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开始前,先问你几个小问题:如果现在让你去超市,随便买一瓶去屑洗发水,你第一反应会想到哪个去屑品牌?是不是那个“去屑实力派,当然海飞丝”? 又或者是,快过年了要给长辈送礼,当你绞尽脑汁都不知道送什么的时候,脑海里是不是突然蹦出了两个穿着夏威夷草裙的老人,想起了那句经典的广告台词,“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相信听到这里,你已经明白了,这些在你买东西的时候,迅速出现在你脑海中的品牌,都曾经通过广告,在你的眼前、或者是耳边,反反复复地出现过。
那么,这些铺天盖地的广告,究竟是怎么影响到你的购物行为的呢?在这一节课里,我就想和你聊一聊,广告背后隐藏的心理学现象,也就是“曝光效应”。
你可别小看这个心理学现象,有关它的研究已经持续100多年了。那么,它到底说了些什么呢?我们首先来看看关于“曝光效应”的一些较为著名的实验。
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扎荣茨,曾经开展过一系列针对“曝光效应”的有趣的实验。在最初的实验中,扎荣茨把被测试者分成了两组,分别是小组A和小组B。然后,在小组A的参与者面前,心理学家不断地给他们展示一些之前从来没见过的、完全陌生的东西,而小组B的参与者却什么也看不到。接着,扎荣茨将这些被展示的东西,再次拿到两个小组的参与者面前,并且询问两组人员对于这些物品的评价。结果他惊奇地发现,小组A,也就是之前看到过这些物品很多次的参与者,对于物品的评价,要明显高于小组B,也就是之前从没有看到过的那组人。
所以说,“曝光效应”,也有人称之为是“多看效应”或者“熟悉定律”,说的就是,当我们看到一个东西很多次、对它感到熟悉的时候,就容易增加对它的好感度和偏爱程度。
现在你知道了吧,为什么广告会影响你的消费行为?其实就是利用了「曝光效应」,商家通过让一件商品不断地出现在你的面前,提升你对它的熟悉程度。那么,不管这件商品本身怎么样,你都更容易因为对它的熟悉而产生喜爱,从而最终更有可能去选择购买它。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说,你在看了“马蜂窝”的广告后,那么,在你之后做旅行准备时,你就更有可能会优先选择它,而不是其他什么没有听说过的旅行平台。或者是,一说到羊毛制品,你可能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那个“羊羊羊”的恒源祥。这些啊,都是「曝光效应」在影响着你。
也许你会觉得,自己不认真看广告,就不会被影响了。比如说,在大多数的时候,你都把广告当成是背景音,根本不知道它具体说了什么;又或者是看视频时,你索性直接快进,跳过广告。那是不是这样一来,曝光效应就对你没有影响了呢?
也并非如此。事实上,哪怕你根本没有意识到广告中出现了什么,曝光效应可能仍然悄悄地在影响着你。这个结论是不是很有意思,那么,这又是为什么呢?
别着急,让我们来看看扎荣茨的另一个实验。这一次,他调整了被展示的内容。他把被展示的内容,都设置成了让人看不懂的,或者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文字、图片、旋律、或者是陌生的人物形象。并且,他还加快了这些展示物出现的频率,让频率快到,被测试者根本无法看清楚具体的内容是什么。猜猜看,实验结果怎么样呢?实验结果发现,哪怕是这样,曝光效应仍然起到了作用。
所以,扎荣茨就认为,曝光效应呈现的,其实是一种“不需要推论的偏好”。也就是说,你根本不需要在多次看到的事物,和你对它们的好感之间,去进行刻意的关联。事实上,在你没有意识到它们具体是什么的时候,也会因为你单纯地多看了它们几眼,而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偏爱。因此,曝光效应,在心理学上最专业的概念,其实是“单纯曝光效应”。
所以,哪怕你觉得自己没有在认真地看广告,广告同样影响着你的购物选择。比如,可能是看电视剧的时候,背景里不经意间出现的广告植入。或者是,看综艺节目的时候,你根本没仔细听的主持人的口播,或者是吃饭的时候,餐厅里正放着的某个广告的主题曲;还可能是你在公交站台等车的时候,背后不断滑动的广告牌,等等。
现在,你是不是恍然大悟,意识到自己竟然和「曝光效应」有着如此亲密的接触。那么,在你以后买东西的时候,你可能需要花上一些时间想一想,自己选择的商品,是真的通过比较之后,认可它呢,还是因为曝光效应所产生的熟悉和偏爱呢。当然,无论你做出什么决定都是可以的,没有对和错,只不过现在的你,应该能够更清楚自己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购物选择了。
那么,除了对自己消费行为有了更多的了解,在生活中,你又可以怎么利用曝光效应呢?
