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如何才叫修行有进步?

051.如何才叫修行有进步?

00:00
14:51

阳明先生问弟子近来工夫进展如何,有答内心更清静自在者,有答今昔异同者,皆被先生否定,称弟子所答均是光景或效验,并非自己所问。弟子们疑惑了,究竟什么才是工夫进展呢?原来,工夫的关键在于为善之心,去私欲的心要非常急切,真切专注地在每一天的生活、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待人处世上去人欲存天理,见善即迁有过即改,以此来培养我们光明磊落的心性,这个才是进步的唯一凭据,也是成圣成贤的关键所在。


1、看不清自己内心的私欲怎么办?

2、求学问的人,什么才是真切的功夫?如何才能进步?


(九十五)

侃问:“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安有工夫说闲话、管闲事!”

先生曰:“初学工夫如此用亦好;但要使知‘出入无时,莫知其乡’。心之神明原是如此,工夫方有着落;若只死死守着,恐于工夫上又发病。”


(九十六)

侃问:“专涵养而不务讲求,将认欲作理,则如之何?”

先生曰:“人须是知学;讲求亦只是涵养,不讲求只是涵养之志不切。”

曰:“何谓知学?”

曰:“且道为何而学?学个甚?”

曰:“尝闻先生教,学是学存天理;心之本体即是天理,体认天理,只要自心地无私意。”

曰:“如此则只须克去私意便是,又愁甚理欲不明?”

曰:“正恐这些私意认不真。”

曰:“总是志未切;志切,目视、耳听皆在此,安有认不真的道理!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不假外求;讲求亦只是体当自心所见,不成去心外别有个见。”


(九十七)

先生问在坐之友:“比来工夫何似?”

一友举虚明意思。先生曰:“此是说光景。”一友叙今昔异同。先生曰:“此是说效验。”

二友惘然请是。

先生曰:“吾辈今日用功,只是要为善之心真切。此心真切,见善即迁,有过即改,方是真切工夫。如此,则人欲日消,天理日明。若只管求光景,说效验,却是助长外驰病痛,不是工夫。”


侃问,这个侃就是薛侃,字尚谦,他是正德的进士,也是阳明先生的弟子。薛侃问阳明先生说,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安有工夫说闲话、管闲事!薛侃跟王阳明来表露他的学习心得。他说这个持志啊,这个志很重要,因为阳明先生在前面的文章都提到了,说去人欲存天理就是持志,就是孟子所谓的持志。他说持志是很重要,持志就像什么呢?就像当我们心痛的时候,你的一心一意都会注意在那个痛上,就是专注在一个焦点上。持志也是一样,你关心你的内在是不是去人欲存天理,你要专注在这个焦点上。那他是用一个比喻,这个比喻我们比较好懂,就是当你有一个痛点,心在痛或手在痛牙痛,当你哪里在痛,你是不是一心一意专注在那个痛?持志就是要一心一意专注在你的志气上面来用功。“安有工夫说闲话、管闲事”,不断地时时观照你的内心,哪里还有工夫说闲话、管闲事呢?因为只有持志是最重要的。


先生曰:初学工夫如此用亦好;说一开始学习这样也许是可以,这样是对的。但要使知‘出入无时,莫知其乡’。但是你一定要知道这个心,是出入无时莫知其乡,这个心是很灵活的,心是虚而待物,它是动静无方的,就像云一样聚散无时。这在说明什么呢?就是说明这个心,它目前在什么心境下,在什么感觉下,内心的气,到底现在是沉下去的还是昂扬起来的。这个有很多很多的因素在影响它,就是不要只是认为它在一定的状态下,它是“出入无时,莫知其乡”的。这句话出自于《孟子》,前面已经提过很多遍了。心之神明原是如此,它是变化无端的。工夫方有着落;若只死死守着,恐于工夫上又发病。说心应该就是这样变化无方的,你千万不要想象把心保持在一定的状态下,这个功夫才会进步,才有究竟。你只是死死地守着这个心在某个状态下,这个又会形成观照的一种执着。各位,这个在说明一个什么事情?就是现在很多的修行人,一天到晚都在保持他的心平气和,有没有?内心不动,深呼吸,气纳丹田,不论谁讲话我都保持一副气定神闲的样子。这个就好像什么呢?好像你要把一年一直维持在春天的样子,到底是对还是错呢?那你每天都在播种好了,就别收割了,各位对吗?心就是出入无时莫知其乡的,心像一团云聚散无方的,不一定什么样子。所以观照你的内心,是要以尊重内心的气机应有的样子为你的根本,而不是把它维持在一个你认为的平和为根本。各位,千千万万不要堕落一个修行的执着跟陷阱里面。


