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借贷与利率】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算算你的真实收益

5-5【借贷与利率】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算算你的真实收益

00:00
12:17

本期文稿:


上一节课我们跟大家讲了市场利率和基准利率的区别和关系,今天我们跟大家谈利率的另外一个重要话题,那就是名义利率(Real Interest)和实际利率(Nominal Interest)的关系。


什么叫名义利率?


你到银行按揭买房子,银行给你签约利率是10%,这个10%的利率就是名义利率。所谓名义利率,就是我们所有的金融活动签约所约定的利率,无论是企业到银行贷款,还是我们去按揭买房子,还是买卖债券,还是理财产品,你和金融机构签订的合约上所约定的利率水平就是名义利率。比如说现在中国银行体系三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是2.75%,这也是名义利率水平。


那么,什么是实际利率或者真实利率?


之前我跟朋友们谈通胀的时候,曾经说过,如果一年的通胀率达到5%,而银行同期一年期的存款利率只有1%,那么实际上把钱存到银行不仅得不到收益,你还要损失4%。也就是说你这个钱的实际购买力已经比年初减少了4%,那么这个损失的4%实际上就是实际利率。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实际利率就等于名义利率减去通胀率。


请朋友们记好了,实际利率等于名义利率减去通胀率。以刚才这个例子说,银行一年期的定期存款的利率是1%,实际通胀率呢是5%。那么1%减去5%就是-4%,也就是说实际利率是-4%。把钱存到银行,实际上还损失了4%的购买力。


那么我们需要深入理解一下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益之间的差别,怎么来分析呢?


首先如果出现比较严重的通胀,从我们存款人的角度,储蓄户的角度来说,通胀率对我们是非常不利的。那么相反,如果你是借钱的人,你到银行贷款,银行给你的贷款利率是10%,假如同期的通胀率达到15%,那么你借1万块钱,到年底名义上你要支付10%的利息,也就是你要还本付息要还11000块钱。但由于通胀率是15%,所以实际上你年初所借的这1万块钱的购买力,大大超过了年底要还的11000块的实际购买力。所以你借款的这个实际利率就是10%-15%,也就是-5%。


从这个意义上你借1万块钱,不仅没有支付利息,你还赚了5%。当然这个赚是从货币的购买力,实际购买力的角度说赚传,因为名义上你还是要还一千块钱的利息。但是由于货币大幅贬值,通胀很高,所以从实际购买力的角度来看,你是赚的,你赚了5%,这个就是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益之间的重要的差别。 


当然在通胀率比较低的时候,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之间的差别比较小,人们通常视而不见。但是有很多朋友理财非常地精细,再低的通胀率他们也是高度关注。比如说我们现在用CPI衡量的通胀率大约每年是2%到3%之间,一年期的定期存款利息根本不到2%。所以实际上你把存款存到银行,每年是要损失货币的购买力的。这也就是现在绝大多数人并不愿意到银行存款,而是选择购买银行的理财产品的原因。通常来讲,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会高于通胀率,会高于消费物价指数CPI每年的增幅。


当然,除了银行理财产品之外,还有其他很多的理财方式,可以帮助大家的财富跑赢所谓的通胀。比如说投资房产,购买黄金和其他的贵金属,买卖股票,买卖债券等等。现在金融产品非常丰富,人们所谓避险投资理财的品种也日益丰富,当然里面都是有风险的。但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如果你要获得较高的收益,你就要承担较高的风险。这个是以后我们要跟朋友们比较详细的去谈的一些话题。


相反,如果出现通缩,虽然名义利率很低,但因为市场价格在不断下降,货币的购买力实际上是不断上升,所以实际利率它是上升的。我们多次提到日本在90年代泡沫经济破灭的时候,当时市场的实际利率很低,名义利率很低。那么通常来讲,民营利率很低,企业应该更多的投资,老百姓应该更多的消费,但当时并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当时日本出现了通缩,虽然名义利率很低,但是名义利率减去通缩的程度,那么实际利率就相当高。比如说,当时日本银行贷款利率普遍名义利率不到2%,我们就假设这个贷款利率是2%,但由于当时日本经济比较萧条,物价水平一直下降,我们假设物价水平每年下降3%,那么这个时候借钱的人实际上支付的利率就是2%减去-3%。也就是你从银行借钱,虽然名义利率只有2%,但实际上你支付的利率达到了5%。这就是在经济衰退萧条的时候,很多企业并不愿意借钱的原因。因为实际上借钱的成本是比较高的。所以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之间的区分,是我们分析利率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话题,每个企业、每个人都应该会算这笔账。


