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宗被群臣“忽悠”,竟相信蝗虫摄于皇威全自杀之事?

2023-12-20 19:18

宋真宗为何相信蝗虫自杀?
5个回答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发生的奇怪诡异事情时刻都在发生,这些奇葩事情又数宋朝真宗时最多,有奇怪的金牌,有能治百病救命的山泉水,还有会飞的妖怪,自杀的蝗虫。我们今天就来谈谈这个自然灾难蝗虫是如何自杀的。

几千年来自然灾害是屡见不鲜,人们有被天灾搞得家破人亡的,有把当时朝廷逼得焦头烂额的。

然而宋真宗时这蝗虫灾难便是导致百姓颗粒无收,颠沛流离,家破人亡。然而造成这么厉害的蝗虫却齐齐自杀了。当下面的官员把这事报上去,高高在上的皇帝宋真宗竟然还相信蝗虫真的被自己的威严给吓住自杀了。

那么能信这么荒唐之事的皇帝,一定是个昏君,无所作为了。然而事情并非如此。宋真宗恰好还是个爱读书爱学习,勤于朝政的好皇帝。更是创造了一度盛世的“咸平之治”。

那么按理这样一个还算尽职尽责的皇帝,为何会相信如此荒唐的鬼话呢。这里面有两个原因:一、这人十分迷信,又喜于修炼。对国家繁荣寄希望于所谓的祥瑞。喜欢听花言巧语。到了老年更是神魂颠倒,甚至满口胡话,进入了迷狂状态。

二、就是当时的大臣正好投其所好拍马屁。恰好这正拍到了宋真宗的心坎坎上。自己既然好修炼,那么快要成仙的自己难道不应该让这些危害人间的蝗虫颤抖而自杀吗.

所以蝗虫这件事情,大臣为博圣颜一悦展开大忽悠,而皇帝宋真宗呢,正好修道到了痴迷地步,迷信自己这个天选之子威压,定能吓到危害人间的蝗虫,这不是小事一桩嘛。

蜀山笔侠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反问:你相信吗?

答案其实很明显,但史书又确实记载过这样的事情,那么,到底宋真宗为何会“相信”这样荒诞的事情呢?

大家注意,我在“相信”二字上面打了个引号,玄机就在这个引号上面。也就是说:宋真宗并非真正相信这件事情,但他又选择相信,这是为何呢?请听笔侠继续阐述。

大家注意观察宋真宗的一生,发生了很多奇葩的事情,历史上著名的“狸猫换太子”事件就发生在宋真宗身上。其实不止,还有几件,我们看完以后再结合这次蝗虫自杀事件来分析,看看宋真宗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1、神奇的金牌

先不说这件事情的真伪,它第一眼就让我想到了赵匡胤翻身改命的那块“点检作”木牌。当年不是这块木牌,柴荣也不会将张永德撤职,赵匡胤也不会做到殿前都点检的位子,大宋也就无从说起了。

很明显,这些东西都是有人故意为之的,你要说宋真宗是清白的,我一点儿都不相信。

2、治病“神泉”

天禧二年,东京开封郊外忽然出现了一股清泉,泉水不仅清甜可口,还能治病,有些小伤小病的人在饮用了这个泉水以后,竟然大都康复了。于是,大家称之为“神泉”,祥瑞再次出现。

3、天降“天书”

景德五年,早朝完毕,有人来报:“有黄帛曳左承天门南鸱尾上”,于是,宋真宗率领群臣拜迎“天书”于朝元殿。只见天书上写着:“封受命。兴于宋,付于慎,居其器,守于正,世七百,九九定。”

意思就是说宋真宗赵恒得位最正,大宋当享受国祚700世。为了顺应天命,宋真宗当像古代明君那样接受封禅。

不知看了这几个故事,大家有什么想法,反正我是觉得宋真宗这人花样挺多。

所以,当各地传出蝗虫慑于皇威而集体自杀的事的时候,宋真宗当然是不能否认的,因为否认就意味着皇威是假的,对宋真宗有什么利呢?倒不如将错就错,假装“相信”得了。

但宋真宗并不是傻子,后来他还是惩办了那些谎报灾情的庸官们,算是给了自己良心一个交代。

总体来说,宋真宗并不只会弄虚作假,他还是干了很多实实在在为国为民的事,算是一个平稳过渡的君主吧。

这是《宋史》中有关蝗灾的一段描述,前半段的大意是说,青州(今山东、河北部分地区)的蝗虫成灾,集结成群的蝗虫最后竟然飞向了大海“投海而死”。

对此很多人表示除了怀疑,认为这是大臣虚构出来的故事,来哄骗当时的宋朝皇帝宋真宗。

事实真的如此吗?

身居京城的皇帝这么好骗吗?

先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蝗灾的形成。在中国古代,蝗灾一直都是重大自然灾害,对国家的粮食生产造成极大的破坏,同时也是无数以种地为生的百姓的噩梦。集结成群的蝗虫,犹如乌云蔽日,所过之处寸草不成,而且蝗灾一旦形成,蔓延迅速,加上蝗虫极高的繁殖能力,灾情将会急剧恶化,危害程度也会成倍增加。

中国历史学家邓拓编写的《中国救荒史》(1932年出版)中统计:中国古代的蝗灾爆发十分频繁,而且间隔越来越短,危害程度也越来越高,蝗灾具体周期统计如下:

秦汉平均8.8年/次

两宋平均3.5年/次

元代平均1.6年/次

明、清两代平均2.8年/次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蝗灾周期越来越短,主要是人为过度开垦导致的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使得原有的生态系统受到破坏,蝗虫的天敌,以及不适合蝗虫繁殖(植被覆盖率高)的环境受到破坏,导致蝗灾爆发频率越来越近。到了明清,随着人们对蝗灾的了解加深,预防措施基本健全,蝗灾的频率又有所下降。