侃问:专涵养而不务讲求,将认欲作理,则如之何?这个薛侃继续问,说一个人专务于涵养,就是默守他的心性。各位,我们静坐也好,我们守静也好,时时地观照也好,都叫做涵养。而不务讲求,讲求是什么呢?就是跟人家讨论,讲习甚至到辩论。辩论什么呢?就是现在我所说、我所做、我所观察、我所行持的,到底合不合道理?到底合不合天理?如果不是这样讲求的话叫做闭门造车,“将认欲作理”。这有可能哦,你一错就错到底的,根本不知道改正,因为你是闭门造车嘛。


先生曰:人须是知学;讲求亦只是涵养,不讲求只是涵养之志不切。先生说,人须是知学,每一个人学习一定要知道学习的主轴是什么。如果我们不知道学习的主轴,那就漫天漫海地去学习,学习很多,但是跟主轴跟心性不一定有关系。“讲求亦只是涵养”,你说一个人专务于涵养而不做讲求,这样不好,但是讲求是做什么呢?讲求也只是为了要涵养你的心性,不是吗?所以讲求也就是涵养。你说他专务涵养不讲求,其实讲求就是涵养,不讲求只是涵养之志不切。为什么一个人不断地自己涵养,闭门造车却不一定去跟人家讨论探讨,那只是因为他涵养的心志不切,他不发问。就像我们今天收了一个学生,他跟在你的旁边,他就每天静坐他都很认真,但是他从不发问,那会不会担心呐?也会担心呐。薛侃他问这个问题,可能就是看到王阳明身旁有不少这种学生,整天跟在王阳明身旁说去人欲存天理,去人欲存天理,整天随众作务,但是从不发问。王阳明的回答说,他不发问他不讲求他也不讨论,代表什么?他涵养的心意还不是非常非常的急切。


曰:何谓知学?这个时候薛侃继续问,说你刚刚说到知学,那什么叫知学?


曰:且道为何而学?学个甚?那你说说看你为什么而学?你要学个什么?你问我要学什么呢?什么叫知学?那我要问你,你来跟着我你想学什么?你到处求学你想学什么?


曰:尝闻先生教,学是学存天理;心之本体即是天理,薛侃说,我曾经听闻先生说的,说您的宗旨,学就是学一个内心怎么存天理,心的本体就是天理的本源。各位,为什么心的本体是天理的本源?因为一个人无私的时候,没有私人好恶夹杂的时候,他内心所充沛的就是仁义,简单地说就是仁,一种爱人爱物的心。各位,看那小孩子,他看到另外一个同伴受到伤害,他也会紧张,他会觉得不忍。就算一个大人,忽然看到一个人跌倒很痛,或者是看到一个人被刀子割伤了,我们也会心里战战兢兢,不是吗?那个就是仁的发端,这个是天性。那心之本体呢,它是藏着这个天理的。体认天理,只要自心地无私意。怎么样体认天理呢?当我们内心无私的时候所剩下的就是天理,内心无私剩下的一气流行就是天理。这一气流行里面有什么呢?就会有仁义礼智信。人有七情六欲,但是无私的时候,都会恰当那个天理。


曰:如此则只须克去私意便是,又愁甚理欲不明?这个时候阳明先生继续说,如果你认为这样的话,那么就克去你的私欲就好了,你在发愁个什么“理欲不明”呢?因为他前面不是讲到说要去讲求吗?讲求个什么?讲求让道理明白呀。那你既然都知道说,这个心里面就是天理,只要心地无私就能够体认天理,那你只要克去心意里面的私欲就好了,那你愁个什么天理不明呢?


