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岸乌桕

乌桕
1个回答2024-03-16 23:52

单叶,叶菱状广卵形,先端尾尖,基部广锲形,全缘。

乌桕的读音是什么
1个回答2023-10-12 20:10
jiu读四声
乌桕的拼音
1个回答2024-01-22 00:34

乌桕的读音:[wū jiù]

造句:

1、介绍了山乌桕的形态特征,采种育苗和造林技术。

2、南京栖霞山枫林、乌桕林连绵成片,“栖霞丹枫”是金陵十景之一。

3、而同样的粒粗,乌桕、枇杷的紧密,荞麦、地椒的松散;同样的细腻,洋槐、野桂花的薄软,油菜、苕子的黏腻。

4、与巴豆油提取物比较,其中巴豆油作用较强,乌桕作用次之,了哥王作用较弱。

5、尽量选择无花粉过敏或过敏性较小的树种,如女贞、刺槐、乌桕、水杉、黄杨、榔榆、冬青、银杏、梧桐等。

6、冬园建设规划面积为平方米,种植冬天彩色叶植物山乌桕、野漆树、枫香为主,辅以开花植物和色叶植物来体现冬季色彩绚丽的造园主题。

7、山乌桕红叶树林也有一千多亩,在“广州第一台”上远眺,大半壁山头由鲜红色的山乌桕林覆盖,连绵不绝。

8、曾经的灯油之王乌桕树,现在也成为庄子所说的不材“散木”无用之木。

9、目前,银杏、乌桕、青枫、元宝槭、三角枫、豆梨、卫矛、红枫、落羽杉等正在变色,效果还不错。

10、一江秋水,依旧是澄蓝并乎澈底。两岸的秋山,依旧在袅娜迎人。苍江几曲,就有九簇苇丛,几弯村落,在那里点缀。你坐在轮船舱里,只须抬一抬头,劈面就有江岸乌桕树的红叶和去天不远的青山向你招呼。

11、据专家介绍,目前,申城公园绿地里的银杏、乌桕、青枫、元宝槭、三角枫、豆梨、卫矛、红枫、落羽杉等正在变色,效果还不错。

12、南京栖霞山枫林、乌桕林连绵成片,“栖霞丹枫。

13、如诗如画的枫树林,漫山遍野的山乌桕林,层林尽染的水景红叶。

14、文章题目乌桕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15、来到音坑乡音铿村双溪公园,中村溪、马金溪在此交汇,成片的天然枫杨林,加上新栽种的垂柳、红桃、乌桕等,引得游客不停赞叹秀丽乡村的山水田园风拆燃光。

16、研究在覆盖乌桕叶和林下间种等胁迫条件下,钉螺体内蛋白质组分和酯酶同工酶的变化。

17、青枫、枫香、乌桕、卫矛等的红叶,银杏、石榴、梧桐、悬铃木等的黄叶,水杉、池杉、墨西哥落羽杉等的褐色叶,带来缤纷的秋色。

18、乌桕大蚕蛾在热带以及东南亚的亚热带森林较为常见。

19、山上枫林、乌桕林连绵成片,“栖绝御悉霞丹枫”是金陵十景之一。

20、本文报告对乌桕林抚育方式试验结果。

乌桕的拼音
1个回答2024-01-27 07:29

乌桕的读音:[wū jiù]

造句:

1、介绍了山乌桕的形态特征,采种育苗和造林技术。

2、南京栖霞山枫林、乌桕林连绵成片,“栖霞丹枫”是金陵十景之一。

3、而同样的粒粗,乌桕、枇杷的紧密,荞麦、地椒的松散;同样的细腻,洋槐、野桂花的薄软,油菜、苕子的黏腻。

4、与巴豆油提取物比较,其中巴豆油作用较强,乌桕作用次之,了哥王作用较弱。

5、尽量选择无花粉过敏或过敏性较小的树种,如女贞、刺槐、乌桕、水杉、黄杨、榔榆、冬青、银杏、梧桐等。

6、冬园建设规划面积为平方米,种植冬天彩色叶植物山乌桕、野漆树、枫香为主,辅以开花植物和色叶植物来体现冬季色彩绚丽的造园主题。

7、山乌桕红叶树林也有一千多亩,在“广州第一台”上远眺,大半壁山头由鲜红色的山乌桕林覆盖,连绵不绝。

8、曾经的灯油之王乌桕树,现在也成为庄子所说的不材“散木”无用之木。

9、目前,银杏、乌桕、青枫、元宝槭、三角枫、豆梨、卫矛、红枫、落羽杉等正在变色,效果还不错。

10、一江秋水,依旧是澄蓝澈底。两岸的秋山,依旧在袅娜迎人。苍江几曲,就有九簇苇丛,几弯村落,在那里点缀。你坐在轮船舱里,只须抬一抬头,劈面就有江岸乌桕树的红叶和去天不远的青山向你招呼。

