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英语三段论作文

请用三段论推论
1个回答2024-03-05 04:17
这个例子跟所罗门王的例子相似。所罗门王的处理是说要把小孩分开两半,两妇女一人一半。结果其中一个放弃了。
所罗门王认定放弃的妇女为亲身母亲。推论是——
凡小孩的亲生母亲是不忍心将小孩劈开两半的,
第二个妇女忍心将小孩劈成两半,
所以,第二个妇女不是小孩的亲生母亲。
这是三段论的第二格(区别格)
三段论第四格推论
1个回答2024-03-08 01:54
三段论第四格的AAI结构形式如下:
大前提:PAM
小前提:MAS
结 论:SIP
因为这个式符合三段论的各项规则,所以是个有效式。
根据三段论中关于周延性的规定,也不能得出O命题做结论,也就是说,AAO是个无效式。
为什么呢?
根据三段论的规则,结论是否定的,则前提中必有一个是否定的,如果O命题为结论,两个前提不能都是A命题。反过来,两个前提都是肯定的,结论必然也是肯定的。两个A命题做前提,不能得出E或者O做结论。
你还会有疑问,AAI式中,大项P在大前提中是周延的,如果得出结论I,那么大项在前提中周延,而在结论中变得不周延了,所以,要保证大项在前提中周延,在结论中也应当周延,只能是O命题呀。
这是你对三段论规则中有关“周延性”的理解走偏了。
三段论规则规定:“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这也是演绎推理的共同规则,这可以保证结论的断定范围不超出前提的断定范围。
注意,规则中并没有规定“前提中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也必须周延”,也就是说,在前提中周延的项,在结论中可以变得不周延,这是因为某个项在前提中周延,是断定了它的全部外延,而在结论中变得不周延了,是在结论中没有断定该项的全部外延。结论的断定范围并没有超出前提的断定范围,所以是允许的。
求一段相声的名字,好像叫“论戏曲”
1个回答2023-08-20 21:43
杂学唱——刘文哼
论语的第一段讲什么?
1个回答2024-02-27 03:44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人不知而不 ,不亦君子乎!”

这是开宗明义第一章,是孔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的流露和写照。首先要吃透“学而时习之”这句话。学,就是求学,学习,接受教育。学习的目的是各种各样的,有人是为了掌握一技之长,借以糊口;有人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提高自身的层次。孔子学习的主皆是为了做人(修身),也为了做事,做学问。他念念不忘要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同时争取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在学问上对过去的文献著作者做一些整理和删述工作。孔子从十五岁起,便确立了学习的志向和做人的目的。

“学而时习之”,就是多学习采取“无时而不学、无处而不学、无事而不学”的积极态度。这样随时、随处、随事都在学习当中,时时、处处、事事都能从中得到启发、得到教益,因此日有进功,内心充满着掌握真理的愉快。

什么是三段论?
1个回答2024-02-29 00:39
简单地讲:三段论就是由大前提, 小前提,结论构成形逻辑的三要素.

例如:你的钱包在你口袋里(大前提),你的钱在你的钱包里( 小前提),那么你的钱肯定在你口袋里(结论).

上述话是一位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说的.
三段论 推理
1个回答2024-03-10 13:42
三段论是推理的基本模式,分为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
举个例子吧:

大前提:正常的人都有两条腿
小前提:小明是正常的人
所以可推出结论:小明有两条腿

大前提是普遍的事实规律,就如题目中的“①对顶角相等;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小前提则是具体化的线索,具有个体性,如“③a⊥b,b⊥c;④a‖b,b‖c”。
初中论语十二则
1个回答2024-03-11 08:52
《论语》十二章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7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初一论语十则里的“知”和“而”有三个意思成为一词多义都什么意思啊 要快啊
1个回答2024-02-22 18:40
1、知:
(1)了解(人不知而不愠)
(2)明白(诲女知之乎)
(3)同“智”,智慧(是知也)

2、而:
(1)转折连词(人不知而不愠)
(2)顺承连词(温故而知新)
(3)并列连词(任重而道远)
初一论语十则里的“知”和“而”有三个意思成为一词多义都什么意思啊 要快啊
1个回答2024-03-06 21:43
1、知:

(1)了解(人不知而不愠)

(2)明白(诲女知之乎)

(3)同“智”,智慧(是知也)



2、而:

(1)转折连词(人不知而不愠)

(2)顺承连词(温故而知新)

(3)并列连词(任重而道远)
初中一年级论语十则中的而.之.其.故的意思!
1个回答2024-03-04 16:28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孔子说:"看见贤明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明的人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8.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 到死为止,(路)不也(走得)很遥远吗 "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9.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这以后(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