委婉曲致的理路。

十九岁出家,曹山先在福州的灵石寺修行,二十五岁受足了三坛大戒,便去江西参访洞山。

一见面洞山就问曹山:“阇黎的名字是什么?”

“本寂”。曹山答。

“那个呢?”洞山又问。

“不名本寂。”曹山机智地回答。

名字是外在的符号,人本无名,取名是为了区别。洞山问“那个”,显然指那个未有名字符号前的本然存在,也就是那个离俗得真的“本来面目”。曹山是绝顶聪明的人,这样一问,就悟到了。

洞山对这位“不名本寂”很是器重,自此登堂入室,密授宗旨。

这样在洞山身旁盘恒数载,曹山便辞别师父,准备去四处游方,找机会自立门户。

洞山问曹山:“准备向什么地方去?”

“向不变异处去。”曹山答。

“不变异处,还有‘去’这回事吗?”洞山问。

“‘去’也不变异。”曹山自信地回答。

曹山不是洞山,虽有师徒父子之宜,但既去开法,总有变异。既然是变异,就不能将这对象全变了。所以变异中就有个不变异的存在,而且这不变异的更根本。洞山问他向何处去,也许就是句平常话,但曹山作为洞山的法嗣,自有他的答法。既然不变异,还去个什么呢?这是洞山的意思,洞山在说这话时,也起了机锋。“去也不变异”,曹山的回答已打通了变与不变,去是变,变中有不变,不变有变,变又不变,这已是曹山自己所说的“混然无内外,和融上下平”了!


所谓“灯录”,乃是“传灯录”的简称。这是记载禅宗历代法师传法机缘的典籍.灯能照暗,禅宗代代相授,以法传人,用续接灯火来比喻代代以心传心的传承形式。


“灯录”是禅宗创造的一种史论并重的文体,它以本宗的前后师承关系为经,以历代祖师阐述的思想为纬,发端于唐代的禅宗史书:灯录文字语言透彻洒脱、新鲜活泼、简要精练,公案语录、问答对语趣味盎然、脱落世俗,所以深为僧俗所喜读——作为一种精神享受。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 与百万人一起学习佛陀的智慧和慈悲。

主播:史壮宁,山西卫视主持人,文史专栏作者,研读佛学二十余年,素食,持戒。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735570nnuc

    声音有意境,背后、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