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心机婊一边是傻白甜,你的大脑全凭它们做主
书名:《思考,快与慢》
作者:丹尼尔·卡尼曼
国别:美国
播音:罗宁
小节标题
1. 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2. 决定我们行为的两种思维:无意识思维和有意识思维
3. 惰性思维会影响我们的智力,让人犯错
4. 思维也有自动档,想法和行为不总受我们有意识地控制
5. 即使缺乏证据,我们也会快速做出判断
6. 启发法是思维的捷径,帮我们迅速做决定
7. 统计的世界太难懂,还会让人犯下原本可以避免的错误
8. 为什么我们总当事后诸葛亮,而不是记住前车之鉴
9. 概率的表现方式会影响我们的风险评估
10. 我们不能像机器一样,只靠理性思考做选择
11. 我们会用图像解释世界,但却可能会出错
12. 最后,让我们来对这本书做个总结
关于本书
生活中处处都有选择,比如说出门要不要带伞,分岔路口往哪边走,买东西买什么牌子等等。那我们的大脑究竟是经过什么样的思考过程,才做出最后的选择呢?在《思考,快与慢》这本书里,作者认为,我们的大脑有快与慢两种思考方式——反应迅速的“系统1”和善于分析的“系统2”。
利用经典有趣的行为实验,这本书让我们了解这两个思维系统的特点,指出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相信自己的直觉,什么时候不能相信,还可以指导我们如何在商场、职场和个人生活中做出更好的选择,以及如何运用不同技巧来避免那些常常使我们陷入麻烦的错误思维。
本书金句
1. 我们有两个思维系统,一个是冲动的、不假思索的、凭直觉的“系统1”,另一个则是谨慎的、深思熟虑的、有计划的“系统2”。这两个系统互相斗争,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就决定了我们如何思考、判断、决定和行动。
2. 我们的思维天生就有一种惰性。当我们在动脑子的时候,总想着花最少的精力去解决问题,也就是“最省力法则”。要是我们的大脑觉得只用“系统1”就够了,也就不愿意再劳“系统2”的大驾了,因为会消耗更多的能量。
3. 我们的思维就喜欢在缺乏证据的情况下,把事情想得过于简单,结果就往往导致判断失误,这就是所谓的“光环效应”。
4. 我们在记忆人生经历的时候并不直接,而是需要依靠两种不同的记忆网络。它们都是“有关记忆的自我”,一个是“体验的自我”,另一个是“记忆的自我”。它们记忆场景的方式不相同,就像是两个大脑一样。
5. 哪怕这些概率都是精心计算出来的,但只要稍微改变一下它们的说法,我们解决问题的办法就也要跟着变了。
语气太轻俏,这样好么?又不是笑话
路上读书 回复 @donny_ry: 有些书比较严肃,照念会比较枯燥,特意选的比较有趣的主播来录制 的。各取所好吧
思考这个我还是第一次知道不错!多听听有好处
是不是解读的也有些片面呀?
路上读书 回复 @米莫琪: 不同的书可能会有不同的解读
大脑的两种思维方式:一种靠直觉,也是惯性思维,第一反应,应激反应,脱口而出,第二种是深思熟虑,也是理性思维,烧脑,消耗大脑能量,而大脑本身具有惰性思维,不愿意思考,“太麻烦的老子不干”。关于购物消费:理性需求和感性需求,男人狩猎型,缺什么买什么,女人采集型,只要有喜欢的感觉,统统买来,哪怕根本不需要。关于决策判断选择:要依据事实和真实概率,而不是根据“第一印象”,比如人际交往或者选择伴侣,第一印象不错,对方帅气或漂亮,就下意识的认为,长的这么美,那么其他方面也肯定也差不了,事实上大错特错,对方很可能是衣冠禽兽或水性杨花,多接触多了解事实才是根本;从别人口中听说的消息,也属于“第一印象”,警惕!
主播挺好的呀~
赞一个!
感谢遇见你们感恩🙏🙏🙏
好好听,好好听,好好听。
1.有意识、无意识思维决定行为。直觉,不受控制。有意识,自我控制。 2.惰性影响思维,使我们犯错。最省力法则 3.思维有自动挡,行为和想法不总受有意识控制。启动效应。 4.即使缺乏证据,也会立刻做判断。光环效应。确认性偏差 5.启发法是思维捷径,帮助快速做决定。替代、可得性启发法 6.统计的世界太难懂,还会让人犯下可以避免的错误。基础概率 7.为什么我们都是事后诸葛亮,而不是记住前车之鉴。体验自我,记忆自我 8.概率的表现形式会影响我们的风险评估 9.我们不能像机器一样,只靠理性思考。前景理论。损失规避。参照物 10.我们会用图像解释世界,但可能会出错。认知连贯性。参考预测法。制定长期风险预测
打卡
路上读书 回复 @擎家柱: 欢迎常来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