炳烛而学文言文翻译注释

炳烛而学翻译
1个回答2024-02-17 01:01

晋平公问晋国的乐师说:“我年近七十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 乐师说:“为什么不点燃蜡烛学习?” 平公说:“你这个做臣子的怎么能戏弄你的君王呢?” 乐师说:“我怎敢戏弄我的君主呢?我听说过:年少时喜欢学习,就像太阳刚出来时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就像是正午太阳的光芒,老年时喜欢学习,就像是点燃蜡烛照明一样。点燃蜡烛照明和摸黑走路比哪个更好呢?” 平公说:“你讲的好啊!”

炳烛之明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2-20 11:52
【释义】
形容人到老年,好学不倦。

【出处】
汉·刘向《说苑》

【原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注解】
1。晋平公:春秋时晋国的国君。
2。暮:晚。
3。炳烛:点燃蜡烛照明;炳,点,点燃。
4。而:表转折。
5。安有:哪有。
6。为人臣:做臣子的;戏:戏弄。
7。盲臣:师旷是盲人,故自称是“盲臣”。
8。好:喜欢,喜好。
9。阳:光亮。
10。壮:壮年,古时称三十岁为壮年。
11.。孰与:XX和XX相比较而言更XXX,固定形式。可以解释为:与……比哪个(谁)更……。例《邹忌讽齐王纳谏》。孰: 谁,哪个人或哪些人。
12。昧:黑,暗。引申意为“愚昧”。

【翻译】

晋平公询问师旷说:“我今年七十岁了,想再学习,恐怕为时已晚了!”
师旷说:“您为什么不点燃蜡烛来照明呢?”
晋平公说:“哪里有作人臣子,却敢戏弄自己的国君的人呢?”
师旷说:“我盲臣哪敢戏弄国君您啊!臣下听说:少年时爱好学习,就像在早晨温和的太阳下学习;壮年时爱好学习,就像在正午的烈日阳光下学习;老年时爱好学习,就像将蜡烛点燃,散发光亮来学习。在点燃蜡烛的亮光下(行走)和在黑暗愚昧中行走(哪一个会更好呢)?”
晋平公说:“好极了!”
炳烛而学翻译
1个回答2024-02-26 21:18
晋平公问晋国的乐师说:“我年近七十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 乐师说:“为什么不点燃蜡烛学习?” 平公说:“你这个做臣子的怎么能戏弄你的君王呢?” 乐师说:“我怎敢戏弄我的君主呢?我听说过:年少时喜欢学习,就像太阳刚出来时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就像是正午太阳的光芒,老年时喜欢学习,就像是点燃蜡烛照明一样。点燃蜡烛照明和摸黑走路比哪个更好呢?” 平公说:“你讲的好啊!”
炳烛而学
1个回答2024-02-22 06:07
古语有云“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故炳烛而学即指伴灯而学(指学习勤奋)也可指老了还不忘学习(指热爱学习)。
炳烛之明是何意?出自于哪?
1个回答2024-03-02 23:40
【释义】比喻少年不努力,老游渣大徒伤悲的情况。
【出卜春处】此典出自《说苑·建本》:“少而好型磨耐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晋平公问师旷说:“我今年快七十岁了,想要学习,可能已经太晚了罢!”
师旷说:“您为什么不点燃蜡烛来照明呢?”
晋平公说:“你听说过有当人臣的戏弄国君的呢?”
师旷说:“盲臣哪里敢和国君开玩笑呀!臣听说:少年而好学习,像早晨温和的阳光;壮年而好学习,有如中午的太阳光;老年而好学习,好似点燃了蜡烛照起亮光来。点燃了蜡烛照起亮光,还有谁会在昏暗中摸索着行进呢?”
晋平公说:“好极了!”
炳烛而学的所有 之 的意思
1个回答2024-03-08 05:37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代词,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少而好学,如日出之(助词,的)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助词,的)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助词,的)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出自哪里的典故
1个回答2024-02-05 12:36
少年好学如同初升太阳那么鲜亮;壮年好学如同中午的阳光光芒四射;老年好学如同燃烛照明。意指人的一生都要勤奋治学。
原典: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拍神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释义:
这是西汉经学家刘向《说苑》中的一个故事:晋平公一次问盲乐师师旷:“我已经七十岁了,很想学习,但恐怕太晚了。”师旷答道:“为什么不点起蜡烛呢?”平公听了很生气:“哪有做臣子的取笑君主的呢猜贺高?”师旷说:“盲臣哪敢戏弄君主呢?我曾听说过,少年时好学,如同初升的太阳一样光鲜明亮;壮年时好学,如同中午的太阳一样炽热似火;老年时好学,就像用蜡烛照明一样,在黑暗中闪光。但是点蜡烛走路,与摸黑行走相比,哪个更好呢?”晋平公不禁赞道:“说得好啊!”
学习是为了照亮人的行程,指导人的行动。师旷用“日出”、“日中”、“炳烛穗尺”来说明学习的重要性和人生学习的三个阶段,鼓励人们要活到老、学到老。北齐文学家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引用了师旷的这个比喻:“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老年人读书学习“如秉烛夜行”,不学就会“瞑目而无见”。可见,老而好学的意义十分重大。
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的意思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27 04:24