曰:正恐这些私意认不真。薛侃就说,可是呢,恐怕说我去掉这个私欲,可是这个私欲藏在里面我却认不真,那可怎么办呢?


曰:总是志未切;志切,目视、耳听皆在此,安有认不真的道理!各位,为什么讲每一个人的心里有个良知,有没有欺心,其实只有你知道,别人不一定知道,天底下只有你知道,各位对不对呀?如果你要去私欲的这个心非常急切,道道地地肯定我就要在这个地方用功的话,“志切,目视、耳听皆在此”,那么你眼睛所看的耳朵所听的行为所做的就会在去除私欲,就会在不断地检查自己的内心到底还有没有含着私欲。如果我们的内心有一个私念升起的时候,我们的“目视耳听皆在此”。“在此”是什么意思呢?“在此”是去除私欲。私欲一起你知道,只有你知道,别人都不知道。各位,譬如说,我看到一个人他表现各方面都很好,但是我却会挑出他的毛病,酸他几句,你是不是因为嫉妒而酸他几句,其实只有你知道。纵然你提出的理由看起来非常合理,但是你平常却不提,你是看到他的优点,在众人面前想酸他才提,你知道别人不一定知道。所以,如果你的内心很急切地想要去除私欲的话,没有说认不清的。因为前面薛侃是说我就怕我的私欲认不清啊,王阳明的意思是说,你到底有没有想要在去除私欲的这个课题上下功夫,如果你的心在这个课题上非常急切的话,你一定认得清。为什么?因为人有良知,良知是天赋的,良知还在是一定认得清的。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不假外求;你说认不清,认得清认不清就是是非,“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说明辨是非的心,到底自己是真实还是虚假,人皆有之,老天早就给你了,不假外求,只要你反观它就在。讲求亦只是体当自心所见,不成去心外别有个见。你刚刚说只务涵养不务讲求,说讲求也只是体当自己内心的见地,你所看到的到底是私欲还是公理。不成就是莫非,莫非你还要从心外去找一个什么见地吗?去讲求一个什么吗?如果你的讲求也只是讲求内心正不正,那么从涵养就可以完全明白,你只是不断地往内涵养而已嘛,那还要讲求什么呢?所以王阳明讲了一段之后,是在回复他最前面的问题,他的问题是说,当一个人只务涵养不务讲求该怎么办?其实讲求也是为了涵养,涵养就是讲求。


先生问在坐之友:比来工夫何似?说在坐各位学生们,近来你们的工夫进展如何啊?这个比就是比较的比,就是比较你最近跟过去你的工夫进展如何呢?


一友举虚明意思。先生曰:此是说光景。什么叫“虚明意思”?这个虚明就是《信心铭》上面所说的虚明自照,说的是那种清静自在的感觉。“一友举虚明意思”,说我最近感觉我的内心更清静更自在。先生曰:此是说光景。说你这个是在说你的感觉,说你的内心的感觉的情况,不是我要问的,我问的是你的工夫进展如何?一友叙今昔异同。另外一个朋友,其实这些朋友都是他的学生,因为都在朝当官。另外一个朋友就讲说他现在跟过去有什么样的不同。先生曰:此是说效验。这个只是你在说内在的改变,感觉有什么不同,不是我所问的。


二友惘然请是。这两个人就不知道怎么回答了,你问的不就是这一些吗?我现在很舒服啊,我觉得现在很自在呀,另外一个就说我现在有什么感觉跟过去有什么不同,不都是这些吗?


