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交锋】丁冠羽:如何掌控提问节奏——质询的快与慢

041【交锋】丁冠羽:如何掌控提问节奏——质询的快与慢

00:00
11:28

音频全文:


你好,我是冠羽。


一个人的语言表达,像是演说、讲课这类,相较之下其实他的语言掌控是比较容易的,两个人呢,因为互动性比较强,不确定性也比较多,毕竟也不晓得会有怎样的临场问题。


在辩论赛里头呢,质询就是这样的概念,一个好的质询手啊,他除了问出自己要的答案之外,更重要的是他能够用提问来表现,而这种表现呢其实就是质询节奏的展示,什么是节奏呢?这就是今天的主轴。我们这边讲的节奏重点呢不是语速的快慢、而是建构问题的方式。


至于具体该怎么操作呢,在这届课里,我会从质询的三个基本工具,以及与之相应的两种质询节奏,来教给你,如何在质询中掌握节奏感。

别担心,听上去很多但其实很容易理解,让我来一一介绍吧。

 


在提问上,有两个基础的问题形式。第一个就是上一节课殷烁老师提到的封闭式问题,用是或否,或者让对方在有限的选项中做选择,封锁对方的回答空间,控制提问环节中的自由程度,基本由质询者来主导,想问什么、想听什么,因此容易给别人更大的压力。

那反过来,第二个提问形式就是开放式的提问,如果说封闭提问是一个是非题、选择题,那么开放提问就是一个申论题,相比较是非题在乎的是答案的对错,我们更在乎的,是申论题要的理由或是目的。毕竟辩论和沟通的目的,不光是争个对错,而也要讨论对错背后的理由,有时候,这也是大家日常沟通里遇到的困境,比方说家庭沟通常常因为觉得彼此不尊重,但具体来说什么叫尊重?什麽时候特别应该互相尊重?这就不是我们用一句「你是不是不尊重我」这样的封闭式问题,要到答案。而更在乎的是「哪一种情境应该适用尊重」、「哪一种状态才称为尊重」这种开放式的态度来询问对方的态度和论点。


而在封闭和开放这两类问题之外,我们还需要第三个控制节奏的工具,打断。辩论始终是有限时间内的讨论,需要质询者时刻聚焦套路,并决定时间分配。无论是由于敌强我弱,导致问不下去,还是你已经问出结论了,只是由于对方的纠缠而陷入僵持,都应该果断打断,继续推进。事实上,即便不在比赛中,我们小组作业或开会讨论时,也会碰到说话者言不及义、或是某个人胡搅蛮缠的时候,这时候,打断便是要将讨论从没效率的境况中拯救出来。

 

好的,在概略讲完封闭式提问、开放式提问和打断,三个基本工具后。这三个工具之间该怎么配合又该怎么应用来达成合适的节奏呢?以下有两种较容易区分的基本方案供你学习,分别是快速突击,和慢速渗透。

 


先来看第一种,快速突击,顾名思义快速地拆散对方的架构。执行的方式则是以封闭式问题来为点出对方论证上的缺陷。

比方说,当对方的推论有前提上的漏洞,那么封闭问题只需要点出漏洞即可,例如在讨论「是否应该废除死刑」这道辩题时,正方可能会强调死刑会让误判变得不可挽回,因此应该废除。但如果他只举了一些美国以前的案例,那么我们可以针对这个前提上的疑虑直接用封闭式提问来确认出来,例如「您方举的例子是不是都只在DNA技术使用前所以才有证据错误的问题呢?」、「您方的例子是不是都在过往刑事诉讼制度修改前,没有禁止刑求才出现的错误判决呢?」又或者反过来,以单纯的呈现证据、推论为目标,把论证或是比较的义务丢给对方,比如在讨论死刑是否能吓阻犯罪的时候,直接提问说「美国某学者的研究显示执行一件死刑反而会增加7到9起的谋杀案件,您方是否知道?」、「您方如果认为以死刑减少犯罪是维持死刑的理由,那么您方需要比较执行死刑后犯罪率是增加还是减少对不对」


当然,通常对方对方会想要挣扎反抗,为了避免中断你的节奏,这时候就要记得给出中肯的打断来避开没效率的讨论,像是「您方先回答我,您方刚才申论是不是没解释就可以了。」或是「没关系,您方后面辩次可以补充,我方先确认你方目前是没办法有效论证的」。