意思是老年时爱好学习,就像将蜡烛点燃,散发光亮来学习。在点燃蜡烛的亮光下行走和在黑暗愚昧中行走哪一个会更好呢?这句话出自汉代刘向的《说苑》。

原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译文:

晋平公询问师旷说:“我今年七十岁了,想再学习,恐怕为时已晚了!”

师旷说:“您为什么不点燃蜡烛来照明呢?”

晋平公说:“哪里有作人臣子,却敢戏弄自己的国君的人呢?”

师旷说:“我盲臣哪敢戏弄国君您啊!臣下听说:少年时爱好学习,就像在早晨温和的太阳下学习;壮年时爱好学习,就像在正午的烈日阳光下学习;老年时爱好学习,就像将蜡烛点燃,散发光亮来学习。在点燃蜡烛的亮光下行走和在黑暗愚昧中行走哪一个会更好呢?”

晋平公说:“好极了!”

扩展资料:

《说苑》是一部富有文学意味的重要文献,内容多哲理深刻的格言警句,叙事意蕴讽喻,故事性颇强,又以对话体为主,《说苑》除卷十六《谈丛》外,各卷的多数篇目都是独立成篇的小故事,有故事情节,有人物对话,文字简洁生动,清新隽永,有较高的文学欣赏价值,对魏晋乃至明清的笔记小说也有一定的影响。

《说苑》又名《新苑》,古代杂史小说集,刘向编纂,成书于鸿嘉四年(前17)。原二十卷,后仅存五卷,大部分已经散佚,后经宋曾巩搜辑,复为二十卷,每卷各有标目。

炳烛而学 道理
1个回答2024-02-18 06:57
这个故事告诉我一个道理:不要因为年老而放弃学习,要活到老,学到老。
其寓意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世界上的任何事物不但包含了矛盾的特殊性,而且包含了矛盾的普遍性,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与普遍性相互联结,不可分割。师旷的分析告诉我们:人在不同的时期,对学习的状态是有所不同的,这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但他的分析同样告诉我们:不管怎么样,学习对人总是有好处的,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
炳烛而学说明了什么道理
1个回答2024-03-02 20:29

炳烛而学

 

