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心底无私炼真金

052.心底无私炼真金

00:00
18:40

自阳明先生评论朱熹学问的错误后,身边的朋友每逢见到朱熹的文章,必加以批驳。先生说这不是做学问的态度。那到底什么才是做学问应有的态度呢?修行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要做圣人,但纵观历史,圣人这么多,程度看上去还是有差别的,我们学习的方向该瞄准谁呢?这一集当中,王阳明先生对历史上最知名的圣人,因何而成圣?成圣的等级及成圣的标准用最易懂的方式来举例说明,是有心修道之人最为清晰的指引。


1、真正做学问的人,对待学问的态度是怎样的?

2、圣人与常人究竟区别在什么地方?


(九十八)

朋友观书,多有摘议晦庵者。

先生曰:“是有心求异,即不是。吾说与晦庵时有不同者,为入门下手处有毫厘千里之分,不得不辩;然吾之心与晦庵之心未尝异也。若其余文义解得明当处,如何动得一字!”


(九十九)

希渊问:圣人可学而至,然伯夷、伊尹于孔子才力终不同,其同谓之圣者安在?

先生曰:圣人之所以为圣,只是其心纯乎天理而无人欲之杂;犹精金之所以为精,但以其成色足而无铜铅之杂也。人到纯乎天理方是圣,金到足色方是精。然圣人之才力,亦有大小不同;犹金之分两有轻重。尧、舜犹万镒,文王、孔子犹九千镒,禹、汤、武王犹七八千镒,伯夷、伊尹犹四五千镒。才力不同,而纯乎天理则同,皆可谓之圣人;犹分两虽不同,而足色则同,皆可谓之精金。以五千镒者而入于万镒之中,其足色同也;以夷、尹而厕之尧、孔之间,其纯乎天理同也。盖所以为精金者,在足色,而不在分两,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犹一两之金比之万镒,分两虽悬绝,而其到足色处,可以无愧。故曰“人皆可以为尧、舜”者以此。学者学圣人,不过是去人欲而存天理耳。犹炼金而求其足色,金之成色所争不多,则锻炼之工省而功易成,成色愈下,则锻炼愈难。人之气质清浊粹驳,有中人以上、中人以下,其于道有生知安行、学知利行,其下者必须人一己百,人十己千,及其成功则一。后世不知作圣之本是纯乎天理,却专去知识、才能上求圣人,以为圣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我须是将圣人许多知识、才能逐一理会始得;故不务去天理上着工夫,徒弊精竭力,从册子上钻研、名物上考索、形迹上比拟;知识愈广而人欲愈滋,才力愈多而天理愈蔽;正如见人有万镒精金,不务锻炼成色,求无愧于彼之精纯,而乃妄希分两,务同彼之万镒,务同彼之万镒,锡、铅、铜、铁杂然而投,分两愈增而成色愈下,既其梢末,无复有金矣。”时曰仁在傍,曰:先生此喻足以破世儒支离之惑,大有功于后学。先生又曰: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洒脱,何等简易!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68890145

    内心的良知才是最足的真金。修行的目的既在于此。心正直,无私心,做事能光明磊落,无愧于任何人,便可与圣贤同伍。

    三渡渡人渡己 回复 @听友68890145: 不上玄好奇

  • 等风来forrainy

    学圣人,不过是去人欲存天理。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洒脱,何等简易! 传习录里面的宝藏越挖越多。先生把道理讲得如此明白易懂,受益匪浅。

    三渡渡人渡己 回复 @等风来forrainy: 为道日损

  • 马文妹

    修行只是去人欲,存天理而已!

  • 泡沫_og

    顶礼,可怜末法时代识货的太少。

  • 觀丨自在

    终于明白道德经所说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的含义了。

    三渡渡人渡己 回复 @觀丨自在: 跟您想一块去了

  • 素_et

    原来,很多都很忙着追求外在的东西,多数都是欲望在助长啊,

  • 勤奋者健强

    弄懂心学的真谛,不要人云亦云为反对而反对!👌

  • 言观观言

    感恩!202103040731

    言观观言 回复 @言观观言: 感谢讲师!20220304

  • 暖aaaa

    修行只在于致良知,在于炼真金,而不在于知道的多少,

  • 桃之夭夭_5tu

    以心印书,客观、公正读书,不可人云亦云,不可以偏概全,不可盲从。说白了也是先正心,心偏了,书就读偏了。 所以读书、厉事背后都是印心、练心。心有多明,就有多少心安理得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