还记得我在前面提到过,人物也是曝光效应实验中被展示的一种内容类型吗?这就意味着,你同样可以利用曝光效应,来拓展和维护自己的社交网络。
试着回忆一下,从小到大,你是不是和你的同桌,坐同一张桌子的同事,或者是经常出现在朋友圈里的朋友,在情感上更加亲近,更加的要好呢?这其实就是曝光效应在发挥作用啦。别人在自己面前出现的次数越多,或者你在别人面前出现的次数越多,你们就越有可能对彼此感到熟悉和亲近,从而让彼此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
说的通俗一些就是,要在他人面前多刷一刷“存在感”。这种存在感,可以是定期地一起约出来吃饭、玩耍、煲个电话粥,或者是一起联机打游戏这样的实体存在感。也可以是虚拟的存在感,比如增加自己在社交网络上的曝光频率,在朋友圈多发点照片,给其他人的朋友圈点点赞,等等。
并且,你还可以在职场上重点利用曝光效应,来拓展你的职场人际圈。比如多多地在校友圈活跃,在校友群里时不时地说个话,定期地在朋友圈展示一下自己的工作近况。那么当你在寻找新工作的时候,你的校友就更可能因为对你的熟悉而给你分享经验,甚至直接介绍一份靠谱的工作给你。
再比如说,在路上遇到你的同事,不要害怕或紧张,你大可以主动地冲他们笑一笑,或者是简单地say个 hi。那么,当你工作中需要同事们帮忙的时候,彼此之间的熟悉也会让你们的合作更容易推进。
也许你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去尝试一下曝光效应了。但其实,“单纯曝光效应”并不像它的名字所展现出来的这么“单纯”。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心理学家们发现,曝光效应其实还暗藏着一些微妙的条件。只有知道了这些条件,曝光效应才不会起到反面效果。
第一,曝光次数不能太多。实验发现,曝光的次数和喜爱程度之间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关系。喜爱程度的最高值,通常会发生在曝光次数达到十几次到二十次之间。超出了这个范围,曝光效应似乎就失效了,反而可能会引起对方的疲倦和厌烦。比如说,即使是一首你最喜欢的歌,一旦你对它开启了单曲循环模式,通常撑不过一两天,你就听得再也不想听了。所以,你在刷存在感的时候,也要注意这个问题,千万不要太频繁了。
那么第二点要注意的就是,并不是所有的事物经过曝光,都会因为熟悉感的增加而获得对方的喜爱。“曝光效应”只适用于中性或积极的情况。这是什么意思呢?简单地说,这个东西需要在最初出现的时候,就没有给你带来厌恶这样负面的感觉。如果它一开始就让你觉得不舒服,那么,之后出现的次数越多,反而,你就越可能会讨厌它。所以说,如果对方已经表现出了对你的排斥或者是其他负面情绪的话,“怒刷一波存在感”可能只会让对方更加地疏远你哦。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希望这节关于“曝光效应”的课程,能够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什么疑问,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我们下一期课程再见咯,拜拜。
曝光效应啊我18岁时就悟出来了,而且用了,只是不知道名字在部队,都是新兵,凡事喜欢露脸的,领导都会记住你,有什么事都优先是你,因为这个教导照顾我,我少吃很多苦
曝光效应这个真的很贴近生活啊,特别是一些很洗脑的广告歌曲,即使不看广告听多了宣传曲也会在有需要的时候下意识的想起这个品牌…听完这节课,真的对人际关系使用曝光效应的提议很心动,但是实际操作的话,像我这种很认生的,嗨完之后的无话可说真的好尴尬……
KnowYourself心理课 回复 @MaJiahui: 很认生,然后又可以互嗨是什么情况?认真脸.jpg
那对人呢?会不会因为熟悉而喜欢?
KnowYourself心理课 回复 @姗儿: 确实会的,熟悉和好感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但是,你也需要分辨自己的熟悉是从何而来。有的时候熟悉感是来源于“曝光”,有的时候呢,熟悉的感觉也会来自两个人之间的相似性,或者其他,我们在后面「吸引力法则」这一节课中也会有相关的讲解哦~
不需要推论的偏好
第一第二集无法播放
KnowYourself心理课 回复 @nasun: Bug已修复,现在可以正常收听了哦
第一课h第一课和第二课进不去
让人瘆得慌的片头音乐。
感觉心理学效应不适用我,,看待事物我只关注客观存在和宏观趋势,以及根本原因和潜在意义or影响。。
刷个存在感
开始那个声音简直是地狱发出来的,太可怕了
KnowYourself心理课 回复 @liyabgliu: 后面的课程我们会调整片头BGM,期待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