这种快问快答式的节奏,它不太希望回答者和观众有过长的反应时间。因此,不一定要语速很快,但每个问题的结论一定要明确,一听就了解质询者的意思,在设计上可以针对前提、逻辑和证据,三个类型的目标来着手,问题设计的方向尽量简单、明确,让问题的结论能在一到两个题组内便能得出,最合适的结论尽量以「所以您方没有成功证明」或是「我方这里有适当的对抗」为主。这种快节奏的质询就像拳击场上的快速刺拳一样,不奢求一击致命,就算是消耗对手的注意力、让对方疲于奔命的回应这些论证缺陷,都是比赛上有效的战略操作,如果真的看到对方回覆不及,崭露的破绽那也有机会用它来致命。

 


说完了快的,我们来看看慢的,也就是第二种方案,以开放式问题为主的慢速渗透。

如果说快速突击式的质询,多用在比赛前段互相试探的阶段,那麽现在要聊的这种慢工出细活的质询, 在比赛后段尤其需要。因为当逻辑、个案的拆解到差不多到一个程度了,前面那样的快问快答便起不了什么作用,这个时候,就需要依赖长时间、慢节奏的质询,来进行更充分的讨论。一是深入了解对方观点,二是伺机发掘关键性破绽。


先说收集信息。高手过招,用误解的结论来讨论是非常吃亏的,因为优秀的辩手、或是裁判,最终必然可以厘清误解,所以这时候质询的重点不是攻击,而是挖掘对方真正的想法。以刚才死刑的例子来说,正方要问反方怎么比较死刑带来的误判伤害和社会威吓效果,就千万别问「是不是认为人就该当手段」、「政府错误牺牲的生命就不重要对不对」,有脑子的对手都会说「不一定」或是「错」的答案。因为重点不在对或不对,而在这些对错后面的理由,或是对方心中的利弊衡量。所以不妨就直白地问,「错误牺牲的生命换来的社会和平,为什么更重要呢?」或是直接问对方「当代国家法律为什么就该追求犯罪率的下降呢?」


而在提出关键问题后,通过对方的答案,就可以进行第二步,判断对方立论的虚实,直攻重点。假如对方证据充足、推论详细,直接攻击可能效果有限,那转往价值上跟对方探讨可能更爲有利;假如对方在解释某些利益之所以是利益的原因时好像说不上来,那很有可能在价值论述上的准备就是空缺的,可以继续追问,直到找出破绽。


   比如在「与人交往更应该说我想说的,还是他想听的」这道辩题中,反方很可能会强调,懂得善解人意,去说他人想听的东西,才是一个人有情商、成熟的表现。我们慢速渗透,问对方「爲什麽非得要高情商的与人交往,才是好的与人交往呢?那些稚拙的、带着些许摩擦但却真诚的交往,为什么没价值呢?」如果对方只是回答“情商当然重要啦,能达到好的沟通效果”,听上去就有点虚,值得继续追问下去“真诚为什么效果就不好呢,对方辩友是怎么判断效果好坏的呢”?如果反方无法给出好的解释,那麽对于他们架构的破坏,就会是根本性的。


不过,相比于快问快答在场面上的明确优势,用这种慢速渗透的质询节奏,天然会有更大的风险,毕竟开放式的质询等同提供了一定的申论时间让对方自由发挥。所以,在适当的时候使用打断,避免对方浪费时间,也是非常重要的。这里有一个提醒,如果对方给出了有价值的信息,千万别一下子打断,这会让评审和观众觉得反感,觉得你心虚才不敢让对方把话说完,队友也会困扰于关键信息的缺漏而无法有效反驳。引蛇出洞,继而打蛇七寸,才是慢速渗透质询的核心。

 


当然,无论是快速突击,还是慢速渗透,都是质询节奏的两个典型,就好像洗澡时调节水温,一个是热水阀一个是冷水阀。这就要你根据当下想讨论的问题的性质,以及本轮质询想要起到的效果,来控制节奏。


比如,如果你发现对方立论深处有蹊跷,那即使是需要提纲挈领的首质,也不妨花点时间用慢节奏的质询聊清楚;如果在比赛尾声遇到一些性质单纯的论点,也适合用封闭式问题做快速的处理。

 

好的,最后来总结一下:质询中如何把握节奏?

快节奏的提问能有效的在单个逻辑上推进,设计上也比较轻松;而慢节奏的提问能帮我们更完整听懂对方意思,或是看情势暴露对方立论的缺陷极大地削弱对方的说服效果而对节奏的调整,则可以通过对闭锁式的提问开放式的提问打断的三个基本工具的交替使用,来具体进行。

 

以上就是今天的课程,

我是冠羽,我们下次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超级辩手

    课后分享: 在这里向大家推荐丁冠羽老师在2017年新国辩初赛,台湾大学VS马来亚大学,讨论「与人相处更应该说我想说的/他想听的」的比赛。在看的过程当中,可以带着本节课的内容,观察冠羽老师是如何控制首轮质询的节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