先生曰:吾辈今日用功,只是要为善之心真切。此心真切,见善即迁,有过即改,方是真切工夫。说我们这些用功的人、求学问的人,“只是要为善之心真切”。什么叫“为善”呐?就是前面讲的去私欲的心要非常得急切,真切。当它是那么一个重要的事情,日日地去认清为恶的心,把它拿掉,为善的心好好地去弘扬,为恶的心好好去把它遏堵掉。“此心真切,见善即迁,有过即改。”说这个心如果认定说工夫就是只有这样,只有这件事是最重要,我们不需要尚玄好奇,我们不需要去学催眠,我们不需要去学通灵,都不需要。真正工夫让你进步的是什么东西呢?就是“见善即迁,有过即改”。什么叫“见善即迁”?当我们的心存乎天理那就是善呐,我们就把心放在善上面。当我们的心都是私欲呢那就是恶,“有过即改”,马上改。现在的心是私欲,我正要批评人其实是我的嫉妒,其实是我知道,嘴巴就停住不要再批评了,开始观照内心自然流动的气机就可以了,观照内心的实相就可以了。日日一有私欲起来,你一定知道,因为它是良知,你知道马上改,有那种为人好的心我们多加行持,叫做“见善即迁,有过即改,方是真切工夫”。各位,成圣成贤能不能成功就是在这里而已,就是“改过迁善”能不能当作是一个很急切的事情,很首要的事情,而不是在别的事情上面,这件事情最重要。


如此,则人欲日消,天理日明。每天不断地改不断地改,每天起一个歹念放一颗黑豆,我们行持一个善事放一颗白豆,慢慢慢慢你就会发现,白豆越来越多黑豆越来越少,我们奉行内心的这种良知越多,我们的私欲越少,这个就是所谓的进步。而不是在讲说你今天内心多自在呀,还是讲说你有多大的改变呀,不是这个。


若只管求光景、说效验,却是助长外驰病痛,不是工夫。

所以,这个说破了我们一般求学者的缺失,一般求学我们都是急欲要成长,急欲找到什么效验,急欲学到一些别人所不会的。我会通灵你就不会,各位,不是学这些,只是要消掉我们的人欲,长养我们的天理。学问有没有进步,就指真切地,专注地,在每一天的生活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待人处事上,去去人欲存天理,有过则改见善即迁,就以这个来培养我们光明磊落的心性。这个才是进步的惟一的凭据。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平常心为道

    修行有进步就是能够长养自己的精气神,长养他人的精气神,修行正确的人肯定是精满、气足、神旺。自然就身体健康,心灵自在,事理圆满。

  • 宜谦诚一

    人人有良知,有没有欺心,只有自己知道。

  • 听友55965525

    想要成聖成賢一定要聽這集哦!檢查起心動念有沒進步,老師給了具體實踐的方法,收穫太太大了!

  • 桃之夭夭_5tu

    光景、效验只是功夫之果,若只管讲光景、效验,则流偏于外求,失了根本。工夫只是要在为善之心真切,改过迁善,也就是只种因。

  • 冰蓝小青

    我已经听了那么多集,记得我是买了呀

  • 听友192622076

    怎么做呢,心要向善,一点点的除去自己的人欲,感觉自己在追求道的路上还是急于求成,恨不得一下就掌握所有的东西,内心急,内心躁,我的目地是什么呢,快速的看完课程吗,不,不是,我的目地是成为一个圣人,贤人,我的求取正真的道,内心需要不段的觉察,动静都要时常保持天理都在,最近发怒了,真是无法克制,如何办,随它起起落落,不去管它,我内心还有保存仁义礼智信,内心就是一团气,是一股能量在涌动本来他就是无善无恶的能量,把我们的私欲去掉,回复本真

  • 听友55965525

    到底自己是真實還是虛假,老天爺早已給了我們判斷能力,就是良知。難怪經典中說: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 春暖泥

    每天都不自觉查看有无更新,好想每天都能听上几集啊

  • 听友44650849

    这集好棒👍

  • 言观观言

    感恩!20210304

    言观观言 回复 @言观观言: 感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