炳烛而学一词为师旷劝谏晋平公不要因为年老而放弃学习所设之比喻。

目 录

1原文

1.1 注释

1.2 译文

2阅读提示

2.1 故事简介

3《说苑》简介

3.1 社会影响

4寓意

原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注释

(1)晋平公:春秋时晋国国君。晋平公

(2)师旷:晋国的乐师。因为他是盲音乐师,世称“师旷”。

(3)欲:想要。

(4)暮:晚,迟。

(5)何:为什么。

(6)炳烛:燃烛照明。炳,<动词>点燃。

(7)乎:呢。

(8)安有:哪有。

(9)为人臣:做臣子的。

(10)戏:戏弄。

(11)盲臣:师旷是一位盲乐师,故自称“盲臣”。

(12)安敢:怎敢。

(13)闻:听说。

(14)少:少年(年轻时)。

(15)好:努力。

(16)阳:阳光。

(17)壮:壮年,古人三十岁以上为壮年。

(18)炳烛之明:点燃蜡烛照明。炳:点燃。

(19)孰与昧行乎:比摸黑走路哪个好呢?孰与:与……比哪一个……。昧行:在黑暗中行走。昧:暗。

(20)善哉:说得好啊。 善:好。

译文

晋平公向师旷询问道:“我年纪七十了,想学习,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说:“为什么不点燃蜡烛学习呢?” 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却戏弄他的君王的呢?” 师旷说:“盲眼的我怎么敢戏弄大王呢?我听说,年轻时喜欢学习,好像初升太阳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日中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点燃蜡烛的光亮。(拥有)蜡烛的光亮,与摸黑走路比,哪一个更好呢?”晋平公说:“说得好啊!”

2阅读提示

晋平公年逾七十想要学习,担心为时已晚,而师旷却劝他炳烛而学。接着师旷又打了三个比喻,年少时喜欢学习,好像是太阳刚刚出来时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正午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点燃蜡烛照明时的光亮。师旷很巧妙地点明老年时读书虽然赶不上少年和壮年时,但与摸黑走路相比较,还是好得多。从而成功地说服了晋平公,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故事简介

春秋时期,晋国有个乐师叫师旷,眼睛失明,但善弹一手好琴,精于辨音。有一天,晋平公问师旷,我已经70岁了,还想学习,恐怕已“暮”了,先生你看呢?师旷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接过晋平公的“暮”字说道:“暮,何不秉烛乎?” 晋平公有些不解,怔怔地望着师旷。师旷便进一步解释说:“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晋平公听了,恍然大悟,高兴不已,从此开始了晚年的求学路。

3《说苑》简介

《说苑》,西汉刘向撰。刘向,西汉时经学家,文学家,目录学家,曾领校秘书,本书就是他校书时根据说苑皇家藏书和民间图籍,按类编辑的先秦至西汉的一些历史故事和传说,并夹有作者的议论,借题发挥儒家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带有一定的哲理性。原二十卷,后仅存五卷,大部分已经散佚,后经宋曾巩搜辑,复为二十卷,每卷各有标目。二十卷的标目依次为:君道、臣术、建本、立节、贵德、复恩、政理、尊贤、正谏、敬慎、善说、奉使、权谋、至公、指武、谈丛、杂言、辨物、修文、反质。一般以第—则或前数则为一卷的大纲,杂引前人言论陈说本卷主旨,以下便用大量历史上的实例加以证明。向又编有《新序》一书,性质与此类似。

社会影响

《说苑》是一部富有文学意味的重要文献,内容多哲理深刻的格言警句,叙事意蕴讽喻,故事性颇强,又以对话体为主,《说苑》除卷十六《谈丛》外,各卷的多数篇目都是独立成篇的小故事,有故事情节,有人物对话,文字简洁生动,清新隽永,有较高的文学欣赏价值,对魏晋乃至明清的笔记小说也有一定的影响。

4寓意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世界上的任何事物不但包含了矛盾的特殊性,而且包含了矛盾的普遍性,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与普遍性相互联结,不可分割。师旷的分析告诉我们:人在不同的时期,对学习的状态是有所不同的,这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但他的分析同样告诉我们:不管怎么样,学习对人总是有好处的,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