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文化课】第一〇一期 ●张宗子嗜琴结丝社(二)

【古琴文化课】第一〇一期 ●张宗子嗜琴结丝社(二)

00:00
10:02

张岱说:古琴艺术“人易学而难精”,所以,张岱要成立丝社,研讨琴艺。张岱堪称绍兴琴派的后继之秀,有一次,张岱和王本吾、同窗尹尔韬和何紫翔,四人取琴四张,合奏琴曲,达到“如出一手”的演奏效果,使听者一个个为之折服。这也看出,在王本吾众多弟子中,唯有张岱、尹尔韬、何紫翔三人是真正得其技法。

王本吾离开后,张岱又结识了来越的琴家张慎行和何明台,在琴艺交流之中,张岱觉得他们“结实有余而潇散不足,无出本吾上者。”这时的张岱已是弹琴高手了,对琴家的鉴赏评论十分精辟。当时制琴名匠张寄修,擅长制琴,被称为吴中绝技之一,常熟琴家陆太徽曾请他试用楷木造琴,琴制作好后,一试效果甚佳,《松弦馆琴谱》中“楷琴记”就专记其事。张岱也十分推崇这位制琴名匠,称他为“上下五百年保无敌手”。

 

明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十月,张岱携名伶朱楚生住进不系园观赏红叶,有八位客人不期而至,他们是南京的曾波臣、东阳的赵纯卿、金坛的彭天锡、渚暨的陈章侯、杭州的杨与民、陆九、罗三、女伶陈素芝。张岱设宴招待他们,席间,酒过三巡,画家陈章侯为赵纯卿画古佛,画家曾波臣则为赵纯卿写真,杨与民弹起三弦,罗三唱起歌曲,陆九吹箫伴奏。杨与民又手持寸许紫檀界尺,站在梧桐树下,用北调说起《金瓶梅》一剧,使人绝倒。到了晚上,酒席仍在进行。有“串戏妙天下”的戏曲表演家彭天锡和罗三、杨与民串演本腔戏,众人大称妙绝;彭天锡又与朱楚生、陈素芝三人演出调腔戏,三位名伶的表演令在坐的人击节赞叹。这时,陈章侯起身唱起村落小曲,张岱则取琴伴奏,博得众人喝彩声。最后,赵纯卿也坐不住了,起身持三十斤重的竹节鞭,跳起胡旋舞。这各献技艺的场面构成了一幅热闹的生活图,这正是张岱在明末时的繁华生活写照。

 

说到张岱的琴艺,不得不说《平沙落雁》琴曲,这首后世流传甚广的名曲,见诸文字记载,即由张岱首先记述。《平沙落雁》是明代著名琴曲,张岱向王本吾学得此曲,关于《平沙落雁》,最早称《雁落平沙》,作者历来说法不一,有唐代陈子昂、宋代毛敏仲、明代朱权等,但所见琴谱均为明末或清代所载,最早刊载于明璐王朱常淓编纂的《古音正宗》卷首有明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朱常淓自序。现存明清琴谱刊载同名琴曲达百种之多,是传谱版本最多的琴曲之一,也是三百多年来流传最广的琴曲。《天闻阁琴曲》说《平沙落雁》“盖取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鹄鸿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者也。”《琴苑心传全编》亦云:“盖取清秋寥落之意,鸿雁飞鸣,秋中之景物也。”都认为是借景抒情之作。全曲共七段,第一、二段,描绘群雁自远方徐徐飞来,“倏隐倏现,若往若来”的悠然神态;第三、四、五段,着力表现群雁降落前在空中盘旋顾盼,“欲落将落”、“欲下未下”的美妙意境;第六、七段则描绘雁惊而复起,“或飞或落,或落或鸣”的喧闹场面,最后以几声滑奏表现“孤雁引吭哀鸣”的情态。乐曲悠扬流畅,虽为描绘群雁,但表现出一种高妙的艺术境界,堪称明、清时期最富有代表性的优秀琴曲。张岱则称得上是较早擅长演奏《平沙落雁》的琴家。这正是:嗜琴学琴精于琴,身体力行振丝坛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