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文化课】第九十六期 ●高深甫知琴说雅俗(二)

【古琴文化课】第九十六期 ●高深甫知琴说雅俗(二)

00:00
08:41

雅风国乐古琴馆在20203月底推出线上古琴课程,从零基础入门到名曲梅花三弄、龙翔操等,初级课程系统规范,中级课程深入细致,高级课程人文艺术。全方位段位的提升,少走弯路,让您宅家也能学古琴。关注微信公众号“雅风国乐古琴”,了解课程详情。

 

高濂知琴论琴,严于雅俗之分。

在此基础上,高濂又指出“求法度”与“尚花巧”之异,他说:

有等务尚花巧急骤,夸奇逞高,不求法度准绳之中,有敷畅悠扬之妙,操多散声,以类箜篌,巧取按声,以同筝阮,大失雅音,重可笑耳。孰知散按间出,清以泛声,谓得中道。今之俗弹,更易不常,变扑为浇,求异于人,不知法古,是为抱琵琶而同伶人,岂古圣贤所谓修身养性,理其天真意哉?

 

这就是说“求法度”者乃为雅奏,“尚花巧”者为俗弹,俗弹变化无常,变古朴为浮薄,又“求异于人”,“不 知法古”,大失雅音,切不可取。

高濂论琴三说,主旨在于雅俗之分,正声与淫声、知音与知声、求法度与尚花巧,都是由此派生出来的。高濂所作论说,或许有文人偏见在内,但不容忽视中国古代音乐史上一个事实:用于典礼祭祀的宫廷音乐,行于桑间陌上的民间俗乐,志于高山流水的文人音乐,三者之中当数文人音乐的成就最高,而最能代表文人音乐当推源远流长的古调琴音。高濂知琴善琴,由于爱琴之深,自然不免论之严格,他的守其正,正是为了护其长。“运动闲和,气度温润”之语,与中国古代音乐的基调平和、中庸、质朴有关,古琴由五弦发展为七弦,琴音当然有所变化,但是,后学者如果“不亲明师,不讲谱法,”不能登堂入室而即侈言发展琴艺,未免过于性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高濂的严于雅俗之分还是十分值得借鉴的。

 

高濂爱琴知琴,在传奇《玉簪记》得以充分体现。《玉簪记》写陈妙常在靖康之变的兵荒马乱中与家人散失,投奔金陵女贞观为道士。潘必正考试不第,无颜回家,也到女贞观投奔他的姑母。陈妙常和潘必正在接触中相互了解,逐渐产生了爱情,终于冲破寺院的清规和封建礼教的束缚私自结合,有情人终成眷属。其第十六出《弦里传情》(即《琴挑》),写潘必正、陈妙常二人月夜弹琴,借琴曲传情,彼此试探心意,极富诗情画意。陈妙常在溶溶月夜,抱琴弹向月明中,弹奏一曲《潇湘水云》,以寄幽情。潘必正正在月下散步,忽听花下琴声嘹呖,清响绝伦,循声听琴,惊动了陈妙常。陈妙常乘兴向潘必正请教一曲,潘必正弹奏一曲,陈妙常一听乃《雉朝飞》,便问潘必正“何故弹此无妻之曲?”借以试探对方。潘必正乘机道出“小生实未有妻,”以通心中情意,又请陈妙常面教一曲,陈妙常也弹奏一曲,潘必正听出是《广寒游》,看出了陈妙常心里终朝孤寂,就这样你一曲我一曲,以琴曲告情表意,渐生爱情。《琴挑》一出至今仍是戏曲舞台上的保留剧目。这正是:爱琴知琴又论琴,写琴托琴琴传情。

 

雅风国乐古琴馆在20203月底推出线上古琴课程,从零基础入门到名曲梅花三弄、龙翔操等,初级课程系统规范,中级课程深入细致,高级课程人文艺术。全方位段位的提升,少走弯路,让您宅家也能学古琴。关注微信公众号“雅风国乐古琴”,了解课程详情。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