蝗虫,其实就是我们俗称的“蚂蚱”,在正常情况下,蚱蜢是“独居”的,只有在交配季节才会与异性配对。但在饥荒爆发的时候,由于食物缺乏,四面八方的蝗虫汇聚于一个地方,导致蝗虫习性发生改变,成为盲从的自然灾害,其运动轨迹往往是向着更为肥沃,或更加湿润的地区移动。

但蝗灾时的蝗虫已经基本失去理智,具体往哪飞很不确定,在这种陡然性极大的迁徙中,最后冲向大海也不是没有可能,这与搁浅的奇迹有些类似,由于蝗虫彼此间间距很近,队伍前面的蝗虫无法掉头,中间的蝗虫更是“身不由己”,末尾的蝗虫则是盲目跟随。或许是某一只关键性的蝗虫,煽动了至关重要的一下翅膀,导致整个队伍向着大海飞去。

所以看似荒唐的奏折,也是有可能发生的,但蝗虫的数量达到“积海岸百余里”,似乎就有些夸张了,但这正是文官的一贯特点,宋神宗相信蝗虫“自杀”也是正常的。

但能够冲到海边的蝗灾,说明当时的山东以及河北的庄稼地,应该都已经成为这群蝗虫的腹中之物了,按照它们寸草不留的一贯作风,饥荒中的人们,未来的生活将会十分堪忧。而且蝗虫虽然最终被海水淹死了,但田地里产下的蝗虫卵块,都是下一场人间悲剧的隐患。

蝗灾对于古代人是噩梦一般的存在,人们也十分痛恨这小小的昆虫,这种情绪是现代人很难体会到的,以至于很多年轻人问出蝗灾来了,人们为什么不吃蝗虫这种问题!

要知道蝗灾破坏的往往是还未长成的庄稼,而这些庄稼所产的粮食是农民未来一年的口粮,蝗灾时期的蝗虫移动迅速,即使人们能够少量捕捉,也仅够几天果腹而已,未来漫长的一年,农民拿什么吃?此外,蝗灾之前往往伴随干旱,本身就是自然灾害,蝗灾的爆发是进一步加重了原有的灾害,让农民雪上加霜,所以以后千万不要问出这种有些幼稚的问题,岂不类似古代的“何不食肉糜?”

当然,人们对于蝗虫的痛恨,的确是恨不得食其肉,所以如今河北和山东的乡野田间,经常能吃到油炸蚱蜢这道菜,记得一次回老家参加朋友婚宴时,就有幸尝了一下,味道还不错,嘎嘣脆!

当然不会相信了,毕竟宋真宗是接受过天子教育的人,根本就不会相信这样的谣言,但是如果他当时否认的话就会否认黄威,所以就将计就计了。
宋真宗当然是不能否认,如果他否认,那就意味着皇威是假的,对他有什么好处呢?倒不如将错就错,自己假装“相信”。
相关问答
竟然有这种忽悠人的经理
1个回答2024-02-07 04:06
先来猜测一下这样做的用意,是不是平时与她关系不好?或者平时工作量太多一般一个人忙不过来呢?如果是平时关系不好,工作可以完成,那就有可能是人家有关系的来取而代之了,如果是平时工作量大,一个人忙不过来,那...
全文
宋朝皇帝杀过哪两个大臣
3个回答2022-09-29 12:34
整个宋朝只有两个大臣被杀? 这个是错误的吧!虽然宋朝士大夫地位很高,但也不至于只杀两个 按照你说的一个被杀的是岳飞,那么另一个就是秦桧咯
蝗虫真的是害虫吗?看了《自然传奇-蝗虫的故事》,我还是不明白蝗虫是不是害虫?
1个回答2024-03-20 01:25
是好也是坏,总归是食物链的一环,维持着自然界的平衡
宋仁宗时期的名臣
1个回答2024-02-15 04:13
宋仁宗时期的名将名臣有:范仲淹、王安石、苏轼、苏辙、司蠢模马光等人。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
全文
宋真宗时期名臣一览?
1个回答2024-03-14 15:30
最有名的寇准,包拯,范仲淹,欧阳修,富弼等,寇准曾劝宋真宗亲征,宋辽澶州之战获胜,包拯铁面无私人人皆知,范仲淹主导庆历新政,欧阳修更是几代名臣,宋大文豪政治家
宋哲宗时期的十大名臣?
1个回答2024-05-25 11:32
宋哲宗时期的十大名臣是韩缜,蔡确,司马光,王安石,吕公著,文彦博,吕大防,范纯仁,苏颂,章惇,蔡卞,苏辙等
宋真宗仁宗时的朝中名臣
1个回答2024-02-15 07:55
范仲淹、狄青、欧阳修、王安石 杨继业 杨延昭
宋真宗时期,一只蝗虫煽动了一下翅膀,可怕的蝗灾冲向了大海
1个回答2023-11-10 11:12
戊辰,青州飞蝗赴海死,积海岸百余里。己巳,诏民有出私廪振贫乏者,三千石至 八千石,第授助教、文学、上佐之秩。——《宋史·本纪》 这是《宋史》中有关蝗灾的一段描述,前半段的大意是说,青州(今山东、河北部...
全文
怎么用手机短信忽悠女孩
1个回答2024-01-24 18:03
先给她发几天短信,什么好听说什么,多说些关心的话,然后直接中断给她联系。看她会不会主动给你联系。要有耐心,以上仅供参考
求一封分手的信,信,是信。真实的内容!网上找的就别来忽悠了。
1个回答2024-02-29 00:53
都要分手了,写什么信啊,显得多虚伪、苍白啊,不直接一点,对方也许更容易接受!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