实际上,将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作出严格的理论区分,是经济学上的一个重要的贡献。这个贡献是美国耶鲁大学著名的经济学家欧文费雪在1930年代做出来的。他在1930年出版了一本著名的著作叫《利息理论》(Theory of Interest)。在这本书里面,费雪非常明确地阐述了名名义和实际利率之间的关系。他用大量的数据和非常严谨的理论证明了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之间如何相互影响。他明确地提出这个公式,也就是实际利率等于名义利率减去通胀率。不过他这里用的通胀率是预期通胀率,不是我们简单的讲的通胀率。那么这个预期通胀率,比如说我们下个月,下个季度的通胀率是多少,我们提前不可能知道,那么通常是通过民意测验的办法问企业、问家庭、问个人得出的一个估计的数据。


费雪的利息理论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贡献,那就是他明确的指出,我们真正研究的利率是不需要货币的。也就是说即使没有货币,完全是物物交换,利率和利息也是应该存在的。因为我们在前面讲到利息的本质的时候就知道,利息的本质是现在和未来的一种交换。这种交换原则上不需要用货币作媒介。所以费雪的利息理论实际上是假设没有货币来分析哪些因素会影响利率的波动。当然这是一种理论上假设的情况,实际生活中货币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交换。


正是因为有了货币,才有这样两种利率之分,一种是实际利率,一种叫货币利率和名义利率。那么这两个利率都是我们在分析金融产品,分析经济活动里面要用到的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


那么朋友们可能会问,如果去掉货币,这个实际利率是由什么决定的呢?其实我们在前面已经谈到,如果没有货币这个因素,那么所有的利率都是实际利率,这个实际利率就是由真实的经济活动所决定的。所以我们如果撇开货币这一层面纱,真实经济的利率水平,它就是由真实经济活动的收益率来决定的,这个是经济学理论里面一个相当重要的话题。所以实际利率本身它是取决于真实的经济活动,所以欧文费雪的在他的《利息理论》一书里面,他主要讲的就是没有货币的情况下,利率是如何决定的。


另外一位非常著名的经济学家,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凯恩斯,他在他的名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里面,也是有很大的篇幅讲这个利率。凯恩斯认为,人们在实际交易中签订合约时使用的就是货币利率,所以我们更应该关注货币市场如何决定和影响货币利率水平,也就是影响名义经济水平。那么对于很多朋友来讲,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公式来仔细的来计算我们的储蓄,我们的理财,我们的债券,它的实际收益率究竟怎么样?你可以用CPI作为通胀水平的一个估计,你也可以参照很多媒体所发布的对未来通胀的预期,作为一个估算,来计算出这个实际的利率水平。


在很多时候,各国政府实际上就是根据这个公式来调整他们的金融政策。比如说为了稳定储蓄资金,那么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曾经实行过保值储蓄。所谓保值储蓄,就是将我们到银行存款的利率和通胀率挂钩。在90年代中国就曾经实现过保值储蓄,也就是说银行的存款利率要随着通胀的变化而同步调整。比如说如果银行存款利率是2%,下一个季度预期的通胀率是5%,那么存款利率可能会上调到7%,如果通胀率进一步恶化到7%,那么存款利率就可能会上调到9%,所以听起来实际利率等于名义利率减去通胀这个公式非常简单,但是这个公式对于我们每一位朋友投资理财,对于我们实施货币政策来讲,其实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有用的。


本节目由喜马拉雅FM与财新视听联合出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莫锦言木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涨率

  • 不停的走下去

    名义利率:所有的金融活动签约约定的利率。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涨率。 用cpi确定通涨率

  • 菲菲星光

    日本经济泡沫的时候实际利率很低,名义利率很低……后面接着说因为通缩,名义利率很低,但是实际利率很高😂😂老师您多注意细节啊,您说错一句话人家就要想半天的

  • 东伟听古筝

    谢谢老师,受益非浅!

  • 十里芳菲

    为什么房价不计入CPI?

    1803103ffti 回复 @十里芳菲: 哈哈,那还得了

  • 十里芳菲

    难怪不要提前还房贷

    1803103ffti 回复 @十里芳菲: 从长远看,信用货币会一直贬值

  • 歲仴汝歌

    实际利率等于名义利率减去通胀

  • 顾子归

    期待下一期

  • 飞歌的未来世界

    文字排版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