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暗物质与恐龙》:地球霸主突然神秘消失,朗朗乾坤谁是幕后黑手?

科普 |《暗物质与恐龙》:地球霸主突然神秘消失,朗朗乾坤谁是幕后黑手?

00:00
20:59

圈子来啦!


喜马讲书【圈子】来啦!

栏目开播快10个月,喜马讲书【圈子】正式成立了,各位爱听书的小伙伴终于有自己的组织啦!


【圈子可以做什么?】


在这里,你可以:

● 参与【话题日历】,加入我们的话题讨论和日常活动;

● 发帖。可以是自己的读书心得、对栏目的建议、日常感悟、困惑等;

● 跟帖。给其他小伙伴点赞、拍砖;

● 各种花式调戏编辑老师和我。


点击以下链接进入圈子


【圈子】传送门>>>>>>>>>>>>


地球霸主突然神秘消失,朗朗乾坤谁是幕后黑手?

点击进入喜马讲书频道页>>>


听书笔记 


《暗物质与恐龙》的作者丽莎·兰道尔是美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她是粒子物理学、超弦理论和宇宙学的专家,曾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大学等世界顶级高校任教。

 

什么是暗物质?

 

暗物质与光不会发生任何相互作用,永远不可能被我们看到。暗物质也不会与普通物质发生直接的相互作用。因此,我们无法直接感知暗物质的存在。

 

尽管如此神秘莫测,暗物质却是宇宙中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宇宙中所有的物质中,暗物质所占的比重高达85%,而且在宇宙结构的形成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科学家为什么认为暗物质一定存在?

 

暗物质能够产生引力,进而通过引力对其周围的普通物质造成一定的影响。1933年,兹威基仔细观测了后发座星系团。后发座星系团中包含着好几千个星系,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大家庭。

 

兹威基观测后发座星系团的目的是测量这个星系团的质量。测量星系团质量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叫动力学方法。这种方法测量位于星系团边缘的那些星系的运动速度,进而推断出它们所受到的引力的大小,最终计算出整个星系团的质量。第二种方法叫光度学方法。这种方法测量星系团中各个星系所发出的光的强度,然后计算出整个星系团中发光物质的质量。动力学方法测量的是整个星系团的总质量,而光度学方法测量的是星系团中能发光的普通物质的总质量。

 

兹威基发现,用动力学方法测出的结果,是用光度学方法测出的结果的400倍。据此,兹威基推断后发座星系团中还包含着大量完全不能发光的奇异物质。他把这些奇异物质称为“暗物质”。

 

 

此后,在长达40年的时间里,兹威基的暗物质理论一直得不到天文学界的认可。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天文学家薇拉·鲁宾用确凿无疑的证据,让世人相信了暗物质的存在。

 

一般来说,离地球比较近的人造卫星,运动速度会比较快;而离地球比较远的人造卫星,运动速度会比较慢。这是因为离地球比较近的人造卫星会受到比较大的地球引力,只有运动速度较快才能保证不掉下来。另一方面,离地球比较远的人造卫星会受到比较小的地球引力;因此它的运动速度不能过快,否则就会挣脱地球引力而逃逸到太空中去。同样的道理,星系边缘的恒星的运动速度不能太快,否则就会挣脱整个星系的引力而逃逸到太空中去。

 

但实际上,薇拉·鲁宾发现在星系边缘的恒星,它们的运动速度并不会随着与星系中心距离的增大而减小,而是一直保持不变。这意味着,星系的实际质量要远大于其中发光物质的总质量,否则就无法留住这些在星系边缘高速运动的恒星。据此,薇拉·鲁宾断定在星系中必然存在大量暗物质。

 

暗物质为什么会让彗星周期性地撞击地球,进而导致恐龙的灭绝?

