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 第一品丨经文释义: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

053 第一品丨经文释义: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

00:00
12:47

因为给孤独园离村庄有一段距离,一般大概在早上九点左右,佛陀和他的弟子们就会出去乞食。乞食的时候,他们一边用专门的方法经行,一边在动中禅修,时间利用率非常高。


那时的时间标准和现在有点不一样,日头影子过了某个位置,他们就不吃饭了。所以,他们才会九点多就出发,到村庄里要饭回去吃。时间不能超过我们所说的午时。


要饭时,释迦牟尼会亲自去。无论是古代印度,还是当代印度,乞讨都不是多么羞耻的事情。我们不要用我们自己的标准,认为乞讨不好。在印度,这基本上是一种习俗,修行人乞讨是很正常的,人们都很尊重他们,不会有什么怨言。如果遇上自己有信心的修行人,他们还会供养自己最好的食物,在他们看来,这也是在给自己积累功德福报。


现在的印度,乞丐仍然太多。在印度的时候,我只要给一个乞丐发了钱,就像捅了马蜂窝一样,就会有无数的人远远近近地涌上来,把我团团围住。最后,我的几个学生把我拽出重围,一边呵斥身边的人,一边逃跑。我一边逃跑,还一边递给乞丐们钱。虽然很多书上都告诉过我们,去印度不要给乞丐钱,但我觉得我们去一次不容易,还是给一点。所以我就尽量地给了一些。


我总是这样,明知不该给的,但仍然会给,于是总是陷入麻烦之中。我在印度曾多次陷入乞丐的重围,情况非常危险,因为这些乞丐据说很暴力,有时还会抢游客的衣服。而且他们都奇形怪状、骨瘦如柴、怪模怪样的,有个妇女抱着孩子向我扑来,那孩子的头甩得像拨浪鼓一样。你看了她那样子,想不给,都不忍心。但给了她吧,远远近近的无数人都会瞬间向你扑来,你根本无法脱身。但我当时还是给了。


不过,你不能说这些乞丐罪恶不罪恶的,也不能说他们有没有羞耻心,更不要觉得乞讨有多么不好。在印度,这是一种职业,他们已经习惯这样了,就像其他土地上也有很多奇怪的风俗一样。他们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所以,我也不计较,但我会偷偷地给,因为我吃一堑长一智,知道公开给会招来大量的乞丐。据说,有个女记者曾经采访过印度的乞丐,她想试一下,如果把钱都给光了,会出现什么情况,结果她的照相机等好多东西都被抢走了,甚至连好衣服也被抢走了。这虽然是据说,但根据我的实际经历,在印度确实有可能发生这种事。


释迦牟尼住世的时候,乞讨的人也很多,因为修道的人很多。他出去的时候,都是“着衣持钵”的。他着的什么衣?正式的衣服。印度很热,释迦牟尼平时可能把外衣脱掉,穿个背心之类的东西,但一出去,就必然着三衣。这个三衣不是现在的衣服,而是古代印度的衣服,现在中国和尚穿的也不是现代的衣服,而是明朝老百姓的衣服。释迦牟尼每次出去,都身着三衣,非常庄严,大步流星地去乞讨。他虽然乞讨,但特别注重仪表,让人一见就会生起恭敬心,就会尊重他。他给修道人的乞讨定了很多规矩,所谓“三千威仪,八万细行”。


释迦牟尼持着钵,去舍卫大城乞食时,一般都会按照顺序乞讨,不允许挑选。他的弟子中,有些人专挑富人家,化的尽是好吃的,但他们当然不是为了吃好的才专挑富人家,他们是觉得富人家有钱,可以多供养一点,穷人生活困难,不要给他们带来负担。而有些人却专挑穷人化缘,比如大迦叶,大迦叶说,穷人供养他会有福报,有可能改善生活。对于这两种说法,释迦牟尼都不认可,他觉得必须要次第而行,也就是按照顺序,不论贫富,公平地化缘。所以,就有了经中的“于其城中。次第乞已”。