11、据专家介绍,目前,申城公园绿地里的银杏、乌桕、青枫、元宝槭、三角枫、豆梨、卫矛、红枫、落羽杉等正在变色,效果还不错。

12、南京栖霞山枫林、乌桕林连绵成片,“栖霞丹枫。

13、如诗如画的枫树林,漫山遍野的山乌桕林,层林尽染的水景红叶。

14、文章题目乌桕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15、来到音坑乡音铿村双溪公园,中村溪、马金溪在此交汇,成片的天然枫杨林,加上新栽种的垂柳、红桃、乌桕等,引得游客不停赞叹秀丽乡村的山水田园风光。

16、研究在覆盖乌桕叶和林下间种等胁迫条件下,钉螺体内蛋白质组分和酯酶同工酶的变化。

17、青枫、枫香、乌桕、卫矛等的红叶,银杏、石榴、梧桐、悬铃木等的黄叶,水杉、池杉、墨西哥落羽杉等的褐色叶,带来缤纷的秋色。

18、乌桕大蚕蛾在热带以及东南亚的亚热带森林较为常见。

19、山上枫林、乌桕林连绵成片,“栖霞丹枫”是金陵十景之一。

20、本文报告对乌桕林抚育方式试验结果。

乌桕鸟是什么鸟
1个回答2023-10-13 13:25
乌桕鸟是卷尾鸟。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显示,乌桕鸟学名卷尾,属于雀形目卷尾科,俗称黎鸡,黑连,是郑尘常见的夏候鸟,主要的特点是嘴形强健,嘴基部悉丛祥稍平扁,上嘴睁搏先端微具钩,有嘴须。
乌桕树又叫什么树(关于乌桕树的简介)
1个回答2023-12-27 18:15
浸染装扮秋日斑斓色彩的,首推红红火火热烈喜庆的丹枫。而与其并驾齐驱的恐怕就是我所喜爱的乌桕了。尤其是运河岸边步行道两旁的乌桕,俨然成了深秋时节泗阳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及拍照打卡点。
乌桕是一种色叶树种,春秋季叶色红艳夺目,不输丹枫。它是我国特有的经济树种,已有上千年的栽培历史。宋代诗人何筹斋曾赞曰:“清秋霜未降,乌桕叶先红”。
乌桕叶形秀丽,树冠整齐,秋叶经霜如火如荼,十分美丽,有“乌桕赤于枫,园林二月中”之美誉。若与亭廊、花墙、山石等相配,也甚协调。古人就有“偶看桕树梢头白,疑是江梅小着花”的诗句。
乌桕适应性强,可单植、丛植于公园草坪和湖畔河边,在美化绿化上可作为护堤树、行道树栽植,也可植于广场、庭院,或成片栽植于景区,皆能产生良好的生态造景效果。
乌桕的寓意和象征是喜庆、惜别、生机、思念。在秋季树叶会变红,颜色鲜艳,这种红火的景象给人一种喜庆的感觉;若在亲友离别时送给对方乌桕叶,可表达心中的不舍和惋惜;乌桕生长期叶子茂盛翠绿,看起来生机勃勃的,给人积极向上的强烈感觉;乌桕还可表达深深的思念,为远行的游子带来温暖,激起心中绵久的思念。
泗阳大运河畔的乌桕,既美化了缤纷秋景,给我带来温馨愉快的感受,又丰富了我的秋日生活,充盈着我的美丽心情,确实令人心旷神怡。为此,我要尽情赞美她、歌颂她!
美人自刎乌江岸的典故
1个回答2024-01-29 20:24
霸王别姬

“有美人名虞”,但是并没有以后世流传的“虞姬”其名称呼;直到唐《括地志》等书才出现“虞姬”其名。当然,“姬”只是代称,并非虞姬的本名。虞姬其人有姓无名,名早已漶灭在历史断裂的黑洞裏了,五代时期的词牌名则乾脆以“虞美人”呼之。

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说:“司马迁据《左氏》、《国语》,采《世本》、《战国策》,述《楚汉春秋》,接其后事,讫於天汉。”其中《楚汉春秋》一书乃汉初陆贾所著,至南宋时亡佚。毫无疑问,司马迁著《史记》时参考过《楚汉春秋》一书:“盖司马迁撰《史记》据《楚汉春秋》,故其言秦、汉事尤详。”(王利器)

可是,《楚汉春秋》中记载的“美人和之”的和歌,注重细节兼好奇的司马迁却没有录入《史记》。唐张守节《史记正义》从《楚汉春秋》中引录了这首和歌:

歌曰: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一直以来,就有人怀疑这首和歌是后世的伪作,理由是秦汉没有如此成熟的五言诗。但是,《汉书·外戚传》记录的戚夫人哀歌却已是相当成熟的五言诗:“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幕,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女?”郦道元《水经注·河水》记录的秦时民谣也已是相当成熟的五言诗:“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哺。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因此,《楚汉春秋》所录的这首和歌并非伪作,应无问题。