 

恐龙生活在地球的中生代,也就是距今2.52亿年前到6600万年前之间。在超过1亿年的漫长岁月里,恐龙一直是地球的霸主。但在6600万年前,恐龙却从地球上神秘地消失了。

 

地质学家阿尔瓦雷斯父子通过对岩石层的探测发现。大约在距今6600万年前,一颗直径在10到15公里之间的巨大流星撞上了地球。这次撞击释放出来的能量相当于上百万亿吨的TNT炸药,因而导致了恐龙的灭绝。

 

1990年,科学家在墨西哥的一个小镇附近的海湾中找到了一个巨大的陨石坑。研究表明,它恰恰是阿尔瓦雷斯父子所预言的那颗流星撞击地球后留下的!由于这个有力的证据,学术界终于达成共识,正是这颗6600万年前撞击地球的流星,导致了恐龙的大灭绝。

 

一开始,人们都觉得灭绝恐龙的那颗巨大流星应该是一颗小行星。但1994年,发生了著名的慧木相撞事件,一颗彗星撞击了木星。从那以后,人们意识到导致恐龙灭绝的元凶更可能是一颗彗星。

 

当彗星靠近太阳的时候,会受到太阳风的洗礼,这会让彗星上的冰变成水蒸气,进而形成一条延绵数千万公里的长长彗尾。

 

荷兰天文学家简•奥尔特在1950年提出,在太阳系的最外围还存在一个巨大的球状气体云,称为奥尔特云。奥尔特云的质量不大,可能只有地球质量的5倍。但它是一个巨大的冰库,可以源源不断地产生新的彗星;正因为如此,今天的太阳系中才能看到如此之多的彗星。

 

一般情况下,奥尔特云中的彗星都会老老实实地在自己的运动轨道上运动。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一些彗星会变得不安分,脱离自己的运动轨道,并向内太阳系的方向飞去。作者认为,让恐龙遭遇灭顶之灾的元凶,就是一颗脱离自己运动轨道并飞向内太阳系的大块头彗星。

 

观测表明,银河系中的普通物质构成了一个相当扁平的大圆盘。太阳系就位于这个大圆盘的盘面上,并且一直绕着银河系中心的一个巨大黑洞旋转;据估算,太阳系大概要花2.4亿年,才可以绕银河系转上一圈。与此同时,太阳系也在银河系圆盘平面上下振动,振动周期大概是3200万年。

 

假设银河系中存在着一种非常特殊的暗物质。一般的暗物质会形成一个球状的结构,而这种特殊的暗物质则会像普通物质一样变成一个薄薄的圆盘。这个暗物质的圆盘会和银河系普通物质的圆盘叠加在一起,形成一个双圆盘的结构。

 

太阳系会在银河系圆盘平面上下振动,在此过程中,自然也会反复穿越暗物质的圆盘。当太阳系接近那个暗物质圆盘的时候,圆盘中的暗物质的引力就会对奥尔特云中的一些彗星造成干扰,使它们脱离自己原来的运动轨道。

 

丽莎·兰道尔统计了过去2.5亿年落到地球上的、直径大于20公里的陨石坑,然后发现这些陨石坑的出现具有周期性,而且周期恰好是3200万年。



解读 | 王爽

中山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研究员,科普作家,《给孩子讲宇宙》作者。

播音 | 张帆

策划编辑 | 陈艳

音频编辑 | 秦亚希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Goodith

    3200万年一周期,那人类是纯粹因为运气好才没被灭绝吗?

    1662737nrnq 回复 @HLRKevin: 大过滤系统你可以查查

  • 孙波4有丶胖

    暗物质成了“石墨烯”了,什么课题都能加上暗物质发一个课题。确实是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要不然,“论鸡粪添加暗物质”的课题越来越多。

  • 嘻嘻喜喜口

    喜马讲书“七日打卡”赠书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详情请进入本节目【圈子】,点击置顶帖【有奖活动】作进一步了解。

  • NewEra

    最喜欢喜马读书的科普系列了

    明笛尼叔 回复 @NewEra: +1

  • 神州有一仙

    暗物质的设定应该是人类未发现,或者说是看不到,或者说是感受不到的物质

  • Ulquiorra_js

    暗物质占85%???你看的书有错吧,或者作者数据本身有误

  • 有声候鸟

    涨姿势了

  • 王之梦溪

    怎么购买怎么购买

  • 麦兜兜丶

    条理清晰,讲的非常好!

    7pgztlb吧啦吧啦吧啦 回复 @麦兜兜丶: 那是你脑袋糊涂

  • 你是哪个百分之几

    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