他们按照怎样的顺序呢?就是今天这一家,明天那一家,大概有个划分,就像现在的划分区域一样。划分好区域之后,就一家一家挨着乞食,不超过七家。古代印度对修行人非常尊重,每天一到那钟点,就会有人出来,等着修行人来乞食。出家人不出现,他们是不会吃饭的。出家人出现之后,他们就在一锅饭的中间挖上一勺来供养,然后大家再吃。挖得不一定多,有些多有些少,多了,化缘的人就带回去,少了,就再上另外一家乞讨,但每次不超过七家。他们吃完饭,把钵一洗,再把脚也一洗,然后就开始坐禅。


为什么要洗脚呢?因为释迦牟尼乞讨的时候一般赤脚,不穿鞋,他害怕踩死虫子。印度满街都是牛粪,很脏,直到现在都很脏,出去一趟之后,身上脚上都会沾上很多垃圾,吃完饭就要首先洗脚。这就是国王总爱给释迦牟尼洗脚的原因。因此僧人每次吃完饭回到精舍,都必须洗脚,然后把袈裟叠好,也就是“收衣钵”,然后就坐下来,听释迦牟尼讲法。我们的八供里有饮用水、洗脸水、洗脚水,就源于这种习俗。为什么他们不经行呢?因为这时候一经行就会胃下垂。所以,这时佛陀一般会讲法,大概讲四五十分钟,再出去经行,走路散步。


释迦牟尼其实是非常平实的,他走路的时候从不东张西望,始终安住于自性,眼观鼻、鼻观心,一直往前走。他甚至对走路的速度都进行了严格规定。他要求僧人们走路不能快,也不能慢,不能甩着膀子,不能乱披袈裟,不能蹦蹦跳跳地化缘,对一些行为都有严格规定。这些规定实际上就是戒律。以后有机会,我也许会讲讲戒律。在释迦牟尼的时代,戒是公开的,居士们都知道戒。为什么?方便大家监督。四众弟子(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既然知道了有什么戒,就可以互相监督,这样大家就有警惕性,不容易堕落。后来,因为监督的人多了,所有居士都知道戒,和尚就不让居士看戒了,怕居士们监督他们。所以,后来的居士就不知道戒。最早的时候,居士们经常聚在一起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现在一些如法的寺院仍然这样。他们会告诉你今天出了什么错,什么时候出了错,然后诵一遍戒。大家都批评他,然后做错了事的人就忏悔。大家也会监督他,看他改了没有。包括一些能守戒的居士,也会照着戒律去做,照着佛陀的做法去做,所以,在释迦牟尼住世的时候,很多居士都成就了。戒于是被称为佛门重宝。


释迦牟尼在乞食的时候非常守戒,他的一举一动都符合规范,条理分明,展示了他非常伟大的人格。注意,《金刚经》后面老是谈到持戒、修福者,为什么要强调这两点?因为,没有戒,《金刚经》就没有意义。《金刚经》是在守戒的基础上破执。如果一个人不守戒,就变成狂慧了。一定要明白这一点。


在后来的讲解中,我加了一些分别用偈子和现代诗歌写的感悟,对《金刚经》进行诗意的解读,以方便读者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金刚经》。在几千年的讲经历史中,这也许是一种创新吧,供读者参考。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静好R854916702

    为什么开通会员下载了还是不能听呢?

    海潮明月 回复 @静好R854916702: 感谢您的订阅收听请尽快联系喜马拉雅客服咨询解决相关问题

  • 洒满星空的向日葵

    真好,听着听着,心静下来了。

  • 本木

    老师文字清明,心更是慈悲

  • Dog夜读

    变成了作者的印度旅行游记了,另外还是建议不要做危险的事,大家不要效仿,否则很容易遇到危险。

  • 金秋金华

    收费滋生生各种相

  • 妙闼初源ys

    感谢主播朗诵,感谢雪漠。听着内心安宁,平和

  • 了纯

    实践证明,随意布施钱财未必得到善果!布施也有道。

  • DY秃鹫

    雪漠的声音好听。解读也易懂,我看了两篇好多地方都搞不明白听老师解惑突然顿悟

    海潮明月 回复 @DY秃鹫: 感谢您的收听与关注本节目由喜马拉雅出品,作者:雪漠老师,演播:海潮明月

  • 戎儿_o6

    怎么看不到文字

  • 一星_zf

    请问🙏为什么只能听读到第一品的内容呢?好想往下听呀?

    海潮明月 回复 @一星_zf: 专辑总共300多集,每周更新3-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