《楚汉春秋》和《史记·项羽本纪》是“霸王别姬”故事的最早记载。二书都没有涉及虞姬的结局。以常情度之,虞姬不可能活下来,否则就不会有民间口耳相传的虞姬自刎情事,就不会至唐时尚有“项羽美人冢”的地望方位。垓下一战,四面楚歌声中,饮剑楚帐只能是虞姬惟一的结局。

通说以为:“霸王别姬”故事,反映的是虞姬和项羽感天动地的爱情;楚霸王英雄末路,虞姬自刎殉情。这悲情一瞬,已定格在中国文学的字裏行间,定格在中国戏曲的舞台上,成为中国古典爱情中最经典,最荡气回肠的灿烂传奇。

对历史事件的追根溯源,揭破真相,只能依赖于对原始文本的读解。仔细玩味虞姬的和歌,我从中发现了这个爱情故事的疑点。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头两句是客观纪实,同时也是虞姬即将抒发感慨的情境铺排。虞姬对形势的判断和项羽的疑惑是一致的——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可是,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虞姬对形势的判断居然直接导致了对项羽精神状态直至未来命运的否定!大王您继续战斗的意气已经到头了,我也不愿苟活了。虞姬凭什麽判断出“大王意气尽”了?仅仅凭项羽闻楚歌而“夜起,饮帐中”吗?如果这是激将之辞,以自己不愿苟活激励项羽继续战斗,那麽项羽和诸将的反应就不应该是“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而应该是怒发冲冠,决一死战。这裏我们可以看出话语的煽动力和传染性,虞姬精心设计的“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这一情境铺排所产生的奇妙效果——它真的让项羽和诸将失去了决战的意气!

虞姬的态度是非常奇怪的。作为项羽最宠爱的女人,当项羽遭逢末路,但尚未完全失败的时刻,她应该挺身而出,激励项羽,而不是附和项羽“时不利”的藉口,诱惑项羽在恶劣的形势面前低头。毕竟项羽才三十余岁。她深知项羽一生百战,出生入死,也曾有过“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从而击败秦军,起死回生的经典战例,也曾有过以三万人杀汉卒十余万人,逼迫刘邦数十骑逃跑的经典战例;可是此时,虞姬非但不用以前的类似处境鼓励项羽,恰恰相反,反而哀叹“大王意气尽”!此刻项羽身边尚有八百余骑,俱是精兵良将,无不以一当十,即使打不过刘邦,起码可以保护项羽全身而退,以图东山再起。事态的发展也验证了这一点。项羽突围而出,到了乌江边:

於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可见项羽不是没有渡江生息的机会,只是项羽固执地认为“天之亡我”,不愿渡河,“乃自刎而死”。虞姬为什麽不等所有的机会都用尽,再无生路时殉情,就这麽匆匆忙忙就判了项羽的死刑呢?

虞姬这首被人赞誉为“坚贞爱情结晶”以及我国最早的五言诗(南宋王应麟《困学纪闻》)的和歌,就这样散发出了可疑的气息。我甚至怀疑她是刘邦效法西施而派往项羽身边的美女间谍。以刘邦的智力和行事风格,以项羽的“妇人之心”和不听劝谏刚愎自用的性格,这是完全可能的。可是史籍漫漶,不仅刘邦、项羽、虞姬的籍贯之间找不出丝毫的蛛丝马迹,就连虞姬最早追随项羽的时间也无可考了,只好作为一桩笑谈吧。
美人自刎乌江岸是什么典故?
1个回答2024-02-20 17:32

美人:指虞姬,项羽的宠姬。

乌江:在今安徽和县东。项羽在垓下被汉军围困。夜里,在帐中与美人虞姬诀别,然后乘夜突出重围,在乌江又被汉军追及,自刎而死。

美人自刎乌江岸的典故?
1个回答2024-02-10 22:14

  1、这句诗出自元代诗人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2、译文:  阿房宫内罗袖翻飞,歌舞升平;金谷园里玉楼拔地,再添新景;隋堤上古柳葱郁,江  龙舟显威名。往事难回首,东风又起,暮春时候一片凄清。  美人虞姬自尽在乌江岸边,战火也曾焚烧赤壁万条战船,将军班超徒然老死在玉门关。   伤心秦汉的烽火,让百万生民涂炭,读书人只能一声长叹。   3、作者简介:  张可久(约1270~1348以后),庆元(治所在今浙江宁波鄞县)人,元朝重要散曲家,剧作家,与乔吉并称“双壁”,与张养浩合为“二张”。

美人自刎乌江岸的典故
1个回答2024-05-31 01:56
出自<霸王别姬>讲的是项羽的事,"无颜见江东父老"也出于此

项羽垓下被围,虞姬自刎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